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丁若镛的天理人欲思想
1
作者 方浩范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3-27,共5页
丁若镛是朝鲜实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反朱子学”、“脱性理学”的特性。他认为朱子的人欲观是消极的,天理、人欲具有二元论价值体系,主张人欲是人所固有的要素,而且是支配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朱子与茶山在天理人欲观点上的不... 丁若镛是朝鲜实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反朱子学”、“脱性理学”的特性。他认为朱子的人欲观是消极的,天理、人欲具有二元论价值体系,主张人欲是人所固有的要素,而且是支配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朱子与茶山在天理人欲观点上的不同,究其根源就在于他们对人性看法上的不同,即朱子主张“性即理”,而丁若镛主张“性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山 丁若镛 天理 人欲
下载PDF
丁茶山政治思想中的契約論特色
2
作者 蔡振豐 《人文中国学报》 2020年第1期-,共28页
十九世紀的東亞世界在面對西方勢力的入侵時,提出了"中體西用"、"東道西器"與"和魂洋才"的説法,然而只有日本的"和魂洋才"之説,推進了社會的改革,而取得成功。雖然大部分的學者認爲日本所以成... 十九世紀的東亞世界在面對西方勢力的入侵時,提出了"中體西用"、"東道西器"與"和魂洋才"的説法,然而只有日本的"和魂洋才"之説,推進了社會的改革,而取得成功。雖然大部分的學者認爲日本所以成功的原因在於揚棄儒教獨尊思想及其體用哲學。然而東亞的知識分子並未放棄傳統的思想,而持續摸索具有東亞特色的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理論。對於崇尚西學的現代東亞知識分子而言,東亞儒教文化最欠缺的是面對現實處境的理論,因而在重覆性的論點下,難有理論的發展。然而,實情是否如此?基於這個問題,本文嘗試討論朝鮮丁茶山(1762—1836)政治思想中可能的理論發展,由此説明其思想在儒學上的創新,以及與現代性思想的關聯。本文的結論以爲:丁茶山以"二人相與"説詮釋"仁"的意義,其論點可以與西方的社會契約論相連繫,在當時的儒學環境具有調整、創新的意義,在未來也有發展的可能性。由於儒學在當今已經不再具有過去東亞政治傳統的權威性,如果它不能轉變爲具有理論活力的學説,則其地位將岌岌可危,由此而言,丁茶山儒學中的契約論特色,將是東亞儒學發展中值得珍視的傳統資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東亞儒學 朝鮮儒學 丁茶山(Jeong dasan) 黄宗羲 社會契約論
下载PDF
浙江道教茶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化开发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杰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77-82,共6页
从文化资源的特点、内涵、开发等方面论述了浙江道教茶文化资源。浙江道教茶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众多的道教名山,而且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浙江道教茶文化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道教名山与茶的一体化,生态文化与养生文化是浙江道... 从文化资源的特点、内涵、开发等方面论述了浙江道教茶文化资源。浙江道教茶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众多的道教名山,而且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浙江道教茶文化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道教名山与茶的一体化,生态文化与养生文化是浙江道教名山与名茶共同的文化内涵。因此,浙江道教茶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优先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和道教茶艺表演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道教 茶山 茶文化旅游
下载PDF
从韩国儒学史的角度来看茶山道德情感论的意义--兼论朝鲜性理学“理的下向化”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英辰 邢丽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作为韩国儒学派的重要人物,茶山丁若镛(1762—1836)虽然非常肯定朱子的地位,但却试图超越朱子,主张追溯孔孟儒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儒学思想的本质。茶山以经验性的事例和经典文献为依据来论述性善说的实践可能性,试图从人们日常... 作为韩国儒学派的重要人物,茶山丁若镛(1762—1836)虽然非常肯定朱子的地位,但却试图超越朱子,主张追溯孔孟儒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儒学思想的本质。茶山以经验性的事例和经典文献为依据来论述性善说的实践可能性,试图从人们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情感来寻找人的本质属性,这比一般性理学形而上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茶山的道德情感论将哲学的主题从"形而上"的领域转变到了日常的"生活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道德世界。这与儒学的本旨并无大异,只是茶山更加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理想的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可能性。这在朝鲜儒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儒学 道德情感 茶山 性理学 下向化
下载PDF
茶山丁若镛经学哲学思想
5
作者 方浩范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3,共8页
丁若镛是韩国实学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反朱子学"、"脱性理学"的特性,主张恢复以孔孟为中心的原始儒学思想。他大胆地批判统治朝鲜朝社会的性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思想和方案。他的哲学思想包括经学... 丁若镛是韩国实学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反朱子学"、"脱性理学"的特性,主张恢复以孔孟为中心的原始儒学思想。他大胆地批判统治朝鲜朝社会的性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思想和方案。他的哲学思想包括经学和经世学,其中"仁学"、"神形妙合"、"性嗜好"、"天理人欲"是构成他的经学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山 仁学 神形妙合 性嗜好 天理人欲
下载PDF
“筮法”与“经旨”之间:试论朝鲜丁茶山的易学
6
作者 廖海华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5-72,138,共9页
朝鲜儒者丁若镛(茶山)在继承中国象数易学传统的基础上,由“筮法”而推“经旨”,形成其体系性的《周易》新解。筮法的基本逻辑是,在占筮过程中通过观察卦象系统的内在变动,来排除“人意”、敬承“天命”。以此筮法逻辑为前提,《周易》... 朝鲜儒者丁若镛(茶山)在继承中国象数易学传统的基础上,由“筮法”而推“经旨”,形成其体系性的《周易》新解。筮法的基本逻辑是,在占筮过程中通过观察卦象系统的内在变动,来排除“人意”、敬承“天命”。以此筮法逻辑为前提,《周易》解释学的不少难题均可得到较清晰的解决方法。例如,由筮法逻辑可以明确推出,最严格的象辞相应论才是《周易》解释的正当原则,这就为象辞关系这一易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难题带来了曙光。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茶山以筮法为根基重解《周易》的尝试,源自朱子“《易》本卜筮之书”命题而又有所推进,是中国易学在异域的一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茶山 筮法 象辞关系 朱子易学
下载PDF
王达三的“艺徒制”思想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章传文 张珍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61-65,共5页
王达三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探索者,也是"艺徒制"思想的倡导者。王达三的"艺徒制"思想源于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困境以及从军的特殊经历。他提出"艺徒制"应该是"行手脑合作、注重创造... 王达三是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的探索者,也是"艺徒制"思想的倡导者。王达三的"艺徒制"思想源于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困境以及从军的特殊经历。他提出"艺徒制"应该是"行手脑合作、注重创造能力培养的完全教育",目的在于"养成根基坚实而有效的智识能力"与"培养国民爱国情结,增进青年服务德行与智能"。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不仅促进了当时"艺徒制"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为我国现代"艺徒制"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启示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该以"德技并修"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拓宽人才培养口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达三 艺徒制 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下载PDF
茶山丁若镛实学与朱熹性理思想比较研究——以《中庸》为蓝本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悦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151-167,共17页
伴随朝鲜时期三大论争的激烈展开,韩国对中国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朱子学的弊端日渐显现,注重经世治人的实学思想开始萌动,出现了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茶山丁若镛(1762~1836年)。丁若镛强调"... 伴随朝鲜时期三大论争的激烈展开,韩国对中国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新高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朱子学的弊端日渐显现,注重经世治人的实学思想开始萌动,出现了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茶山丁若镛(1762~1836年)。丁若镛强调"实用、实证",对建立在理气论基础上的朱子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独特的天道观、修养工夫论及中和论,构建起了自身的实学学术体系。比较丁若镛和朱熹关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忆古思今,对在追求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探索儒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山实学 朱子学 天道观 慎独 中和论
下载PDF
朝鲜王朝后期儒学与西学的交流——以茶山丁若镛的经学思想为中心
9
作者 赵甜甜 崔英辰 《韩国研究论丛》 2022年第2期95-110,206,共17页
朝鲜王朝后期的儒学在西学的冲击之下,逐渐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批判性地吸收西学,开创性地构建了新的实学思想体系,对朝鲜半岛的近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茶山丁若镛是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虽然有“脱朱子学”的倾向,但究... 朝鲜王朝后期的儒学在西学的冲击之下,逐渐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批判性地吸收西学,开创性地构建了新的实学思想体系,对朝鲜半岛的近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茶山丁若镛是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虽然有“脱朱子学”的倾向,但究其根本仍是朝鲜性理学,只是部分接受并融合西学思想,使朝鲜后期的实学逐步体系化、完整化,具有过渡作用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后期 西学 茶山丁若镛 经学思想
下载PDF
宣纸燎草制作技艺完善者曹裔生考略
10
作者 曹曦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8,共15页
稻草作为宣纸原料是在曹大三迁居小岭后,在发明宣纸制作技艺过程中,在经历近50年宣纸青檀皮制作技艺基本成熟后,为扩大再生产引入的,其时间约在1330年左右。燎草制作技艺体系作为一项独特发明,是宣纸技艺中最具本质、最具标志性的发明,... 稻草作为宣纸原料是在曹大三迁居小岭后,在发明宣纸制作技艺过程中,在经历近50年宣纸青檀皮制作技艺基本成熟后,为扩大再生产引入的,其时间约在1330年左右。燎草制作技艺体系作为一项独特发明,是宣纸技艺中最具本质、最具标志性的发明,经历了从始迁祖曹大三到第七世约近100年的时间,到明永乐、宣德年间形成了基本成熟的燎草制作技艺体系。自此,整个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体系基本完善。经初步研究,宣纸燎草制作技艺体系的完善者或关键性传承人是曹大三第七世曹裔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纸 稻草 燎草 曹大三 曹裔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