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急诊内科78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志英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析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7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内科心力衰竭常规措施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厄贝沙坦氢氯... 目的探析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7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内科心力衰竭常规措施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76.92%,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4.87%(P<0.05);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施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有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美托洛尔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循证医学在急诊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苏天生 罗继红 +4 位作者 卢静 肖章武 王志民 廖云海 林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201-203,207,共4页
本文论述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结合循证医学(EBM)教育的理念,简述采用PBL与EBM相结合改进急诊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方法,能够培养现代医学生的诊疗能力,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EBM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自我教育... 本文论述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结合循证医学(EBM)教育的理念,简述采用PBL与EBM相结合改进急诊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方法,能够培养现代医学生的诊疗能力,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EBM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本文指出在目前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有必要进行大力推广并不断探索其教学效果,对拓展急诊内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素质、树立正确和科学的医学观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教学方法 循证医学 住院医师
下载PDF
虚拟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生急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葛魏巍 郭涛 戚金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 探讨虚拟化标准病人在急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实习的本科学生60名,随机分成对照和观察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虚拟标准化病人进行实习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查房模式。实习... 目的 探讨虚拟化标准病人在急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实习的本科学生60名,随机分成对照和观察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虚拟标准化病人进行实习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查房模式。实习结束后对2组学生的临床技能、人文关怀方面进行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病史采集成绩[(92.70±0.41)分]高于对照组[(87.00±0.53)分];观察组体格检查成绩[(92.87±0.39)分]高于对照组[(88.13±0.54)分];观察组首次病程录书写成绩[(92.73±0.43)分]高于对照组[(87.77±0.52)分];观察组实习生人文关怀表现评分[(92.93±0.40)分]高于对照组[(86.80±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调查问卷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提高学习兴趣[100%(30/30)vs. 73.33%(21/30)]、提高沟通能力[93.33%(28/30)vs. 76.67%(22/30)]、提高临床技能水平[96.67%(29/30)vs.73.33%(21/30)]、提高临床思维能力[90%(27/30)vs.66.67%(20/3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急诊实习中应用虚拟化标准病人可以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化标准病人 急诊实习 实习带教 临床思维能力 急诊医学 虚拟现实技术
下载PDF
Epidemiology of Hand Injuries That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Care Facility in Suburban Mumbai, India: A Study Including 489 Patients
4
作者 Farzin Vajifdar Renaldo Pavrey 《Ope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4年第2期47-58,共12页
Background: Hand injuries are very common and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visits, most of which are not to hand specialists [1]. The functionality and outcome of hand injuries can... Background: Hand injuries are very common and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visits, most of which are not to hand specialists [1]. The functionality and outcome of hand injuries can vary 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tern of injuries, which is why it is imperative for emergency physicians to recognize the complexities, and the potential repercussion of missed injuries in such cases.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on hand injuries and their patterns. The objective is 1) to assess whether most hand injuries are superficial (simple), or involve underlying deeper structures (complex) and 2) to assess whether most hand injuries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managed by the emergency physician or plastic/orthopaedic surgeon.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 conducted at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Mumbai, India collected data from hand trauma patients using a standardized documentation form. Demographic data, trauma-related data, and disposition plans were analysed. Results: A total of 489 cases sustained hand injuries over a period of one year. The patients were predominantly males in the 20 - 30 year age group and injuries were mainly sustained over the right hand. Most of the injuries were sustained at home (42%).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34%) was sharp object injury (including needle-stick and other sharps in hospital), followed by blunt injury (30%). Among grievous hand injuries, door jamb was a mechanism noted in 11% of patients, accounting for 50% of all crush injuries. Lacerations were the most common pattern (24.7%) noticed, followed closely by fractures (23.3%). Digits II - IV were injured most commonly (54%), followed by carpals (14%) and the thumb (10%). Nearly 80% of the hand injuries were managed by emergency physicians alone, with 61% of cases involving superficial structures. Though 14% of the cases required plastic surgery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department Hand Trauma Trauma Registry emergency medicine
下载PDF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冬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35期147-149,共3页
目的调查急诊内科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被该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1979张作为该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总结患者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所属范畴、类别、使用次... 目的调查急诊内科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被该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1979张作为该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总结患者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所属范畴、类别、使用次数与服用方式。结果 1979张处方中,共有1357张包括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总数的68.57%,主要涉及6个类别,24个不同品种,使用次数最多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患者口服药物的例数为518例,静脉滴注的例数为1453例,静脉注射的例数为8例,处方中一联用药占到总数的88.02%,二联用药占到总数的11.98%,没有三联用药的情况。结论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其中以头孢菌素药物最为典型,医院必须重视管理抗菌型药物,保障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上呼吸道 感染疾病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探索后疫情时代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权 吕传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自2019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给各国的医疗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场疫情中,急诊急救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也承... 自2019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给各国的医疗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场疫情中,急诊急救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也承担着随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责任。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不仅是急危重症的首要救治阵地,也是传染病识别、防控的前沿。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这三年中,不负使命,用专业技术和担当,铸就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坚固长城,为疫情防控交出了满意答卷。本文将从启迪和思考两个方面对后疫情时代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进行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急诊科 急诊急救体系 学科建设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急诊专业基地教学查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宁 曾凤 +2 位作者 王爱民 李荣 李湘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169-173,共5页
急诊医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急诊病例往往危重、疑难复杂,病情瞬息万变、不可预知,急诊科是培养住院医师临床诊治能力的好场所,是许多专科住培生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必须轮训的科室。教学查房是我国各临床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 急诊医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急诊病例往往危重、疑难复杂,病情瞬息万变、不可预知,急诊科是培养住院医师临床诊治能力的好场所,是许多专科住培生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必须轮训的科室。教学查房是我国各临床专业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活动之一,急诊专业基地也不例外。在急诊住培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急诊专业基地开展教学查房活动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尤其是教学查房的病例选择、查房前的准备工作流程等方面亟须改进。为了切实提高急诊科住培学员的临床能力,有必要对国家推荐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规范》进行完善,让其更加适应急诊科住培的教学。同时应该在急诊专业基地补充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急诊住培教学体系更加合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查房 急诊专业基地 急诊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查房案例选择 教学活动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跃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7期95-96,共2页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中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选择2015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内科中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选择2015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收缩末期容积(LVES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临床效果尤为显著,大大提升了治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中西医结合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淑华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4期117-118,共2页
目的对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急诊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患者60例。按照平均数字分配的法则将60例患者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是常规基础治疗,... 目的对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进行观察,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急诊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患者60例。按照平均数字分配的法则将60例患者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是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的治疗方案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I级、II级患者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急诊内科快速型心房颤动的中医综合护理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中莎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8期45-46,共2页
目的:探究急症内科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在快速型心房颤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急诊内科收治的62例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目的:探究急症内科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在快速型心房颤动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急诊内科收治的62例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连续7d中医综合护理后,两组患者窦性心律和血压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复率比例为96.77%,SBP为(108.26±20.38)mm Hg,DBP为(70.54±9.65)mm Hg,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65%,观察组为93.5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中医综合护理中根据患者的症候表现进行准确的辨证分型,在中药护理、外敷护理、针刺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丰富了护理环节和内容,可以有效缓解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综合护理 急症内科 快速型心房颤动 护理措施
下载PDF
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李凤兰 彭庆莲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对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急诊科30名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另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本院急诊科30名护...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对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急诊科30名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另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本院急诊科30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相较于管理前,管理后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各方面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管理前,管理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认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 护理管理 急诊科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俐君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以该院急诊内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以该院急诊内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三级考试、护理文书书写、无菌物品灭菌、护理操作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仅为74.3%,观察组风险事件和护理缺陷发生率均为2.9%,投诉率为0.0%;对照组风险事件及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8.6%和22.9%,投诉率为17.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不但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减少护理风险、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内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研究进展
13
作者 高伟 裴晓璐 +3 位作者 王桂倩 郭冰洁 安然 王爽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危重症患者常因检查或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虽短,但由于治疗环境的改变,转运过程中治疗、护理资源的缺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如何有效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危重症患者常因检查或治疗的需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过程虽短,但由于治疗环境的改变,转运过程中治疗、护理资源的缺乏,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如何有效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风险因素分析以及护理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有效性评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目的对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48例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各24例。治疗组A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对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48例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各24例。治疗组A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症心力衰竭抢救效果、死亡率、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B患者重症心力衰竭抢救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治疗组A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心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组A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死亡率为4.17%,低于治疗组A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采用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预后,改善心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治疗方法
下载PDF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Emergency Medicine Physicians: A Literature Review
15
作者 Charlotte Paltved Peter Musae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2年第7期772-789,共18页
Aim: This study aims to review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ing Emergency Medicine (EM) physician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ED). Backgrou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ims to study complex social phenomena by other means... Aim: This study aims to review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ing Emergency Medicine (EM) physician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ED). Backgrou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ims to study complex social phenomena by other means than quantification often through verbal or observational investigation. EM is a highly complex med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at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rough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A literature review is needed to show what qualitative studies illuminate about EM and why this work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EM as a complex organiza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practice. Methods: Electronic databases of English peer-reviewed articles were searched from 1971 to 2012 using Medline through PubMed and PsychINFO. This search was supplemented with hand-searches of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and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from 1999 to 2012 and cross references were reviewed. The key words used were emergency medicine, qualitative, ethnography, observation, interview, video, anthropology, simulation, and simulation-based. Results: 820 papers were identified and 46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This literature review found that the reviewed qualitative studies on EM physicians were designed using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of inquiry: Ethnography, mixed methods, action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henomenology, content analysis,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ritical incident analysis. The reviewed studi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main theme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roles,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into 12 sub-themes. Conclusion: The strength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its ability to grasp and operationalize complex relations within EM. Alth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have gained in rigor in recent years and few researchers would question their value in studying complex medical and social phenomena, rigorous design in qualitative studies is needed.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ies that stick with one strategy of inquiry that they follow closely are likely to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medicine emergency department Review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 Observation
下载PDF
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道松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急诊内科收治的64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急诊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急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急诊内科收治的64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急诊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B型脑钠肽(BNP)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HR、LVEF及BN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R、LVEF及BNP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R(83.26±8.08)次/分、LVEF(37.92±4.12)%及BNP(780.54±83.32)pg/L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HR(110.97±9.43)次/分、LVEF(33.25±3.90)%及BNP(868.83±78.30)pg/L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3、4.120、4.368,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疗效
下载PDF
急诊科院感质控中责任制专项院感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赵红叶 陈俊芬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8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责任制专项院感护理管理在急诊科应用对院感质控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4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5月为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管理,2021年6月—2022年1月为实施后,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责任制专项院感护理管理在急诊科应用对院感质控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4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5月为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管理,2021年6月—2022年1月为实施后,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施行责任制专项院感管理。对实施前后的院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院感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前,急诊科院感事件发生概率为25.53%,高于实施后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急诊相关的院感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责任制专项院感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急诊科院感质控中,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在改善护理人员院感染防范意识与能力上效果较为明显,还能有效降低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可在急诊科推广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学科 医院感染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责任制
下载PDF
急诊科分流住院患者的诊断调查分析
18
作者 魏德海 常琴 王露颖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0期1235-1236,共2页
目的分析由急诊科分流到各专科住院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为加强急诊科的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0年7月1日至8月15日由急诊科分流收入各临床专科住院的327份完整病例。以出院确定诊断为标准,观察急... 目的分析由急诊科分流到各专科住院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为加强急诊科的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0年7月1日至8月15日由急诊科分流收入各临床专科住院的327份完整病例。以出院确定诊断为标准,观察急诊科初步诊断的符合率,并分组比较辅助检查的数量。结果急诊科做出的初步诊断有212例符合出院确定诊断,符合率为64.8%(212/327)。其中,内科患者诊断符合率为51.6%(98/190),外科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3.2%(114/137),外科患者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2组患者入院前辅助检查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能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同时,提高急诊科诊断水平,尤其是急诊内科诊断水平是今后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急诊科 诊断 急诊医师
下载PDF
急诊科建设思路与措施
19
作者 刘唐威 《中国医院》 2002年第12期44-45,共2页
探讨了急诊科建设的结构与布局、人员编制、执业范围、急诊科人员素质培养等急诊 科建设模式问题,并提出急诊科适应新形势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 急救医疗 科室建设 人员编制 急诊科 急诊
下载PDF
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高欣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临床诊断、抢救方法及治疗效果等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因心血管病变造成的昏迷23例、因...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昏迷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临床诊断、抢救方法及治疗效果等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因心血管病变造成的昏迷23例、因糖尿病造成的昏迷19例、因中毒造成的昏迷21例、因溺水或外伤造成的昏迷17例。所有患者经急诊内科抢救,抢救成功的有68例,其中42例患者意识完全恢复、26例患者意识恢复良好;抢救失败、死亡的患者12例,抢救的有效率为85.00%。结论根据昏迷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相关检查合理分析患者的病情程度及导致其昏迷的原因、给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急诊内科抢救的有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 昏迷患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