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敌敌畏、敌百虫高效降解菌株DDB-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荣 贾开志 +3 位作者 蒋建东 沈小琴 潘荣清 李顺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4-558,共5页
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同时高效降解敌敌畏、敌百虫的菌株DDB-1,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bium sp.)。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DB-1能以敌敌畏和... 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同时高效降解敌敌畏、敌百虫的菌株DDB-1,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bium sp.)。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DB-1能以敌敌畏和敌百虫为惟一碳源生长,初步推断菌株对敌百虫的降解有一条异于敌敌畏的降解途径;在25 ̄42℃,pH6.5 ̄8.5时降解性能良好,pH的变化对敌百虫降解效果的影响要小于敌敌畏,对敌敌畏、敌百虫的降解有着较广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在较高浓度的污染环境下同样能进行降解;在pH7、37℃时,100mg·L-1敌敌畏和敌百虫分别经过15和30h降解至检测不出,降解率达100%。在灭菌土壤的农药降解试验中,100mg·L-1敌敌畏和敌百虫分别经过5和7d降解至检测不出,降解速率远远超过不接菌土壤的敌敌畏、敌百虫降解速率,降解率达100%。该菌株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敌百虫 鉴定 生物降解 ddb-1
下载PDF
以3,5-二溴邻苯二胺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洁测定土壤中微量硒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溶 兰叶青 计维浓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3,共6页
以3,5-二溴邻苯二胺(DDB)代替常用显色剂,并以H3PO4+H2C2O4+NH2OH·HCl取代EDTA作掩蔽剂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微量硒。实验选择了测试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大吸收波长,介质酸度,显色剂用量,... 以3,5-二溴邻苯二胺(DDB)代替常用显色剂,并以H3PO4+H2C2O4+NH2OH·HCl取代EDTA作掩蔽剂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微量硒。实验选择了测试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大吸收波长,介质酸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温度,共存离子的掩蔽,萃取效率等。通过对标准样品的测定和工作曲线线性关系的测试,表明本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对江苏省三种代表性土壤中全量硒和各形态硒的分析,证明该法灵敏,快速,选择性好,简单易行,线性范围广,适用于测定土壤样品中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溴邻苯二胺
下载PDF
添加剂DDB在磷酸铁锂电池中的研究
3
作者 甘朝伦 陈俊彩 +1 位作者 秦虎 王峰 《电池工业》 CAS 2018年第5期233-238,共6页
选择DDB(1,4-二叔丁基-2,5-二甲氧基苯)作为过充添加剂,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扫描测试DDB电解液能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采用充放电循环测试DDB对磷酸亚铁锂电池的常温循环性能,采用过充循环测试DDB对磷酸亚铁锂电池的耐过充能力的影响。结果... 选择DDB(1,4-二叔丁基-2,5-二甲氧基苯)作为过充添加剂,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扫描测试DDB电解液能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采用充放电循环测试DDB对磷酸亚铁锂电池的常温循环性能,采用过充循环测试DDB对磷酸亚铁锂电池的耐过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DB作为氧化还原过充添加剂,其工作电压应小于4.0V。在磷酸亚铁锂/人造石墨电池体系中,加入2%DDB电池,在2.4~3.7V电压范围内充放电,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在92%以上。电池的耐过充能力与DDB的含量有关,DDB能极大提高电池的耐过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b(1 4-二叔丁基-2 5-二甲氧基苯) 过充 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DDB-1型转向架的研制
4
作者 孙征远 《内燃机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6,37,共4页
介绍四方机车车辆厂研制的160km/h电动车组DDB 1型转向架的设计参数、结构特点、制造工艺。
关键词 机车工程 ddb-1型转向架 技术参数 转向架结构 轴箱定位装置 构架组成 中央悬挂装置 驱动装置 制动装置
原文传递
拟南芥AtDWD与DDB1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叶天 李德款 杨毅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1-416,共6页
本文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Y2H)和双荧光互补实验(BIFC)分别从体外和体内条件下检测了AtDWD与CUL4型E3连接酶的底物识别蛋白结合蛋白DDB1a和DDB1b的相互作用,发现AtDWD与DDB1b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与DDB1a的相互作用较弱,相互作用区域位于A... 本文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Y2H)和双荧光互补实验(BIFC)分别从体外和体内条件下检测了AtDWD与CUL4型E3连接酶的底物识别蛋白结合蛋白DDB1a和DDB1b的相互作用,发现AtDWD与DDB1b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与DDB1a的相互作用较弱,相互作用区域位于AtDWD的C末端部位.说明了AtDWD是潜在的CUL4型E3连接酶的底物识别亚基.此外,本文中还发现AtDWD过表达植株对冷冻胁迫更加敏感.AtDWD可能参与冷胁迫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b1 AtDWD E3连接酶 植物冷冻胁迫
下载PDF
体外热处理精子对精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巢时斌 吴成亮 +2 位作者 张杰 苏占荣 辜敏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体外热处理阻断精子垂直传播HIV方法研究初步探索,对热处理后精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对精子进行受热处理,实验分为:⑴37℃30min(阴性对照);⑵42℃30min(一般细胞热处理);⑶56℃30min(病毒灭活条件);64℃30min(精子高温... 目的体外热处理阻断精子垂直传播HIV方法研究初步探索,对热处理后精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对精子进行受热处理,实验分为:⑴37℃30min(阴性对照);⑵42℃30min(一般细胞热处理);⑶56℃30min(病毒灭活条件);64℃30min(精子高温处理);然后以上4个大组又分为以下3个小组:受热后恢复0min、受热后恢复1h、受热后恢复4h。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热应激蛋白质HSP70和HSP90,基因修复功能基因DDB1的表达。ROS(活性氧自由基)检测精子细胞受热后ROS产生和积累情况。结果热应激蛋白质HSP70和HSP90在64℃处理后再恢复4h表达最高,热应激蛋白质HSP70和HSP90随着受热的温度升高和恢复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升高;并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64℃处理后再恢复4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修复功能基因DDB1在42℃受热后恢复4h表达最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42℃在恢复1h和4h、56℃和64℃在4h的基因修复功能基因DDB1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在64℃受热后恢复0h时,细胞受热后ROS产生和积累最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恢复ROS会下降。结论受热后精子热应激蛋白质会表达升高,而此时修复蛋白DDB1会对受热激的精子会产生修复作用,从而说明精子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热处理 精子 HIV HSP70 ddb1
下载PDF
DDB1 prepares brown adipocytes for cold-induced thermogenesis
7
作者 Xu Wang Shen-Ying Liu +8 位作者 Guo-Sheng Hu Hao-Yan Wang Guo-Liang Zhang Xiang Cen Si-Ting Xiang Wen Liu Peng Li Haobin Ye Tong-Jin Zhao 《Life Metabolism》 2022年第1期39-53,共15页
Brown adipose tissue(BAT)plays a key role in thermogenesis during acute cold exposure.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how BAT is prepared to rapidly turn on thermogenic genes.Here,we show that damage-specific DNA binding p... Brown adipose tissue(BAT)plays a key role in thermogenesis during acute cold exposure.However,it remains unclear how BAT is prepared to rapidly turn on thermogenic genes.Here,we show that damage-specific DNA binding protein 1(DDB1)mediates the rapid transcription of thermogenic genes upon acute cold exposure.Adipose-or BAT-specific Ddb1 knockout mice show severely whitened BAT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thermogenic genes.These mice develop hypothermia when subjected to acute cold exposure at 4℃ and partial lipodystrophy on a high-fat diet due to deficiency in fatty acid oxidation.Mechanistically,DDB1 binds the promoters of Ucp1 and Ppargc1a and recruits positive transcriptional elongation factor b(P-TEFb)to release promoter-proximally paused RNA polymerase II(Pol II),thereby enabling rapid and synchronized transcription of thermogenic genes upon acute cold exposure.Our findings have thus provided a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how BAT is prepared to respond to acute cold challe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wn adipose tissue THERMOGENESIS ddb1 RNA polymerase II promoter-proximal pausing UCP1 PGC1α
原文传递
DDB1 maintains intestinal homeostasis by preventing cell cycle arrest
8
作者 Lianzheng Zhao Hongwei Liao +1 位作者 Xiaodan Wang Ye-Guang Chen 《Cell Regeneration》 2022年第1期168-171,共4页
Dear Editor,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is a rapidly self-renew-ing tissue for absorbing nutrients and providing bar-rier functions,and its homeostasis is orchestrated by several signaling pathways(Vermeulen and Snip-pe... Dear Editor,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is a rapidly self-renew-ing tissue for absorbing nutrients and providing bar-rier functions,and its homeostasis is orchestrated by several signaling pathways(Vermeulen and Snip-pert,2014;Zhu et al.,2021).Growing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ell cycle regulation in intestinal homeostatic maintenance(McKernan and Egan,2015).Here,we report that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adaptor DDB1(Damaged DNA Binding Protein 1)i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and regulates the intestinal homeostasis by preventing cell cycle ar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b1 INTESTINE HOMEOSTASIS Cell cycle
原文传递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PEPCK及G6pase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杜国慧 刘博伟 +2 位作者 尹福在 齐曦明 范冬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动物实验设计分3组:正常对照组(雄性C57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雄性KK-Ay糖尿病小鼠,n...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动物实验设计分3组:正常对照组(雄性C57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雄性KK-Ay糖尿病小鼠,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利拉鲁肽干预组(雄性KK-Ay糖尿病+药物干预小鼠,n=5),腹腔注射利拉鲁肽。3组小鼠均在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饲养。干预8周,检测小鼠的血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OXO1,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 1,CRY1),E3泛素蛋白酶DDB1,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干预组血糖显著下降;利拉鲁肽干预后糖尿病小鼠肝DDB1,FOXO1,G6Pase与PEPCK的表达减少,而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 1,CRY1)的表达增加。结论利拉鲁肽可以下调糖尿病小鼠肝糖异生关键酶G6Pase及PEPCK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下调E3泛素蛋白酶DDB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E3泛素蛋白酶ddb1 FOXO1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下载PDF
水稻DDB1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晓莉 牛向丽 +1 位作者 黄维藻 刘永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RNA干涉技术构建水稻DDB1(Damaged DNA binding protein 1)基因不同启动子驱动植物表达载体,DDB1-RNAi和DDB1-glu-RNAi.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愈伤,经组织培养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与野生型植株相比,两组... 利用RNA干涉技术构建水稻DDB1(Damaged DNA binding protein 1)基因不同启动子驱动植物表达载体,DDB1-RNAi和DDB1-glu-RNAi.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愈伤,经组织培养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与野生型植株相比,两组转基因植株幼叶内DDB1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花粉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花粉染色异常,败育率高;植株表现出明显的雄性半不育;秕谷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以上表型在DDB1-RNAi转基因植株中均比在DDB1-glu-RNAi转基因植株中明显.因此,推断DDB1基因与水稻的生殖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b1基因 RNA干扰 果实特异启动子 农杆菌介导转化 雄性半不育 水稻
原文传递
番茄SlWD1基因的克隆及SlWD1与DDB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治国 高永峰 +5 位作者 苗敏 刘继恺 孙晓春 张凝 李頔 刘永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3-629,共7页
在真核生物中,CDT2作为一个WD40家族蛋白,是CUL4-DDB1 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CUL4-DDB1 E3泛素连接酶和靶向蛋白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靶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利用RT-PCR技术和3’RACE技术,本研究在番茄中克隆到一... 在真核生物中,CDT2作为一个WD40家族蛋白,是CUL4-DDB1 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CUL4-DDB1 E3泛素连接酶和靶向蛋白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靶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利用RT-PCR技术和3’RACE技术,本研究在番茄中克隆到一个与人类CDT2同源的基因,命名为SlWD1.通过对番茄SlWD1蛋白序列与其它模式生物的蛋白序列进行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和同源性比对,发现SlWD1具有2个非常保守的WD40家族的DWD结构域.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实验都证明,SlWD1与DDB1具有相互作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证明,SlWD1基因在各个组织中都表达,为组成型表达,但是,在生殖器官中的表达量要明显比其它的组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SlWD1基因 CDT2 CUL4-ddb1 E3泛素连接酶 酵母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原文传递
泛素化酶DNA损伤特异性结合蛋白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凌欢 周倩 +1 位作者 熊宇迪 周云峰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66-69,共4页
泛素化酶DNA损伤特异性结合蛋白2(DDB2)是一种DDB1-CUL4相关因子(DCAF),属于泛素连接酶E3的亚家族.DDB2通过与DCAF相结合,形成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从而特异性识别靶蛋白底物,使底物泛素化并降解.其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泛素化酶DNA损伤特异性结合蛋白2(DDB2)是一种DDB1-CUL4相关因子(DCAF),属于泛素连接酶E3的亚家族.DDB2通过与DCAF相结合,形成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从而特异性识别靶蛋白底物,使底物泛素化并降解.其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凋亡、细胞侵袭与转移、细胞早衰、细胞增殖生长、肿瘤干细胞的群体化等.文章就DDB2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和对肿瘤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泛素蛋白连接酶类 DNA损伤特异性结合蛋白2 ddb1-CUIA相关因子
原文传递
DCAF家族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童柏陆 刘晓倩 汪洌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DCAF(DDB1-and CUL4-associated factor)是一类新发现的含“WDXR”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其可与CRL4-DDB1构成E3泛素连接酶,通过对靶蛋白进行泛素化修饰,实现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的调控。DCAF蛋白的异常表达通常与肿... DCAF(DDB1-and CUL4-associated factor)是一类新发现的含“WDXR”结构域的蛋白质家族,其可与CRL4-DDB1构成E3泛素连接酶,通过对靶蛋白进行泛素化修饰,实现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的调控。DCAF蛋白的异常表达通常与肿瘤、发育障碍等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对DCAF家族蛋白的功能及机制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AF家族蛋白 泛素化 细胞周期 肿瘤
下载PDF
CUL4A-DDB1细胞稳定株筛选及DNA双链断裂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思斯 焦杨 +2 位作者 谢萍 王青 张令强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0-523,共4页
目的为了鉴定并验证CUL4A-DDB1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中参与DNA损伤修复反应过程的1~2种关键成分在损伤识别、早期及晚期修复中的动态变化,拟构建含有串联亲和纯化(TAP)标签载体并筛选高表达CUL4A/DDB1的细胞株,建立DNA双链断裂模型。方法利... 目的为了鉴定并验证CUL4A-DDB1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中参与DNA损伤修复反应过程的1~2种关键成分在损伤识别、早期及晚期修复中的动态变化,拟构建含有串联亲和纯化(TAP)标签载体并筛选高表达CUL4A/DDB1的细胞株,建立DNA双链断裂模型。方法利用PCR获得CUL4A/DDB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NTAP-A-CUL4A/DDB1;使用顺铂和电离辐射刺激等外界刺激建立合适的DNA双链断裂细胞模型,使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CUL4A/DDB1的细胞株。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pNTAP-A-CUL4A/DDB1表达载体,建立合适的DNA双链断裂细胞模型,筛选得到稳定表达CUL4A/DDB1的细胞稳定株,为下一步质谱分析CUL4A-DDB1泛素连接酶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新功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CUL4A-ddb1 串联亲和纯化
原文传递
番茄USP1响应干旱和高温胁迫的研究
15
作者 宗宁 赵焕兰 +3 位作者 刘奎 卢若兮 范叶珍 苗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916-922,共7页
DDB1作为CUL4泛素连接酶的核心组件参与细胞内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前期研究发现番茄CUL4-DDB1复合物(CRL4)调节植物细胞的非生物胁迫应答。为进一步阐明DDB1在植物抗逆中的调控机制和生理功能,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普遍应激蛋白USP1... DDB1作为CUL4泛素连接酶的核心组件参与细胞内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前期研究发现番茄CUL4-DDB1复合物(CRL4)调节植物细胞的非生物胁迫应答。为进一步阐明DDB1在植物抗逆中的调控机制和生理功能,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发现普遍应激蛋白USP1与DDB1存在相互作用,USPs家族蛋白参与提高生物体对逆境胁迫的耐受;进一步研究发现USP1定位于细胞质中,且其基因表达受到多种胁迫条件诱导。此外泛素化实验揭示USP1可以被泛素化修饰降解,上调USP1表达导致植株对干旱和高温抗性的增强,表明USP1可能正调控番茄植株对逆境下胁迫的应答,且它的作用受CUL4-DDB1泛素连接酶的靶向降解调控。结果不仅揭示新的植物抗逆机理,而且为植物抗逆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USP1 CUL4-ddb1 泛素化修饰 环境胁迫
下载PDF
下调Ku70促进DDB1/2在双链断裂DNA聚集
16
作者 曾蓓蕾 杨得娟 +2 位作者 罗鑫荣 任国胜 程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结合蛋白DDB1/2复合物在Ku70缺失的条件下与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 breaks,DSB)亲和力的变化及下调DDB1对DSB修复的影响。方法针对人类Ku70构建编码shRNA序列的重组腺病毒并感染细胞,建立Ku70蛋白表达沉默的细胞株,... 目的探讨DNA损伤结合蛋白DDB1/2复合物在Ku70缺失的条件下与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 breaks,DSB)亲和力的变化及下调DDB1对DSB修复的影响。方法针对人类Ku70构建编码shRNA序列的重组腺病毒并感染细胞,建立Ku70蛋白表达沉默的细胞株,以博来霉素(bleomycin,Bleo)或新制癌菌素(neocarzinostatin,Ncs)诱导DNA双链断裂,利用DNA损伤修复蛋白与损伤染色质的高亲和力,分段提取细胞蛋白组分,Western blot检测DDB1/2在各组分的分布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诱导DNA双链断裂前后DDB1与损伤染色质亲和力的变化。沉默DDB1,Western blot检测在不同条件下γ-H2AX的去磷酸化效率。结果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Ku70蛋白水平在Ku70shRNA重组腺病毒感染后4d显著下调,6d达到最低。与Ku70正常细胞相比,在Ku70沉默后诱导DSB,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DB1/2主要分布在与染色质紧密结合的组分,免疫荧光同样表现出其与染色质亲和力增高。并且在Ku缺失的条件下,Western blot显示下调DDB1能显著降低γ-H2AX去磷酸化效率(P<0.01)。结论下调Ku70可促进DDB1/2在双链断裂DNA聚集,且下调DDB1影响DSB修复,说明DDB1/2可能参与了不依赖于Ku的双链断裂的修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b1/2 染色质聚集 KU70 DNA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