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杜庆鑫 刘攀峰 +2 位作者 魏艳秀 庆军 杜红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897,共9页
为深入探究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与营养价值,对193份不同种质雄花的氨基酸含量与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仲雄花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0.62 g/100 g,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主要的2种氨基酸。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 为深入探究杜仲雄花氨基酸多样性与营养价值,对193份不同种质雄花的氨基酸含量与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杜仲雄花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0.62 g/100 g,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主要的2种氨基酸。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以蛋氨酸变异系数最大(43.13%),总氨基酸变异系数最小(12.56%)。杜仲雄花蛋白贴近度为0.887。杜仲雄花人体必需氨基酸中仅(Met+Cys)低于FAO/WHO推荐模式的比例,RAA和RC值大都接近于1,SRC值为81.42。杜仲雄花中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味觉氨基酸含量与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不同来源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贵州种质总氨基酸含量(21.32 g/100 g)和必需氨基酸含量(7.50 g/100 g)最高,而不同来源杜仲雄花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将193份种质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Ⅱ类群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平均含量最高,分别达22.46、7.92、4.10 g/100 g和1.64 g/100 g。杜仲雄花氨基酸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不同种质杜仲雄花氨基酸表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雄花用杜仲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氨基酸 多样性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大别山山核桃坚果种仁主要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含量变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代英超 夏国华 +2 位作者 朱先富 张深梅 黄坚钦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9-968,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种源大别山山核桃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及功能性成分多样性以及变异规律,为大别山山核桃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19个天然种群198个单株的11个坚果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及功能性成分进行测定,...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种源大别山山核桃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及功能性成分多样性以及变异规律,为大别山山核桃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大别山山核桃主产区19个天然种群198个单株的11个坚果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及功能性成分进行测定,进行单因素方差、多重比较、相关性、主成分等分析。【结果】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坚果种仁主要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含量多样性丰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表明大别山山核桃11个性状在种群间存在丰富变异(p<0.01);表型分化系数表明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为68.68%,种群间变异是主要变异来源。大别山山核桃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含量变异幅度为2.30%~25.18%,平均变异系数为13.46%,其中脂肪含量的变异幅度最小,β-维生素E含量的变异幅度最大,JGXZ种群的多样性最为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种仁性状各成分之间达到显著相关的共10对,脂肪含量与其他组分的相关性最显著,淀粉、δ-维生素E含量与其他性状均不存在相关性;11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742%,各营养及功能在成分中均占有重要位置。【结论】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源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及功能性成分遗传变异丰富,选择育种潜力大,脂肪含量最为稳定;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资源收集应尽可能增加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山核桃 营养物质 功能性成分 表型变异 多样性 天然种群
下载PDF
西藏米拉山大花红景天不同器官内生真菌与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张俊泽 毛康珊 索南措 《西藏科技》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濒危藏药植物具有抗氧化、抗高山缺氧、抗疲劳、保肝、降血糖、抗辐射等功效。植物内生菌生活在健康的植物组织中,能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诱导寄主植物抗病,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抵... 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濒危藏药植物具有抗氧化、抗高山缺氧、抗疲劳、保肝、降血糖、抗辐射等功效。植物内生菌生活在健康的植物组织中,能合成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诱导寄主植物抗病,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根际微生物作为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获取、胁迫耐受及物质循环过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大花红景天的内生真菌及根际真菌对该物种的开发与保护及青藏高原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西藏米拉山大花红景天内生(根、茎、叶)、根际、根区真菌进行ITS1区测序后分析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根中的优势属为minutisphaera,茎中的优势属为lemonniera,叶中的优势属为lemonniera,根际土优势属为helotiales,根区土优势属为helotiales。大花红景天茎中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根和叶。此研究较系统揭示了大花红景天内生真菌及根际真菌的群落特征,为筛选大花红景天的活性菌株及大花红景天与内生菌互作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内生菌 根际土 根区土 群落组成 多样性
下载PDF
剑湖高原湿地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土壤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澍 熊智 +1 位作者 杨宇明 王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0,共5页
2011年在剑湖高原湿地3个入水口,1个出水口和湖面上分别采集茭草根系及对应土样,通过对样品DNA提取和PCR扩增,采用DGGE方法分析及内生细菌16S rDNA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对剑湖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类群及种群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011年在剑湖高原湿地3个入水口,1个出水口和湖面上分别采集茭草根系及对应土样,通过对样品DNA提取和PCR扩增,采用DGGE方法分析及内生细菌16S rDNA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对剑湖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类群及种群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剑湖不同取样地点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不同,入水口金龙河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而出水口黑惠河的茭草根系内生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所得细菌DGGE片段序列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Firmicutes、Bet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和Uncultured bacterium;冗余分析显示,NH4+显著影响着茭草根系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草根系 内生细菌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类群 高原湿地 剑湖
下载PDF
峨眉山大蚯蚓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艳玲 王一丁 +3 位作者 宋清姿 肖云星 刘金岚 袁向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20-227,共8页
为探究峨眉山大蚯蚓秉前环毛蚓(Pheretima carnosa)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测定采样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从蚯蚓肠道中分离可培养细菌并进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探究分离菌株的相似性、多样性、优势度及均匀度,绘制稀释曲线。结果显示... 为探究峨眉山大蚯蚓秉前环毛蚓(Pheretima carnosa)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测定采样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从蚯蚓肠道中分离可培养细菌并进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探究分离菌株的相似性、多样性、优势度及均匀度,绘制稀释曲线。结果显示:峨眉山大蚯蚓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环境中,其肠道中分离出的56株细菌分布在3门14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明显优势菌群;此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73)、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0.536)、Margalef指数(3.23)、Evenness均匀度指数(0.66)均表明峨眉山大蚯蚓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而且稀释曲线表明尚有大量未分离细菌。上述研究为峨眉山大蚯蚓肠道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秉前环毛蚓 微生物资源 肠道细菌 可培养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线性回归模型的Boosting变量选择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毓 张春霞 王冠伟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689,共13页
针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选择问题,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Boosting学习方法.该方法对每一训练个体赋予权重,以遗传算法作为Boosting的基学习算法,将带有权重分布的训练集作为遗传算法的输入进行变量选择.同时,根据前一次变量选... 针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选择问题,本文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Boosting学习方法.该方法对每一训练个体赋予权重,以遗传算法作为Boosting的基学习算法,将带有权重分布的训练集作为遗传算法的输入进行变量选择.同时,根据前一次变量选择效果的好坏更新训练集上的权重分布.重复上述步骤多次,最后以加权融合方式合并多次变量选择的结果.基于模拟和实际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新提出的Boosting方法能显著提高传统遗传算法用于变量选择的质量,准确识别出与响应变量相关的协变量,这为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选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ING算法 变量选择 集成学习 遗传算法 多样性
下载PDF
Species and Diversity Analysis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of Asian Sacred Lotus in Jiangxi,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旭凤 邵有全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2期269-274,共6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species and quantities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of seed lotus in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Jiangxi,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Method] Using sample...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species and quantities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of seed lotus in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Jiangxi,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Method] Using sample area survey and netting method in the fixed points to investigate species and quantities of Asian sacred lotus,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ferent locations was evaluated by diversity indices (H′), evenness indices (J) and dominant concentration indices (C). [Result] Apis mel ifera, Apis cerana cerana, Xylocopa (Koptortosoma) sinensis, Xylocopa (s.str.) valga and Xylocopa (Al oxylocopa) appendiculata, al of which belong to order Hy-menoptera were the main pol inators of lotus.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factor which influenced the foraging behaviors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X. (s.str.) valga and X. (Al oxylocopa) appendiculata were bimodal, and that of A. mel-lifera, A. cerana cerana and X. (s.str.) valga were unimodal. The percentage of wild pol inators in Linxiang of Hunan Province and Xianning of Hubei Province were only 20.59% and 3.90%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ix species of flower-visiting insects in Linxiang and three in Xianning. The percentages of wild pol inators in Shicheng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lotus garden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re 55.61% and 90.40% respectively, and the flower-visiting insects belonged to 13 and 12 species respectively. The diversity index (H′) and evenness index (J) were listed here in a decreasing order: Shicheng of Jiangxi &gt;lotus garden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t;Linxiang of Hunan &gt;Xianning of Hubei. The sequence of dominant concentration indices (C) was Shicheng of Jiangxi &lt;the lotus garden i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t;Linxiang of Hunan&lt;Xianning of Hubei. The diversity indices (H′), evenness indices (J) and dominant concentration indices (C) of each sample location were consistent. [Conclusion] The sp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lumbo nucifera Flower-visiting insect Daily activity Community di-versity Bee pollination
下载PDF
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向度
8
作者 权福军 《社会工作》 2009年第16期20-22,共3页
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是搞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价值伦理性、技能性、多元性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的三个主要发展向度。其中价值伦理性向度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之灵魂,技能性向度彰显高职社会工作教育之特色,而多元... 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是搞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价值伦理性、技能性、多元性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的三个主要发展向度。其中价值伦理性向度打造社会工作专业之灵魂,技能性向度彰显高职社会工作教育之特色,而多元性向度则是保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工作人才获得超越性发展之重要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向度 价值伦理性 技能性 多元性
下载PDF
杉木林套种闽粤栲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 被引量:46
9
作者 洪宜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7,112,共8页
为培育杉木大径材,营建杉木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林,探索杉木林内套种闽粤栲的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以杉木林套种闽粤栲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纯林、闽粤栲纯林为对照。对套种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林木生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展开分析... 为培育杉木大径材,营建杉木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林,探索杉木林内套种闽粤栲的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以杉木林套种闽粤栲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纯林、闽粤栲纯林为对照。对套种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林木生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展开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套种林内林木生长良好,生长量得到提高,林分的土壤肥力得以改善,林分生物多样性及涵养水源功能得到加强,杉木林间伐最佳保留密度是600株·hm^(-2)。得出杉木林下套种闽粤栲的特性及其高效培育技术,为培育杉木大径材及营建针阔异龄复层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闽粤栲 大径材 套种 物种多样性 异龄复层林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丁海君 韩国栋 +3 位作者 王忠武 王春霞 张睿洋 胡吉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0,共6页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区采用随机区组法设定了3个区组、4个不同载畜率水平,通过连续两年暖季放牧对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群落现存量、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高度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多年生禾草重要值和综...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区采用随机区组法设定了3个区组、4个不同载畜率水平,通过连续两年暖季放牧对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群落现存量、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高度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多年生禾草重要值和综合优势比中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都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2)受持续放牧干扰的影响,多样性指数在2011年、2012年对照区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小区(P<0.05),表明持续放牧会减少群落的物种数,改变群落物种组成;(3)在不同年度之间,轻度放牧区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增加,中度和重度放牧区一二年生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畜率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植物群落 功能群 多样性指
下载PDF
羊草草地植被对放牧和保护的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玉勋 《中国草地》 CSCD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随着放牧利用强度的增加,羊草草地位被的地上现存量减少;放牧利用强度中等以上时草地的地上现存量显著地低于非放牧羊草草地(P<0.05).与地上部分相比,0~30cm土层中根系和羊草根茎的重量对放牧利用强度的反应不敏感。... 随着放牧利用强度的增加,羊草草地位被的地上现存量减少;放牧利用强度中等以上时草地的地上现存量显著地低于非放牧羊草草地(P<0.05).与地上部分相比,0~30cm土层中根系和羊草根茎的重量对放牧利用强度的反应不敏感。羊草草地某一生境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丰富度能很好地反映生境放牧压力的历史,从非放牧到过牧的牧压生境系列上,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丰富度对放牧利用强度表现为偏钟型反应曲线。尽管放牧造成的植被演替是渐进的和连续的,但是,某一具体地段群落状态的转变动某种群落的发生,除与放牧压力、地形和土壤理化性状等生态因子有关外.也带有某种随机性,因而是不确定的和不可预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草地 放牧 物种多样性 群萍丰富度
原文传递
利用浮游动物评价滇池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海魁 赵家聪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36,共4页
应用Sanders氏稀疏曲线法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滇池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结合指示种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①滇池草海和外海的污染状况有明显的不同,草海处于α中污染阶段,外海处于β中污染阶段;②滇池污染... 应用Sanders氏稀疏曲线法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滇池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结合指示种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①滇池草海和外海的污染状况有明显的不同,草海处于α中污染阶段,外海处于β中污染阶段;②滇池污染的梯度变化:新河>楼外楼>草海中>灰湾>大河尾>观音山中;③草海正趋向于池沼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滇池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超凡 吴水荣 +3 位作者 覃林 范垚城 谭玲 郭文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2-1139,共8页
研究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对红壤丘陵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技术,对4种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红椎林、米老排林、火力楠林和山白兰林)和外来速生桉树人... 研究南亚热带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对红壤丘陵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树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Biolog.Eco技术,对4种典型乡土阔叶人工林(红椎林、米老排林、火力楠林和山白兰林)和外来速生桉树人工林不同土壤深度(0~20、20-40和40~60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及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利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08h。各林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显著,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培养108h时,4种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不明显,但均高于桉树林。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明,4种乡土阔叶人工林各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大于桉树林,但乡土阔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在各土层的差别各异。对31种碳源吸光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糖类、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羧酸类和芳香类碳源是不同林分之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的敏感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西北部分地区苦马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琳 徐佳洁 +2 位作者 刘巧莉 谢瑞美 韦革宏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5,共7页
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是荒漠区重要的豆科植物。为了研究其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本试验采用16S rDNA PCR-RFLP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方法,对西北部分地区的苦马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57株供试菌株共... 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是荒漠区重要的豆科植物。为了研究其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本试验采用16S rDNA PCR-RFLP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方法,对西北部分地区的苦马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57株供试菌株共产生了9种遗传图谱类型,对每种图谱类型的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DNA全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归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和Shinella kummerowiae。不同地域的菌株在多样性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分离自银川的苦马豆根瘤菌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较低;而来自民乐县和临泽县的菌株有着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Simpson指数分别为0.826和0.710,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831和1.530。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确定西北地区豆科植物根瘤菌的系统分类地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aerophysa salsula 系统发育 16S RDNA PCR-RFLP 16SrDNA全序列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从个体创造力到团队创造力:知识异质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钢 吕洁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2年第4期349-357,共9页
基于团队创造力的构成及认知基础,编制中文远距联想测验(CRAT)题项,并在同一逻辑指导下设计团队创造力测量任务,对226名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开展实验研究,考察团队成员的知识异质性与个体创造力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成员创... 基于团队创造力的构成及认知基础,编制中文远距联想测验(CRAT)题项,并在同一逻辑指导下设计团队创造力测量任务,对226名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开展实验研究,考察团队成员的知识异质性与个体创造力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成员创造力水平相似的团队中,个体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之间关系不显著。(2)团队成员的知识异质性程度越高,团队创造力水平也越高。(3)知识异质性与个体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知识异质性水平高时,个体创造力水平高的团队比个体创造力水平低的团队更具创造力;当知识异质性水平低时,个体创造力低的团队比个体创造力高的团队更具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创造力 知识异质性 团队创造力
下载PDF
蕉园间作红薯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燕培 林佳琦 +3 位作者 肖世祥 冯斗 邓英毅 禤维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0-1001,共12页
为探究香蕉与红薯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和碳源利用特征,本研究以‘桂蕉1号’为材料,采用Biolog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香蕉单作与香蕉和红薯间作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 为探究香蕉与红薯间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和碳源利用特征,本研究以‘桂蕉1号’为材料,采用Biolog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对香蕉单作与香蕉和红薯间作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至抽蕾结实期,蕉园间作红薯具有极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作用(P<0.01),与单作相比,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吸光值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提高0.77~14.36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分别提高0.09~1.01倍、0.02~0.31倍和0.52~5.04倍,但间作和单作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匀度差异不显著。此外,蕉园间作红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种类和代谢活性,间作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和胺类的代谢活性比单作提高13.81倍、9.22倍、5.38倍、9.93倍、6.08倍和3.46倍;蕉园间作红薯和香蕉单作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有较大的差异,间作土壤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为主要代谢碳源,利用率为20.29%~25.25%和18.58%~20.31%,单作则以多聚类化合物和酚酸类为主要代谢碳源,利用率为0.60%~52.71%和13.94%~26.56%;间作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碳源化合物数量比单作增加9~28种,且间作和单作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间作的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为D-甘露醇和N-乙酰-D-葡萄糖胺等,单作主要利用吐温80和L-精氨酸等。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是促使蕉园间作红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的主要碳源。在蕉园间作红薯具有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种类与活性的作用,起到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红薯间作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代谢活性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娅楠 行文妍 +4 位作者 史艳艳 程志芳 常晓轲 董晓宇 姚秋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解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的24个农艺性状、8个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农艺性状中株幅、果梗长度、果肉厚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大... 为了解加工型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的24个农艺性状、8个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农艺性状中株幅、果梗长度、果肉厚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大,性状遗传较丰富;单株产量变异系数最大(73.55%),心室数变异系数最小(9.18%)。单株产量与果肉厚、果纵径、果横径极显著正相关。8个品质性状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06.98%和112.44%。相关性分析表明,辣度与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显著负相关。根据品质性状的隶属度将33份加工型辣椒种质聚为三大类群(Ⅰ、Ⅱ、Ⅲ),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32、0.47、0.64。炭疽病抗性与农艺、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炭疽病抗性与水分含量、果纵径、心室数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加工型辣椒品种的应用及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型辣椒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热带地区三个鸡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管松 侯冠彧 +3 位作者 王东劲 曾鸿普 吴金山 马月辉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3期22-27,共6页
为了解中国热带主要鸡品种的遗传资源现状,应用21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文昌鸡、粤黄882和海南黎鸡3个群体,共138个体(公母各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1个微卫星位点在三个群体检测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48,从3到32不等;三个群体平均遗传杂... 为了解中国热带主要鸡品种的遗传资源现状,应用21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文昌鸡、粤黄882和海南黎鸡3个群体,共138个体(公母各半)的遗传多样性水平。21个微卫星位点在三个群体检测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48,从3到32不等;三个群体平均遗传杂合度分别为0.840、0.768、0.825;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09、0.738、0.770,结果表明文昌鸡、粤黄882和海南黎鸡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且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中国热带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鸡 粤黄882 海南黎鸡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文成 杨佳 +2 位作者 黄士绮 王如 段左俊 《热带林业》 2023年第3期23-27,共5页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 对近自然改造8a的杉木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后,试验林分的直径结构呈现出由同龄林的正态分布逐渐向异龄林的倒“J”型过渡的趋势,树高级结构呈单峰型,主要分布在2m~8m。同时,主林层林木数量大幅降低,林下更新的乔木和灌木表现出逐步进入主林层的趋势。试验林分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的均匀度指数与对照林分无显著差异,表明伐除杉木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试验林分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因此,近自然改造促进了杉木人工林下乡土树种的更新和生长,使林下乡土树种生长更新加快,物种多样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近自然改造 林分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桂芹 格尔乐其木格 +7 位作者 张心壮 邢敬亚 曲洪磊 王涛 苏少锋 刘明丽 赵一萍 芒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6-71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15±10)kg]相近、2周岁左右的健康德州公驴15头,随机分为C1组(饲喂方式为先粗后精)、C2组(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C3组[饲喂方式为全...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15±10)kg]相近、2周岁左右的健康德州公驴15头,随机分为C1组(饲喂方式为先粗后精)、C2组(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C3组[饲喂方式为全混合日粮(TMR)],每组5头,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显示:1)C2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1和C3组(P≤0.01),C1组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以C1组最高,C3组次之,C2组最低,C1组与C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有一定影响。在门水平上,各组盲肠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二者占比>75%),其次为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且C2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高于C1组和C3组;在属水平上,将401个属中相对丰度低于1%的属聚为其他(占比>75%)后,各组均以其他为优势菌属;随后,C1组以螺旋体科未定义属(unidenti⁃fied⁃Spirochaetaceae)和厌氧孤菌属(Anaerovirbrio)为主,C2组以厌氧孤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C3组则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3)通过UPGMAA聚类树、主成分分析和物种差异性分析发现,3组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不同,且C2组与其他2组差别较大,C1组和C3组可聚为一类。综上可知,饲喂方式可极显著影响德州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影响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并可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方式 德州驴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消化率 盲肠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