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8~2014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31
1
作者 熊益权 陈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2-1825,共4页
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报告,表现为间断性流行,有每隔4~7年发生1次流行的趋势。高发年龄段为20~60岁,男女发病比例接近;4个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1型为主。1997年以后,登革热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2013年开始... 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报告,表现为间断性流行,有每隔4~7年发生1次流行的趋势。高发年龄段为20~60岁,男女发病比例接近;4个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1型为主。1997年以后,登革热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2013年开始,登革热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2014年,流行规模更是达到1986年以来的新高。截至11月23日广东省登革发病人数已经达到44894人,疫情的严重性已经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对1978年以来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状况、地区和人群分布以及今年登革热疫情大爆发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省1990~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7
2
作者 罗会明 何剑峰 +2 位作者 郑夔 李灵辉 江立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 1990~ 2 0 0 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 ,测定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 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结果  1990~ 2 0 0 0年间 ,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 97... 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 1990~ 2 0 0 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 ,测定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 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结果  1990~ 2 0 0 0年间 ,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 974 7例 ,死亡 3例 ,年发病率在 0 10万~9.75 10万之间 ,平均为 1.2 7 10万。流行多呈爆发 ,疫情涉及 13个市 (占全省 2 1个市的 6 1.9% ) ,主要集中在广州、潮州、肇庆和佛山市 ,呈现高度集中而相对分散特点。每月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 ,其中1~ 6月份为散发输入病例 ,7~ 12月份为流行期。男性∶女性为 1.0 4∶1,所有年龄组均易感。四个型别的登革病毒均发生过流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 ,同一年份不同地区也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广东省 12株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 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 ,显示广东省登革Ⅰ型代表毒株可分为两个基因亚型。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为主。广东省存在有利于登革热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同国外登革热流行程度相关联。流行呈输入性流行的特征 ,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 1990~ 2 0 0 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登革热 流行病学 疫情监测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extract,quercetin,quercetrin and cinanserin on murine coronavirus and dengue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38
3
作者 K.H.Chiow M.C.Phoon +2 位作者 Thomas Putti Benny K.H.Tan Vincent T.Chow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activities of the ethyl acetate(EA) fraction of Houttuynia cordata(H.cordata) Thunb.(Saururaceae) and three of its constituent flavonoids(quercetin.quercitrin and rutin) against muri...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activities of the ethyl acetate(EA) fraction of Houttuynia cordata(H.cordata) Thunb.(Saururaceae) and three of its constituent flavonoids(quercetin.quercitrin and rutin) against murine coronavirus and dengue virus(DENV).Methods:The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the EA fraction of H.cordata and flavonoids were assessed using 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s against mouse hepatitis virus(MHV) and DENV type 2(DENV-2).Cinanserin hydrochloride was also tested against MHV.The EA fraction of H.cordata was tested for acute oral toxicity in C57BL/6 mice.Results:The EA fraction of H.cordata inhibited viral infectivity up to 6 d.Cinanserin hydrochloride was able to inhibit MHV for only 2 d.The 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IC_(50)) of the EA fraction of H.cordata added before the viral adsorption stage were 0.98 μg/mL for MHV and 7.50 μg/mL for DENV-2with absence of cytotoxicity.The mice fed with the EA fraction up to 2 000 mg/kg did not induce any signs of acute toxicity,with normal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major organs.Certain flavonoids exhibited comparatively weaker antiviral activity,notably quercetin which could inhibit both MHV and DENV-2.This was followed by quercitrin which could inhibit DENV-2but not MHV,whereas rutin did not exert any inhibitory effect on either virus.When quercetin was combined with quercitrin,enhancement of anti-DENV-2 activity and reduced cytotoxicity were observed.However,the synergistic efficacy of the flavonoid combination was still less than that of the EA fraction.Conclusions:The compounds in H.cordata contribute to the superior antiviral efficacy of the EA fraction which lacked cytotoxicity in vitro and acute toxicity in vim.H.cordata has much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viral agents against coronavirus and dengue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ttuynia cordata MURINE CORONAvirus dengue virus QUERCETIN Quercetrin Cinanserin
下载PDF
全球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状况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邓掌 张海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2318-2321,共4页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再肆虐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危害较大。现就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全球的流行状况以及病原学、实验室诊断、监测和防治措施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登革病毒 流行状况
原文传递
2002至2003年广州及周边地区1032例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复春 卢业成 +5 位作者 陈燕清 王建 陈万山 尹炽标 杨湛 唐小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自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广州及周边地区暴发流行登革热(DF)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32例D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登革病毒(DEV)分离和鉴定。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 目的探讨自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广州及周边地区暴发流行登革热(DF)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32例D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登革病毒(DEV)分离和鉴定。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90.9%)、全身肌痛(68.4%)、骨痛(48.8%)、疲乏(79.3%)、皮疹(60.1%)、束臂试验阳性(45.3%);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63.3%和60.8%;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71.8%)、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86.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4.7%)、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31.3%)和低钾血症(19.2%)。临床分型仅2例为登革出血热(DHF),其余均为典型DF。从54份发病5d内急性期患者的血清标本中分离病毒19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证实为DEV-Ⅰ型感染;检测30份急性期血清DEVRNA阳性率为83.3%。结论近年广州地区流行的登革热为DEV-Ⅰ型所致。多数病例符合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肝损害较多,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DHF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临床特征 周边地区 登革热 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2002年5月 主要临床表现 丙氨酸转氨酶 肌酸磷酸激酶 低钾血症 回顾性分析 血小板减少 乳酸脱氢酶 登革出血热 急性期患者 暴发流行 临床资料
原文传递
2015年云南省临沧市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华昌 潘虹 +5 位作者 冯云 邓伟 杨贵荣 杨平 施靖 张海林 《疾病监测》 CAS 2016年第7期561-565,共5页
目的阐明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临沧市2015年登革热(dengue fever,DF)流行病学特征及登革病毒血清型。方法收集DF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 目的阐明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临沧市2015年登革热(dengue fever,DF)流行病学特征及登革病毒血清型。方法收集DF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 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5年临沧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11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00例(47.39%),输入性病例111例(52.61%;缅甸输入110例,泰国输入1例)。本地流行地区为耿马县孟定镇,该流行区中埃及伊蚊为优势种,流行月份为7-11月。年龄分布以20~59岁组为主,最小2岁,最大81岁。男女性别比为1.37∶1。职业分布以农民(45.02%)和商业服务(19.43%)居多。211例DF病例从发病到诊断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75 d。经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测定,从患者血清中获得7株病毒的C/Pre 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这7株病毒均为登革1型病毒(本地感染5例,缅甸输入2例),均与2014年云南省瑞丽市登革1型病毒以及缅甸、泰国和柬埔寨的登革1型病毒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15年临沧市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DF流行,临沧市和缅甸均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流行,来自缅甸北部的DF输入性病例是引起DF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以及蚊虫控制是防止本病再次流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血清型 进化分析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海林 付士红 +12 位作者 邓掌 袁军 姜红月 李铭华 高晓艳 王静林 刘永华 尹正留 杨卫红 章域震 冯云 王环宇 梁国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调查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及其流行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医院就诊和口岸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疑似登革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RT-PCR检测登... 目的调查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及其流行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医院就诊和口岸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疑似登革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登革病毒PrM-C和NS5区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8年7—11月在云南省瑞丽市共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103份,经登革病毒IgM抗体和核酸检测,49例确诊为登革热。其中除1例为当地感染病例,其余48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18例来自缅甸木姐市居民,30例为中国居民到缅甸经商或务工返回后发病者。从缅甸输入病例血清中获得2株病毒(RLB61和RLC31)的PrM-C和NS5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LB61株为登革1型病毒,RLC31株为登革3型病毒,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经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瑞丽市边境地区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并间接证实缅甸木姐市2008年存在登革1和3型病毒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输入性流行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措施 被引量:35
8
作者 宋家慧 刘文斌 曹广文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7-22,共6页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血清型(DV-1、DV-2、DV-3、DV-4),在我国登革热疫情中4种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DV-1流行为主。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疫情报道,尤其...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血清型(DV-1、DV-2、DV-3、DV-4),在我国登革热疫情中4种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DV-1流行为主。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疫情报道,尤其是广东省成为登革热的重灾区。2014年广东省有登革热感染者达4万多人,这一疫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公众对登革热认识不足,影响了公共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现针对这一现象,从该流行病分布规律、病毒病原学特征、相关疾病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热病毒 流行病学 病原学特征 蚊媒传播
原文传递
黄芩素抗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姜茗宸 汪受传 徐秋月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总结黄芩素抗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根据近20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对黄芩素抗病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芩素显著的抗病毒作用渐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抗RNA病毒作... 目的总结黄芩素抗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根据近20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对黄芩素抗病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芩素显著的抗病毒作用渐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抗RNA病毒作用,对艾滋病病毒的HIV-1干扰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体外灭活作用、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作用、降低流行性感冒病毒导致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具有抗DNA病毒作用,表现在可抗EB病毒早期抗原,可降低人巨细胞病毒活性,可预防日本脑炎病毒感染等方面。结论作为我国传统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虽目前缺乏临床研究,但其抗病毒作用广泛,可具有重要的临床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抗病毒 RNA病毒 DNA病毒 艾滋病病毒 登革热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下载PDF
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冯云 刘永华 +5 位作者 尹正留 李萍 杨召兰 章域震 杨卫红 张海林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疫情的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M区核苷...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疫情的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3年8~11月,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2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45例(62.50%),缅甸输入性病例87例(37.50%)。2013年瑞丽市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为77.69/10万。主要流行地区为瑞丽市城区(53.45%,124/232)、姐告镇(16.81%,39/232)和勐卯镇(8.19%,19/232)。经序列测定,获得17株病毒的C/Pre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株为登革Ⅰ型病毒,12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均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瑞丽市在2013年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登革热流行,并存在登革Ⅰ型和Ⅱ型病毒共同流行,来自缅甸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次登革热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是防止该病再次流行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暴发 进化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周端华 王鸣 +6 位作者 邱季春 刘于飞 陈小霜 李泽荣 高阳 何丽娟 严子锵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人群血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非疫点、疫点蚊媒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2002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423例,发病率为20.14/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以城市居民区为主,随后向城郊、农村扩散,最后涉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共102个行政街(镇)。以街(镇)为单位计算,最高的发病率达212.4/10万。流行季节为5月中旬~11月下旬,高峰为7~9月;3~12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0~19.8;病毒为登革Ⅰ型;潜伏期为2~8d;爆发疫点人群隐性感染率达17%;各年龄组人群均易感,但低年龄组发病率略低。结论2002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其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为广州市历史之最,总体流行态势处于半自然状态。早期病例未及时诊断,疫情发现迟,疫情控制不力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近3年连续流行同一型别病毒,登革热是否有本地化趋势应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抗登革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蒋文玲 罗宪玲 邝素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采用中药空心莲子草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登革病毒的研究,寻找新的抗登革病毒药物。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检测空心莲子草对C6/36传代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登革病毒作用。结果空心莲子草的4种提取... 目的采用中药空心莲子草提取液进行体外抗登革病毒的研究,寻找新的抗登革病毒药物。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检测空心莲子草对C6/36传代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登革病毒作用。结果空心莲子草的4种提取物除>320μg/ml组以外,各浓度组均未见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用统计软件SPSS11.5的Probit回归法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D50)和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D50),香豆精类提取物对细胞的毒性最小(TD50=535.91),石油醚提取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大于另3种提取物和药物对照(ED50=47.43)。结论空心莲子草在体外有抗登革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登革病毒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大流行的病原体来源及分子进化特点 被引量:24
13
作者 郭前方 崔国辉 +5 位作者 方丹云 晏辉钧 周俊梅 司露露 吴德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病原体,从分子进化方向分析其来源和遗传进化特点,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4年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标本,从中分离培养... 【目的】分离培养与鉴定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病原体,从分子进化方向分析其来源和遗传进化特点,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4年登革热暴发流行期间,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登革热患者的血清标本,从中分离培养登革病毒并进行型别鉴定。采用RT-PCR和测序技术获取病毒的E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贝叶斯进化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分离培养与鉴定了40株登革病毒1型(DENV-1)病毒,获得了这40株分离株的完整E基因序列和其中6株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E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0株分离株中有16株为基因Ⅰ型,24株为基因Ⅴ型。16株基因Ⅰ型毒株中有14株与2013年广州市和2013年新加坡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核苷酸相似度为99.6%~99.9%,另2株基因Ⅰ型毒株则与2013年马来西亚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度为99.7%。24株基因Ⅴ型毒株均与2009年孟加拉、广州市和2013年不丹流行的毒株同源性高,核苷酸相似度为99.0%~99.9%。对6株病毒全基因组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中5株病毒与2013年广州市和中山市流行的毒株高度同源,核苷酸相似度为99.6%~99.8%,另一株病毒则与2002年的缅甸流行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度为98.8%。对E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与2013年广东省的流行代表株比较,2014年广东省分离株有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其中3个(S88V,E203G,T275R)位于EⅡ区的毒力位点区域,1个(S305P)位于EⅢ区的毒力位点区域。【结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的病原体主要为DENV-1,且至少有2种基因型同时在流行;其可能来源于2013年广东省流行的毒株,也可能来源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毒株,其中2013年广东省流行的毒株可能是重要来源之一,提示须加强对本地毒株及传播媒介的监测和研究,以便了解登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E基因 全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贝叶斯分析
下载PDF
登革热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晋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902-1907,共6页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的蚊媒叮咬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登革热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每年约有3.9亿人感染。2019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疾病列为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一种由携带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的蚊媒叮咬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登革热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每年约有3.9亿人感染。2019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疾病列为2019年全球健康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自2019年年初至8月底,登革热疫情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感染人数超过150万例。登革热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迄今没有特效药,疫苗预防和蚊媒控制是遏制登革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近年来登革疫苗的研发和蚊媒控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未来登革疫苗发展有望在优势抗原重新组合、开发新型递送系统等方面获得突破,基因编辑等新型技术的兴起可促进蚊媒控制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蚊媒介 疫苗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血清学和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何丽娟 吴新伟 +5 位作者 狄飚 蒋力云 杨卫路 鲁恩洁 熊远 周端华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对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DEN)病原体分离鉴定及流行特点分析,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 目的对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DEN)病原体分离鉴定及流行特点分析,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以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方法鉴定。RT-PCR法检测成蚊、蚊幼。结果病毒分离株经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检测鉴定为Ⅰ级登革病毒。检出幼蚊有登革病毒Ⅰ型。结论2001-200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流行是由Ⅰ型登革病毒感染所致,2002年出现暴发与流行并延伸到200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抗体 分离鉴定 登革病毒
下载PDF
广东省登革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方美玉 赵文忠 +5 位作者 蒋廉华 陈翠华 刘建伟 白志军 田小东 林立辉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 90年代以来流行的登革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初步了解我国毒株的可能来源。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扩增广东省不同年份分离的登革病毒 (DEN) 1型和 2型NS1部分基因片段 ,然后进行克隆测序。测序后的基因片段与国际上... 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 90年代以来流行的登革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初步了解我国毒株的可能来源。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扩增广东省不同年份分离的登革病毒 (DEN) 1型和 2型NS1部分基因片段 ,然后进行克隆测序。测序后的基因片段与国际上已知的多个DEN1和DEN2相应的序列进行比较 ,并以核苷酸的差异在 6 %以上作为基因亚型分型的标准。结果 ①广州 1991年分离的DEN1(GD0 3/91)与潮洲 1995年分离的DEN1(GD2 3/95 )同源性很高 ,为 97% ,属同一基因亚型 ,而两者与从潮洲 1997年分离的DEN1(GD14/97)同源性均为 93% ,分属不同的基因亚型。基因系统树分析提示 :GD0 3/91和GD2 3/95可能来自东南亚或瑙鲁等地 ,GD14/97可能来自新加坡。②佛山市 1993年分离的DEN2 (GD0 6 /93)和南海市 1998年分离的DEN2 (GD0 1/98)同源性为 93% ,分属不同的基因亚型。基因系统树分析提示 :GD0 1/98与泰国流行株ThNH P2 8/93株共享序列非常接近 ,核苷酸同源性为 98% ,氨基酸同源性为 10 0 % ,因此推测GD0 1/98可能来源于泰国。结论 广东省 90年代以来流行的登革热来源于不同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NS1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同源性 分子流行病学 登革热
原文传递
应用DPO引物技术同时检测5种蚊媒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徐焕洲 平芮巾 +5 位作者 季汝武 王琳 杨鹏飞 张丽萍 岳启安 胡孔新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应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ual 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技术建立同时检测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黄热病毒(YellowFeverVirus,YFV)、西尼罗病毒(WestNileVirus,WN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t.Louis encepha... 目的应用双启动寡核苷酸引物(Dual Priming Oligonucleotide,DPO)技术建立同时检测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黄热病毒(YellowFeverVirus,YFV)、西尼罗病毒(WestNileVirus,WNV)、圣路易斯脑炎病毒(St.Louis encephalitis virus,SLEV)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5种蚊媒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5种病毒的特异性DPO引物,对引物浓度、Mg2+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测定多重RT-PCR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应用DPO引物技术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特异性扩增JEV、YFV、WNV、SLEV和DV的142 bp、293 bp、377 bp、630 bp和521 bp基因片段,灵敏度分别为5 000 PFU/ml、4 500 PFU/ml、2.3×105copies/μl、2.6×104copies/μl和1.37×104copies/μl,蚊虫模拟添加实验未发生非特异反应。结论应用DPO引物技术建立的针对5种蚊媒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同时对JEV、YFV、WNV、SLEV和DV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O引物 多重RT-PCR 日本脑炎病毒 黄热病毒 西尼罗病毒 圣路易斯脑炎病毒 登革病毒
原文传递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engue virus serotype 2 from the large dengue outbreak in Guangdong, China in 2014 被引量:22
18
作者 ZHAO Hui ZHAO Ling Zhai +10 位作者 JIANG Tao LI Xiao Feng FAN Hang HONG Wen Xin ZHANG Yu ZHU Qin YE Qing TONG Yi Gang CAO Wu Chun ZHANG Fu Chun QIN Cheng F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12期1149-1155,共7页
Dengue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a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threat,but only sporadic epidemics and imported cases were reported in recent decades in China.Since July 2014,an unexpected large dengue outbreak has occurred... Dengue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as a global public health threat,but only sporadic epidemics and imported cases were reported in recent decades in China.Since July 2014,an unexpected large dengue outbreak has occurred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resulting in more than 40000 patients including six deaths.To clarify and characterize the causative agent of this outbreak,the acute phase serum from a patient diagnosed with severe dengue was subjected to virus isolation and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Traditional real-time RT-PCR and HTS with Ion Torrent PGM detected the presence of dengue virus serotype 2(DENV-2).A clinical DENV-2 isolate GZ05/2014 was obtained by culturing the patient serum in mosquito C6/36 cells.The complete genome of GZ05/2014 was determined and deposited in Gen Bank under the access number KP012546.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plete envelope gene showed that the newly DENV-2 isolate belonged to Cosmopolitan genotype and clustered closely with other Guangdong strains isolated in the past decade.No amino acid mutations that are obviously known to increase virulence or replication were identified throughout the genome of GZ05/2014.The high homology of Guangdong DENV-2 strains indicated the possibility of establishment of local DENV-2 circulation in Guangdong,China.These results help clarify the origin of this epidemic and predict the future status of dengu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gue virus serotype 2 virus isola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envelope gene
原文传递
2017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1型病毒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范建华 冯云 +9 位作者 朱进 李鸿斌 高阳 李卫平 刀应华 张婧 邹建红 李俊明 容艺函宇 张海林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5期427-434,共8页
目的调查2017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登革病毒(DENV)流行株血清型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2017年该地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ENV ... 目的调查2017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登革病毒(DENV)流行株血清型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2017年该地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ENV C/PrM和E基因核苷酸序列,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2017年西双版纳州共确诊登革热1 348例,包括本地感染病例1 231例和输入病例117例。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均有来自老挝和缅甸的输入性病例,其中景洪市和勐腊县发生本地流行,病例数分别为1 030例和201例。流行期为5-12月,病例年龄以20~54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1.16。从患者血清中获得48株DENV的C/Pr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中46株为登革1型病毒(DENV-1;景洪市33株、勐腊县10株和勐海县3株),2株为登革2型病毒(DENV-2;勐腊县和勐海县各1株)。2017年西双版纳州的老挝输入病例和本地感染病例的DENV-1流行株间高度同源,与近几年德宏州瑞丽市和临沧市耿马县及东南亚国家的DENV-1流行株具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DENV-1的E基因进化分析结果与C/PrM一致。结论DENV-1是引起2017年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来自老挝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导致2017年西双版纳州本地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中国-老挝和中国-缅甸边境地区登革热跨境传播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登革热 登革病毒 进化分析 输入病例
原文传递
登革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杨永红 宋璋瑶 郑学礼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3-807,共5页
登革热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4个血清型的登革病毒(DENV1-4)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登革热已从一种散发疾病演变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过去几十年,有关登革病毒学、发病机制、免疫学、发展抗病药物、疫苗和新媒介控制策略的... 登革热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4个血清型的登革病毒(DENV1-4)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登革热已从一种散发疾病演变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过去几十年,有关登革病毒学、发病机制、免疫学、发展抗病药物、疫苗和新媒介控制策略的研究已出现高潮,对于登革热的控制和预防可能有正面影响。本文就上述内容做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登革病毒 免疫 发病机制 疫苗 防治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