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营养状况与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冬梅 刘国印 +5 位作者 王梦茹 徐院生 王进 鲍磊 杨正倩 陈建民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与手术切口延迟愈合之间的关系,为老年患者临床营养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和糖尿病筛查,将2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良好+糖尿病组、营养不...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与手术切口延迟愈合之间的关系,为老年患者临床营养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和糖尿病筛查,将2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良好+糖尿病组、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糖尿病组。研究各组MNA-SF评分与传统营养指标、血清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术前MNA-SF评分与血清营养学指标所反映的营养评价结果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共64例患者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为28.32%,其中营养良好组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3.57%)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33.33%);切口延迟愈合组MNA-SF评分及其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愈合组。结论 MNA-SF营养风险评估是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价的可靠方法,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糖尿病与股骨颈骨折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紧密相关,MNA-SF营养风险评估和血清营养学指标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营养不良 糖尿病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 切口延迟愈合
原文传递
Bax和Bcl-2基因在单纯和放射复合伤口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和愈合延迟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崔玉芳 夏国伟 +8 位作者 付小兵 杨红 彭瑞云 谷庆阳 高亚兵 崔雪梅 胡文华 王小民 王德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21-423,共3页
目的 :研究 Bax、Bcl 2基因在单纯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与细胞凋亡和愈合延迟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 NEL )检测细胞凋亡 ,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ax、Bcl 2 m RNA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 :1照射后细胞凋亡出... 目的 :研究 Bax、Bcl 2基因在单纯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中的表达规律及与细胞凋亡和愈合延迟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 NEL )检测细胞凋亡 ,用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Bax、Bcl 2 m RNA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 :1照射后细胞凋亡出现的频度及延续的时间明显高于单伤组 ;2伤口愈合过程中 Bax、Bcl 2表达随着细胞凋亡的增加呈规律性改变 :Bax表达明显增强 ,且与细胞凋亡发生有良好的相应关系 ;而 Bcl 2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Bax和 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放射复合伤口 BAX基因 BCL-2基因 细胞凋亡 愈合延迟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延迟愈合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建民 贾小宝 +3 位作者 鲍磊 张勇 孙小草 刘国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持续渗出和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间解放军第81医院骨科收治的16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91例,女76例,年龄65~90岁,平均74.5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持续渗出和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4月间解放军第81医院骨科收治的16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91例,女76例,年龄65~90岁,平均74.5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主要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拆线时间、伤口持续渗出时间、伤口裂开和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是否有差异,分析高血压与伤口延迟愈合的关系。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平均收缩压为151.86 mmHg(1 mmHg=0.133 kPa),非高血压组为122.93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合并糖尿病情况、致伤机制、术前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伤口持续渗出时间为3.82 d,非高血压患者为1.9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伤口拆线时间为15.35 d,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的13.42 d(P<0.01);高血压组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31.43%VS 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高血压患者发生伤口裂开,非高血压患者未发生伤口裂开,因例数太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高血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持续渗出和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的风险明显增高,高血压是切口延迟愈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伤口渗出 伤口延迟愈合
原文传递
多学组分层管理模式在会阴伤口护理中的实施 被引量:6
4
作者 叶宁 周春秀 +2 位作者 刘婧岩 黄欣欣 侯静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组分层管理模式在会阴伤口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设计,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33例纳入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31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会阴伤口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学组分层管理... 目的探讨多学组分层管理模式在会阴伤口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设计,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33例纳入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31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会阴伤口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学组分层管理模式进行会阴伤口的护理跟踪和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就医成本(诊疗费、交通费、就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多学组分层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妇会阴伤口恢复,降低就医成本,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会阴伤口 愈合不良 多学组合作 分层管理 伤口处理 就医成本
下载PDF
腋臭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原因分析与处置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石青梅 陈星帆 +1 位作者 邱凤贞 雷少榕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48-551,共4页
目的分析腋臭术后切口糜烂及延期愈合的原因,探索其处置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共92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小切口大汗腺剪除联合负压抽吸及消痔灵泡洗治疗;B组:小切口大汗腺剪除(保留部分真皮网状层... 目的分析腋臭术后切口糜烂及延期愈合的原因,探索其处置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共92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小切口大汗腺剪除联合负压抽吸及消痔灵泡洗治疗;B组:小切口大汗腺剪除(保留部分真皮网状层处结缔组织)联合负压抽吸及消痔灵泡洗治疗;C组术式同A组,并于术区采用纱布填塞覆盖打包。结果 3组之间两两比较,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17);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17)。其余各组疗效与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腋毛区宽度影响皮下分离后腋窝中央区皮肤的血供状态,与切口皮肤坏死及延期愈合的发生有关。腋毛区宽度较小的病例采用完全分离修剪的方法清除大汗腺更彻底;腋毛区宽度较大者发生切口糜烂和延期愈合的可能性较大,采用保留部分组织条索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打包加压的方法需经验丰富的医师慎重采用合适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联合术式 伤口延期愈合 结缔组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祛腐生新”法在预防陈旧性肛裂术后创面迟缓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冉 高记华 +5 位作者 刘子毅 裴岩 段冰倩 吴琼 田茂生 戚文月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59-63,共5页
目的:基于“祛腐生新”理论,探讨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预防陈旧性肛裂术后创面迟缓愈合的疗效。方法:将8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行常规肛裂切除术,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治疗组(40例)选用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纱条换药,... 目的:基于“祛腐生新”理论,探讨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预防陈旧性肛裂术后创面迟缓愈合的疗效。方法:将8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行常规肛裂切除术,术后第2天开始换药。治疗组(40例)选用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纱条换药,对照组(40例)选用凡士林纱条换药。两组均治疗14 d后比较综合疗效、肛门狭窄发生情况,比较术后第1、3、7、14天切口疼痛、创缘水肿、创面出血、创面肉芽生长变化情况,以及术后第30天、90天生活质量普适量表(QOL-35)评分差异。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情况、肛门狭窄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切口疼痛、创缘水肿、创面出血、创面肉芽生长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0天、90天QOL-35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提高,且治疗组在术后30 d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祛腐生新”理论,术后采用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进行换药对预防陈旧性肛裂术后创面迟缓愈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腐生新 陈旧性肛裂 术后创面 迟缓愈合 复方黄柏液
下载PDF
犬咬伤急诊延迟缝合与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振甫 陈鹏 吴淑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研究犬咬伤急诊行延迟缝合与一期缝合的疗效及伤口愈合情况比较。方法2020年8月-2021年8月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急诊犬咬伤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延迟缝合,观察组行一期缝合,对比两组... 目的研究犬咬伤急诊行延迟缝合与一期缝合的疗效及伤口愈合情况比较。方法2020年8月-2021年8月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急诊犬咬伤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延迟缝合,观察组行一期缝合,对比两组伤口恢复质量、愈合情况、感染发生率以及伤口愈合美观性评分。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 d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感染率与对照组对比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缝合后7 d、14 d以及拆线时伤口愈合美观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咬伤急诊采用一期缝合较延迟缝合伤口恢复时间和恢复质量更好,愈合情况也较为理想,伤口恢复后的美观度较好,但是感染发生率较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犬咬伤 延迟缝合 一期缝合 效果 伤口愈合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延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燕妮 张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67-1370,共4页
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后愈合延迟较常见,持续不愈合的角膜损伤可导致复发性上皮糜烂、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影响视功能。本文就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延迟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概述了糖尿病患... 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后愈合延迟较常见,持续不愈合的角膜损伤可导致复发性上皮糜烂、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影响视功能。本文就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延迟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概述了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阐述了高糖、蛋白酶、泪膜、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角膜神经以及microRNA等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总结了治疗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愈合延迟的最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角膜上皮 愈合延迟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隋峰 李敏哲 沈荐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7月~2020年6月行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172例,根据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切口愈合延迟组(42例)和切口正常愈合组(130例)。对两组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7月~2020年6月行APR的低位直肠癌病人172例,根据术后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切口愈合延迟组(42例)和切口正常愈合组(130例)。对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长径、手术方式、盆底修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肿瘤浸润深度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对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8 kg/m2、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新辅助放化疗、未行盆底修复与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是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病人经历新辅助放化疗会增加APR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的风险,术前应筛选相关高危人群,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期减少术后会阴切口愈合延迟对病人康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切口延迟愈合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一期缝合与延迟缝合在急诊处理犬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远 曹月光 马彪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9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急诊处理犬咬伤时采用延迟缝合与一期缝合的效果与伤口愈合情况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犬咬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进行组别划分,实验组(n=25)、对照组(n=... 目的探究急诊处理犬咬伤时采用延迟缝合与一期缝合的效果与伤口愈合情况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犬咬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进行组别划分,实验组(n=25)、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一期缝合及延迟缝合,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率、换药次数及伤口愈合美观性评分最佳率、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美观性评分最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感染率无较大差异(P>0.05);实验组伤口愈合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处理犬咬伤时采用一期缝合方式可显著提升伤口愈合情况及速率,同时可保证一定的美观性,减少换药次数,但是在感染率上稍高于延迟缝合方式,但差异较小,均不会造成全身性感染,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一期缝合 延迟缝合 处理犬咬伤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树权 陈静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将53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分为VSD组和对照组,VSD组29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常规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将53例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分为VSD组和对照组,VSD组29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常规换药处理,两组二期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VSD组在换药次数、换药时间、住院天数及愈合率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换药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快速优化切口条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二期手术提供条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切口愈合不良
下载PDF
用新型间充质干细胞制剂治疗猫创口延迟愈合
12
作者 李巴仑 吕长荣 +2 位作者 颜小云 赵献军 华进联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创伤后皮肤破裂或手术后皮肤创口都可能导致伤口(或切口)延迟愈合。身体是一个不断代谢的有机体,有自己的调节机制,皮肤损伤后的愈合时间也会遵循同样的规律。如果伤口愈合过程受到负面影响,则可能导致伤口延迟愈合。伤口出现延迟愈合... 创伤后皮肤破裂或手术后皮肤创口都可能导致伤口(或切口)延迟愈合。身体是一个不断代谢的有机体,有自己的调节机制,皮肤损伤后的愈合时间也会遵循同样的规律。如果伤口愈合过程受到负面影响,则可能导致伤口延迟愈合。伤口出现延迟愈合的原因包括感染、药物、异物存留、损伤严重、营养不良、疾病、组织对合不良、年龄因素、皮肤缺损、自体敏感、脂肪液化、皮下积液等。研究建立了一种直接注射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制剂,用于治疗1例由自体敏感导致的猫创口延迟愈合。治疗后21 d,伤口完全愈合。MSCs的局部植入成功促进了溃烂伤口的皮肤再生,并促进了毛发再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干细胞治疗宠物疾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剂型并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延迟愈合 间充质干细胞 褪黑素 米托蒽醌甲磺酸盐 胶原蛋白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致术后切口愈合延迟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邢亚兵 林晓贞 《中国药物评价》 202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报道贝伐珠单抗所致的手术切口愈合延迟1例。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DA已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一线治疗。该病例发现其可能会导致... 报道贝伐珠单抗所致的手术切口愈合延迟1例。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DA已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一线治疗。该病例发现其可能会导致术后切口愈合延迟及增加手术并发症(包括严重及致命的),故在临床应用该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避免在贝伐珠单抗治疗期间行创伤性操作。如紧急情况,应仔细评估风险和权衡利弊,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切口愈合延迟 药学监护 临床药师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吴飞 刘健 +3 位作者 郭辉福 张恒 杨华瑞 寿康全 《巴楚医学》 2024年第4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单侧TKA的65岁以上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的观察组(n=56)和不合并糖尿病的对照组(n=64)。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单侧TKA的65岁以上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合并糖尿病的观察组(n=56)和不合并糖尿病的对照组(n=64)。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85.71%vs 37.50%)和心功能异常(69.64%vs 42.19%)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前住院日[(6.23±3.12)天vs(3.61±3.43)天]和总住院日[(20.83±7.52)天vs(17.81±6.92)天]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285.13±75.23)mL vs(245.12±68.13)mL]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中,观察组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9.64%vs 4.69%);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SF-36生理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5.32±12.63)分vs(81.52±11.82)分]。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TKA安全可行,但存在更高的伤口延迟愈合风险,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优化围手术期管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患者 全膝关节置换术 伤口延迟愈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41例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俊茹 刘淑娟 +3 位作者 李亚宁 张燕妮 李佳 冯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1期4166-4167,4190,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41例,其中脂肪液化35例,切口感染7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3~7天后再行局部换药或二次手术缝合。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间平均为...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41例,其中脂肪液化35例,切口感染7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3~7天后再行局部换药或二次手术缝合。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时间平均为4.15±1.24天,之后采取换药治疗者15例,平均愈合时间14.6±3.36天;采取二次手术缝合者26例,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可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为二次手术缝合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剖宫产术 愈合不良
原文传递
放射复合伤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涛 冉新泽 王军平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353-357,共5页
放射损伤合并烧伤、冲击伤、创伤等不同性质致伤因素所致复合性损伤称为放射复合伤,是战时核爆炸与平时核事故等情况下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特殊的损伤,其救治是一个突出的医学难题。近年来,相关机构围绕放射复合伤的复合效应机制与救治... 放射损伤合并烧伤、冲击伤、创伤等不同性质致伤因素所致复合性损伤称为放射复合伤,是战时核爆炸与平时核事故等情况下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特殊的损伤,其救治是一个突出的医学难题。近年来,相关机构围绕放射复合伤的复合效应机制与救治策略开展了持续深入研究。在药物防治方面,已经筛选鉴定出多种有效提升动物存活率的治疗用药,并且联合用药的理念已得到验证。在其难愈创面促愈方面,细胞治疗及以炎症调控为思路的干预手段均取得较好效果。后续需要将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型等引入放射复合伤领域,从而持续深入推进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复合伤 复合效应 药物防治 难愈创面
原文传递
营养状况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伤口愈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平 柏天婷 +1 位作者 付丹妹 刘国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831-840,共10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70例,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平均年龄(83.16±8.57)岁。根据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70例,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平均年龄(83.16±8.57)岁。根据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和糖尿病筛查分为营养正常组(42例)、营养正常+糖尿病组(36例)、营养不良组(52例)和营养不良+糖尿病组(40例)。研究MNA-SF评分与血清学指标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IM)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伤口愈合延迟与血清学指标和MNA-SF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和淋巴细胞百分比(TLP)在评估营养不良上与MNA-SF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5)。术前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清学指标会进一步降低,且ALB、PA、TRA和TLP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伤口延迟愈合总共发生52例,其中营养正常组2例(4.76%),营养正常+糖尿病组3例(8.33%),营养不良组21例(40.38%),营养不良+糖尿病组26例(65.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前的MNA-SF和ALB、PA、TRA、TLP评估的IM,在延迟愈合组中均明显高于正常愈合组(P<0.05);延迟愈合组手术后经所有血清学指标评定的IM,较术前及正常愈合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伤口延迟愈合的发生与MNA-SF评分及ALB、PA、TRA和TLP评估之间具有正性关系(P<0.05)。结论:MNA-SF评分和ALB、PA、TRA、TLP可以作为评估营养状况和预测伤口愈合情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营养不良 糖尿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伤口延迟愈合
下载PDF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祖军 赵子刚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0月重钢总医院收治的7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愈合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47)、延迟组(n=25),分析术后延迟愈合的...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0月重钢总医院收治的72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愈合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47)、延迟组(n=25),分析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延迟组烧伤面积占比为(69.14±9.93)%,高于正常组的(63.1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P=0.010)。延迟组烧伤指数为(55.32±17.74),高于正常组的(43.53±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0,P=0.003)。延迟组手术时间为(150.37±48.50)min,高于正常组的(89.64±26.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5,P<0.001)。延迟组供皮面积占总体表面积的比值为(8.03±1.90)%,明显高于正常组的(4.95±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5,P<0.001)。延迟组术后严重疼痛占比为24.00%,高于正常组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32)。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等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烧伤面积、烧伤指数、手术时间是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行Meek植皮术治疗后,其愈合时间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烧伤面积较大、烧伤指数较高、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延迟愈合现象,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深度烧伤 MEEK植皮术 创面愈合延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Breast Reduction Complications
19
作者 Sinan Alboudi Ali Alrida Rahal +1 位作者 Israa Ali Haidar Anwar Alhassanieh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Breast reduction surgery is increasing in popularity, with so many techniques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community’s knowledge of the details of this procedure increases th... <strong>Background:</strong> Breast reduction surgery is increasing in popularity, with so many techniques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community’s knowledge of the details of this procedure increases thanks to the Internet and easy access to information, which increases breast reduction reviews for plastic surgery clinics. Reduction mammaplasty is an established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to treat symptomatic macromastia. Variable rates of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and there is a continued need for better outcome assessment studies. <strong>Aim:</stro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breast reduction surgery. <strong>Materials and Methods:</strong> A prospective study over a 1-year period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that included 3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reast reduction surgery using the same technique (inferior pedicle and inverted T scar) in the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t Al-Mouassat University Hospital, Damascus, Syria. Patients were followed through a whole year after surgery and complications that occurred were recorded. <strong>Results:</strong> Complications that occurred in 14 patients (43%), and, and were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larger breasts and worse symptoms before surgery.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was delayed wound healing, and it was associated with breast volume before surgery and with smoking. In general, the most relev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the weight of the resected breast tissue,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breast before surgery. <strong>Conclusion:</strong> The weight of the resected breast tissu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breast reduction surgery. The most prevalent complication was delayed wound healing and 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weight of the removed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Reduction COMPLICATIONS delayed wound healing
下载PDF
改进烧伤创面处理方法对提高延迟复苏患者治愈率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祖煌 布江英 刘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3-475,共3页
目的研究烧伤创面处理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延迟复苏患者治愈率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提高烧伤延迟复苏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将72例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分两组,即1990-01~1995-12(常规组)和1996-01~2001-12(综合组),总结综合组中早期削(切)痂... 目的研究烧伤创面处理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延迟复苏患者治愈率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提高烧伤延迟复苏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将72例延迟复苏的严重烧伤患者分两组,即1990-01~1995-12(常规组)和1996-01~2001-12(综合组),总结综合组中早期削(切)痂治疗、创面外用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或表皮生长因子(EGF)及提高供皮质量的研究等对提高延迟复苏患者治愈率的作用.结果综合组治愈率明显提高,创面基本愈合时间,深Ⅱ度、浅Ⅱ度、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创面供皮速度加快,主要内脏器官并发症发生率及脓毒症发生率下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下降(P<0.01~0.05).结论早期削痂、外用bFGF或EGF及正确处理头皮烧伤、提高头部等部位的供皮速度等均是提高烧伤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延迟复苏 早期切(削)痂 供皮区 创面处理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