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7
1
作者 邹应斌 黄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1-795,共5页
中国作物生产正处于由传统手工劳动为主的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高的适度规模化生产过渡的转型期。在此期间,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单位耕地生产率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近年来,中国作物生产能力的稳步... 中国作物生产正处于由传统手工劳动为主的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高的适度规模化生产过渡的转型期。在此期间,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单位耕地生产率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近年来,中国作物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以及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转型期作物生产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涉及多熟制作物生育期缩短、大田生产用种量增加和杂种优势利用价值下降等方面。针对上述挑战,笔者从发展密植高光效栽培、提高杂交作物种子质量以及加强育种与栽培协同攻关等方面展望了转型期作物生产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 种植方式 生育期 种子用量 杂种优势 密植 种子质量
下载PDF
密植条件下高产花生品种的群体结构及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蒋春姬 梁烜赫 +1 位作者 曹铁华 于海秋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以高产花生品种花育16号、鲁花11号、Kantou83和Nakateyutaka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在密植条件下各花生品种的群体结构及生长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群体生长速率(CGR)在生育前期与叶面积指数(LAI)、荚果生长速率(PGR)呈显著... 以高产花生品种花育16号、鲁花11号、Kantou83和Nakateyutaka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在密植条件下各花生品种的群体结构及生长特性差异。结果表明:群体生长速率(CGR)在生育前期与叶面积指数(LAI)、荚果生长速率(PGR)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生育中期与LAI呈显著的负相关,在生育后期与群体净同化率(NAR)、PGR呈显著正相关。"花育16号"叶面积具有均等垂直分布的特点,表现出良好的透光性,更接近高产花生品种的理想株型。花育16号和Kantou83的开花期集中在花期前3周,花育16号、鲁花11号在主茎和分枝上均结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密植 群体结构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玉米密植光合生理机制及应用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瑶 柴强 +1 位作者 殷文 范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71-1883,共13页
在有限土地面积上生产足够粮食保证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提高单产。密植作为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度增加种植密度,其群体光合速率不受影响甚至有所提高,进而可以增加单产。揭示玉米密植光合生理学机理,是当前提高单产的重点研究... 在有限土地面积上生产足够粮食保证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提高单产。密植作为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农艺措施,适度增加种植密度,其群体光合速率不受影响甚至有所提高,进而可以增加单产。揭示玉米密植光合生理学机理,是当前提高单产的重点研究方向。密植致使玉米光合特性发生改变,调控限制光合生理因子是有效促进玉米密植增产的关键所在,而挖掘密植增产的光合生理学潜力是玉米密植生理学基础,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光合生理研究方法与思路变迁,国内外玉米适应密植的光合生理响应和相关农艺调控途径研究现状,为光合生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围绕未来玉米密植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依据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传统研究方法必须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挖掘光合潜力或缩小实际与理论光合速率之间的差距以实现高光效是未来玉米密植研究的主要目标。探讨光合生理功能基因差异表达对栽培措施的响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明确农艺措施与密植玉米光合相关基因表达信息的联系与互作关系,通过农艺栽培措施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融合挖掘玉米密植增产的光合生理潜力,为玉米密植增产提供光合生理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植 方法变迁 光合生理 调控途径
下载PDF
How plant density affects maize spike differentiation, kernel set, and grain yield form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3
4
作者 ZHANG Ming CHEN Tao +6 位作者 Hojatollah Latifmanesh FENG Xiao-min CAO Tie-hua QIAN Chun-rong DENG Ai-xing SONG Zhen-wei ZHANG Wei-j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745-1757,共13页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tassel and ear differentiation,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ASI), and grain yield formation of two types of modern maize hybrids(Zhong...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lant density on tassel and ear differentiation,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ASI), and grain yield formation of two types of modern maize hybrids(Zhongdan 909(ZD909) as tolerant hybrid to crowding stress, Jidan 209(JD209) and Neidan 4(ND4) as intolerant hybrids to crowding stress) in Northeast China. Plant densities of 4.50×104(D1), 6.75×104(D2), 9.00×104(D3), 11.25×104(D4), and 13.50×104(D5) plants ha-1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initial time of tassel and ear differentiation of maize. Instead, higher plant density delayed the tassel and ear development during floret differentiation and sexual organ formation stage, subsequently resulting in ASI increments at the rate of 1.2–2.9 days on average for ZD909 in 2013–2014, 0.7–4.2 days for JD209 in 2013, and 0.5–3.7 days for ND4 in 2014, respectively, under the treatments of D2, D3, D4, and D5 compared to that under the D1 treatment. Total florets, silking florets, and silking rates of ear showed slightly decrease trends with the plant density increasing, whereas the normal kernels seriously decreased at the rate of 11.0–44.9% on average for ZD909 in 2013–2014, 2.0–32.6% for JD209 in 2013, and 9.7–28.3% for ND4 in 2014 with the plant densit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under the D1 treatment due to increased florets abortive rate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100-kernel weight of ZD909 showed less decrease trend compared that of JD209 and ND4 along with the plant densities increase. As a consequence, ZD909 gained its highest grain yield by 13.7 t ha-1on average at the plant density of 9.00×104 plants ha-1, whereas JD209 and ND4 reached their highest grain yields by 11.7 and 10.2 t ha-1at the plant density of 6.75×104 plants ha-1, respectively. Our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hybrids with lower ASI, higher kernel number potential per ear, and relative constant 100-kernel weight(e.g., ZD909) could achieve higher yield under dense planting in high latitude area(e.g.,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dense planting spike differentiation anthesis-silking interval(ASI) kernel set
下载PDF
绿洲灌区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的耗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巧梅 樊志龙 +2 位作者 赵彦华 殷文 柴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47-1356,共10页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生产,密植对玉米耗水特性影响研究薄弱,以及生产实践中缺乏调控种植密度以同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依据等问题,2012—2015年,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在相同施肥、灌水制度下,设75 000株hm–2(...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生产,密植对玉米耗水特性影响研究薄弱,以及生产实践中缺乏调控种植密度以同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依据等问题,2012—2015年,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在相同施肥、灌水制度下,设75 000株hm–2(低,D1)、87 000株hm–2(中,D2)、99 000株hm–2(高,D3)3个密度水平,探讨密度对玉米耗水的时间动态、耗水结构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密植增产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ET)增大,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是耗水量增大的主要时期,高、中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总耗水量4年平均分别高22.8%、14.4%,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平均分别高28.4%、18.2%,其他生育时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增加密度可降低玉米的无效耗水,提高水分利用率,高、中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全生育期的棵间蒸发量(E)4年平均分别减少56.5 mm、27.6 mm,密植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主要时期在拔节至灌浆期,其中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均棵间蒸发量分别减少0.51 mm、0.27 mm;高、中密度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的E/ET分别降低15.8%、6.2%,其中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减小幅度最大,分别为22.1%、10.7%。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7.9%、14.8%,但高、中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中、低密度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18.2、19.3和16.8 kg hm–2 mm–1,中密度处理的WUE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4年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分别提高了34.5%、19.6%。本研究说明,在传统供水覆膜条件下,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是干旱绿洲灌区提高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 耗水量 蒸散比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和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曹兵 丁紫娟 +7 位作者 侯俊 马孝卫 王学霞 王磊 王甲辰 邹国元 倪小会 陈延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6-63,共8页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施肥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该研究以扬籼优41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armer’s Fertilization Practice,FFP)、优化施氮(Optimized Nitrogen Application,OPT)...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施肥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该研究以扬籼优41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armer’s Fertilization Practice,FFP)、优化施氮(Optimized Nitrogen Application,OPT)、控释掺混肥(ControlledReleaseBlendedFertilizer,CRBF)和控释掺混肥结合增密(ControlledReleaseBlended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Dense Planting,CRFDP)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差异。结果发现,CRFDP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较FFP分别增加26.1%和18.7%。CRFDP处理较FFP处理水稻增产33.3%。与FFP相比,CRFDP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160%、22.8 kg/kg、16.27 kg/kg。CRFDP较CRBF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10.0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FFP处理相比,3个优化施氮处理(OPT、CRBF和CRFDP)在氮肥用量降低20%的情况下,水稻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328~8968元,其中CRFDP处理的水稻产值和净收益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水稻生长季的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和土壤脲酶活性,与FFP处理相比,CRFDP处理的氨挥发强度和累积氨挥发损失分别降低62.5%和46.3%。综上,控释掺混肥与增密结合可兼顾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利用和氨减排。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产及环境友好和资源高效的水稻种植新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氮肥 控释掺混肥 氨挥发 增密 经济效益 水稻
下载PDF
增密种植条件下苗期深松与氮肥侧深施对玉米根系生长与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姜佰文 于士源 +6 位作者 杨贺淇 邵慧 刘丽红 刘俊辉 梁源 迟海航 刘国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9,共10页
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增产重要途径。高种植密度抑制玉米根系生长,改变根系构型,限制玉米养分吸收。如何改善根系生长,是增密增产增效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耐密玉米品种垦沃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6万株·hm^... 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增产重要途径。高种植密度抑制玉米根系生长,改变根系构型,限制玉米养分吸收。如何改善根系生长,是增密增产增效的关键科学问题。以耐密玉米品种垦沃1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6万株·hm^(-2)(D6)、8万株·hm^(-2)(D8);副区为氮肥施用方式: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记作N1T1;氮肥作为基肥+追肥分次施用,其中追肥采用“侧深松+侧深施氮肥”组合处理,利用深松施肥机同步进行,记作N2T2;以农户常规处理作为对照(CK),即氮肥一次性施用,苗期不深松。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吐丝期D8N2T1处理下单株根长、根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比根长、节根数增幅分别达11.4%、22.0%、11.2%、13.1%、10.9%;0~60 cm土壤深度根长提高11.3%~44.6%;D8N2T1处理下,群体氮积累量增加71.1%,营养器官氮素转运效率提高51.6%,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02.4%,氮肥农学效率提高143.1%;D8N2T1处理下,产量达17.1 t·hm^(-2),增幅达50.6%,显著高于农户常规处理。综上,增密种植配合苗期深松与氮肥侧深施组合技术,可有效改善根系生长,促进植株氮素吸收,提高植株营养器官氮转运效率,实现增产与氮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密种植 苗期深松 氮肥侧深施 根系 氮效率 玉米
下载PDF
绿洲灌区增密对水氮减量玉米产量的补偿机制
8
作者 王菲儿 郭瑶 +7 位作者 李盼 韦金贵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殷文 陈桂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6-1627,共12页
针对河西绿洲灌区水资源短缺、玉米田氮肥施用量高等生产生态问题,在节水减氮条件下,分析增加种植密度补偿水氮减量导致玉米减产的效应,为水氮节约型玉米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基于2016年布设的裂裂区田间试验,主区为2种灌... 针对河西绿洲灌区水资源短缺、玉米田氮肥施用量高等生产生态问题,在节水减氮条件下,分析增加种植密度补偿水氮减量导致玉米减产的效应,为水氮节约型玉米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基于2016年布设的裂裂区田间试验,主区为2种灌水定额:灌水减量20%(W1,3240 m^(3) hm^(–2))和传统灌水(W2,4050 m^(3) hm^(–2)),裂区为2种施氮量:减量施氮25%(N1,270 kg hm^(–2))和传统施氮(N2,360 kg hm^(–2)),裂裂区为3种玉米密度:传统种植密度(D1,7.50万株hm^(–2))、增密30%(D2,9.75万株hm^(–2))和增密60%(D3,12.00万株hm^(–2)),通过测定2020—2021年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析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转运特征,量化产量构成因素,明确增密对水氮减量玉米产量的补偿效应及机制。研究表明,减水、减氮降低了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而增密30%能够补偿因水氮同步减量造成的产量负效应,且维持较高的施氮量有利于玉米增产节水。W1N1D1(减量灌水减量施氮及传统密度)较W2N2D1(对照:传统灌水传统施氮及传统密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降低9.1%~15.0%与10.0%~11.0%,但W1N1D2(减量灌水减量施氮及增密30%)与W2N2D1差异不显著。W1N2D2(减量灌水传统施氮及增密30%)较W2N2D1籽粒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2.9%~15.4%与6.4%~12.0%。增密30%能够补偿水氮同步减量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是W1N1D2能增加玉米穗数,进而提高玉米灌浆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苗期到大喇叭口期群体生长速率及花前转运率。增密30%在灌水减量和传统施氮条件下促进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是W1N2D2可增加玉米穗数,提高玉米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群体生长速率,促进穗部干物质分配,提高花前转运量、转运率及转运贡献率。因此,增密30%是绿洲灌区水氮同步减量玉米稳产高产的可行措施,是氮肥不减但减水20%玉米节水增产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减量 密植 玉米 产量构成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与转运
下载PDF
Tomato detection method using domain adaptive learning for dense planting environments
9
作者 LI Yang HOU Wenhui +4 位作者 YANG Huihuang RAO Yuan WANG Tan JIN Xiu ZHU Jun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4-145,共12页
This study aimed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accurately and reliably detecting tomatoes in dense planting environments,a critical prerequisite for the automation implementation of robotic harvesting.However,the heavy ... This study aimed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accurately and reliably detecting tomatoes in dense planting environments,a critical prerequisite for the automation implementation of robotic harvesting.However,the heavy reliance on extensive manually annotated datasets for training deep learning models still poses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to their application in real-worl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s.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we employed domain adaptive learning approach combined with the YOLOv5 model to develop a novel tomato detection model called as TDA-YOLO(tomato detection domain adaptation).We designated the normal illumination scenes in dense planting environments as the source domain and utilized various other illumination scenes as the target domain.To construct bridge mechanism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neural preset for color style transfer is introduced to generate a pseudo-dataset,which served to deal with domain discrepancy.Furthermore,this study combines the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method to enable the model to extract domain-invariant features more fully,and uses knowledge distillation to improve the model's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target domain.Additionally,for purpose of promoting inference speed and low computational demand,the lightweight FasterNet network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YOLOv5's C3 module,creating a modified C3_Faster modul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TDA-YOLO model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original YOLOv5s model,achieving a 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of 96.80%for tomato detection across diverse scenarios in dense planting environments,increasing by 7.19 percentage points;Compared with the latest YOLOv8 and YOLOv9,it is also 2.17 and 1.19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respectively.The model's average detection time per image was an impressive 15 milliseconds,with a FLOPs(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count of 13.8 G.After acceleration processing,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the TDA-YOLO model on the Jetson Xavier NX development board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S MODELS domain adaptive tomato detection illumination variation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dense planting environments
下载PDF
密植对油菜生长、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雄泽 谢捷 +3 位作者 褚乾梅 尹羽丰 陈富华 冯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7-12,43,共7页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新品系20ZY0592(V1)、20ZY9389(V2)和品种华油杂62(V3)、华油杂9号(V4)为试验材料,设置30万株/hm^(2)(D1)、60万株/hm^(2)(D2)、90万株/hm^(2)(D3)3个密度处理的裂区试验,于越冬期、蕾薹期、盛花期、角果期对...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新品系20ZY0592(V1)、20ZY9389(V2)和品种华油杂62(V3)、华油杂9号(V4)为试验材料,设置30万株/hm^(2)(D1)、60万株/hm^(2)(D2)、90万株/hm^(2)(D3)3个密度处理的裂区试验,于越冬期、蕾薹期、盛花期、角果期对试验材料消亡指数、单株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植会导致油菜整个生长周期内消亡指数、叶面积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油菜的消亡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组)、单株绿叶数和光合速率(组)之间的关系均符合组内正相关、组间负相关的规律;密植会导致根茎粗、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指标的下降以及有效分枝部位的上升;密植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产量的提升,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由此可知,合理密植能够提高油菜产量,但密植在增加了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也会导致消亡指数的上升和单株绿叶数、光合速率的下降,并造成植株个体偏细及重心上升,进而增加倒伏的风险,在油菜高密栽培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密植 生长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1团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发展调研 被引量:6
11
作者 侯梁宇 王克如 +1 位作者 韩冬生 李少昆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6,141,共6页
从种植品种、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机械化作业和收储烘干等环节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1团场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表明,71团场位于西北灌溉玉米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统一作业管理,以密植增产为基础、子粒收获为... 从种植品种、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机械化作业和收储烘干等环节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1团场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表明,71团场位于西北灌溉玉米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统一作业管理,以密植增产为基础、子粒收获为核心、绿色防控与秸秆还田为保障构建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实现了高产和高效的协同提高与绿色可持续生产。经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导组田间测产验收,2012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创造16701 kg/hm^2、18414 kg/hm^2和18447 kg/hm^2的全国玉米大面积(700 hm^2)高产纪录,净利润在15000元/hm^2以上,为现代玉米生产树立了成功的模式和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植 机械粒收 高产高效协同
原文传递
梨树省力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盛峰雷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1期65-66,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梨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其消耗量逐年增长。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就需要不断提高梨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需要对梨树的生长发育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梨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其消耗量逐年增长。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就需要不断提高梨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需要对梨树的生长发育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省力密植栽培技术,进而有效提高当前梨树的种植水平,从而为梨的高产稳产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密植 栽培
下载PDF
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刚 张建军 +4 位作者 樊廷录 李尚中 赵刚 党翼 王磊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1期69-75,共7页
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为筛选出耐密植、易机械化粒收的适宜陇东旱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于2020年对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为129~137 d,均可正常成熟;在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差异,但均符合S... 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为筛选出耐密植、易机械化粒收的适宜陇东旱塬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于2020年对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为129~137 d,均可正常成熟;在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存在差异,但均符合S曲线,其中陕单650的单株干物质总量最高,为1026.0 g。折合产量以联创825最高,为14266.80 kg/hm^(2);新玉108次之,为13695.15 kg/hm^(2);科河699居第3位,为13211.10 kg/hm^(2);瑞普909最低,为11117.25 kg/hm^(2)。8个玉米品种机械粒收时的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损失率等指标均满足《GB/T 21962-2020》要求,以籽粒含水率低、脱水快,生育期短和折合产量高为原则,推荐新玉108和先玉335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宜机收玉米品种推广。九圣禾2468籽粒含水率高达24.00%,联创825的破碎率≥5%,均不宜机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全膜双垄沟播 耐密植 机械收获 陇东旱塬
下载PDF
Reducing environmental risk of nitrogen by popularizing mechanically dense transplanting for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被引量:5
14
作者 HUANG Min ZOU Ying-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362-2366,共5页
The high nitrogen(N)application rates typically used in Chinese cropping systems have led to diminishing returns for yields and have also imposed substantial environmental costs.Here,we estimate that the annual N loss... The high nitrogen(N)application rates typically used in Chinese cropping systems have led to diminishing returns for yields and have also imposed substantial environmental costs.Here,we estimate that the annual N loss from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reached approximately 2.6×109 kg from 2011 to 2015,and we demonstrate that adoption of the mechanically dense transplanting technique by producer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N loss from rice cropping systems without suffering a yield penal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e planting environmental risk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nitrogen loss RICE
下载PDF
减源对密植夏玉米品种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金宝 王海琦 +4 位作者 王佩 杨胜飞 刘铁宁 韩清芳 贾志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45,154,共13页
于2019年和2020年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不同耐密性高产品种:郑单958(紧凑型)和正大12(半紧凑型);副区为减源强度:在花前一周从上至下分别移除植株1片叶(D1)、2片叶(D2)、3片叶(D3)和4片叶(D4),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对乳... 于2019年和2020年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不同耐密性高产品种:郑单958(紧凑型)和正大12(半紧凑型);副区为减源强度:在花前一周从上至下分别移除植株1片叶(D1)、2片叶(D2)、3片叶(D3)和4片叶(D4),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CK)。对乳熟期和蜡熟期的玉米植株形态、基部第3节间的穿刺强度、折断力及籽粒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分析,探究密植玉米植株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对叶源减少的响应。结果表明:乳熟期,D1、D2处理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较CK分别显著降低1.03%、3.03%,2.29%、6.17%和1.32%、4.17%,茎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量较CK分别增加4.15%、33.94%和1.91%、5.72%。蜡熟期,D2处理时郑单958的穿刺强度和折断力较CK分别提高了26.51%和32.44%,正大12的穿刺强度和折断力较CK分别提高了55.28%和21.53%。灌浆期,郑单958和正大12的D2处理可溶性糖含量较CK分别增加2.91%和10.83%,木质素含量分别增加2.74%和6.90%,D3、D4处理的纤维素含量较CK分别降低1.17%和0.47%、11.57%和13.72%。D2处理的总倒伏率显著降低且产量最高,郑单958达11203.90 kg·hm^(-2),正大12达11742.34 kg·hm^(-2)。可见,适度去除顶部1~2片叶可优化夏玉米株型,通过影响茎粗使节间、单位节间干物质量得到更好地分配,从而提升抗倒伏性能,改善干物质向籽粒的分配进程,最终实现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源处理 夏玉米 密植 株型 抗倒伏 产量
下载PDF
松花菜新品种‘津优松60’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16
作者 文正华 张小丽 +3 位作者 刘莉莉 牛国保 江汉民 单晓政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松花菜‘津优松60’是以雄性不育系FZ-14为母本、FL-7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新品种,成熟期60 d左右,株高70 cm,株展75 cm,株型直立,适宜密植,椭圆形叶片,内叶护球,抗黑腐病、霜霉病,适应性广,花球周正、半球、半松、雪白、极细嫩,单球质... 松花菜‘津优松60’是以雄性不育系FZ-14为母本、FL-7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新品种,成熟期60 d左右,株高70 cm,株展75 cm,株型直立,适宜密植,椭圆形叶片,内叶护球,抗黑腐病、霜霉病,适应性广,花球周正、半球、半松、雪白、极细嫩,单球质量1.1 kg左右,品质极优,口感脆甜,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秋季栽培。该品种在京津地区6月中旬播种,7月中下旬定植,各地播种和定植日期参照当地秋菜花执行,株行距60 cm×60 cm。因播种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苗期要注意防雨防虫,苗床见干见湿,秧苗四叶一心时选阴天或傍晚定植,浇缓苗水或多次中耕进行蹲苗。当植株心叶拧转时,施尿素225 kg·hm^(-2),每3~4 d浇1次水;花球膨大期,施尿素300 kg·hm^(-2),以后每隔5~6 d浇1次水,至花球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津优松60’ 密植
下载PDF
水稻无叶枕基因克隆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永汉 彭建斐 +4 位作者 邓敏娟 吴学龙 鲍烈明 陈锦清 金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6-441,共6页
本研究报道由早籼品种"广陆矮4号"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产生的水稻无叶枕突变体Oslg1-3。该水稻无叶枕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基因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并最终克隆出该基因。除了无叶枕以外,Oslg1-3突变体... 本研究报道由早籼品种"广陆矮4号"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产生的水稻无叶枕突变体Oslg1-3。该水稻无叶枕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基因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并最终克隆出该基因。除了无叶枕以外,Oslg1-3突变体的叶角即叶片与叶鞘之间的夹角也很小,因而叶片直立,可以用来培育叶片直立型水稻新品种。田间试验分析表明,经过遗传改良的Oslg1-3品系在合理密植的条件下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显示出该突变体材料在水稻育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枕 突变 密植 增产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密植经验的形成及推广--以杭州市络麻种植为例(1952—1957)
18
作者 訾夏威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8,共14页
传统中国关于农业种植密度即有争议。受米丘林等学说影响形成的密植经验,随着苏联农业专家来华而传入中国,并被推广至各种农作物。在总结劳动模范、典型合作社丰产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试验,杭州在1955年初步形成了络麻密植经验。最初推广... 传统中国关于农业种植密度即有争议。受米丘林等学说影响形成的密植经验,随着苏联农业专家来华而传入中国,并被推广至各种农作物。在总结劳动模范、典型合作社丰产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试验,杭州在1955年初步形成了络麻密植经验。最初推广时,农民出于经济收益以及劳动力等因素考虑,对密植有所抵触。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成立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密植经验的推广。由于积极听取农民实践意见,杭州市政府意识到密植需要与肥料、劳动力等保持协调,不可过多增加络麻株数,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密植要求。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密植经验的推广较为稳妥,虽带有较强的非经济因素,但较为注重农民实践,不应一律否定。然而,密植经验所蕴含的“愈密愈好”倾向则为农业“大跃进”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络麻 密植 农业合作化 肥料
原文传递
增密种植下浅埋滴灌水氮减量对玉米根、冠物质分配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雨珊 杨恒山 +4 位作者 葛选良 刘晶 孟繁昊 张明伟 郭子赫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6,196,共9页
为探究增密种植下浅埋滴灌水氮减量对玉米根冠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施氮量(300 kg·hm^(-2))和常规灌溉量(4000 m^(3)·hm^(-2))为对照(CK),采用大田裂区试验,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50%(W2)和60%(W3)... 为探究增密种植下浅埋滴灌水氮减量对玉米根冠特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传统畦灌常规施氮量(300 kg·hm^(-2))和常规灌溉量(4000 m^(3)·hm^(-2))为对照(CK),采用大田裂区试验,以传统畦灌常规灌量40%(W1)、50%(W2)和60%(W3)为主处理,以常规施氮量50%(N1)、70%(N2)和100%(N3)为副处理,研究90000株·hm^(-2)密度下浅埋滴灌水氮减量玉米根系分布、干物质积累转运、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根干质量均随灌溉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W2N3和W3N3处理20~40 cm、40~60 cm土层根干质量与CK的差异均不显著。吐丝前W2N3、W3N3干物质积累量与CK的差异均不显著,吐丝后W3N3显著高于CK,2018、2019年分别较CK高出9.74%和7.62%;W2N3、W3N2茎鞘、叶片转运量与CK的差异均不显著,W3N3处理2018、2019年茎鞘、叶片对籽粒贡献率则分别较CK提高了0.37%、0.43%和0.27%、0.56%。完熟期2018年CK处理的根冠比除与W1N2、W2N3和W3N3的差异不显著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2019年不同灌溉量N3处理根冠比与CK的差异均不显著;单位根干质量产量除2019年W3N3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外,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W2N3、W3N3处理根、冠物质分配合理且与CK产量、氮肥偏生产力的差异均不显著,灌溉水利用效率则分别提高94.15%、65.80%。增密种植下浅埋滴灌W2N3处理根系分布合理、根冠比协调且高产高效兼顾,可为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增密种植下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增密种植 浅埋滴灌 水氮减量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30年密植免耕茶园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守生 胡海心 +1 位作者 王剑涛 陆雄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85-90,共6页
对重庆市荣昌县30年密植免耕茶园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行间地面、蓬面、蓬内及其地面,这4者间的光照强度差异十分明显。土壤湿度行内比行间高27.6%,土壤pH值行内比行间低11.7%。茶树高度为65cm,其覆盖度为87%。一... 对重庆市荣昌县30年密植免耕茶园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行间地面、蓬面、蓬内及其地面,这4者间的光照强度差异十分明显。土壤湿度行内比行间高27.6%,土壤pH值行内比行间低11.7%。茶树高度为65cm,其覆盖度为87%。一级骨干枝粗度行边比行内粗32.2%,其数量行边比行内多27.6%。春季发芽密度为2710个/m2,且依地势升高而显著降低。一芽二叶长为3.56cm,其百芽重为17.48g。春季一芽二、三叶蒸青茶样的游离氨基酸为3.91%,茶多酚为24.62%,儿茶素为127.60mg/g,咖啡碱为3.92%,水浸出物为44.78%,灰分为5.58%。产量产值仍处于较高水平,全年干茶产量为3000kg/hm2以上,年产值9452.1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密植 免耕 生长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