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伪造”技术的刑法规制体系构建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腾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3-62,共10页
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点领域,“深度伪造”技术借助于“深度学习”技术和“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能对影音图像进行高精度合成。刑法规制“深度伪造”技术的必要性在于该技术易被滥用;正当性源于对该技术的自主性、便捷性、逼真性等特... 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点领域,“深度伪造”技术借助于“深度学习”技术和“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能对影音图像进行高精度合成。刑法规制“深度伪造”技术的必要性在于该技术易被滥用;正当性源于对该技术的自主性、便捷性、逼真性等特征及其隐患的审视;可行性基于域外有对该技术进行规制的立法经验。我国刑法规制“深度伪造”技术应秉持以下立场: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审视该技术的风险与收益,合理控制刑法介入的深度,以发挥刑法的预防机能为目标。具体可采取三条规制路径:通过强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刑法保护,从前端防范“深度伪造”技术被滥用;通过增设“身份冒用罪”,强化个人身份的刑法保护,规范“深度伪造”技术的合理使用;通过“通知—删除”“发现—标识”“发现—删除”义务的履行,强化网络平台的刑事责任,预防“深度伪造”的危害后果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社会危害 刑法介入 应然立场 规制路径
下载PDF
AI换脸技术的应用风险及法律规制
2
作者 刘文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AI换脸源于深度伪造技术,涉及大量人脸信息,兼具数据属性。AI换脸的逼真度高、操作门槛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的滥用导致了较高的著作权、人格权等私权利侵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犯罪防控风险。目前域外对AI换脸技术的法律... AI换脸源于深度伪造技术,涉及大量人脸信息,兼具数据属性。AI换脸的逼真度高、操作门槛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的滥用导致了较高的著作权、人格权等私权利侵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犯罪防控风险。目前域外对AI换脸技术的法律规制主要存在分散式立法规制和统一立法规制两种模式。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化的规制体系,今后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明确以区分应用场景前提下的合理使用为基本规制原则;二是构建事前、事中规制体系,明确研发者的技术伦理和制作者的标识义务、声明义务,保障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加强传播平台的内容审查义务;三是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监管体制;四是严格民事法律责任追究,加大刑法制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换脸 深度伪造 数字治理 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保护
下载PDF
生成对抗网络人脸生成及其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春生 佟晖 范晓明 《数字通信世界》 2023年第7期28-33,共6页
随着AIGC的突破性进展,内容生成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重点分析基于GAN的人脸生成技术及其检测方法。首先介绍GAN的原理和基本架构,然后阐述GAN在人脸生成方面的技术模式。重点对基于GAN在人脸语义生成方面的技术框架进行了综述... 随着AIGC的突破性进展,内容生成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重点分析基于GAN的人脸生成技术及其检测方法。首先介绍GAN的原理和基本架构,然后阐述GAN在人脸生成方面的技术模式。重点对基于GAN在人脸语义生成方面的技术框架进行了综述,包括人脸语义生成发展、人脸语义生成的GAN实现。接着从多视图姿态生成、面部年龄改写、人脸的属性风格生成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并从政策法规、检测技术两个方面对伪造生成人脸图片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文中将检测技术分成基于深度学习、基于物理、基于生理学、基于人类视觉四个方面,最后对检测技术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深度伪造 人脸生成 生成检测 AIGC
下载PDF
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诈骗犯罪司法认定的影响与应对
4
作者 刘水灵 董文凯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是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中最为先进的代表性应用。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及革命性变化的同时,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也有存在可能被滥用于进行“深度伪造”的潜在风险。在刑法层面,“深度伪造”等技术风险使得“眼见... 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是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中最为先进的代表性应用。在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及革命性变化的同时,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也有存在可能被滥用于进行“深度伪造”的潜在风险。在刑法层面,“深度伪造”等技术风险使得“眼见耳闻”不再为实,主要可能影响到诈骗类犯罪的司法认定与刑事归责。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现阶段仍属于弱人工智能,本质上属于人类使用的工具,不具有刑事责任主体资格。在未来的迭代版本中,我们不能排除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自主意识进而成为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在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介入下,司法机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证据认定难题。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的协同治理必须由国家、社会和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在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多环节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并且由行政法、刑法等多个部门法共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生成式人工智能 深度伪造 诈骗类犯罪 应对措施
下载PDF
“深度伪造”技术的法律风险及其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惠敏 蔡士林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深度伪造"独有的仿生技能逐渐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崭露头角,但也带来法律风险。基于各方利益的考量,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法律层面而言,不宜扩大既存的违法犯罪圈,恪守法律谦抑性本色;其次,技术层面来讲,"自证"和... "深度伪造"独有的仿生技能逐渐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崭露头角,但也带来法律风险。基于各方利益的考量,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法律层面而言,不宜扩大既存的违法犯罪圈,恪守法律谦抑性本色;其次,技术层面来讲,"自证"和"它证"结合,一方面要求"深度伪造"制作者标识作品属性,另一方面合作研发检测性时间戳工具;最后,平台层面而言,需要植入阶段化管理常态化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技术原理 法律风险 协同治理
下载PDF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对个人名誉权的侵害与法律保护——基于《民法典》的探讨
6
作者 刁生富 刘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民法典》针对名誉权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厘清名誉和名誉权的内涵、协调个人名誉保护与公共媒体监督之间的关系、明确文艺创作与名誉权保护的关系、赋予民事主体更正删除权。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作为人工智能分支... 《民法典》针对名誉权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厘清名誉和名誉权的内涵、协调个人名誉保护与公共媒体监督之间的关系、明确文艺创作与名誉权保护的关系、赋予民事主体更正删除权。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作为人工智能分支的深度伪造技术对个人名誉权造成侵犯:个人信息泄露,破坏受害人心理屏障;搜集材料困难导致证明个人名誉权损害较难;个人合法权利受侵,行使更正权受限;物质损害补偿难以抚慰受害者。针对上述问题与成因,亟待从《民法典》的角度,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继续推进网络实名制;举证责任倒置,减轻举证负担;优化网络侵权规则,设定初步审查义务;采取事后救济,完善民事精神赔偿等,以实现深度伪造技术下《民法典》对个人名誉权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深度伪造 个人名誉权 保护
下载PDF
基于辅助学习的改进端到端合成语音检测方法
7
作者 袁甜甜 李志华 邱阳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23年第5期52-57,67,共7页
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合成语音检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将辅助学习融入端到端模型的合成语音检测方法。将音频数据进行数据对齐后在不加提取任何手工特征的情况下直接输入到改进端到端模型,主任务进行真实语音与合成语... 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合成语音检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将辅助学习融入端到端模型的合成语音检测方法。将音频数据进行数据对齐后在不加提取任何手工特征的情况下直接输入到改进端到端模型,主任务进行真实语音与合成语音的二分类,同时选用不同合成语音类型判别作为辅助任务,为主任务的合成语音检测提供先验假设,并且对主辅任务的权重叠加进行了优化。通过在公开数据集ASVspoof2019及ASVspoof2015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模型与使用手工特征的模型相比能有效降低等错率,且优于改进前的端到端模型,并且在面对未知攻击类型时拥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合成语音检测 辅助学习 权重优化 端到端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多级频域分解与伪造挖掘的深度伪造检测方法
8
作者 王涛 许锟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8-82,共5页
针对当前人脸伪造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信息提取能力不足、检测准确率低和网络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信息域融合的深度伪造检测方法FRNet,利用多级频域分解和双流网络实现图片空域和频域信息的互补,并通过数据增强对空域中具有代表... 针对当前人脸伪造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信息提取能力不足、检测准确率低和网络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信息域融合的深度伪造检测方法FRNet,利用多级频域分解和双流网络实现图片空域和频域信息的互补,并通过数据增强对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伪造痕迹进行深入挖掘。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据集内和跨数据集检测时均有较高的AUC分数;消融研究验证了方法中每一模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人脸伪造检测 频域 伪造挖掘 双流网络
下载PDF
深度伪造与伪造深度:技术治理的边界与限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爱军 曹慧雅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1年第3期30-36,128,共8页
深度伪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因技术处理和内容逻辑上的瑕疵而导致伪造程度深浅不一,即与真实的音频和视频无法达到完全一致。事实上,深度伪造技术的恶意使用会加深人的异化、扰乱政治传播秩序和导致资本的进一步剥削,因此丞须对其有... 深度伪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因技术处理和内容逻辑上的瑕疵而导致伪造程度深浅不一,即与真实的音频和视频无法达到完全一致。事实上,深度伪造技术的恶意使用会加深人的异化、扰乱政治传播秩序和导致资本的进一步剥削,因此丞须对其有效治理。而以溯源技术、核查技术和标签技术来制衡深度伪造技术则是较为可行的治理办法。此外,技术治理还存在着主体伦理边界与限度,主要包括技术伦理边界、政治伦理边界以及经济伦理边界。边界内的技术治理有利于以技术制衡技术,同时还可发挥技术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伪造深度 政治传播 技术治理
下载PDF
新形态信息污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威胁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宁 刘明强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第12期99-102,共4页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闻、教育、娱乐等领域提供了智能化的应用,但因其滥用而造成的技术异化也带来了新形态信息污染风险,从而引发不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治理难题,这将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造成巨大冲击。文章基...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新闻、教育、娱乐等领域提供了智能化的应用,但因其滥用而造成的技术异化也带来了新形态信息污染风险,从而引发不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治理难题,这将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造成巨大冲击。文章基于跨学科视角,以技术协同治理为对策研究切入点,提出建立“研判—预警—规避—防范—抵御”为一体的数据驱动式常态化对策体系: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研判与预警机制,建立针对新形态信息污染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机制,扩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空间,创建高校融媒体舆情引导平台与机制,抵御新形态信息污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信息污染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下载PDF
深度伪造的刑法规制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琦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深度伪造制造的虚假音视频,正在不断地重塑大众对于真实的认知,并可能瓦解社会整体的信任基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体现出其可能对自然人、法人、国家和社会的潜在威胁,深度伪造风险的严峻性、隐蔽性和多样性导致现有规制路... 深度伪造制造的虚假音视频,正在不断地重塑大众对于真实的认知,并可能瓦解社会整体的信任基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体现出其可能对自然人、法人、国家和社会的潜在威胁,深度伪造风险的严峻性、隐蔽性和多样性导致现有规制路径的局限和治理困境。对深度伪造技术进行干预,避免该技术滥用紧急且必要,作为颠覆性技术的深度伪造的现实风险需要对其治理进行顶层设计,而民法、行政法规制的有限性和刑法规制的正当性要求特定情形下的刑法规制以维护数字社会的基层信任和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人工智能 网络犯罪 数字社会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的Xception网络的深度伪造视频检测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瑞 蔡满春 彭舒凡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9-117,共9页
近年来,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的内容变得更加难以识别,这给信息网络的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章针对深度伪造篡改的内容不易识别以及现有深度伪造检测方法存在的面部特征提取不充分、参数量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Xcept... 近年来,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的内容变得更加难以识别,这给信息网络的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章针对深度伪造篡改的内容不易识别以及现有深度伪造检测方法存在的面部特征提取不充分、参数量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Xception网络、SENet与WSDAN的深度伪造检测模型i_ception。该模型将SE模块嵌入Xception网络中用来提取特征,再利用WSDAN模块对输入图片用注意力引导数据增强,把增强后的图像反馈回网络进行训练,以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合理减小Xception网络的深度和宽度,设计了一个轻量级的网络模型i_ini Xception,大大减少模型的参数。在目前深度伪造检测领域广泛使用的数据集Face Forensics++的两类子数据集Face Swap和Deep Fakes上验证,i_ception检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9.50%和98.83%,i_ini Xception检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9.17%和98.50%,优于现有的主流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深度学习 Xception网络 数据增强
下载PDF
论深度伪造技术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田歌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24-127,共4页
深度伪造技术的出现,使篡改或生成高度逼真且难以辨别的音视频内容变成现实。通过阐述深度伪造技术的产生和操作方式,分析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异化风险和法律风险,提出从科技伦理规范、专门技术机构、平台自律规范... 深度伪造技术的出现,使篡改或生成高度逼真且难以辨别的音视频内容变成现实。通过阐述深度伪造技术的产生和操作方式,分析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异化风险和法律风险,提出从科技伦理规范、专门技术机构、平台自律规范、法律制度4个方面建立多元互动的规制体系,为深度伪造技术的规制提供多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法律规制 科技伦理 平台自律
下载PDF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公益诉讼路径研究
14
作者 顾秀文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40-44,52,共6页
生物识别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科技福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了一系列潜在应用风险。本质为“深度伪造”的“吗咿呀嘿”魔性换脸视频技术应用,给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应用与规制敲响了警钟。专门立法模式和综合... 生物识别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科技福利的同时,也滋生出了一系列潜在应用风险。本质为“深度伪造”的“吗咿呀嘿”魔性换脸视频技术应用,给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应用与规制敲响了警钟。专门立法模式和综合立法模式均是随着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新的权利义务主体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思考。由于两种立法模式的政治基础、立法背景不同,立法模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二者各有利弊。综合考量我国立法现状、技术应用等各方面因素,可以探索构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公益诉讼路径,确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用风险规制的国家义务,引入公益诉讼制度规制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侵权风险,拓宽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启动主体范围,建立健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公益诉讼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立法模式 风险规制 公益诉讼
下载PDF
AdfNet:一种基于多样化特征的自适应深度伪造检测网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家春 李博文 林伟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89,共8页
视频篡改造成的危害一直在危及人们的生活,这使深度伪造检测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然而,目前的检测方法由于使用了不灵活的约束条件,无法有效捕获噪声残差;此外,也忽略了纹理和语义特征之间的关联,以及时序特征对检测性能提升的... 视频篡改造成的危害一直在危及人们的生活,这使深度伪造检测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然而,目前的检测方法由于使用了不灵活的约束条件,无法有效捕获噪声残差;此外,也忽略了纹理和语义特征之间的关联,以及时序特征对检测性能提升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深度伪造检测的、具有多样化特征的自适应网络(AdfNet),它通过提取语义特征、纹理特征和时序特征帮助分类器判断真伪;探索了自适应纹理噪声提取机制(ATNEM),通过未池化的特征映射与基于频域的通道注意力机制,灵活捕获非固定频段的噪声残差;设计了深层语义分析指导策略(DSAGS),通过空间注意力机制突出篡改痕迹,并引导特征提取器关注焦点区域的深层特征;研究了多尺度时序特征处理方法(MTFPM),利用时序注意力机制给不同视频帧分配权重,捕获被篡改视频中时间序列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网络在FaceForensics++(FF++)数据集HQ模式中的ACC值为97.41%,相比当前主流网络有较为明显的性能提升;并且在FF++数据集上保持AUC值为99.80%的同时,在CelebDF上AUC值可达到76.41%,具有较强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深度伪造检测 多尺度时序特征 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网络
下载PDF
面向AIGC对抗的人脸深度伪造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新哲 杨建 马多贺 《工业信息安全》 2022年第11期35-45,共11页
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AI深度伪造技术日臻完善,特别是AIGC技术利用海量数据训练后生成的伪造人脸真假难辨,对个人隐私和社会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人脸伪造是AI深度伪造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人脸深度伪造的有关原理和检测方法,有助于应对人... 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AI深度伪造技术日臻完善,特别是AIGC技术利用海量数据训练后生成的伪造人脸真假难辨,对个人隐私和社会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人脸伪造是AI深度伪造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人脸深度伪造的有关原理和检测方法,有助于应对人脸深度伪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深度伪造生成人脸及其检测两个方向进行了相关研究,全面地分析当前人脸伪造生成的方法和检测的方法,对于进行AIGC对抗以及人工智能安全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深度伪造 人脸深度伪造检测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三维人脸数据增强的深度伪造检测方法
17
作者 王昊冉 杨敏敏 +3 位作者 王泽源 白亮 于天元 郭延明 《网络安全与数据治理》 2023年第9期11-20,共10页
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视频的制作及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深度伪造检测算法成为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方向。聚焦于提出一种泛化性能更好、效率更高、可解释性更强的深度伪造检测算法,主要针对DFD... 随着深度伪造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视频的制作及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深度伪造检测算法成为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方向。聚焦于提出一种泛化性能更好、效率更高、可解释性更强的深度伪造检测算法,主要针对DFDC、FaceForensic++及Celeb-DF三个深度伪造视频数据集进行实验并以这三个数据集集中训练出检测模型,首先使用人脸检测算法MTCNN提取人脸图像,进而将EfficientNet网络与Transformer架构相结合作为检测模型,通过采用三维人脸数据增强、注意力机制以及全局局部融合方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在未使用型集成、知识蒸馏等方法的基础上,达到了与最优检测效果相当的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伪造检测 注意力机制 数据增强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刑事治理逻辑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4,共8页
随着图像自动化识别、捕捉以及合成等技术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入罪面临对象认定概括化、样态评价粗疏化、构罪标准机械化等诸多刑事治理弊端。为化解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实施下游黑灰产业犯罪的高发态势,... 随着图像自动化识别、捕捉以及合成等技术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入罪面临对象认定概括化、样态评价粗疏化、构罪标准机械化等诸多刑事治理弊端。为化解利用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实施下游黑灰产业犯罪的高发态势,应该在厘清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对象认定特殊化、明确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样态评价区别化、调整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传播失范行为构罪标准规范化等方面优化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特征识别信息 法益侵害程度 入罪标准 深度伪造信息 刑罚配置
下载PDF
深度人脸伪造与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天 于灵云 +2 位作者 罗常伟 谢洪涛 张勇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50-1365,共16页
由于现有深度人脸伪造软件通常是开源的或者被封装为APP免费分发,导致了虚假视频的泛滥。因此开展针对深度人脸伪造检测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深度人脸伪造及检测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相应的算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本... 由于现有深度人脸伪造软件通常是开源的或者被封装为APP免费分发,导致了虚假视频的泛滥。因此开展针对深度人脸伪造检测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深度人脸伪造及检测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相应的算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本文首先介绍了深度人脸伪造和其检测技术的代表性算法并给出简要分析,其中深度人脸伪造技术包括身份替换、面部重演、属性编辑、人脸生成等,检测技术包括图像级伪造检测技术和视频级伪造检测技术。然后归纳总结了常用的深度人脸伪造与检测数据集及不同算法的评估结果,最后讨论了伪造技术及其检测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人脸伪造 深度人脸伪造检测 深度生成模型 检测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