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顶对附子的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利华 罗霞 +3 位作者 余马 杨玉霞 黄晶 侯大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明确乌头生产栽培过程中打顶时间对其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通过对江油地区种植的乌头植株进行不同时间的打顶处理,以系统考察打顶栽培措施对乌头子根的产量、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结果适时打... 目的明确乌头生产栽培过程中打顶时间对其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该研究通过对江油地区种植的乌头植株进行不同时间的打顶处理,以系统考察打顶栽培措施对乌头子根的产量、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结果适时打顶可以提高乌头子根产量和品质,同时促进乌头生物总碱、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的累积。结论该研究对乌头栽培及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打顶 生物总碱 双酯型生物碱 单酯型生物碱
原文传递
HPLC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50
2
作者 刘芳 于向红 +2 位作者 李飞 谈钰元 乔延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40mmol乙酸铵缓冲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3种双酯型生物碱...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Zorbax Eclipse XDB C18柱,40mmol乙酸铵缓冲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均达到了较好的分离,分别在0.0357-1.784μg(r=0.9999),0.0126-0.632μg(r=0.9997)和0.0334-1.672μg(r=0.9997)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有效地用于附子的鉴别和内在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双酯型生物碱 定量分析 HPLC 梯度洗脱
下载PDF
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应用的ESI-MS^n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朱日然 李启艳 +2 位作者 张学顺 朱宗敏 黄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62-67,共6页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配伍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生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结果:与生附子...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配伍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生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结果: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共煎液中含量增高,附子加法半夏共煎液中的双脂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结论:附子与姜半夏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单脂型生物碱;与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配伍的毒性增大的原因是其具有抑制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水解或热解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半夏 电喷雾串联质谱 双酯型生物碱
原文传递
乌头碱类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水解反应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包懿 宋凤瑞 +2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殷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阐明了乌头碱类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水解反应过程,确定水解反应的类型以及最佳水解条件。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比较了生川乌提取液,制川乌提取液及其水解反应提取液中生物碱的差异。生川乌炮制后生物碱大多数由双酯型水解转化为单酯型... 阐明了乌头碱类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水解反应过程,确定水解反应的类型以及最佳水解条件。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比较了生川乌提取液,制川乌提取液及其水解反应提取液中生物碱的差异。生川乌炮制后生物碱大多数由双酯型水解转化为单酯型,水解反应最容易发生的位置在C8位,水解反应的类型是烷氧键发生断裂的酯的碱性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 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电喷雾质谱 水解反应
下载PDF
乌头碱类生物碱电喷雾串联质谱行为及碎片离子稳定性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兰慧 金莲姬 +3 位作者 苏忠民 仇永清 王勇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40-2344,共5页
乌头碱类生物碱电喷雾串联质谱数据对于分析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提供了实验依据,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乌头类生物碱电喷雾串联质谱碎片稳定性及其断裂规律,可以深入研究乌头碱类的构效关系.用ab initioHF/6-31G*方法优化六种乌... 乌头碱类生物碱电喷雾串联质谱数据对于分析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提供了实验依据,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乌头类生物碱电喷雾串联质谱碎片稳定性及其断裂规律,可以深入研究乌头碱类的构效关系.用ab initioHF/6-31G*方法优化六种乌头类生物碱结构,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关活性部位母体与取代基之间的结合能,用以比较、判断化学键的稳定性.用此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C8乙酰基、C14苯甲酰基和N-乙基/甲基等3种取代基失去的先后顺序,以及R3为OH.的吸电子效应对周围原子的影响;研究了缩环丢失中性CO分子的过程,从理论上预测了连在不同位置的4种甲氧基的失去规律.这表明电喷雾串联质谱中乌头碱类化合物经多次碰撞所产生的统计结果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电喷雾质谱 串联质谱 从头算 结合能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附子高压蒸制工艺 被引量:16
6
作者 方莉 林华 +1 位作者 邓广海 龚又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0-24,共5页
目的:优选附子的高压蒸制工艺。方法:以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外观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对高压蒸制时间、压力及软化方式3个因素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附子的高压蒸制工艺。结果:附子最佳高压蒸制工艺为A2B2C2,... 目的:优选附子的高压蒸制工艺。方法:以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外观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对高压蒸制时间、压力及软化方式3个因素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附子的高压蒸制工艺。结果:附子最佳高压蒸制工艺为A2B2C2,即附子经润湿法处理后,0.10 MPa压力下蒸制150 min。结论:该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可控,可作为代替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高压蒸制 正交设计 双酯型生物碱 单酯型生物碱 总生物碱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附子生物碱和多糖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舒晓燕 侯大斌 李凤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2916-291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附子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品种附子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附子多糖含量差...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附子生物碱和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品种附子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附子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附子炮制后,黑附片中总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下降,附子多糖含量稍有增加。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附子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品种 总生物碱 双酯型生物碱 多糖 含量
原文传递
乌头类生物碱体内代谢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劲峰 宋祥和 +1 位作者 季阳 顾亚琴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4期375-378,共4页
乌头属植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所含主要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是其毒性成分,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因个体差异、用法不当及误服或投毒等发生乌头碱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乌头碱在体... 乌头属植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所含主要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是其毒性成分,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因个体差异、用法不当及误服或投毒等发生乌头碱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频频发生。乌头碱在体内分解代谢迅速,且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乌头碱的体内外代谢产物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断及法医鉴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类生物碱属 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附子与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日然 李启艳 +1 位作者 朱宗敏 黄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附子及熟附片(干片蒸制)、黑顺片、熟附片(鲜片蒸制)、盐附子、炮附片中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量,揭示炮制减毒的科学内涵。方法样品采用10%氨水浸润,乙醚超声提取的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柱(4.6 mm... 目的通过测定附子及熟附片(干片蒸制)、黑顺片、熟附片(鲜片蒸制)、盐附子、炮附片中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量,揭示炮制减毒的科学内涵。方法样品采用10%氨水浸润,乙醚超声提取的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SB-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浓氨水调节pH为7.29)(28:72);检测波长235 nm;结果与生附子相比,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在清水黑顺片、盐附子等炮制品中的量大大降低;结论本实验从化学的角度阐释了附子炮制减毒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炮制品 双酯型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UPLC-MS法测定消肿片中3个乌头碱类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萍 杨莉 +3 位作者 熊爱珍 王峥涛 胡春湘 詹常森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8-872,876,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肿片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3个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0.3 mL...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肿片中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3个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35∶65)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柱温35℃;ESI+模式下选择离子监测(SIM)质荷比(m/z)为632,646,616的离子。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浓度分别在0.2250~510.0 ng.mL-1(r=0.9996)、0.2500~500.0 ng.mL-1(r=0.9996)和0.2540~508.0 ng·mL-1(r=0.9996)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5.1%,93.6%,93.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同时检测3个有毒生物碱,可用于消肿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片 双酯型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质量控制 中成药 复方制剂 安全监测
原文传递
附子及其炮制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ESI-MSn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启艳 朱日然 +2 位作者 张学顺 程明 黄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90-93,共4页
目的与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炮制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在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可形成结构相似质子化分子,因而具有相似电离能力,利用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可以近似地反映同类... 目的与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炮制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在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可形成结构相似质子化分子,因而具有相似电离能力,利用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可以近似地反映同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的特点,通过添加结构相似的内标化合物,对附子及其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比较,找出其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减毒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炮制方法 电喷雾串联质谱 双酯型生物碱
原文传递
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翡翠 姜林 +1 位作者 刘淑敏 李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1)HPLC法测定乌头碱在0.020 1~2.012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为0.60%;新乌头碱在0.002 2~0.086 4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9%,RSD为1.04%;次乌头碱在0.002 1~0.084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8%,RSD为1.08%。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疆乌头属植物含有双酯型生物碱,但不同种之间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2)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含有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但不同种植物之间,成分和含量有一定差异,准噶尔乌头、白喉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本法方便、准确,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新疆乌头属植物奠定了基础。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准噶尔乌头和白喉乌头双酯型含量较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乌头属植物 双酯型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HPLC同时测定草乌中的6种生物碱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艳 黄丹 +1 位作者 刘秀秀 晁若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草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 mmol·L^(-1)NaH_2PO_4...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草乌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Gemin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 mmol·L^(-1)NaH_2PO_4水溶液(50∶50,磷酸调pH 4.5,含7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5℃。结果 6种生物碱可完全分离,线性范围均为0.83~19.75μg(r均>0.99);日内、日间和进样精密度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2%、103.2%、103.1%、101.0%、102.3%、100.5%(n=6)。结论所用方法简单、准确、分离效果好,可同时测定草乌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单酯型二萜生物碱 反相离子对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同时测定 含量 方法改进
原文传递
HPLC测定附子与“半蒌贝蔹及”各药材配伍前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欣 王淑敏 +3 位作者 李晓明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91-1894,共4页
目的:应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定量分析附子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配伍前后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考察其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x-tend C18柱,乙腈-甲醇(V∶V=1... 目的:应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定量分析附子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配伍前后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考察其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Ex-tend C18柱,乙腈-甲醇(V∶V=1∶1)-35 m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35 nm。结果:除川贝母、白蔹、法半夏外,其他各药与附子配伍后煎煮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均高于附子单煎液,而其变化趋势与煎煮液的pH值有联系。结论:共煎液的pH值是影响药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十八反 双酯型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使用UPLC/Q-TOF-MS/MS快速鉴定芪苈强心胶囊有效部位中的二萜类生物碱 被引量:5
15
作者 乔莉 贾继明 +3 位作者 王宗权 王贵金 朱慧明 孟作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52-3456,共5页
目的明确芪苈强心胶囊中的药效物质成分。方法采用UPLC串联Q-TOF-MS/MS对芪苈强心胶囊有效部位中的二萜类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监测到... 目的明确芪苈强心胶囊中的药效物质成分。方法采用UPLC串联Q-TOF-MS/MS对芪苈强心胶囊有效部位中的二萜类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监测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芪苈强心胶囊中共鉴定了20个二萜类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6个,单酯型生物碱14个。结论本方法可以简单快捷地鉴定中药复方中的目标成分,为芪苈强心胶囊成分的明确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二萜类生物碱 双酯型生物碱 单酯型生物碱 UPLC Q-TOF-MS MS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新疆准噶尔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翡翠 何强 李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52-1555,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准噶尔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方法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准噶尔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方法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35nm。结果准噶尔乌头中含有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相对于已有法定药材标准的川乌药材而言,准噶尔乌头中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低。结论准噶尔乌头中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乌头 双酯型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附子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对代谢酶的影响及心肌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燕 王雨 +2 位作者 刘京华 王斯维 王小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74-279,共6页
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心脏毒性显著。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如何减轻附子毒性但又不影响药效格外重要。多年来,众多学者不断深入研究附子生物碱的毒性机制,并取得... 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心脏毒性显著。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如何减轻附子毒性但又不影响药效格外重要。多年来,众多学者不断深入研究附子生物碱的毒性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资料,阐述了附子所含有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以及与其心脏毒性相关心肌的氧化损伤、细胞凋亡、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钠、钾、钙离子稳态的影响,并阐述了与上述机制相关的甘草、人参与附子配伍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心肌毒性 CYP450酶 配伍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藏药铁棒锤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7
18
作者 谷军 王燕萍 马潇 《中国药事》 CAS 2014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测定藏药铁棒锤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铁棒锤中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鸟头碱在0.06~0.65pg,次乌头碱在0·19~1.96μg,新乌头碱在0.22~2.25μg范围内呈... 目的测定藏药铁棒锤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铁棒锤中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鸟头碱在0.06~0.65pg,次乌头碱在0·19~1.96μg,新乌头碱在0.22~2.2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乌1=0.9996,r次=0.9994,r新=0.9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97.1%、96.3%,RSD分别为1.5%、1.8%、1.9%。结论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有效的控制铁棒锤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棒锤 双酯型生物碱 HPLC
下载PDF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附子生物碱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拓华 张少俊 +2 位作者 钟世顺 杨毅达 杨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附子生物碱经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以附子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UV,HPLC,TLC分别对富集前后附子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成分鉴别。结果:采用... 目的:研究附子生物碱经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以附子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UV,HPLC,TLC分别对富集前后附子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成分鉴别。结果: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附子生物碱,总生物碱转移率83.70%,纯度67.34%;乌头碱转移率77.78%,次乌头碱转移率94.12%,新乌头碱转移率52.63%;TLC比较发现显示6个相似的生物斑点,说明富集前后生物碱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能有效提高附子中总生物碱的纯度,且各生物碱转移率较高,可用于大生产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总生物碱 总酯型生物碱 乌头碱 次乌头碱 新乌头碱
原文传递
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成分含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帅 陈翠玲 +2 位作者 朱培芳 周志宏 马晓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4-77,共4页
目的采用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的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滇乌碱、黄草乌碱甲及黄草乌碱丙的含量。方法采用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40 mmol/L乙酸铵缓冲液(用氨水调pH值至9.00),两相梯度洗脱(0~35 min... 目的采用HPLC测定云南不同产地的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滇乌碱、黄草乌碱甲及黄草乌碱丙的含量。方法采用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40 mmol/L乙酸铵缓冲液(用氨水调pH值至9.00),两相梯度洗脱(0~35 min,35%→55%A;35~40 min,55%A),流速1.0 mL/min,柱温30℃,波长260nm。结果7个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草乌中滇乌碱含量为510.29~1837.44μg/g,新平产野生黄草乌最高,建水栽培者最低;黄草乌碱甲含量为583.92~4105.45μg/g,个旧栽培黄草乌(黄皮)最高,建水栽培者最低;黄草乌碱丙含量为79.93~2281.68μg/g,嵩明产野生黄草乌最高,建水栽培者最低。3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总含量为1240.32~5732.09μg/g。HPLC对比图显示,黄草乌栽培品与野生品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黄草乌野生品与栽培品存在明显成分差异,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差异很大,不同产地的栽培品之间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野生品 栽培品 双酯型二萜生物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