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辉县市孟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6
1
作者 袁广阔 潘伟斌 +2 位作者 杨文胜 贺惠陆 毛杰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0,共20页
The Mengzhuang site lies on a terrace east of Mengzhuang town in southeastern Huixian city, Henan,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300,000 sq m. It was excavated in 1992-1995, which led to the revelation of remains of the Pei... The Mengzhuang site lies on a terrace east of Mengzhuang town in southeastern Huixian city, Henan,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300,000 sq m. It was excavated in 1992-1995, which led to the revelation of remains of the Peiligang, Yangshao, Longshan and Erlitou cultures. Those of the Longshan culture include one city-site, 16 house-foundations, numerous ash-pits and four wells. Among the unearthed Longshan objects are: stone tools - the axe, spade, adze, knife, arrowhead, and chisel; bone implements - the arrowhead, awl, chisel, and spoon ; shell artifacts - the knife and arrowhead ; and pottery-the jar, yah steamer, jia tripod, gui tripod, urn, zeng steamer, basin, vessel stand, cup, vessel cover, bowl, dou stemmed vessel, ring-foot dish, zun-shaped object, li tripod and ding tripod. The whole complex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which are dated to 2400--2300 and 2300--2100 BC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发掘简报 龙山文化 辉县市
全文增补中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70,共11页
淮安开挖运河的历史可上溯到徐偃王时代。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淮安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超过了运河沿线的其他地区或城市。具体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一是航道及水利工程遗存;二... 淮安开挖运河的历史可上溯到徐偃王时代。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淮安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超过了运河沿线的其他地区或城市。具体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构成:一是航道及水利工程遗存;二是运河沿岸城镇及相关的文化遗存;三是运河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运河沿岸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千百年来,运河淮安段的文化遗存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不但没有因运河的兴衰和社会的变迁消亡,反而以其坚韧的生命力顽强地保留和延续下来。然而,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文化的遗存正遭受严重的破坏。深入地思考这一文化现象,以积极的态度对其进行评估,不但有利于对其文化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可以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淮安 文化遗产 遗存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晋南运城盆地龙山时期遗存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力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6,共9页
由于可供比较的资料较少,一直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晋南运城盆地龙山时期的文化属于三里桥类型。近年来,随着周家庄等遗址的发掘和运城盆地区域调查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了运城盆地龙山时期的文化面貌更为接近临汾盆地,而不是... 由于可供比较的资料较少,一直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晋南运城盆地龙山时期的文化属于三里桥类型。近年来,随着周家庄等遗址的发掘和运城盆地区域调查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了运城盆地龙山时期的文化面貌更为接近临汾盆地,而不是同于中条山以南地区,特别是在纹饰和器类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盆地 龙山时期 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史前埋藏学的历史回顾与再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曲彤丽 陈宥成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3,共5页
在当代考古研究中,埋藏学已经成为必要的构成。本文对埋藏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当前旧石器时代遗址埋藏学的内涵和研究理念,并通过一些实例简要说明其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埋藏学 堆积物 文化遗存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修复与保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韵 马贝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243-15244,共2页
重点论述了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修复与保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提出利用文化遗址推进城市景观发展的主张,并以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对城市景观的利弊进行分析,得出要利用文化遗址塑造城市景观新面貌,从而探讨文化遗址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公园 修复 保留
下载PDF
宗族社会与地域文明——以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谈家胜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79,共5页
明清民国时期,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是一个典型的聚族而居、族有祠、宗有谱的宗族社会,宗族建设所馈留的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体现在古墟落、祠堂、民居及文化建设的典籍和艺术珍品等方面,反映出中国传统宗族社会聚落一方、营建一方的一般... 明清民国时期,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是一个典型的聚族而居、族有祠、宗有谱的宗族社会,宗族建设所馈留的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体现在古墟落、祠堂、民居及文化建设的典籍和艺术珍品等方面,反映出中国传统宗族社会聚落一方、营建一方的一般态势,也折射出宗族社会与地域文明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贵池 南山刘氏 文化遗存 地域文明
原文传递
古老而常新的模式化叙述——论“发迹变泰”故事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健秋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9,共4页
“模式化”是发迹变泰故事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贫贱-困顿-机遇-富贵”四部曲的情节总体结构,二是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预兆”、“磨难”等功能性情节。这些模式的形成有着深远的文化和心理背景,它们... “模式化”是发迹变泰故事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贫贱-困顿-机遇-富贵”四部曲的情节总体结构,二是故事中反复出现的“预兆”、“磨难”等功能性情节。这些模式的形成有着深远的文化和心理背景,它们既是原始时期的文化遗留物,也是经人类审美和接受心理反复检验淘汰之后的文学形式。在这些“陈腐”的模式中,蕴涵着也许永远不会过时的文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模式 接受心理 文化遗留物
下载PDF
唤醒集体记忆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8
作者 杨梦娇 高博 《城市设计》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历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面貌非城非乡,暴露出文化空间缺失、集体记忆断层等问题。本文选取历史文化村落南焦村为更新试验点,直面为何与如何唤醒集体记忆两大核心,以“文化空间基因理论”为发力点,明晰特色资源要素的概念与分类;并在... 历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面貌非城非乡,暴露出文化空间缺失、集体记忆断层等问题。本文选取历史文化村落南焦村为更新试验点,直面为何与如何唤醒集体记忆两大核心,以“文化空间基因理论”为发力点,明晰特色资源要素的概念与分类;并在确定文化空间的典型样本后,结合融合共生的思想,遵循全链条的研究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期活化传统文化空间,唤醒村民的集体记忆,促进特色村镇的科学化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焦村 文化遗存 集体记忆 空间基因 更新
下载PDF
古代楚文化在湖湘建筑艺术中的遗存 被引量:3
9
作者 柳肃 《建筑遗产》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系,其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基本特征,与中原文化的现实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由于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楚国灭亡,导致楚文化走向衰落。但是在湖南及其周边南方省份中又保存着具有浪漫气质的传统建筑,与...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系,其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基本特征,与中原文化的现实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由于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楚国灭亡,导致楚文化走向衰落。但是在湖南及其周边南方省份中又保存着具有浪漫气质的传统建筑,与北方建筑风格完全不同,显然是古代楚文化的遗存。文章列举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论述了楚国建筑与楚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最后分析了楚文化的衰落和它在湖湘地区等南方建筑中的遗存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浪漫主义 文化特质 南方建筑 遗存
下载PDF
王阳明对贵州少数民族影响及文化遗存论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凤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7-181,共5页
王阳明谪居贵州期间,对当地少数民族"因俗化导",培育了大批心学弟子,更使儒学文明在贵州代代相传、后继有人。他自觉以儒家的"仁"作为道德规范,其言其行表现出"惠民"、"爱民"之民本思想,对维... 王阳明谪居贵州期间,对当地少数民族"因俗化导",培育了大批心学弟子,更使儒学文明在贵州代代相传、后继有人。他自觉以儒家的"仁"作为道德规范,其言其行表现出"惠民"、"爱民"之民本思想,对维护贵州民族社会秩序做出了突出贡献。阳明先生的思想、人格、精神、学问,被当地民众从不同角度加以改铸并吸收利用,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贵州 影响 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洁 赵国炳 杜高山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138,145,共8页
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探讨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运动在人类认知发展学习中的意义,拓展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新思路。研究发现:史前身体运动形态是人类早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 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探讨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运动在人类认知发展学习中的意义,拓展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新思路。研究发现:史前身体运动形态是人类早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且其运动方式、类型与身体动作技能孕育了现代体育;人类早期的知识是人类认知学习发展的结果,其中包含有大量关于身体运动的知识和通过身体运动获得的知识,且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人类早期的身体运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它拓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推进了人类认知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文章最后探讨了开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广义的身体运动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体育学和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引入认知心理学、认知人类学理论的未来研究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运动 认知 认知学习 文化遗存 体育人类学
原文传递
梁祝传说在少数民族中的流传与变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过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9-52,共4页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于全国各省汉族之中,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安徽舒城四大文化遗址。也流传于壮、侗、布依、仫佬、毛南、水、傣、黎、京、仡佬、苗、瑶、畲、回、藏、白、土家等族。梁祝传说在少数民...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于全国各省汉族之中,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安徽舒城四大文化遗址。也流传于壮、侗、布依、仫佬、毛南、水、傣、黎、京、仡佬、苗、瑶、畲、回、藏、白、土家等族。梁祝传说在少数民族的流行中存在的变异主要有:体裁与民间诗律之变异;人物之变异为当地人,本民族人;民族文化特色的细节方面的变异;情节方面的变异等等。这些变异均源于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民间诗律 人物 情节 细节
下载PDF
河湟汉族婚俗中抢婚文化的“遗留物” 被引量:2
13
作者 蒲生华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60,共6页
抢婚是人类社会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由于年代久远,这种婚姻形态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抢婚形式所具有的原生态的仪式及文化内涵如今在许多地区的婚俗中仍以不同方式保留着。青海河湟汉族婚俗中的闭户拒纳,藏匿物件;昏时嫁娶,挑灯引路;涂扮... 抢婚是人类社会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由于年代久远,这种婚姻形态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抢婚形式所具有的原生态的仪式及文化内涵如今在许多地区的婚俗中仍以不同方式保留着。青海河湟汉族婚俗中的闭户拒纳,藏匿物件;昏时嫁娶,挑灯引路;涂扮公公,妆抹“阿伯”;酒酣设擂,拇战争胜等习俗惯制正是古抢婚文化的遗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汉族婚俗 抢婚 文化遗留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29-336,420,共8页
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运河申遗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评估相关的文化遗存。历史上的淮阴即今天的淮安与运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境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关的文化... 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运河申遗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评估相关的文化遗存。历史上的淮阴即今天的淮安与运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境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关的文化遗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保护,以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淮安 文化遗产 遗存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Charcoal kiln sites, associated landscape attributes and historic forest conditions:DTM-based investigations in Hesse(Germany)
15
作者 Marcus Schmidt Andreas M?lder +2 位作者 Egbert Sch?nfelder Falko Engel Werner Fortmann-Valtink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174-189,共16页
Backgrou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he forest landscape seems to be worthwhile, since general trends in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kiln site locations in the past might be... Backgrou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he forest landscape seems to be worthwhile, since general trends in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kiln site locations in the past might become obvious. In this way forest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a more intense usage by charcoal burning can be identified. By doing this, we can expect to gain information on the former condition and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woodland. Investigation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in relation to landscape attributes are sparse, however, probably due to the high on-site mapping effort. The outstanding suitability of LiDAR-derived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TMs) for the detec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has been recently proved. Hence, DTM-based surveys of charcoal kiln sites represent a promising attempt to fill this research gap. Methods: Based on DTM-based surveys,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wo forest landscapes in the German federal state of Hesse: Reinhardswald and Kellerwald-Edersee National Park. In doing so, we considered the landscape attibutes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water supply status", "nutrient supply status", "soil complex classes", "altitude", "exposition", and "inclination". Results: We found that charcoal kiln sites were established preferably on hillside locations that provided optimal growing and regeneration conditions for European beech (Fagus sylvatico) due to their acidic brown soils and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These results are in line with instructions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kiln site locations, found in literature from the 18th to the 19th century.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re were well-stocked, beech-dominated deciduous forest stands in northern Hesse before 1800, particularly at poorly accessible hillside locations. These large stocks of beech wood were utilized by the governments of the different Hessian territori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ronworks 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Charcoal production cultural remains Digital terrain model Fagus sylvatica Forest history Historical ecology Landscape history Industrial history METALLURGY
全文增补中
岭南地区葛洪文化遗存研究
16
作者 邱文慧 冼建春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5期204-207,共4页
通过对岭南地区葛洪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察和搜集整理,发现文化景点包括道观、岩洞各6座,村落3座,文化资料以地方志为主。对文化景点、文化资料、遗址文化的考古学和文献学论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积极开发葛... 通过对岭南地区葛洪文化遗存进行实地考察和搜集整理,发现文化景点包括道观、岩洞各6座,村落3座,文化资料以地方志为主。对文化景点、文化资料、遗址文化的考古学和文献学论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积极开发葛洪文化旅游产业,加强文化资料的"再生性保护",加大遗址的保护、考古力度及文献史料的发掘研究,最后提出岭南地区葛洪文化研究应以文化遗存为依托,重点突出葛洪养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岭南地区 文化遗存 文化景点 文化资料
下载PDF
杭州市萧山区老虎洞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学斌 杨金东 +4 位作者 曹峻 崔太金 王震(绘图) 姚文娟(绘图) 柯萍萍(绘图)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63,I0004-I0005,共18页
老虎洞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老虎洞村。2013年3—7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和出土了包括良渚文化、商周及汉唐明清等不同时期在内的遗迹和遗物。其中良渚文化与商周时期遗存有灰坑、柱洞群、石器... 老虎洞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老虎洞村。2013年3—7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山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和出土了包括良渚文化、商周及汉唐明清等不同时期在内的遗迹和遗物。其中良渚文化与商周时期遗存有灰坑、柱洞群、石器、陶器、印纹硬陶及原始瓷等。遗址中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较为完备的玉石器加工工具组合,以及商周时期大型柱洞群组成的干栏式建筑遗存,在太湖地区早期文化中尤其独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洞遗址 良渚时期 商周时期 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滁河流域周代文化遗存分期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慧群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2,共10页
安徽滁河流域为文献所载诸族活动频仍之地,区域考古学文化面貌混杂不清。本文选择了吴大墩、蒋城子两个典型遗址进行分期,结合其他文化遗存和烟大古堆、何郢遗址遗存资料,将该地区周代文化遗存分为五期两段。通过对各期文化特征梳理和分... 安徽滁河流域为文献所载诸族活动频仍之地,区域考古学文化面貌混杂不清。本文选择了吴大墩、蒋城子两个典型遗址进行分期,结合其他文化遗存和烟大古堆、何郢遗址遗存资料,将该地区周代文化遗存分为五期两段。通过对各期文化特征梳理和分析,为探讨该地区文化因素构成、属性及族属活动范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河流域 周代 文化遗存 文化分期
下载PDF
丹山摩崖石刻文化遗存及其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柏山 田晓武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40-45,共6页
丹山摩崖石刻群是大酉山文化不可缺失的有机部分,为辰阳增加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同时也是古代辰阳县邑水路发达,商埠繁华的历史见证。丹山摩崖石刻群无论是从书法艺术,还是从石刻工艺看,都可以说是工艺美术中的精品,是前人留下的一笔珍贵... 丹山摩崖石刻群是大酉山文化不可缺失的有机部分,为辰阳增加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同时也是古代辰阳县邑水路发达,商埠繁华的历史见证。丹山摩崖石刻群无论是从书法艺术,还是从石刻工艺看,都可以说是工艺美术中的精品,是前人留下的一笔珍贵财富。地方政府应保护利用好丹山摩崖石刻群,深入发掘其文化艺术价值,使之成为辰溪县乃至整个湘西地区人文旅游景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山摩崖石刻 文化遗存 价值分析
下载PDF
元谋人与东方人类的起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0,共4页
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40多年来,古人类学、考古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化石并非孤立的偶然现象,它与元谋出土的大量远古生物化石、古人类文化遗存,与元谋以外其他地区的考古材料一道,证明了元谋人在东方人类起源的链条上... 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40多年来,古人类学、考古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研究认为元谋人牙齿化石并非孤立的偶然现象,它与元谋出土的大量远古生物化石、古人类文化遗存,与元谋以外其他地区的考古材料一道,证明了元谋人在东方人类起源的链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以元谋为核心的云贵高原及附近地区,继续推进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仍是一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前沿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猿人 人类起源 文化遗存 科学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