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terns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and compensation practices around Daxueshan Nature Reserve,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Cheng Huang Xue-You Li +1 位作者 Liu-Jun Shi Xue-Long Jiang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06-412,共7页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s essential to inform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encourage coexistence, but 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lack of spatially-explicit data. We collected spatially-...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 is essential to inform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encourage coexistence, but it is constrained by the lack of spatially-explicit data. We collected spatially-implicit data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from 2009-2015 around Daxueshan Nature Reserve, Yunnan, China, and investigated the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these conflicts. A questionnaire was also designed to capture local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insurance-based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es caused by targeted wildlife. We found that the Asiatic black bear (Ursus thibetanus) was the most conflict-prone animal around the reserve, followed by the rhesus macaque (Macaca mulatta) and Southeast Asian sambar (Cervus equinus). Conflicts we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mong seasons, villages, and communities, with several grids identified as conflict hotspots. Poisson models revealed that human-bear conflict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distance to the reserve and proportion of forest,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Binomial models showed that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crop depred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tance to the reserve, whereas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livestock depreda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cropland. The insurance-based scheme has compensated over 90% of losses, to the satisfaction of 90.6% of responden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uman-bear conflict could be potentially reduced by eliminating food crops near the reserve boundary and livestock grazing at conflict hotspots.In addition, the insurance-based scheme could be replicated at a broader scale with improvement in loss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wildlife conflict Asiatic black bear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surance scheme daxueshan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及价值评估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代永彬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为15310 6hm2,森林覆盖率为87 28%;分析了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特点,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及主要的生态功能作用,从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养护土壤肥力、粮食增产和净化空气等5个功能指标,估算出该自然...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为15310 6hm2,森林覆盖率为87 28%;分析了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特点,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及主要的生态功能作用,从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养护土壤肥力、粮食增产和净化空气等5个功能指标,估算出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年价值为12742 4万元,为其立木经济价值的8 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功能 价值评估 森林资源
下载PDF
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浅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郭志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6期159-162,共4页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 541hm2,为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93.08%。分析了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意义、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提出社区共管应进一步采...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 541hm2,为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93.08%。分析了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意义、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提出社区共管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社区共管机构、加强宣教工作、开展多种经营及加强社区基本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社区共管
下载PDF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岛屿效应
4
作者 解恒泽 《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4期23-26,共4页
介绍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依据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2年对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的资料,利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物种平衡理论、物种数量理论、面积效应理论论证了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原始性和面积适应性。
关键词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岛屿效应 生物地理学 林业调查 物种平衡理论 物种数量理论
下载PDF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独特性及科学研究价值
5
作者 苏汉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典型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 ,蕴藏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是一个珍贵难得的自然综合体 ,具有多方面科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科学研究价值 植被 动物种群 自然地理条件 垂直分布特征
下载PDF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姜健发 张士平 +1 位作者 王有兵 李金亮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3期23-25,共3页
基于永德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线,利用GIS软件,对该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林地占保护区面积比例约为100%,森林覆盖率为99.33%;(2)森林以天然林为主,... 基于永德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线,利用GIS软件,对该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林地占保护区面积比例约为100%,森林覆盖率为99.33%;(2)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乔木林以栎类林为主,优势树种以栎类、铁杉、桤木为主;(3)林地活立木公顷蓄积相对较高,乔木林中幼龄林、中熟林、近熟林占比较大,过熟林所占比相对较小,林木正处于较快生长阶段,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正在提升;(4)保护区以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5)保护区海拔相差较大,植被从季雨林到亚高山灌丛草甸均有分布,便于科学考察研究和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6)保护区以国有林为主,集体林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现状 评价
下载PDF
云南临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英 鲁亮 +3 位作者 龚正达 李华昌 杨贵荣 刘起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2-577,582,共7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临沧市鼠疫疫源地非飞行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非飞行小型兽类在该地区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及对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保存和传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现场样本采集选用系统采样法,小型兽类种类鉴定选用DNA条形码技术。结... 目的调查云南省临沧市鼠疫疫源地非飞行小型兽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非飞行小型兽类在该地区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及对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保存和传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现场样本采集选用系统采样法,小型兽类种类鉴定选用DNA条形码技术。结果共捕获海拔1200~3200 m的不同生境中的非飞行小型兽类177只,经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后发现这些标本应该分为25个物种,其中鼠科的白腹鼠属有6种,鼩鼱科中一些形态难以鉴定的种类可以明确的分为3种,2个鼠种的鉴定错误得到纠正。结论DNA条形码技术能准确鉴定非飞行小型兽类,可使其海拔分布和生境选择等数据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DNA条形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