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外交体系的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袁指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阿马尔那体系立足于古代西亚两千多年外交实践的土壤,对后阿马尔那时代的近东外交产生了影响,这是古代西亚外交史的承前启后的阶段。礼物贸易是这个体系运作的核心支柱,这与近东文明中心区资源短缺分不开的。这个体系维持了两个半世纪... 阿马尔那体系立足于古代西亚两千多年外交实践的土壤,对后阿马尔那时代的近东外交产生了影响,这是古代西亚外交史的承前启后的阶段。礼物贸易是这个体系运作的核心支柱,这与近东文明中心区资源短缺分不开的。这个体系维持了两个半世纪的和平,政治格局的转换也不能改变体系的和平特质,这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行动半径的长短有着直接关系。这个体系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在外交中各国主动寻求文化的调适,从而赋予这个体系多元交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马尔那时代 近东 外交体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刍议 被引量:9
2
作者 卢静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5-94,共10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是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理论、战略与政策的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的表达系统。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理念,以中国外交理论为学理基础,以中国外交实践的战略性话语和政策性话语为构成主体,以中国...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是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理论、战略与政策的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的表达系统。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理念,以中国外交理论为学理基础,以中国外交实践的战略性话语和政策性话语为构成主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特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要坚持融通性、传承性、统一性、实践性原则。其功能是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外交战略、引导世界秩序变革方向、促进中国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展现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话语 话语体系构建
原文传递
中国外交官职业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春英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64,5-6,共30页
外交官的职业化是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组织保障,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人才支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外交的展开,外交官的职业化进程随之开启,并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大批职业外交官,为改... 外交官的职业化是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组织保障,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人才支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外交的展开,外交官的职业化进程随之开启,并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大批职业外交官,为改革和建设事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外交官的职业化,是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之下适应中国对外交往而展开的,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具有高度的政治性、适度的开放性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诸方面。在新时代,要切实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加强外交官队伍建设,实现国际规范与中国特色、政治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职业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官制度 外交官职业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公务员制度 国际规范
原文传递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外交体制的变迁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卫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4,共7页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设计的广州外交体制经历了设立、困顿和瓦解的阶段。清朝的外交中心也由南到北转进,先是广州(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钦差大臣),然后江南(两江总督兼办理各国事务钦差大臣),直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成立,完成了...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设计的广州外交体制经历了设立、困顿和瓦解的阶段。清朝的外交中心也由南到北转进,先是广州(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钦差大臣),然后江南(两江总督兼办理各国事务钦差大臣),直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成立,完成了清朝外交机构的北进和上移。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机制的初建和外交机构从地方到中央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北京 鸦片战争 外交体制
下载PDF
论法西斯意大利的外交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和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86,共7页
凡尔赛格局中 ,法西斯意大利既非“有”的国家 ,也非“无”的国家 ,而是介乎“有”与“无”之间的中间力量。意大利最后盟随德国 ,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既定方针 ,而是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或主动、或被动的外交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法西斯意大利 外交选择 墨索里尼 凡尔赛体系 希特勒 埃塞俄比亚战争 西班牙内战
下载PDF
晚清“人臣无外交”的异变及其趋向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育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71,共12页
中国历代王朝奉行"人臣无外交"外事规则,鸦片战争后,由于条约关系的建立,以及传统的夷夏观念等因素,使得这一规则被打破,地方官员办理外交获得合法地位。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进而体现在制度之中,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地方... 中国历代王朝奉行"人臣无外交"外事规则,鸦片战争后,由于条约关系的建立,以及传统的夷夏观念等因素,使得这一规则被打破,地方官员办理外交获得合法地位。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进而体现在制度之中,包括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地方外交行政,形成了"人人都是外交家"的畸形体制,包括南、北洋大臣和省级外交体制,关道和县级衙门均承担程度不等的外交职能;总理衙门的建立,在中央层面打破了"人臣无外交"规则,外务部取而代之,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外交体制。清末,朝廷采取措施限制地方外交权,在某种意义上是"人臣无外交"规则的回流。在晚清外交体制的嬗变过程中,"人臣无外交"演化为在列强强权政治挟持下的复杂体制,既蒙受着屈辱,又逐渐趋于统一化、规范化和近代化。这正是其在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下发生异变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臣无外交 晚清 条约关系 地方外交 外交体制
原文传递
南北朝妙简外交使者简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洪卫中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1-56,共6页
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各政权为自身发展的需要都积极从事外交活动,于是对使者的选择非常重视,不仅要求其博学、机辩,还要容止可观,并能坚持使者气节,使之作为本国政治、文化、学术和礼仪的形象代表来进行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 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各政权为自身发展的需要都积极从事外交活动,于是对使者的选择非常重视,不仅要求其博学、机辩,还要容止可观,并能坚持使者气节,使之作为本国政治、文化、学术和礼仪的形象代表来进行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达到完善本国政权建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使者 外交制度
下载PDF
俄罗斯外交:历史遗产与思想传承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毅 文龙杰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16,155,共17页
俄罗斯在几百年时间里形成了丰富的外交传统,这些传统因素不仅构筑了其对外政策史的轨迹,也影响着当代俄罗斯的政策选择。对地缘安全的关注在俄罗斯对外关系史上一直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决定了其在对外事务上的认知框架和政策制定。为... 俄罗斯在几百年时间里形成了丰富的外交传统,这些传统因素不仅构筑了其对外政策史的轨迹,也影响着当代俄罗斯的政策选择。对地缘安全的关注在俄罗斯对外关系史上一直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决定了其在对外事务上的认知框架和政策制定。为了拓展和保护宽广的疆域,军事手段及与之相关的军工体系和安全机构介入到对外事务当中,且在政策选择上发挥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影响。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积极活跃的外交成为俄罗斯满足利益诉求、确立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实用主义特色。外交与内政紧密互动同样是俄国近现代史中一个鲜明的特色。这表现为,外交上的努力不仅是要争取有利于内部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治理的延续,甚至就是内部治理体系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外交思想 外交传统 对外政策 价值体系
原文传递
晚清外交中的传统对外观念研究
9
作者 邓海成 刘梅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8-35,共8页
鸦片战争后,中西交往频度和深度不断加强,摩擦和冲突不断加深。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对外观念的天下观、华夷观逐渐异位于近代的民族观、国家观,表现出中西外交观念的重大差异,反映出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的不相兼容。纵观晚清外交,传统对外... 鸦片战争后,中西交往频度和深度不断加强,摩擦和冲突不断加深。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对外观念的天下观、华夷观逐渐异位于近代的民族观、国家观,表现出中西外交观念的重大差异,反映出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的不相兼容。纵观晚清外交,传统对外观念是清廷处理对外关系的资源库和思想源,对近代外交实践和外交近代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文化复兴背景下,聚焦晚清外交中的观念因素,梳理外交礼仪的转变历程,检视朝贡体系的历史价值,不仅有利于当下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可补益于当今世界秩序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外交观念 外交礼仪 朝贡体系
下载PDF
郭嵩焘的近代外交意识
10
作者 董丽燕 《贵州文史丛刊》 2007年第4期41-44,共4页
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化外交的转型时期,以其独特和前瞻眼光来看待中外关系。其外交思想中的近代意识表现为对传统夷夏观的突破、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外交礼仪的吸收、接纳,以及创办近代外交机制的努力... 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化外交的转型时期,以其独特和前瞻眼光来看待中外关系。其外交思想中的近代意识表现为对传统夷夏观的突破、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外交礼仪的吸收、接纳,以及创办近代外交机制的努力等内容。郭嵩焘的近代外交意识,对晚清外交的近代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近代外交意识 夷夏观 外交礼仪 外交机制
下载PDF
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外交体制的形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志勇 《日本问题研究》 2018年第4期42-49,共8页
日本近代外交体制是在幕末改革和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与西方的接触、交涉、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它既有西方外交体制的形式,又有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日本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在明治维新中一蹴而就的,幕末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 日本近代外交体制是在幕末改革和明治维新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与西方的接触、交涉、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它既有西方外交体制的形式,又有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日本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在明治维新中一蹴而就的,幕末近代外交意识的形成,外交机构的初建,外交经验的积累,以及外交人才的培养,都为明治政府的外交近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明治政府的重视和强力推动,使得日本近代外交体制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近代日本 外交体制
下载PDF
辽、宋交聘中的辽朝宴仪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敬坤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9-64,共6页
辽、宋在"澶渊之盟"后建立了对等的政治关系,随之形成了交聘制度。辽朝方面,为保障交聘制度,仿汉仪而制定了宋使的朝见、曲宴、朝辞之仪。在辽朝对宋使所赐的朝宴中,宋朝国信使副的宴位被安排在殿上,这是辽朝对宋使的一种优... 辽、宋在"澶渊之盟"后建立了对等的政治关系,随之形成了交聘制度。辽朝方面,为保障交聘制度,仿汉仪而制定了宋使的朝见、曲宴、朝辞之仪。在辽朝对宋使所赐的朝宴中,宋朝国信使副的宴位被安排在殿上,这是辽朝对宋使的一种优礼。宴乐与赋诗作为宴会中的娱乐元素,则具有睦邻友好的意义。此外,辽朝对宋使的宴赐,在宴位的空间安排、宴乐乐次的设置以及宴会赋诗等方面,皆与宋朝宴仪有相同之处,由此说明了辽朝在与宋朝进行交聘的过程中对汉仪有所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交聘 宋使 宴仪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外交翻译暨外交话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0—2018)
13
作者 牛文惠 刘磊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29-133,147,共6页
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0—2018年有关外事翻译和外交话语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II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近20年以来外交翻译和外交话语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外交话语研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研究领域涉及语言... 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0—2018年有关外事翻译和外交话语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II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近20年以来外交翻译和外交话语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外交话语研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翻译学、国际关系、传播学等学科;相关研究以语用分析和翻译实践研究为主;当前外交语言学研究也出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前沿发展聚焦于评价理论指导下的外交话语研究、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外交口译翻译实践探索、外交隐喻研究、孔子学院、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基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形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外交翻译 外交话语 话语体系 国家形象
下载PDF
宋金交聘制度下音乐文化交流管窥
14
作者 薛培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1,共11页
宋金对峙百余年,外交往来频繁,在朝见、慰问、赏赐等交聘制度的推动下,以乐人、乐曲、乐器、乐书等为媒介促成两国音乐文化的广泛交流;双方互派使节出行,不仅要完成“交聘”任务,也参与多种音乐活动,他们观察、感受彼此音乐的表演形式,... 宋金对峙百余年,外交往来频繁,在朝见、慰问、赏赐等交聘制度的推动下,以乐人、乐曲、乐器、乐书等为媒介促成两国音乐文化的广泛交流;双方互派使节出行,不仅要完成“交聘”任务,也参与多种音乐活动,他们观察、感受彼此音乐的表演形式,成为出使国音乐文化的“报道人”。在“礼仪”“儒学”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下,涉及的音乐文化事项作为王权符号的传递,已超出娱乐之范畴,打开了两国音乐传播的大门,推动了二者音乐文化的建构与发展,既是中国礼乐文明传承、衍变之印迹,亦是汉族与女真族音乐文化广泛交往、全面交流与深度交融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 交聘制度 使臣 音乐交流
原文传递
论奕䜣与晚清外交
15
作者 刘秀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执掌枢府达二十余年之久,其从事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对晚清的外交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外交过程中,奕?及其智囊集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开创了新的外交特色;创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执掌枢府达二十余年之久,其从事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对晚清的外交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外交过程中,奕?及其智囊集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开创了新的外交特色;创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总理衙门;派遣使臣考察外国风情;开办培养外语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一系列外交实践既推动了清政府抵御外辱,探索"自强"之路的进程,又对晚清外交体制向近代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奕䜣 晚清 外交体制
下载PDF
由日本对清交涉看晚清外交二重性——以1885年《天津条约》事前交涉为中心
16
作者 张天恩 王宝平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7-65,共9页
在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的事前交涉中,一方面,日本使臣竭力想要利用晚清外交体制问题在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另一方面,甲申易枢后中央人事的变动影响到了对外交涉中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因此事前交涉中也暴露出清廷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的... 在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的事前交涉中,一方面,日本使臣竭力想要利用晚清外交体制问题在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另一方面,甲申易枢后中央人事的变动影响到了对外交涉中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因此事前交涉中也暴露出清廷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的权力博弈。这两者皆与晚清外交体制的二重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条约》 对外交涉 晚清 外交体制
下载PDF
A Reassessment of Diplomatic Interactions and Islamic Laws of N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17
作者 Mukhtar Imam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2022年第1期17-26,共10页
The discours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s and laws amongst nations have always taken a Eurocentric approach.The common argument and perspectives is that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 evol... The discours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s and laws amongst nations have always taken a Eurocentric approach.The common argument and perspectives is that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law evolved from the Christendom to the Spanish School and Grotius,while downplay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slamic law of nations in shaping issues of acculturation,accommodation,rules of engagement in war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law.This paper tends to x-ray and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Islamic law of nations,from the the Treaty of Hudaibiyyah to the Siyar of Muhammad ibn Shaybani.It tries to highlight the relevance of the Muslim East and its concrete contributions to Laws and treaties of the Middle Ages to recent times and also argues,using existing literature,that the European Christian society only adopted what already existed in the Muslim,Islamic laws and tried to Christianise them overtime.The paper finds that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interrogation will reveal much mor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slamic laws on contemporary laws of relations amongst nations and bey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SSESSMENT diplomatic interactions islamic laws of nations international system
原文传递
清朝中晚期广州涉外园林营造史实研究
18
作者 何司彦 曾丽娟 《广东园林》 2021年第4期58-62,共5页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清中期经历了“一口通商”政策和两次鸦片战争后,仍然秉承传统朝贡的外交体系。从外交动力机制层面分析,广州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苗圃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承担着独特的外事责任,其造园观念、功能和形式都...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清中期经历了“一口通商”政策和两次鸦片战争后,仍然秉承传统朝贡的外交体系。从外交动力机制层面分析,广州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苗圃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承担着独特的外事责任,其造园观念、功能和形式都随着外事功能发生改变;鸦片战争时期府衙花园因使用者变更导致空间布局变化;与此同时,广州租界园林问世并快速发展。这些涉外园林的历史演进过程伴随着建造观念的革新,以及功能、布局间的相互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后期 外交体制 涉外园林 广州
下载PDF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5
19
作者 秦亚青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9-17,共9页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外交实践、解决中国外交重大问题的理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来源,以时代观、秩序观和中国在国际体系...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外交实践、解决中国外交重大问题的理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来源,以时代观、秩序观和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基本定位为重要前提。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刻,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已经是中国外交迫切需要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 中国外交实践 中国与国际体系
原文传递
务实王道睦邻外交——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民族传统战略文化资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向阳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划分只有以孟子为代表的王道与霸道两种,而事实上以荀子为代表的务实王道、纯粹王道及霸道三分法才更为合理,其中由荀子开创并以汉、唐、清三朝为代表的务实王道才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精华与主流。新...  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划分只有以孟子为代表的王道与霸道两种,而事实上以荀子为代表的务实王道、纯粹王道及霸道三分法才更为合理,其中由荀子开创并以汉、唐、清三朝为代表的务实王道才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精华与主流。新中国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则是对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发展。展望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中的务实王道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辉煌的发展前景,对其加以与时俱进的改造,仍可服务于中国的崛起与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务实王道 战略文化 中国外交哲学 和平崛起 国际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