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段2cm直肠癌齿状线以远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康 王波 +6 位作者 李平 王康 张伟 郭志义 徐钢 董丹丹 朱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了解末段2cm直肠癌远端浸润的范围,为改进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病理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行Miles及内括约肌切除手术(ISR)的30例直肠癌标本。于齿状线以远按0.2、0.4、0.6、0.8、1.0、1.5、2... 目的了解末段2cm直肠癌远端浸润的范围,为改进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病理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行Miles及内括约肌切除手术(ISR)的30例直肠癌标本。于齿状线以远按0.2、0.4、0.6、0.8、1.0、1.5、2.0、2.5和3.0cm逐段全层取材切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30例病例中1例标本病变位于齿状线上,下缘超过齿状线2cm,余29例齿状线以远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提示均无肿瘤浸润。结论末段2cm直肠癌极少出现超过齿状线以远的逆行浸润,通过保留更多齿状线以远的皮肤组织很有可能减少末段2cm直肠癌患者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后肛门不适及其他并发症。进而可能改善这些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远端壁内扩散 齿状线 病理学
原文传递
齿线附近鞘神经的分布与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传军 袁亮 +2 位作者 李少青 陈菊香 郝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1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目的了解躯体神经(鞘神经)在齿状线周边分布的情况,探讨痔术后疼痛原因。方法通过对混合痔术后切除的横跨齿状线的痔体做病理切片,以神经染色的方法,了解躯体神经(鞘神经)在齿状线附近分布的情况。同时比较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与传统... 目的了解躯体神经(鞘神经)在齿状线周边分布的情况,探讨痔术后疼痛原因。方法通过对混合痔术后切除的横跨齿状线的痔体做病理切片,以神经染色的方法,了解躯体神经(鞘神经)在齿状线附近分布的情况。同时比较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与传统方法术后疼痛差异。结果约50%肛门神经末梢跨越齿状线,最长可跨越齿状线上2厘米。结论肛门神经末梢跨越齿状线可能是导致传统痔手术后疼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线 鞘神经 混合痔
下载PDF
痔吻合器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施展 王建东 +3 位作者 田亮 陈平 丁培霖 唐武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对应用痔吻合器行病理性肛垫部分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对92例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病例应用吻合器行病理性肛垫部分环切术,同时测得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并对每个病例手术前后的肛肠... 目的 对应用痔吻合器行病理性肛垫部分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对92例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病例应用吻合器行病理性肛垫部分环切术,同时测得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并对每个病例手术前后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术中测得的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将92例病例分成4组,其中小于1.0 cm为A组,在1.0~1.5 cm间为B组,在1.5~2.0 cm间为C组,大于2.0 cm为D组.4组在术后肛门失禁评分、肛门局部并发症评分、满意度评分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出血评分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早期的疼痛较其余3组明显,术后出血A、D组高于其余2组.4组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分析结果示4组之间除了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术后第3个月A、B组与C、D组有差别,其余各项指标未见差别.结论 应用痔吻合器对病理性肛垫部分行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影响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其吻合口位置选择距齿线1.0~1.5 cm间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吻合器环切术 吻合口 齿线 肛管直肠测压
下载PDF
内镜检测成年国人活体食管长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巧银 黎庶熙 +2 位作者 孙振霖 张素红 张青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用前视式胃镜在直视下经食管内腔测门齿至齿状线的最近侧距离间接得知食管长度,结果认为成人门齿距食管末端齿状线缘的平均长度:男性为41.08 cm±2.03 cm,女性为38.24 cm±2.08 cm,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05)。身高与门齿距... 用前视式胃镜在直视下经食管内腔测门齿至齿状线的最近侧距离间接得知食管长度,结果认为成人门齿距食管末端齿状线缘的平均长度:男性为41.08 cm±2.03 cm,女性为38.24 cm±2.08 cm,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05)。身高与门齿距齿状线间的长度有直线相关关系,得出由身高推测食管长度的公式男女分别为:y(男)=O.161x-1.19(cm);y(女)=0.162x-2.4(cm)。发现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门齿距齿状线间的距离长度有所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长度 内镜检测
下载PDF
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懿璇 戎龙 +2 位作者 许颖 年卫东 王化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4期-,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2年5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进行直肠ESD治疗且病变累及肛门齿状线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整块切除... 目的评价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2年5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进行直肠ESD治疗且病变累及肛门齿状线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整块切除率、切缘阴性率、病变的病理类型、并发症及肿瘤的复发或残留情况。结果该组患者ESD整块切除率为87.5%(7/8),切缘阴性率为87.5%(7/8)。病理结果如下:腺瘤1例,腺瘤伴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黏膜内癌2例,黏膜下癌1例(浸润深度500μm),炎症性改变1例。术后出现发热、出血以及直肠狭窄患者各1例。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及残留。结论应用ESD技术治疗累及齿状线的直肠病变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齿状线
原文传递
吻合器痔核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云奎 蔡锚 +5 位作者 金纯 徐永强 胡万乐 卢敏 郑晨果 严煌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27-29,共3页
为探讨吻合器痔核环切术(CS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肛肠外科住院的2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CSH治疗,即应用痔吻合器做双荷包,第一个荷包做在齿状线处,第二个荷包做在齿状线上方1~1... 为探讨吻合器痔核环切术(CS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肛肠外科住院的2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CSH治疗,即应用痔吻合器做双荷包,第一个荷包做在齿状线处,第二个荷包做在齿状线上方1~1.5cm的直肠黏膜处,手术切除痔核及直肠下端的黏膜,将远端留下的肛垫同近端直肠黏膜吻合。手术同时完成了痔的切除、悬吊、固定及血流阻断。结果显示,本组29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并发症:疼痛218例(75,17%),肛门下坠感75例(25.86%),轻度肛门失禁52例(17.93%),上述并发症在1周左右逐渐好转。术后随访15~36个月,成功随访240例(82.76%),复发3例(1.25%)(痔脱出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I度排便失禁1例,不影响正常生活。结果表明,CSH治疗环状混合痔手术操作简单、近远期疗效良好,安全性高,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核环切术 齿状线 肛垫
原文传递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直肠病变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振 刘娟 +2 位作者 冀明 李鹏 张澍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ESD治疗的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患者3...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ESD治疗的累及肛门齿状线的直肠病变患者3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形态及病变大小等基线数据。通过分析操作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30例病变的平均操作时间为(89.83±49.55)min,整块切除率为93.0%(28/30),完全切除率为90%(27/30)。术后病理结果:腺瘤23例(其中低级别腺瘤7例,高级别腺瘤16例),黏膜内癌6例,黏膜下腺癌1例(SM2期)。并发症:术中出现穿孔3例,术后出血4例,均予结肠镜下治疗好转。30例患者平均随访(3.33±1.44)年,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肠腔狭窄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结论应用ESD治疗累及齿状线的直肠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病变 齿状线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参照肛直线的内镜下套扎术治疗Ⅰ-Ⅲ度内痔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贞娟 丁辉 +7 位作者 王艺 胡珊珊 白阳秋 杨惠 邝胜利 张慧敏 徐闪闪 李修岭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观察参照肛直线的内镜下套扎术(ERBL)治疗Ⅰ-Ⅲ度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7例进行参照肛直线的ERBL治疗并成功随访的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一般资料、临... 目的观察参照肛直线的内镜下套扎术(ERBL)治疗Ⅰ-Ⅲ度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7例进行参照肛直线的ERBL治疗并成功随访的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Ⅰ度35例(52.2%)、Ⅱ度15例(22.4%)、Ⅲ度17例(25.4%);出血者35例(52.2%)、脱垂者9例(13.4%)、出血合并脱垂者23例(34.3%).手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8.1%(59/67),其中治愈38例(56.7%)、好转21例(31.3%)、复发2例(3.0%).术后不良事件方面,疼痛23例(34.3%),其中轻度11例(16.4%)、中度8例(11.9%)、重度4例(6.0%),疼痛患者术后用药百分比为17.4%(4/23),均为重度疼痛患者;肛门坠胀37例(55.2%)、尿潴留12例(17.9%)、发热1例(1.5%).结论参照肛直线的ERBL治疗Ⅰ-Ⅲ度内痔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内镜下套扎术 肛直线 齿状线
原文传递
吻合器痔环切术治疗环状脱垂性内痔吻合口部位选择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施展 王建东 +3 位作者 陈平 田亮 丁培霖 唐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15-319,共5页
目的通过对痔吻合器环切术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变化所对应的各个临床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研究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选择在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临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对106例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患者行吻合器痔环切术,术中测定吻... 目的通过对痔吻合器环切术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变化所对应的各个临床指标变化的比较分析,研究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选择在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临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对106例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患者行吻合器痔环切术,术中测定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术后对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排便失禁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出血、肛缘水肿、残留皮赘等局部并发症以及满意度)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吻合口齿线间距离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探讨吻合口齿线间距离的选择在吻合器痔环切术治疗中的意义。结果根据测得的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将106例患者分成4组,其中吻合口与齿线间距离小于1.0cm为A组,有20例,在1.0~1.5cm间为B组,有40例,在1.5~2.0em间为C组,有37例,距离大于2.0cm为D组,有9例。4组在术后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肛门出血评分、肛门局部并发症评分、满意度评分上无差别,在术后疼痛评分4组之间有显著差异,A组术后早期的疼痛较其余3组明显。结论应用吻合器痔环切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性内痔时,针对痔不同的脱垂程度选择适宜的吻合口部位,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环切术 环状脱垂性内痔 吻合口 齿线
原文传递
齿状线标记法在PPH中的应用
10
作者 谢刚 苏其玲 +2 位作者 罗美清 吴晓薇 罗金娥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6-28,共3页
为探讨齿状线标记法在PPH中的作用,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PH治疗,观察组采用齿状线标记法加PPH治疗,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出血次数、术后坠胀及住院时间等指... 为探讨齿状线标记法在PPH中的作用,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PH治疗,观察组采用齿状线标记法加PPH治疗,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出血次数、术后坠胀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术后出血次数、疼痛评分及肛门坠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中行齿状线标记法更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齿状线 标记法
原文传递
前列腺尖部活检疼痛机制及预防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高小峰 周铁 +3 位作者 王林辉 许传亮 高旭 孙颖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2-485,共4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尖部活检疼痛的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出境观察尖部活检时穿刺针的进针位置,设计2种方法来降低疼痛程度。设立3个研究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尺评估应用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前列腺尖部活检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照... 目的 研究前列腺尖部活检疼痛的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出境观察尖部活检时穿刺针的进针位置,设计2种方法来降低疼痛程度。设立3个研究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尺评估应用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前列腺尖部活检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照组:10例,直接进行活检。肛管局麻组:10例,插入直肠探头前行肛管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10ml从肛门口向肛管方向环绕腹侧半圈局部浸润麻醉肛管,然后再插入直肠超声探头进行活检。针刺痛觉测试组:15例,穿刺针轻轻接触直肠,以患者有无疼痛的自主感觉判断齿状线的位置(齿状线上方无痛觉,下方有痛觉),然后从齿状线的上方进针活检。3组患者均先行尖部活检,VAS评分结束后再行前列腺其他部位的活检。结果 观察尖部活检引起患者剧痛时的进针点,发现其位于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尖部活检3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对照组4.46±1.24,肛管局麻组1.84±0.78,针刺痛觉测试组1.98±0.67(P〈0.05);肛管局麻组麻醉时的疼痛评分为5.24±0.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肛管局麻组各有1例术后肛周疼痛,针刺痛觉测试组1例术后发热38.4℃。结论 前列腺尖部穿刺活检引起的疼痛主要由活检针刺穿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引起。通过针刺痛觉测试从齿状线上方进针能显著减轻疼痛。肛管局部麻醉虽然能减轻活检时的疼痛,但由于麻醉本身即能引起患者明显疼痛,无益于改善患者整个穿刺过程的疼痛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活检 疼痛控制 凿状线
原文传递
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 被引量:33
12
作者 郭修田 黄鸿翔 +2 位作者 曹永清 易进 陆金根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环状混合痔病人连续进入观察。随机分为两组:保留齿线悬吊术组(即治疗组36例)和外剥内扎法组(即对照组36例)。根据治愈率、治愈时间及安全性方面的结果作评价。结果:保... 目的:探讨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2例环状混合痔病人连续进入观察。随机分为两组:保留齿线悬吊术组(即治疗组36例)和外剥内扎法组(即对照组36例)。根据治愈率、治愈时间及安全性方面的结果作评价。结果:保留齿线悬吊术组治愈率(88.89%)与对照组(83.3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愈时间(18.42±4.67)dVS(22.11±6.01)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测定肛管直肠压力,显示两组手术均较安全。结论:保留齿线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与外剥内扎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伤口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齿线悬吊术 环状混合痔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彭军良 姚向阳 +2 位作者 沈冬晓 张华 杨君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观察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2组近期疗... 目的观察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2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水肿、便血、尿潴留、肛门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远期复发、皮赘残留、肛门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 分段外剥内扎术
下载PDF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保留齿状线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应激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乔新新 詹成 吴昌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64-67,119,共5页
目的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保留齿状线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应激、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 目的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保留齿状线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应激、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保留齿状线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疼痛应激、肛肠动力学指标,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2)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3)术后1 d、3 d、7 d末两组视觉模拟法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P物质及神经肽Y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1个月末两组直肠静息压及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直肠静息压及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术后排尿困难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保留齿状线术治疗混合痔成功率较高,有利于减轻疼痛应激反应水平,改善肛门动力学指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 外痔切除保留齿状线术 疼痛 肛肠动力学
下载PDF
内注外切保留齿线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葛华阶 张建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663-2664,共2页
目的评估内注外切保留齿线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环状混合痔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内注外切保留齿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观察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潮湿、肛周皮赘... 目的评估内注外切保留齿线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环状混合痔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内注外切保留齿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观察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潮湿、肛周皮赘、复发率、治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注外切保留齿线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内注外切保留齿线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外剥内套齿线保留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文君 杨巍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外剥内套齿线保留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144例Ⅱ、Ⅲ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外剥内套齿线保留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和住... 目的探讨外剥内套齿线保留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144例Ⅱ、Ⅲ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外剥内套齿线保留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3和7天VAS疼痛评分低[(3.6±2.8)分vs.(4.3±2.0)分和(2.8±1.6)分vs.(3.6±1.6)分],创面愈合时间早[(23.3±2.0)d vs.(29.2±3.7)d],住院时间短[(4.8±1.3)d vs.(9.3±3.7)d](P均<0.05)。结论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相比,外剥内套齿线保留术治疗Ⅱ、Ⅲ度混合痔具有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剥内套齿线保留术 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原文传递
RPH联合保留齿线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项慧 马驱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RPH联合保留齿线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RPH联合保留齿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疼痛、出血、肛缘... 目的探讨RPH联合保留齿线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RPH联合保留齿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疗效、术后并发症(疼痛、出血、肛缘水肿、皮赘形成、排尿障碍等)、创面愈合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8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中的疼痛、出血、排尿障碍、肛缘水肿、皮赘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H联合保留齿线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取得良好的疗效,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并发症轻,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RPH 保留齿线
下载PDF
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 被引量:8
18
作者 谢琦 居同法 +1 位作者 任华 周春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行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术治疗(86例),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86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的症状... 目的:评价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行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术治疗(86例),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86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的症状评分及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齿状线痔上黏膜套扎外痔切剥术能有效治疗混合痔,减少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为广大肛肠科医师门诊手术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齿状线 痔上黏膜套扎 外痔切剥术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军良 姚向阳 +3 位作者 张华 沈冬晓 杨君君 赵登秋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7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观察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将8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后遗... 目的观察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将8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后侧切保留齿线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便血、锁孔畸形、肛门潮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后侧切保留齿线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相比,具有创面小、愈合时间短、肛门疼痛轻、便血少,术后无锁孔畸形及肛门潮湿,更有利于保护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后侧切保留齿线术 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
下载PDF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治疗环形混合痔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善超 赵昂之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DG-HAL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 目的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间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DG-HAL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环形混合痔时,DG-HAL结合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与传统痔切除术相比,最大限度避免了术中术后出血,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混合痔 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保留齿状线痔切除术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