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新安江模型状态变量实时修正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漫漫 石朋 +4 位作者 尚艳丽 赵兰兰 袁杰 崔彦萍 瞿思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9-214,共6页
为了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提出对流域中子流域中间状态量进行全状态量回溯修正方法。该方法根据每个子流域地貌特征和汇流时间不同,分别找出其相应的回溯时间,与新安江模型相结合对各个子流域特定时段前的中间状态量... 为了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提出对流域中子流域中间状态量进行全状态量回溯修正方法。该方法根据每个子流域地貌特征和汇流时间不同,分别找出其相应的回溯时间,与新安江模型相结合对各个子流域特定时段前的中间状态量进行全状态量回溯修正,逐步降低误差的累积。采用理想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子流域中间状态量得到有效修正,洪量相对误差和洪峰相对误差减小,确定性系数提高。以大坡岭流域为例,采用该方法对流域12场历史洪水进行修正,修正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可在实际洪水预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集合卡尔曼滤波 回溯修正 新安江模型 理想模型 大坡岭流域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上游不同尺度降雨集中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肖紫薇 石朋 +5 位作者 胡健伟 瞿思敏 王建金 戴韵秋 陈颖冰 陈星宇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9,共6页
在评估洪水风险和计算水资源利用率的时候,了解不同时间内的降雨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关系是很必要的。本文对淮河上游降雨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通过降水集中指标,采用月降水量和日降水量系列分别探讨研究区域内降水在不同时间尺... 在评估洪水风险和计算水资源利用率的时候,了解不同时间内的降雨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关系是很必要的。本文对淮河上游降雨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通过降水集中指标,采用月降水量和日降水量系列分别探讨研究区域内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随后利用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这种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水平,同时采用线性相关法来分析降雨量占比与CI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降水无论是在季节性变化还是日尺度的变化上,都表现出明显的趋势性特征,且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均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研究区的防洪风险;CI值与占总降雨天数的15%天中所下的降雨量占比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坡岭流域 降雨集中度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新安江模型敏感参数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朋 丁松 +5 位作者 司伟 瞿思敏 吴洪石 肖豪 陆美霞 戈晓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新安江模型在变化环境下的模拟精度,揭示模型参数动态变化规律,以淮河上游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分布式新安江模型,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比分析了模型敏感参数(KC、SM和CS)动态变化与环境因子(降水、气温和归一化植被指数)... 为了提高新安江模型在变化环境下的模拟精度,揭示模型参数动态变化规律,以淮河上游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分布式新安江模型,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比分析了模型敏感参数(KC、SM和CS)动态变化与环境因子(降水、气温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关系,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用于未来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参数KC和SM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研究区域的降水、气温和植被条件变化,而参数CS的动态变化仅反映了年降水总量变化;相较于静态参数,动态参数的模拟结果精度显著提高,径流深相对误差均值从21.3%降低到9.1%,纳什效率系数均值从0.75提高到0.81,动态参数比静态参数更适用于当前变化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变化环境 动态参数 相关性分析 大坡岭流域 淮河上游
下载PDF
顾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大坡岭流域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孟铮 李宏伟 +1 位作者 刘杨 常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0,53,共5页
鉴于开展变化环境下流域的水文响应研究是实现流域良好管理的前提,以淮河源头大坡岭流域为例,通过构建SWAT模型,模拟并分析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值和地下水补给量,研究了在多种极端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并使... 鉴于开展变化环境下流域的水文响应研究是实现流域良好管理的前提,以淮河源头大坡岭流域为例,通过构建SWAT模型,模拟并分析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值和地下水补给量,研究了在多种极端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并使用经过统计降尺度后的未来气象数据,结合未来土地利用预测数据,预估径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合在大坡岭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大坡岭流域耕地的土壤水分值最高,林地最低;林地的地下水补给量最多,耕地最少;耕地对流域径流增加的贡献最多,林地最少;未来气候情景下,2021~2040年大坡岭流域径流量将会增加,2024年增加明显,应加强汛期防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大坡岭流域 SWAT模型 径流模拟 SDSM模型
下载PDF
淮河上游大坡岭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起的流域滞时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敏敏 瞿思敏 +1 位作者 石朋 王鸿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子流域(简称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1965—2009年间的26场单峰洪水,计算流域平均滞时。以1985年为界,比较土地利用变化前后流域平均滞时的变化,并计算不同降雨量级的流域平均滞时,分析滞时与径流深和洪峰...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子流域(简称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1965—2009年间的26场单峰洪水,计算流域平均滞时。以1985年为界,比较土地利用变化前后流域平均滞时的变化,并计算不同降雨量级的流域平均滞时,分析滞时与径流深和洪峰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流域平均滞时变化很大;除了降雨形心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C在土地利用变化之后减少外(从9.98 h减少为5.26 h),另外3种滞时,降雨形心到流量过程线形心的时间TLC、降雨开始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和最大降雨强度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P均增大(分别从21.32 h、34.64 h、10.00 h增加到26.77 h、35.08 h、11.50 h)。大坡岭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前后以及整个时期4种滞时和降雨量级存在一定联系,与径流深及洪峰流量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过程 流域平均滞时 降雨强度 径流深 洪峰流量 土地利用方式 淮河上游大坡岭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