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的重度钙化病变形态特点对支架膨胀不良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汤喆 白静 +4 位作者 薛令合 杨学东 王蔚然 聂绍平 王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577-583,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的重度钙化病变预处理后斑块形态学特点,对支架膨胀不良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的重度钙化病变患者9例。对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的重度钙化病变预处理后斑块形态学特点,对支架膨胀不良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切割球囊成形术的重度钙化病变患者9例。对9个相关缺血病变均于旋磨联合切割预处理和支架置入后行OCT检查,记录最小管腔面积、钙化弧度、钙化长度、钙化厚度、钙化组织表面组织厚度、钙化环断裂、钙化小结、支架置入后支架面积、支架膨胀率、贴壁情况以及组织脱垂情况。2 mm为一病变节段,共收集148个病变节段,其中105个钙化节段。分析影响支架膨胀不良,贴壁不良的因素以及钙化环断裂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小管腔面积是支架膨胀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OR 1.870,95%CI 1.021~3.425),而钙化环断裂是支架膨胀不良的保护因素(OR 0.160,95%CI 0.050~0.516)。钙化弧度是影响支架贴壁不良的主要预测因素(OR 1.006,95%CI1.001~1.011)。钙化表面组织厚度(OR0.000, 95%CI0.000~0.001)以及钙化弧度(OR 1.008, 95%CI1.002~1.015)是钙化环断裂的主要预测因素。在105例钙化节段中,按钙化表面组织厚度分组,厚度≤0.1mm钙化节段组47个和厚度> 0.1mm钙化节段组58个。厚度≤0.1mm钙化节段组中,钙化断裂的比例(76.6%)明显高于厚度> 0.1 mm钙化节段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重度钙化病变预处理后,钙化环断裂以及管腔面积的增加,可能有助于支架良好膨胀。有较大钙化弧度、表面组织薄的钙化环,经过旋磨联合切割预处理,易于出现钙化环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支架膨胀不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旋磨术 切割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翟东东 高炬 +3 位作者 张萌 刘鸿宇 王斌 曲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评价药物球囊在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中治疗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患者随机分为药... 目的评价药物球囊在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中治疗小血管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球囊(DCB)治疗组和切割球囊(CBA)治疗组,DCB组应用药物球囊扩张治疗靶病变,CBA组应用切割球囊治疗靶病变,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术前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中两组间均无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急性血栓事件发生;两组病变血管最小内径(MLD)在术前及术后即刻均无显著差异,随访造影的MLD在DCB组明显优于CBA组(P<0.05);随访期间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血运重建病例。结论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药物球囊与切割球囊治疗相比,即刻效果相似,但远期疗效药物球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切割球囊 药物球囊 小血管病变
下载PDF
切割球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5 位作者 杨跃进 徐波 乔树宾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1 3 1例患者 1 4 2处狭窄病变进行切割球囊或切割球囊 +支架治疗。结果  1 4 2处狭窄病变行切割球囊治疗中 4次失败 ,成功率为 97 2 %。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开口部病变...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1 3 1例患者 1 4 2处狭窄病变进行切割球囊或切割球囊 +支架治疗。结果  1 4 2处狭窄病变行切割球囊治疗中 4次失败 ,成功率为 97 2 %。切割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开口部病变、分叉病变和小血管弥漫性病变以及其他类型病变各为 6 9处、1 6处、1 9处、7处和 2 7处 ,7例切割球囊扩张后发生内膜撕裂 ,均为A型夹层 ,发生率为 5 3 %,术中无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失败原因与病变严重钙化以及切割球囊不能达到或通过狭窄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 安全性 评价 切割球囊 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应用 治疗
原文传递
切割球囊在介入治疗中对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华巍 陈韵岱 +6 位作者 孙志军 王锦达 陈思 李传威 刘继轩 张建 吕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对比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应用普通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是否对分支血管增加了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机... 目的对比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应用普通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是否对分支血管增加了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普通球囊基础上加用切割球囊100例,另一组单纯应用普通球囊预扩张100例,术后即刻观察手术成功率(残余狭窄小于10%)、分支受累情况、手术引起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心血管MACE事件情况(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死亡)。结果切割球囊组患者100例,普通球囊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危险因素,心功能,既往病史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割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在即刻造影结果上相比对分支影响明显降低(P=0.005),围手术期并发症上也低于普通球囊组(P=0.032)。结论对于弥漫性病变治疗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减少了分支的闭塞率,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切割球囊 切割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术后血清TNF-α和IL-6、IL-8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邢炜 李佩璋 +2 位作者 周亮 徐坚 吴欣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浓度的影响 ,并研究术后血清TNF α、IL 6和IL 8的浓度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联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共 80... 目的 评价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浓度的影响 ,并研究术后血清TNF α、IL 6和IL 8的浓度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联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共 80例 ,分为普通球囊加支架组 ( 4 3例 )和切割球囊加支架组 ( 37例 ) ,所有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 6h、术后 2 4h的血清TNF α、IL 6和IL 8的浓度 ,并随访术后 6个月心血管事件 ,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之间血清TNF α、IL 6和IL 8的差异。结果 再狭窄组中普通球囊加支架组和切割球囊加支架组术后 6hTNF α、IL 6和IL 8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但普通球囊加支架组升高更明显 ,而术后 2 4h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 ;无再狭窄的普通球囊加支架组和切割球囊加支架组各时间段的TNF α、IL 6和IL 8浓度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切割球囊加支架术后血管损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 6hTNF α、IL 6和IL 8浓度升高可能是术后发生再狭窄的预报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支架术 血清TNF-Α IL-6 IL-8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汤喆 白静 +7 位作者 王禹 苏绍萍 马清华 刘谟焓 田进文 高磊 宋康兴 李彦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评价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03至2013-03在我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至少有一处病变为重度钙化的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球囊组54例及切割球... 目的:利用血管内超声评价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03至2013-03在我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至少有一处病变为重度钙化的11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球囊组54例及切割球囊组56例。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术中操作特征,评价支架置入即刻效果及术中即刻并发症。观察记录患者院内、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两组支架置入前钙化弧度、钙化长度比、最小管腔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割球囊组支架置入后最小支架面积、即刻管腔获得面积均大于常规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现夹层及血管丢失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及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钙化病变中使用切割球囊可以有效增加支架置入后的管腔获得,未见介入相关并发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切割球囊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保 安健 +6 位作者 史世平 王晋萍 李运乾 刘卓敏 王绪太 王慧仙 芦丽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2 0例冠心病患者 (男 18例、女 2例 ,年龄 5 3 4± 6 3岁 )的 2 4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0 % (18例 ) ,病变成功率为 91 7% (2 2...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2 0例冠心病患者 (男 18例、女 2例 ,年龄 5 3 4± 6 3岁 )的 2 4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0 % (18例 ) ,病变成功率为 91 7% (2 2支 )。未出现死亡、急性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5 6± 7 3) %降至术后的 (2 8 5± 9 4) %。术后随访 1~ 10个月 ,有 3例复发心绞痛 ,其中 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切割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应用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分叉病变的安全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熊然 刘文娴 +3 位作者 陈立颖 宁尚秋 康铁朵 李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5-18,31,共5页
目的:对比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或普通球囊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心内科218例冠心病患者233个分叉病变,分叉病变分型均为Duke D或Duke ... 目的:对比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或普通球囊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9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心内科218例冠心病患者233个分叉病变,分叉病变分型均为Duke D或Duke F型,边支血管直径>2.0mm,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意义,主支病变经切割球囊预处理(CB组)或普通球囊预扩张(PB组)后置入支架,分支病变仅行切割球囊(CB组)或普通球囊预扩张(PB组),观察手术成功率、边支受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情况。结果:218例患者233个分叉病变位于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占73.4%(171例),回旋支/钝缘支占12.0%(28例),右冠状动脉/后降支或左心室后支占14.6%(50例)。CB组患者122例,PB组患者96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与分叉病变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组与PB组主支血管PCI成功率相似(98.1%vs.100%,P>0.05),但CB组患者分支血管PTCA成功率较高(92.1%vs.78.3%,P<0.05)。CB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亦少于PB组患者(4.1%vs.12.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表明,MACEs发生比率CB组少于PB组患者(5.31%vs.14.0%,P<0.05)。结论:简单策略治疗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安全、有效,其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切割球囊 切割球囊成形术 分叉病变 简单策略
下载PDF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02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伟杰 贾国良 +4 位作者 郭文怡 李成祥 吕安林 栾荣华 王晓燕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4期172-174,共3页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10 2例冠心病患者的 116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116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4 %,结合普通小球囊预扩张...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 10 2例冠心病患者的 116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结果  116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4 %,结合普通小球囊预扩张后其成功率为 97%。 16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116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72个 (支架安放率 6 2 %) ,4 4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 2 0 %[平均为 (11 6± 5 9)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1例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无急性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随访 1~ 2 0月 (平均 11 2月 ) ,10 (9 8%)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心绞痛。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 12例病人复查冠脉造影 ,其中 3例发生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 冠状动脉成形术 介入疗法 并发症 冠心病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前后血小板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珊 贾国良 李伟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前后血小板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 (POBA)组 ,由冠状静脉窦采血 ,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采用酶联免疫标测法 (ELISA)检...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前后血小板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 (POBA)组 ,由冠状静脉窦采血 ,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采用酶联免疫标测法 (ELISA)检测 6-酮 -前列腺素F1а(6-酮 -PGF1a)浓度。结果 CBA组与POBA组比较 ,PDGF及 6-酮 -PGF1a值在PTCA术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且PDGF呈时间依赖性上升 ,3 0min仍维持在高水平。 6-酮 -PGF1a值术后两组均呈一过性降低 ,切割球囊组术后10min恢复至术前水平 ,而普通球囊组恢复时间延长至术后 3 0min。结论 切割球囊是用于PTCA的新型球囊 ,可减轻血管壁损伤 ,降低血小板活化水平 ,可能是降低再狭窄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药物洗脱支架与切割球囊预扩张后置入金属裸支架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纪林 高立建 +9 位作者 高润霖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徐波 姚民 刘海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并与早期应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CBA)置入金属裸支架(BMS)的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5月采用DES对51例连续前降支开口病变的患者进...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并与早期应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CBA)置入金属裸支架(BMS)的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5月采用DES对51例连续前降支开口病变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选自2000年5月至2003年11月应用CBA+BMS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的连续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要求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后6—8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DES组与CBA+BMS组患者分别完成了2年和4年的临床随访。结果在DES组中1例于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为1.96%(1/51),29例完成了6—8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再狭窄发生率为10.3%(3/29)。在2年临床随访中1例死亡,靶病变重建4例,MACE发生率为9.8%(5/51)。在CBA+BMS组中住院期间无心脏事件,28例完成了6—8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再狭窄发生率为17.9%(5/28)。2年临床随访中1例死亡,行靶病变重建5例,MACE发生率为12%(6/50)。结论在2年的临床随访中,支架内再狭窄、MACE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无论是采用DES还是CBA+BMS治疗前降支开口病变均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左前降支开口病变 切割球囊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应用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保 史世平 +3 位作者 邱龄 温静霞 李运乾 王绪太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 12例冠心病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5 4± 6 )岁的 15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1.7% (11/ 12例 ) ,病变成功率为 93.3% (14/ 1...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 12例冠心病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5 4± 6 )岁的 15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1.7% (11/ 12例 ) ,病变成功率为 93.3% (14/ 15支 )。未出现死亡、急性 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6± 7) %降至术后的 (2 8± 9) %。术后随访 1~ 10个月 ,有 2例复发心绞痛 ,其中 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切割球囊成形术 PTCA
下载PDF
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俊 王长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支架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应用对于直径≥3mm的病变血管可产生较为理想的再狭窄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然而对于直径< 3mm的病变血管而言,愈后不佳,因此现在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支... 支架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应用对于直径≥3mm的病变血管可产生较为理想的再狭窄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然而对于直径< 3mm的病变血管而言,愈后不佳,因此现在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已成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支架术外,还运用了各种新方法来治疗小血管病变,如药物涂层支架、洗脱支架、合理化支架、点支架、切割球囊成形术等。本文对上述各种方法的疗效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支架术 冠状动脉 药物涂层支架 切割球囊成形术 愈后 洗脱
下载PDF
切割球囊成形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子龙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80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球囊成形术)和观察组(切割球囊成形术),每组40例。观察和比较... 目的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80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球囊成形术)和观察组(切割球囊成形术),每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狭窄血管最小直径、靶血管狭窄程度,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管腔丢失情况,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狭窄血管最小直径明显增大[术后即刻(3.3±0.4)mm vs(2.6±0.4)mm,术后6个月(3.0±0.3)mm vs(2.2±0.3)mm,术后12个月(2.9±0.4)mm vs(2.1±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6、11.926、8.944,P<0.05);靶血管狭窄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即刻(7.6±1.8)%vs(10.3±2.2)%,术后6个月(9.4±1.5)%vs(12.3±3.4)%,术后12个月(10.3±2.1)%vs(1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7、4.935、8.110,P<0.05);管腔丢失明显减少[术后3个月(0.1±0.0)mm vs(0.2±0.1)mm,术后6个月(0.2±0.1)mm vs(0.4±0.1)mm,术后12个月(0.2±0.1)mm vs(0.5±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8.944、8.48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12.5%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0.05)。结论切割球囊成形术不仅能够提高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的临床疗效,还能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成形术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狭窄血管最小直径 靶血管狭窄程度 管腔丢失
下载PDF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69例临床应用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伟杰 贾国良 +2 位作者 郭文怡 李成祥 吕安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976-1978,共3页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对 6 9例冠心病患者的 80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 .结果  80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3% ,其中 9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对 6 9例冠心病患者的 80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 .结果  80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3% ,其中 9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例获得成功 (成功率 78% ) .3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80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5 8个 (支架安放率 73% ) ,2 2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2 0 % [平均 (7± 6 )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无严重内膜撕裂发生、急性闭塞、急诊冠脉架桥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随访 1~ 10 mo(平均 5 .9mo) ,1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患者于术后 1mo出现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 .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僵硬性病变的切割球囊术后即刻结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少红 Yonathsan Hasin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研究新技术切割球囊对僵硬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效果。方法  33例病人经应用耐高压球囊高压扩张后 ,对不能扩张的僵硬病变换用切割球囊扩张后 ,对比其扩张结果。结果 切割球囊扩张僵硬性病变的总成功率达 87 9%。当耐高压球囊... 目的 研究新技术切割球囊对僵硬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效果。方法  33例病人经应用耐高压球囊高压扩张后 ,对不能扩张的僵硬病变换用切割球囊扩张后 ,对比其扩张结果。结果 切割球囊扩张僵硬性病变的总成功率达 87 9%。当耐高压球囊不能扩开病灶或效果不佳时 ,换用切割球囊 ,应用切割球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小血管内径 2 4 7± 0 5 4mm ,基线血管内径狭窄率 16 %± 15 % )。结论 切割球囊应用较低的压力和较小的扩张时间也可以用于硬性病变或某种程度的钙化病变 ,得到了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非常安全 (无心脏事件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僵硬性病变 切割球囊术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壁损伤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震坤 沈卫峰 +2 位作者 张大东 张建盛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 目的 探讨切割球囊成形术在冠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正常参考血管直径≤ 2 .7mm为小血管标准。应用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 2 2例患者的 2 5处病变。结果  2 5处病变中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治疗 2 1处 (84% ) ,其中 7处因严重狭窄而予直径 1.5mm的常规球囊预扩张。2处因发生严重撕裂影响血流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 ;1处对角支开口病变 ,切割球囊成形术成功 ,但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残余狭窄增加至 70 % ,尝试再次通过导引钢丝失败 ;1处因近段血管严重扭曲切割球囊未能通过。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平均随访 (7.3± 3.0 )个月 (3~ 12个月 ) ,5例患者复发心绞痛 ,3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1例为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再次予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1例对角支开口病变因前降支支架再狭窄而完全闭塞 ;1例为其他冠脉新发病变。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切割球囊成形术 小血管病变 治疗
下载PDF
14例冠心病切割球囊腔内成形术的体会
18
作者 魏运亮 李春生 +4 位作者 王明空 宗书峰 徐红岩 魏平 王筠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14例冠心病患者 17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分析并短期随诊。结果 :17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治疗。由于全部病变为A型 ,成功率 10 0 % ,7例支架内再狭窄全部扩张成功。 17处... 目的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14例冠心病患者 17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分析并短期随诊。结果 :17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治疗。由于全部病变为A型 ,成功率 10 0 % ,7例支架内再狭窄全部扩张成功。 17处病变血管切割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 8例 ,无心包填塞 ,急性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冠脉旁路术发生 ,随访 2~ 2 3个月 ,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 ,4例复查造影 ,1例发生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冠脉腔内成行术安全、有效、短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 冠状动脉成形术 再狭窄
下载PDF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浩 王兵 +4 位作者 王越 李阳 吴斐 王梦宇 牛晓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9期3487-3490,共4页
目的观察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在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肾动脉ISR患者(狭窄程度≥70%)的病历资料,采用CBA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 目的观察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在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肾动脉ISR患者(狭窄程度≥70%)的病历资料,采用CBA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16.41±5.21)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程度、收缩压、肾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和血清肌酐(SCr)。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手术,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84.83±7.36)%]下降至术后[(21.92±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内出血、肾动脉闭塞、夹层动脉瘤、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CBA术后、1 a随访时,肾动脉PSV、收缩压均低于术前(P<0.05);CBA术后、1 a随访时,SC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随访时,发生ISR 2例,再狭窄率为16.67%,狭窄程度约为50%,未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CBA治疗肾动脉ISR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对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胡莲芬 刘光德 +3 位作者 石理 朱卫民 李军 陈家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7期34-35,共2页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32例冠心患者,共34处病变,随机分组,20处进入CBA组,14处进入POBA组。采用IVUS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斑块质和量及临近参...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比研究单纯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与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CBA)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32例冠心患者,共34处病变,随机分组,20处进入CBA组,14处进入POBA组。采用IVUS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斑块质和量及临近参考血管的改变。结果术后两组管腔面积增大程度(△LA)差异无显著性。IVUS下术后血管横截面积的增大程度(△EEM—A)、整个血管横截面积增大占管腔面积增大百分比(△EEM—A/△LA×100%)、病变两端参考血管斑块负荷增大(△PB)之和、CBA组小于POBA组(P〈0.01或P〈0.001];斑块面积缩小(△PB),CBA组大于POBA组(P〈0.01);夹层发生率CBA组小于POBA组(P〈0.05)。结论切割球囊与普通球囊比较两者可获得相似的即刻管腔扩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 经皮腔内血管的成形术 血管内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