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序公正与差序关怀:论中国人道德取向中的集体偏见 被引量:19
1
作者 燕良轼 周路平 曾练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68-1175,共8页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取向中,既有皮亚杰、科尔伯格的"道德公正",也有吉利根、诺丁斯的"道德关怀",但是,这两种道德取向在中国社会是以"差序格局"的样态运作的,即以"差序公正"和"差序关怀&qu...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取向中,既有皮亚杰、科尔伯格的"道德公正",也有吉利根、诺丁斯的"道德关怀",但是,这两种道德取向在中国社会是以"差序格局"的样态运作的,即以"差序公正"和"差序关怀"的形式存在于中国人的道德判断中。"差序公正"和"差序关怀"的概念准确地表征了中国人道德取向的集体偏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现代化层次不断提高,这种集体偏见正在逐渐得到克服和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取向 差序公正 差序关怀 面子道德
下载PDF
当下中国公共政策差等正义批判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健荣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共11页
差等正义论是前工业社会维系等级制度与专制制度的重要理论支撑。当下中国公共政策领域差等正义之底色仍远未彻底祛除,在一些政策范围甚至有很大影响。公共政策的差等正义,是指决策者或执行者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背离其应恪守之公... 差等正义论是前工业社会维系等级制度与专制制度的重要理论支撑。当下中国公共政策领域差等正义之底色仍远未彻底祛除,在一些政策范围甚至有很大影响。公共政策的差等正义,是指决策者或执行者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背离其应恪守之公共性、公正性与公平性铁律,对不同群体或阶层、不同地区施行双重或多重标准。这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踏与对现代政治文明的玷污。揭露和批判公共政策差等正义的表现、成因及其危害,探讨治理之对策,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差等正义 合法性 双重与多重标准 治理路径
下载PDF
差异公民资格与正义:艾利斯·马瑞恩·杨政治哲学探微 被引量:7
3
作者 宋建丽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5,共6页
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中,艾利斯·马瑞恩·杨以其"差异的公民资格"与"差异政治"而独具特色。从对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的批判出发,她说明了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如何忽略或至少是回避... 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中,艾利斯·马瑞恩·杨以其"差异的公民资格"与"差异政治"而独具特色。从对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的批判出发,她说明了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如何忽略或至少是回避了差异及差异群体的权利要求。她以差异的公民资格为切入点,揭示出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之差异正义的根本理论诉求,这不仅为女性等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指明了方向,也试图以另外一种新的视角,即公民资格的理论视角,冲击传统意义上普遍主义的正义理解。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广阔背景下,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照正越来越成为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理论武器,而差异正义的独特理论诉求也正日益成为普遍正义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利斯·马瑞恩·杨 公民资格 正义 差异公民资格 差异正义
下载PDF
城乡优质均衡视域下乡村教育发展新困境与差异正义进路 被引量:7
4
作者 方刚 杨建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41,207,共13页
同一化配置正义原则对引领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有显著作用,但该原则主要着眼于可量化发展资源的同一化正义分配,其理论视野存在局限,未能使乡村教育走向优质化发展。尽管乡村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已显著具备,但与物质发展相对的发展思维层... 同一化配置正义原则对引领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有显著作用,但该原则主要着眼于可量化发展资源的同一化正义分配,其理论视野存在局限,未能使乡村教育走向优质化发展。尽管乡村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已显著具备,但与物质发展相对的发展思维层面需要系统化反思,表现在发展模式、理念、文化和人才支撑等方面。若要真正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需要引入新的正义理论,从差异正义的角度着手,基于尊重差异、消除文化与心理的支配、自主与自决发展方式等核心要素,思考乡村教育优质发展的理想图景与进路。基于此,破除城市发展模式对乡村教育的关系非正义状态,重新考量乡村教育的独特价值,以城乡教育“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为基本追求,推进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异”发展,是实现乡村教育优质发展的道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差异正义 教育均衡
下载PDF
司法正义的区差规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
5
作者 江国华 孙琪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2,共12页
司法正义是一个兼具普遍正义和差序正义的复合体。司法正义的普遍性源自法治统一原则的内在规定性,而司法正义的差序性则属于区域发展差序结构之产物。以刑事司法为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可以客观地呈现司法正义的... 司法正义是一个兼具普遍正义和差序正义的复合体。司法正义的普遍性源自法治统一原则的内在规定性,而司法正义的差序性则属于区域发展差序结构之产物。以刑事司法为例,基于量刑地区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可以客观地呈现司法正义的区差规律:法定因素是导致量刑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罪行严重程度越高的地区,其量刑结果越重;非法定因素即法官的自由裁量对量刑地区差异的影响是有限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法官的个案认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法官对相同犯罪数额危害程度的认定越宽松。为此,有必要建立裁判辅助系统,根据地区经济指标对犯罪数额进行折算,引入量刑地区差异的监测模型,并且强化裁判文书的撰写规范,以确保将正义区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正义 差序正义 量刑地区差异 Blinder-Oaxaca分解法 区差规律
下载PDF
基于差异性正义的城市公园公平绩效评价
6
作者 杨丽娟 肖洪未 《重庆建筑》 2024年第4期34-37,共4页
基于空间正义思想,构建了基于差异性正义的城市公园公平绩效评价方法,其中重点环节是公园服务弱势群体的识别。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方法比较常住人口、老年人、儿童、失业人群四类群体之间的公园公平性差异... 基于空间正义思想,构建了基于差异性正义的城市公园公平绩效评价方法,其中重点环节是公园服务弱势群体的识别。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方法比较常住人口、老年人、儿童、失业人群四类群体之间的公园公平性差异,以数据量化的方式识别公园服务弱势人群。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便捷、客观地将各类公园服务水平进行量化,可操作性强;重庆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的公园资源优于其他几类人群;老年人、失业人群分别在公园可达性、公园面积享有上存在劣势;四类人群公园服务基尼系数均在0.56—0.72之间,表明中心城区公园公平布局有待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性正义 城市公园 公平 绩效评价 基尼系数
下载PDF
美国智库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差异性公平观建构——以教育信托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付睿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61,共12页
民族教育问题是美国智库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差异性公平观建构是美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代表性智库教育信托的研究与倡导特色。教育信托构建差异性公平观的维度一是倡导和维护有色人种家庭学生受教育权;二是推动实施促进差异性公平的教育... 民族教育问题是美国智库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差异性公平观建构是美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代表性智库教育信托的研究与倡导特色。教育信托构建差异性公平观的维度一是倡导和维护有色人种家庭学生受教育权;二是推动实施促进差异性公平的教育问责制;三是疫情防控期间提供在线资源及行动建议促进种族教育公平。其特点体现为以实现种族间差异性公平为价值取向,政策影响对象精准化与方式多样化相统一,政策工具数据化与可视化融合,进而塑造教育利益相关者共识并促成政策实现种族间差异性公平。但是,教育信托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与倡导逻辑偏重于种族间教育公平,导致一定程度忽视了教育个体平等的实现,形成新的逆向歧视。我国智库可吸取美国智库基于差异性公平观进行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与倡导的经验,践行中国特色差异性公平观,致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多维度创新影响民族教育政策的方式,提升智库政策影响力;开发教育大数据工具,推动智库民族教育政策研究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智库 教育信托 民族教育政策 差异性公平观 教育数据工具
下载PDF
国家资源集聚能力对品牌跨国慈善行为评价的影响及捐赠框架策略:差序公正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童泽林 王凯 +3 位作者 肖皓文 周玲 赵芸 孙彦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7,58,I0008,I0009,共12页
品牌跨国慈善作为国际营销的战略行为,能够对东道国消费者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来源国消费者,品牌跨国慈善行为的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在中国差序格局的文化背景下,从东道国与来源国资源集聚能力对比的视角,探讨了品牌跨国慈善行... 品牌跨国慈善作为国际营销的战略行为,能够对东道国消费者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来源国消费者,品牌跨国慈善行为的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在中国差序格局的文化背景下,从东道国与来源国资源集聚能力对比的视角,探讨了品牌跨国慈善行为对来源国消费者产生的差序公正感知及品牌评价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品牌跨国慈善行为中,只有当来源国消费者感知本国处于优势地位的前提下,来源国消费者才可能对品牌跨国慈善行为产生积极的差序公正感知;反之亦然。由于东道国与来源国资源集聚能力对比是影响来源国消费者优势地位感知的重要因素,因此当东道国资源集聚能力高于(低于)来源国时,品牌跨国慈善行为对来源国消费者产生消极(积极)的差序公正感知,进而产生消极(积极)的消费者品牌评价。为了改善品牌跨国慈善行为对来源国消费者的影响,品牌商应选择恰当的捐赠框架策略。当东道国资源集聚能力较高(低)时,品牌跨国慈善宜采取上限(下限)捐赠策略,以起到有限帮助(尽力帮助)的提示,从而提高来源国消费者对品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慈善 差序公正 捐赠框架 品牌评价
下载PDF
自媒体“差序公平正义”传播的双重性及其治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爱军 魏毅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3,共8页
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元思想市场的竞争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为自媒体传播"差序公平正义"格局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自媒体传播、扩散并影响制度形态、观念形态以及利益形态的"差序公平正义"... 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元思想市场的竞争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为自媒体传播"差序公平正义"格局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自媒体传播、扩散并影响制度形态、观念形态以及利益形态的"差序公平正义"。自媒体与三种形态"差序公平正义"的良性互动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即制度形态的"差序公平正义"决定观念形态的"差序公平正义"和利益形态的"差序公平正义";观念形态的"差序公平正义"和利益形态的"差序公平正义"影响、纠正、塑造制度形态的非"差序公平正义"。现实状态却是,自媒体与制度、观念、利益等三种形态的"差序公平正义"的互动具有差序性和复杂性,良性互动与非良性互动并存,且自媒体具有破坏公平正义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自媒体的内在特质、内在局限性,以及自媒体传播的外部环境,共同决定了自媒体对"差序公平正义"具有推动与破坏的双重作用。因此,须采取内外合力的矫治措施,消除自媒体对"差序公平正义"的负向作用,转化负能量为正能量,使自媒体成为公平正义的积极守卫者、捍卫者和追求者。其中,对自媒体采取制度规制、法治约束、公平治理等是实现"差序公平正义"的基本举措;自媒体的自律和自我净化是实现"差序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制度 观念 利益 差序公平正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