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仓地区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和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赵瑞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究太仓地区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和耐药情况。方法将70例糖尿病足部感染分泌物阳性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收取时间段在2013年8月至2022年3月,对患者病原菌分布、药敏、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6种... 目的探究太仓地区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和耐药情况。方法将70例糖尿病足部感染分泌物阳性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收取时间段在2013年8月至2022年3月,对患者病原菌分布、药敏、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一共检出26种类细菌,均为革兰阳性菌感染33例(共计41株),占比47.14%;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26例(共29株),占比37.14%;阳性菌与阴性菌混合感染11例(共计22株),占比15.71%。在均是革兰阳性菌感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最常见,药敏提示它们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莫西沙星敏感性高,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耐药;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菌株较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较多见,药敏提示对亚胺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敏感性高,少部分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耐药。阳性菌与阴性菌混合感染中,药敏提示它们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利福平、莫西沙星、哌拉西林舒巴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耐药,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太仓地区糖尿病足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广泛,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利于控制感染,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实验可为抗感染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程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0
2
作者 许蕾 钱鸿洁 +6 位作者 张杉杉 顾雪明 蔡慧丽 顾俊义 施建元 汤正义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感染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506例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感染程度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患者溃疡治愈率、截肢率及死亡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溃...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感染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506例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感染程度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患者溃疡治愈率、截肢率及死亡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入院时的总体感染率为95.8%;随访1年内总体愈合率为80.6%,大小截肢率为23.3%,死亡率为8.1%。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溃疡深度逐渐加重,患者血糖、血脂控制变差,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排出增加,截肢率、死亡率不断升高。截肢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感染严重程度、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年龄(P〈0.05);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Wagner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P〈0.05)。结论 足溃疡的感染程度与溃疡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严重影响患者全身状态及预后,提示需要及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足感染 截肢 死亡率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病情严重性相关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杉杉 顾雪明 +6 位作者 刘宏 沈亚萍 方萍 钱泓洁 许蕾 汤正义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足溃疡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探讨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合理治疗选择。方法90份微生物培养阳性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结果,按照足溃疡病情分Wagner1—5级、感染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统计菌科、菌属、菌种,分析病...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足溃疡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探讨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合理治疗选择。方法90份微生物培养阳性的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结果,按照足溃疡病情分Wagner1—5级、感染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统计菌科、菌属、菌种,分析病原菌分布与足溃疡严重性、感染程度等的关系。结果随着糖尿病足溃疡Wagner级别增加、感染程度加重,病原菌谱由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Wagner1级61.1%)转变为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Wagner5级80.0%),同时混合感染(10.0%~28.6%)、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加(83.3%~100%),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混合感染增加。Wagner分级、感染程度、曾治疗病史及年龄、血糖控制情况、足溃疡病程等共同影响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类型(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病情重、感染重的患者,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条件致病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比例增加,提示临床需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 病原菌 条件致病菌 抗生素
原文传递
复方黄柏液涂剂溻渍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宁 高岩 +9 位作者 连晓彤 杨博华 李创 王刚 黄天一 刘胜男 陈曦 杜杨 张杰 鞠上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91-2394,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溻渍治疗糖尿病足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化内科基础治...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溻渍治疗糖尿病足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化内科基础治疗及创面换药。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复方黄柏液涂剂、莫匹罗星溶液溻渍治疗,qd,观察2周,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创面面积、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事件。结果:共104例患者完成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7%。治疗后,在创面面积缩小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的对比上,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糖尿病足MRSA感染,复方黄柏液涂剂溻渍法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黄柏液涂剂 糖尿病足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溻渍法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炎症因子与D-二聚体和CD64及纤维蛋白原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娟 赵子源 李凤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炎症因子与D-二聚体(D-D)和CD64及纤维蛋白原(FIB)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价值,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7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6例为...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炎症因子与D-二聚体(D-D)和CD64及纤维蛋白原(FIB)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价值,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7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感染患者61例作为感染组,未感染患者65例作为未感染组;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D、FIB以及CD6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感染患者中轻度感染28例、中度感染20例及重度感染13例。预后有效103例、无效23例。61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57.69%,革兰阳性菌30株占38.46%、真菌3株占3.85%。感染组患者CRP、PCT、D-D、FIB及CD64分别为(41.28±7.83)mg/L、(0.51±0.11)ng/ml、(2.23±0.56)mg/L、(7.64±1.31)g/L及(2.85±0.81)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不同程度感染组CRP、PCT、D-D、FIB及CD64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且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CRP、PCT、D-D、FIB及CD64水平增加(P<0.05)。治疗无效患者CRP、PCT、D-D、FIB及CD64分别为(53.82±12.28)mg/L、(0.74±0.28)ng/ml、(2.85±0.84)mg/L、(6.95±1.26)g/L及(4.12±1.68)均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RP、PCT、D-D、FIB及CD64对糖尿病足治疗无效预测价值,CRP、PCT、D-D以及CD64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99、0.837、0.831。结论CRP、PCT、D-D、FIB及CD64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预后具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D-二聚体 CD64 纤维蛋白原 糖尿病足感染 病情 预后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与相应病情和预后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蕾 何泱 +7 位作者 钱鸿洁 张杉杉 顾雪明 蔡慧丽 顾俊义 施建元 汤正义 宁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阳性率及耐药性,分析耐药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取79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药敏情况和患者的临床...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阳性率及耐药性,分析耐药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取79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药敏情况和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观察溃疡治愈率、截肢率、死亡率.结果 分泌物培养结果阳性的624例标本中共获得1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51.2%,在所有足溃疡中检出率为9.1%,其中1例为耐万古霉素的菌株;MRSA主要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药物敏感性较高.MRSA感染患者的3个月溃疡愈合率为47.7%,截肢率为47.7%,死亡率为9.2%,明显较非MRSA感染患者的预后差(P<0.05).抗生素用药史可显著增加MRSA感染几率.结论 久治不愈的糖尿病足感染MRSA培养阳性率较高,MRSA感染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敏试验 截肢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在评估糖尿病足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卢丽华 王景 章武战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在评估糖尿病足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病房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32例作为疾病组,分为轻度感染(52例)、中度感染(55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在评估糖尿病足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病房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32例作为疾病组,分为轻度感染(52例)、中度感染(55例)和重度感染(25例)3组,比较血浆PCT、CRP和IL-6水平的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着DF感染程度的加重,IL-6、PCT和CRP逐渐升高,中度感染组和重度感染组的IL-6、PCT和CRP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F患者血清IL-6、PCT和CRP与感染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0.67、0.51,P<0.01)。单因素分析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足病程和PCT是糖尿病足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T可以反应糖尿病足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且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预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及耐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茜 王鹏华 +6 位作者 褚月颉 张达 丁群 盂树优 杨蔚 刘倩 李代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17-820,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及耐药特点。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医院428例糖尿病足感染溃疡中分离出85株铜绿假单胞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耐药菌与溃疡深度、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及耐药特点。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医院428例糖尿病足感染溃疡中分离出85株铜绿假单胞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耐药菌与溃疡深度、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特点。结果(1)428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50.47%和41.12%:(2)PA占全部检出菌类的19.86%,多药耐药PA为28株,占PA的32.9%;(3)PA感染组溃疡面积大于非PA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及革兰氏阳性感染组(P〈0.05);(4)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相比,PA感染组患者年龄偏大(P〈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P〈0.05),血红蛋白水平较低(P〈0.01),缺血性溃疡较多(P〈0.05),骨髓炎发生率较高(P〈0.01);(5)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相比,PA更多分离自溃疡较深、感染较重的创面(P〈0.01);(6)PA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分别在32.9%~61.2%、37.6%~42.4%、37.6%~62.4%之间,发现1例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占1.2%,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100%。结论PA多分离于深部溃疡,且PA引起的感染较重,糖尿病足感染中PA多药耐药问题较严重,及时进行正确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温冰 何睿 +5 位作者 齐心 李湘燕 孙立颖 姜珊 甘良雨 郭晓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7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糖尿病足感染标本,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按纸片法、微量稀释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304株,排在前4位的依...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7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糖尿病足感染标本,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按纸片法、微量稀释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304株,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占29.3%,8.6%,5.9%,5.6%。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糖尿病足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细菌分布 细菌耐药
原文传递
血清CRP与PCT及白细胞计数在糖尿病足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单雅娟 俞建洪 +3 位作者 高倩 孙奇华 王棋红 周叶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776-37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对糖尿病足感染病情的判定。方法对95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RP、PCT水平及白细胞计数。进行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截趾的危险因素分...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对糖尿病足感染病情的判定。方法对95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RP、PCT水平及白细胞计数。进行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截趾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血中WBC计数、血清CRP及PCT水平的各组间表现为重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轻度感染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趾组溃疡程度明显深于非截趾组,发生肢体缺血比率、低蛋白血症比率高于非截趾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趾组(治疗前)血中WBC计数、CRP及PCT水平均高于非截趾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肢体缺血、CRP、PCT均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截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RP、PCT水平能有效判断糖尿病足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对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截趾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15
11
作者 秦玲 郝志华 +2 位作者 於丽红 杨俊花 张力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分析银离子敷料与湿疗伤口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溃疡程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8月-202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 目的分析银离子敷料与湿疗伤口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和溃疡程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8月-202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创面覆盖湿疗伤口敷料,研究组创面覆盖银离子敷料,试验终点为患者糖尿病足感染痊愈或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治疗30 d后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溃疡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清创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以及上皮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低于对照组(26.19%vs 7.14%,30.95%vs 64.29%,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患者2级溃疡比例高于对照组、3级溃疡比例低于对照组(88.10%vs 59.52%,9.52%vs 33.3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0 d后,两组血清FIB、PCT、hs-CRP水平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湿疗伤口敷料,银离子敷料可降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FIB、PCT、hs-CRP水平,控制炎症反应,同时降低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促进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银离子敷料 湿疗伤口敷料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溃疡
原文传递
基于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亮 程庆丰 +5 位作者 朱深银 向翼 李欣宇 邱峰 李启富 刘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调查基于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16例DFI患者,统计分析不同Wagner分级的DFI患者病足溃疡标本中培养... 目的:调查基于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16例DFI患者,统计分析不同Wagner分级的DFI患者病足溃疡标本中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菌构成及其药敏结果。结果:分离出病原菌263株:单菌感染占57.4%,混合菌感染占42.6%;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和真菌分别占43.5%、48.1%和8.4%。Wagner分级患足细菌培养结果显示:2级:G+菌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8.9%,G-菌43株,肠杆菌占69.8%;3级:G+菌36株,肠球菌占47.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7.8%,G-菌44株,肠杆菌占72.7%;4级:G+菌24株,肠球菌占33.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0%,链球菌占25.0%,G-菌23株,肠杆菌占73.9%;5级:G+菌9株,肠球菌占66.7%,G-菌16株,肠杆菌占81.3%。不同Wagner分级患者G+菌和G-菌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526)。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替加环素敏感性达75%以上,G-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复方制剂、四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敏感性达64%以上。结论:DFI患者总体上单一菌略多于混合菌感染,G-菌较G+菌感染分布略占优势。G+菌及G-菌对常用的抗G+菌及G-菌药物有较好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Wagner分级 病原菌 多重耐药 药敏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董晶莹 李婧波 +2 位作者 韩春艳 林雪梅 王颖怡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足感染(DFI)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DF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足感染(DFI)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DF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联合口服依帕司他治疗,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时创面的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细菌清除率及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1 d时踝肱指数(ABI)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治疗7 d、21 d时的血糖、血脂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时,研究组患者创面的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及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1 d时,两组患者ABI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脂血糖水平均较治疗7 d时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FI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前列地尔 依帕司他 炎症因子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糖尿病足感染血清IFN-γ、Cys-C、FIB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索艳 谷优优 +1 位作者 刘冬梅 王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611-2614,共4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4例,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6...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4例,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64例,分析糖尿病足感染血清IFN-γ、Cys-C及FIB水平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IFN-γ、Cys-C、FIB水平较非感染组升高,且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水平逐渐升高(P<0.05);治疗有效组血清IFN-γ、Cys-C、FIB下降程度优于无效组(P<0.05);血清IFN-γ、Cys-C、FIB水平联合预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敏感度为82.47%、特异度为77.78%。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IFN-γ、Cys-C、FIB水平升高,且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相关,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干扰素Γ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纤维蛋白原 严重程度 预后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下肢动脉病变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钟子敏 刘飞 +3 位作者 吴日强 黄嘉鸿 李天龙 林凤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糖尿病足创面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糖尿病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糖尿病足创面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糖尿病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通过血管彩超或血管CTA(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的情况。结果糖尿病足创面主要发生在足底及足趾。创面中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轻度糖尿病足的创面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最高,占比20.00%;中度糖尿病足的创面中,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检出率差别不大;重度糖尿病足的创面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占比32.50%。细菌培养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足背动脉闭塞发生率最高,腓动脉以及腘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股浅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病变中,足背动脉闭塞发生率最高,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及股浅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较高。对于Wagner分级较高的糖尿病足,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必要的,能对糖尿病足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 细菌 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足感染 混合感染 细菌学特点
下载PDF
基于肢端供血状况的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谱与抗生素耐药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桂花 程国鹏 +5 位作者 徐凤萍 陈青 刘文驰 赵萌 王默 李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5-849,共5页
目的分析近年以来基于肢端供血状况的糖尿病足(DF)感染(DFI)的细菌谱及其抗生素耐药性变化。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并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754例DFI患者的临床数据;应用阳性率描述研究人群整体的细菌谱及抗生素... 目的分析近年以来基于肢端供血状况的糖尿病足(DF)感染(DFI)的细菌谱及其抗生素耐药性变化。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集并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754例DFI患者的临床数据;应用阳性率描述研究人群整体的细菌谱及抗生素耐药性特点。该人群按Texas伤口分类系统中的分期进行分组,探讨不同分期的病原菌特征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结果收集的754例患者中,创面微生物培养阳性率71.0%(535例),阳性患者中以单病原菌感染(78.1%)为主,少数为两种或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21.9%);创面微生物培养阳性的人群中,革兰阳性菌(G^(+))培养阳性率为35.7%,革兰阴性菌(G-)为42.4%。基于肢端是否存在缺血,按Texas分期把研究人群分为B期(非缺血组)和D期(缺血组),与非缺血组相比较,缺血组G^(+)阳性率明显降低(P<0.001),G-阳性率显著增加(P<0.001),混合菌感染阳性率升高(P<0.05)。在主要感染病原菌方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缺血组检出率较非缺血组明显减少(P<0.001),而铜绿假单胞菌在缺血组检出率较非缺血组明显增加(P<0.01)。缺血组MRSA和ESBL的发生率高于非缺血组,但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耐药性方面,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含MRSA)新增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性;缺血组铜绿假单胞菌新增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米卡星、克林霉素、氨曲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缺血组MRSA新增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性;缺血组ESBL新增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曲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结论近几年缺血性DF发生率呈增长趋势;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 糖尿病足感染 细菌谱 抗生素耐药性
下载PDF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与病例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加其 姜晓锐 +3 位作者 王凯 宗传冲 张会苑 赵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FI)不同病原菌类型患者的特点,探讨不同病原菌类型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有病原学结果的住院DFI患者22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溃疡类型、溃疡严重程度、感染严重...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FI)不同病原菌类型患者的特点,探讨不同病原菌类型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6月有病原学结果的住院DFI患者22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溃疡类型、溃疡严重程度、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根据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n=97)、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n=65)以及混合菌感染组(n=62),比较各组患者的病例特点及预后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G^(+)菌感染组比较,G^(-)菌感染的患者年龄显著偏高;G^(-)菌、混合菌感染的患者既往抗菌药物应用比例高,神经型溃疡比例偏低而混合型及缺血型比例显著偏高,Wagner3—5级所占比例大,感染预后偏差,愈合率显著偏低,住院时间显著延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菌感染、混合型或缺血型溃疡、糖化血红蛋白(HbA1c)>9%、年龄>65岁是与未愈患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Wagner3级及以上、G^(-)菌感染、混合型或缺血型溃疡、HbA1c>9%是与截肢患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原菌类型DFI患者的病例特点不同,G^(-)菌感染与混合菌感染的短期预后较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包含G^(-)菌感染及其病例特点。提示临床可针对患者的病例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可能病原菌构成,尽早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病原菌类型 病例特点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慧华 张慧 +2 位作者 方水晶 徐惠 毛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选自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49例。取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及坏疽分泌物,培养分离细菌,进行细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49例糖尿病足患者中,1级38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选自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149例。取糖尿病足患者溃疡及坏疽分泌物,培养分离细菌,进行细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49例糖尿病足患者中,1级38例、2级59例、3级43例、4级9例;149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8株占57.31%,革兰阳性菌55株占32.16%,真菌18株占10.53%;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奇异变形菌对莫西沙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6.15%和88.46%,大肠埃希菌对莫西沙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24%和90.4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莫西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3.33%;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95.45%,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0%;白假丝酵母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高,为83.33%。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中,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耐药性试验结果主要革兰阴性菌对莫西沙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高,应严格按照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分泌物 微生物 病原菌 药敏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骨髓炎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邹梦晨 胡萍 +3 位作者 罗祥蓉 蒋娅 高方 曹瑛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糖尿病足骨髓炎(DFO)的早期诊断对于DFO的控制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PTB试验、影像学检查、微生物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对诊断DFO有一定的价值,均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DFO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单纯抗生... 糖尿病足骨髓炎(DFO)的早期诊断对于DFO的控制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PTB试验、影像学检查、微生物鉴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对诊断DFO有一定的价值,均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DFO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单纯抗生素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关键是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骨髓炎 糖尿病足感染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感染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俊 《华西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糖尿病足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及时进行感染严重程度分级。糖尿病足创面多为慢性创面,存在多种菌感染,且菌种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均会随病情变化而改变。细菌生物膜也是导致抗菌... 糖尿病足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感染应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及时进行感染严重程度分级。糖尿病足创面多为慢性创面,存在多种菌感染,且菌种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均会随病情变化而改变。细菌生物膜也是导致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及时的外科治疗联合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是应对糖尿病足感染挑战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多学科合作会带来最佳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感染 多重耐药菌 生物膜 糖尿病足骨髓炎 多学科合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