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度重组与地域重构:城市与区域重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96
1
作者 殷洁 罗小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3,共7页
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是当前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全球化时代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和治理重构的热点理论。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分析,对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阐明了... 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是当前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全球化时代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和治理重构的热点理论。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分析,对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阐明了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研究认为,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是一个一体两面的过程,当资本为了克服危机而在地域组织上进行去地域化与再地域化时,地域组织(城市和国家)也同时发生了尺度重组,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资本转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重组 去地域化 再地域化 政治 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下载PDF
西方文论关键词 解辖域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雪松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93,共13页
"解辖域化"是由德勒兹与瓜塔里基于肯定性差异哲学和对法国五月风暴的反思而提出的概念。它首先是指将被禁锢的欲望释放出来的过程,与再辖域化及公理系统等概念共同从欲望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转机制,并因其革命性而被推崇... "解辖域化"是由德勒兹与瓜塔里基于肯定性差异哲学和对法国五月风暴的反思而提出的概念。它首先是指将被禁锢的欲望释放出来的过程,与再辖域化及公理系统等概念共同从欲望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转机制,并因其革命性而被推崇为一种微观的欲望政治运动。之后,解辖域化的内涵一再得以拓展。在文学批评领域,它概括了弱势文学的特点,指与主流相背离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其对权力中心的反抗。它还游走于地理学、细胞生物学、动物行为学、语言学、音乐等众多议题之间,并与根茎、游牧民、生成等诸种概念相缠绕,是弘扬差异、反对同一的地理哲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辖域化 欲望政治 弱势文学 地理哲学
原文传递
从“中国年”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强 郑贵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3-76,共4页
让世界了解中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多种途径。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但中国目前的文化传播仍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如何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构建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多种途径。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柔性塑造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但中国目前的文化传播仍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如何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需要构建文化传播的完整战略体系,注重互动交流;整合文化资源,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新貌;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工具,将一个发展、开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全新中国展示给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中国国家形象 柔性塑造
下载PDF
界限与越界:小民族文学的解域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永国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8,共8页
文章从后结构主义的两个重要概念“界限”和“越界”入手,借鉴德勒兹/瓜塔里的辖域化、解域化和再辖域化等概念,进而深入探讨了卡夫卡提出的、德勒兹/瓜塔里深化的小民族文学概念。作者试图说明,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越界之于界限,变之... 文章从后结构主义的两个重要概念“界限”和“越界”入手,借鉴德勒兹/瓜塔里的辖域化、解域化和再辖域化等概念,进而深入探讨了卡夫卡提出的、德勒兹/瓜塔里深化的小民族文学概念。作者试图说明,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越界之于界限,变之于不变,小之于大的解域或生成运动。而在当下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的一切语言、文学和翻译活动都是小民族语言对大民族语言、小民族文学对大民族文学的解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 越界 小民族文学 解域化
原文传递
从生产逻辑到生成范式:后新冠疫情时代的风险文化及其批评转向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涛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8,共11页
新冠肺炎疫情所涉及或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命题,已经逐渐溢出了现代性诠释框架,也超越了传统的制度主义理论范畴,这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和理解后新冠疫情时代的"新风险社会"。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风险文化赖以存在的场域... 新冠肺炎疫情所涉及或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命题,已经逐渐溢出了现代性诠释框架,也超越了传统的制度主义理论范畴,这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和理解后新冠疫情时代的"新风险社会"。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风险文化赖以存在的场域逻辑,也改写了风险流动和转移的阶级逻辑,整个社会处于永不停息的"解域化"与"再域化"的生成之"流"中。由于风险文化及其话语呈现出从"生产逻辑"到"块茎逻辑"的重要转向,我们有理由呼唤后新冠疫情时代风险文化批评的生成范式。当阶级逻辑逐渐"下沉""消散"或"衰落","风险共同体"成为一个有力的概念形式,构成了我们关于后新冠疫情时代及其交往体系的想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冠疫情时代 新风险社会 风险文化 块茎 解域化 风险共同体
原文传递
逃逸线 被引量:11
6
作者 董树宝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27,共12页
"逃逸线"概念最初出现在绘画领域,经由德勒兹与加塔利的哲理性阐发和他们对文学作品与作家的深入分析,逃逸线对哲学、文学、艺术、精神分析、绘画、电影研究、政治等领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德勒兹与加塔利看来,线是世... "逃逸线"概念最初出现在绘画领域,经由德勒兹与加塔利的哲理性阐发和他们对文学作品与作家的深入分析,逃逸线对哲学、文学、艺术、精神分析、绘画、电影研究、政治等领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德勒兹与加塔利看来,线是世间万物的构成要素之一,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群体,我们都由线构成。他们提出了三种线--坚硬线、柔韧线与逃逸线,通过文学作品呈现了三种线之间的差异与交错运行,由此指出逃逸线以生成为中心,走向绝对的解域化;逃逸线运行于"之间",在一种"与"的逻辑下不断地进行生成变化,颠覆了西方以"存在"为指向的形而上学,走向了一种生机论的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坚硬线 柔韧线 逃逸线 生成 解域化
原文传递
论《人间天堂》中的游牧书写与消费异化批判
7
作者 王仕昕 金璐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菲茨杰拉德在其首部小说《人间天堂》中并未显露出后续作品中对消费社会一贯的幻灭态度,而是在叙事主线外隐晦提出了一种反抗消费异化社会的可行方案。以德勒兹的游牧哲学观之,菲茨杰拉德对抗异化的革命姿态在其远离城市的滨海旅行中初... 菲茨杰拉德在其首部小说《人间天堂》中并未显露出后续作品中对消费社会一贯的幻灭态度,而是在叙事主线外隐晦提出了一种反抗消费异化社会的可行方案。以德勒兹的游牧哲学观之,菲茨杰拉德对抗异化的革命姿态在其远离城市的滨海旅行中初见端倪,并在以哥特叙事对现实空间实施解域的事件中得到强化。有别于纯粹悲观的逃逸策略,菲茨杰拉德在小说后半段将主人公塑造为“都市牧民”的形象,从主体存在论层面出发思考一种孑然于消费符码空间内的抵抗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天堂》 消费异化 游牧哲学 解辖域化 生成
下载PDF
英国华人文学视野下毛翔青的跨族裔写作 被引量:2
8
作者 靳一凡 《华文文学》 2023年第2期32-42,共11页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备受英国文坛瞩目的华裔作家,兼有英港血统的毛翔青在其跨世纪的文学实践中呈现出从族裔性到世界性的变化。他生活在伦敦时出版的早期作品从后殖民视角再现了英国与香港地区间的微妙关系,以文化喜剧的方式回应了主流社...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备受英国文坛瞩目的华裔作家,兼有英港血统的毛翔青在其跨世纪的文学实践中呈现出从族裔性到世界性的变化。他生活在伦敦时出版的早期作品从后殖民视角再现了英国与香港地区间的微妙关系,以文化喜剧的方式回应了主流社会贴在他身上的“中国性”标签;旅居东南亚后,随着他对亚洲区域去殖民/帝国化进程的日益关注,其后期作品逐渐体现出跨越族裔边界的世界主义意识。本文在英国华人文学史视野下整体考察毛翔青迄今为止出版的七部作品,认为他的创作先后展现出对英国殖民权威和华人离散身份的解辖域化,为这一文学领域的非同质化书写与主题扩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翔青 跨族裔 英国华人文学 解辖域化
下载PDF
“换生灵”克拉拉:《克拉拉与太阳》中的游牧主体与后人文主义解码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广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9-112,共14页
在其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中,石黑一雄刻画了“克拉拉”这样一个聪慧、细腻的人工智能形象,它与主人乔西保持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在乔西病重时,做好了替代乔西、成为乔西的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石黑一雄触碰到机器人叙事中的经典问题:何... 在其新作《克拉拉与太阳》中,石黑一雄刻画了“克拉拉”这样一个聪慧、细腻的人工智能形象,它与主人乔西保持着深厚的感情,但也在乔西病重时,做好了替代乔西、成为乔西的准备。通过这样的方式,石黑一雄触碰到机器人叙事中的经典问题:何为人?何为机器?为此,他给出了一个颇具人文主义色彩的答案——人心。但如此一来,我们对人心的强调却强化了人和机器之间的二元对立,这种以“人”为本,以人文主义主体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哈拉维所定义的“蜘蛛世”中,将会成为我们自身的限制。克拉拉作为后人文主义的“换生灵”,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自身辖域化身体的解码,从而生成布拉伊多蒂眼中的游牧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后人文主义 换生灵 游牧主体 解辖域化 蜘蛛世
下载PDF
去疆域化,还是部落化?——英语人文学界的理论旅行
10
作者 刘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5,共16页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 欧美思想界形成的左翼“后学”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激进社会政治运动,70年代末退隐入学院象牙塔。历经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孵化蜕变,理论从英语人文学术界越界,走过了从学术话语去疆域化到深度卷入英美社会的意识形态两极化和部落化的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理论麾下的种族和族裔研究、性别研究机构,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中小学教材等渠道,使学术话语广泛、迅速地通俗化,与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LGBTQ群体的社会运动紧密结合。认同政治和政治正确的话语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相互推波助澜,形成了今天世界的混乱局面。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提供了有力的批判与反思的武器,来解析理论的旅行和英美社会的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疆域化 部落化 后学理论 国际政治
下载PDF
当代文论的五个悖论——兼及“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11
作者 张进 徐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 随着生态危机和人工智能挑战的不断加剧,当代文艺审美活动的悖论性处境日益凸显,将悖论美学、悖论诗学和悖论批评推到了前台,强化了文学理论在“述”与“行”、“硬”与“软”、“质”与“文”、“向心”与“离心”、“域化”与“化域”之间的“悖论式振摆”。这种局面不仅显示了当代理论的“疑难与困境”,也使悖论本身的美学和诗学价值得到“解蔽”和释放,从而使悖论成为一种文学理论批评的新型样态。“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是近年来有关文学问题的重要命题,其“含混”和“暧昧”不仅将当代文论的悖论性质全面体现出来,而且通过发挥悖论诗学的理论潜能和批判锋芒而对当下文艺文化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反思和针砭。这是一种“可做的”理论而非一套“可用的”学说,其“洞见”和“盲视”当会在人们“做理论”的批评实践中得到彰显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 悖论 述行性 离心解释 化域
下载PDF
闭合与解域:《秀拉》中身份想象的空间维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铭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文化身份通过空间划界的方式得以构建。在《秀拉》中,空间意象以原象和隐喻形式贯穿文本始终,成为小说人物的身份载体。小说表现了对空间闭合这一身份建构方式的摈弃,从而具有反身份叙事的解域特征。
关键词 空间闭合 解域 身份想象
下载PDF
消费·赛博客·解域化——自然与文化问题的新语境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102,共8页
我们正面临着使自然与文化之界线再次呈现为一个重大问题的新语境:其一,是消费社会的到来。它将商品变成符号,将使用价值置换为符号价值,将物质消费转化为符号消费,这结果就遮蔽了人之真实的和自然的需求。其二,当代高新技术正创造着一... 我们正面临着使自然与文化之界线再次呈现为一个重大问题的新语境:其一,是消费社会的到来。它将商品变成符号,将使用价值置换为符号价值,将物质消费转化为符号消费,这结果就遮蔽了人之真实的和自然的需求。其二,当代高新技术正创造着一个跨越了自然与文化之传统畛域的新现实,哈拉维以"赛博客"名之,它既非自然亦非文化,而是二者的混杂。其三,由于文化总与地域性相关,全球化作为一种"解域化"便意味着文化间的相互越界和冲突,以及各种文化对其合法性的竞争性主张。这些主张无不诉诸一个超越自身而普遍和绝对的"自然",但是,究竟谁是"自然"的权威代言人?新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自然和文化的界定和再界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文化 消费 赛博客 解域化
原文传递
政治哲学的后现代视域:游牧政治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党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3,共5页
在激活尼采哲学的过程中,德勒兹创立了一种以力本论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哲学———游牧政治学,其中心旨趣是实现社会、国家和主体的彻底“解辖域化”,呼唤一个还不曾存在的“新地球”和“新人类”,因而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哲学,也不... 在激活尼采哲学的过程中,德勒兹创立了一种以力本论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哲学———游牧政治学,其中心旨趣是实现社会、国家和主体的彻底“解辖域化”,呼唤一个还不曾存在的“新地球”和“新人类”,因而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哲学,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德勒兹的游牧政治学是一种在思想中进行的“政治革命”,追求的是“不合时宜性”和“乌托邦性”的政治效果,因而实质上是一种游牧式的政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政治学 解辖域化 政治试验
下载PDF
生产中的解域与重归情境——兼及当代工艺美术学科的文化定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60-60,69-72,共5页
工艺美术的再专业化,不可能解决抽象性生产创造过程中生成的所有困境,但是至少打开了一个可以展现希望与前景的空间。生产过程的情境重归,意味着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质朴而具体的生产方式重新回到了当代生产文化序列之中。而工艺美... 工艺美术的再专业化,不可能解决抽象性生产创造过程中生成的所有困境,但是至少打开了一个可以展现希望与前景的空间。生产过程的情境重归,意味着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质朴而具体的生产方式重新回到了当代生产文化序列之中。而工艺美术的专业复出,恰恰是在这个节点为这种人文价值的重塑提供了一个从教育入手的调整契机。本文认为这是新的设计学学科体系之下工艺美术专业定位的一个重要的认识前提与实施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学科定义 解域化 情境化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中的解域化与再域化——以成都武侯区民族街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邴正 昂翁绒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5,共5页
流动是当今世界的普遍事实,跨文化传播伴随着流动现象应运而生。文化解域化是内含习俗解域、认同解域与语言文字解域的分化过程,文化再域化是文化自觉、市场与技术等因素共同形塑的适应过程。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并推动移民文化的持续... 流动是当今世界的普遍事实,跨文化传播伴随着流动现象应运而生。文化解域化是内含习俗解域、认同解域与语言文字解域的分化过程,文化再域化是文化自觉、市场与技术等因素共同形塑的适应过程。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并推动移民文化的持续发展。文章关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尝试在成都武侯区民族街寻找少数民族移民文化交叉融合与发展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多元统一,成都藏族移民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和谐交融都成为题中之义。文章试图为城市少数民族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经验与思路,希望对城市文化理论与城市民族研究做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解域化 再域化 移民文化
原文传递
从异化的生命到“文艺复兴人”——薇拉·凯瑟《教授之屋》中的解辖域化与再辖域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雪松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44,共14页
薇拉·凯瑟在《教授之屋》中刻画了颇具空间动感的人物:于现实中离开家门前往密歇根湖、在写作中神游于美国西南的圣彼得教授以及放牧四野、秘境探险、造屋定居的汤姆。对此,以往评论倾向于将这些空间运动定性为消极的逃避主义之举... 薇拉·凯瑟在《教授之屋》中刻画了颇具空间动感的人物:于现实中离开家门前往密歇根湖、在写作中神游于美国西南的圣彼得教授以及放牧四野、秘境探险、造屋定居的汤姆。对此,以往评论倾向于将这些空间运动定性为消极的逃避主义之举。本文借助于德勒兹与瓜塔里的解辖域化与再辖域化理论,认为这些空间运动具有不可被简单化约的复杂性,实为"先破后立"的系列运动,始终贯穿着作家为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异化危机谋求出路的动因。其中对梭罗去往瓦尔登湖之原型的挪用,意味着部分空间运动旨在冲出困局、唤醒"邻人",是打破资本主义运转机制的解辖域化运动,折射出凯瑟力图挣脱出生命异化状态的积极意向。而解辖域化运动之后,还有从游牧到定居的再辖域化运动,是人物通过学习与教育来实现蜕变或"再生"的过程,寄寓着作家试图重塑"文艺复兴人"式现代人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之屋》 异化 “文艺复兴人” 解辖域化 再辖域化
原文传递
“新世界”的生成——德勒兹后结构主义视阈下的二次元文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蕾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4-38,共5页
二次元文化成型于20世纪末,壮大于21世纪初,具有跨文化、年轻化等突出特质,本文旨在以文化实践的视角审视二次元文化的发展状态及其意义。通过梳理德勒兹的相关理论和分析二次元文化的发展状态,认为当下在互联网上大热的二次元现象正是... 二次元文化成型于20世纪末,壮大于21世纪初,具有跨文化、年轻化等突出特质,本文旨在以文化实践的视角审视二次元文化的发展状态及其意义。通过梳理德勒兹的相关理论和分析二次元文化的发展状态,认为当下在互联网上大热的二次元现象正是借助于科技进步而成型壮大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其中颇具有德勒兹所认为的通过消解辖域的边界而形成的理想空间的特质,是一次亚文化族群对主流文化进行解域的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元文化 德勒兹 块茎 解域 千高原
下载PDF
“解辖域化”视角下艾丽丝·门罗小说《熊从山那边来》研究
19
作者 康有金 庄澜汐 +1 位作者 万赛迪 郑冰琪 《考试与评价》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代表作品《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的短篇小说《熊从山那边来》讲述了菲奥娜因老年痴呆进入养老院所发生的故事。用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勒兹的“解辖域化”思想解读小说,发现格兰特的负向...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代表作品《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的短篇小说《熊从山那边来》讲述了菲奥娜因老年痴呆进入养老院所发生的故事。用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勒兹的“解辖域化”思想解读小说,发现格兰特的负向消极解辖域化,社会经济条件改善引发生活作风糜烂,是妻子菲奥娜的负向消极解辖域化,即看似幸福美满婚姻引发的对丈夫的宽恕容忍所带来的结果。环境变化会带来精神世界改变。人应主动促成积极正向解辖域化,而不是任凭环境摆布沦为负向消极解辖域化的受害者,害己害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从山那边来》 解辖域化 消极解辖域化
下载PDF
空间闭合与解域:《时时刻刻》中劳拉·布朗的生存伦理之惑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佳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劳拉·布朗是二战后一位"幸福"的家庭主妇,意欲成为"房中天使"却变成了家庭生活"牢笼"里的囚徒,以试图自杀和最后逃离的方式实现自我。劳拉·布朗的迷惘代表的是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伦理&qu... 劳拉·布朗是二战后一位"幸福"的家庭主妇,意欲成为"房中天使"却变成了家庭生活"牢笼"里的囚徒,以试图自杀和最后逃离的方式实现自我。劳拉·布朗的迷惘代表的是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伦理"之惑,即都市"闭合空间"里的生存困境和伦理选择之惑以及由此导致的压抑、彷徨,诠释女性对都市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的痛苦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时刻刻》 空间闭合 解域 生存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