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关性分析法的文旅景区艺术创意设计优化研究——以12个文旅景区为例
1
作者 李祥 黄熠 《文化产业研究》 2024年第1期234-248,共15页
艺术创意设计在文化传承和文化经济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加深,了解艺术创意设计能有效促进旅游消费者行为意向的生成,实现文化旅游景区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以艺术创意设计为路径,收集相关案例,进行概况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文旅景区艺术... 艺术创意设计在文化传承和文化经济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加深,了解艺术创意设计能有效促进旅游消费者行为意向的生成,实现文化旅游景区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以艺术创意设计为路径,收集相关案例,进行概况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文旅景区艺术创意设计的不足,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对于文旅景区艺术创意设计进行研究。从特征深化、交叉融合、策略调整、规范完善四方面进行艺术创意设计优化引导,寻求具有艺术创意、创新特色的中国文旅景区新的发展模式,为文旅景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文旅景区的持续升级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意 文旅景区 创意设计 优化设计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提升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段兆雯 张兆琴 王媛媛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1-17,共7页
文化旅游业作为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全国各省市旅游发展收入的排名和增长方便却存在退步的趋势。针对当前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将文化旅游产品划分为自然生态类、遗迹遗址类... 文化旅游业作为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全国各省市旅游发展收入的排名和增长方便却存在退步的趋势。针对当前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将文化旅游产品划分为自然生态类、遗迹遗址类、建筑文化类、文化旅游商品类和民俗节庆活动等五大类,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三大区域即关中、陕南和陕北地区的文化旅游产品(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分布)和文化旅游景区等进行评价。研究认为,目前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处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活动以文物观光为主,吸引力不足;文化旅游产品以低端产品为主,精品项目较为缺乏;文化旅游产业拓展不足,业态较难创新;文化企业品牌影响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应着力于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类型的多样化,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应提升文化旅游过程中服务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化旅游产品价值;应加强文化技术创新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提升旅游者文化体验质量;应对大文化旅游企业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增强本省文化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景区 企业品牌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生态文旅景区运营安全风险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孔志军 郭延辉 +1 位作者 胡东平 饶碧玉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21年第5期382-387,共6页
为了全面消除生态文旅景区的安全隐患,促进景区长期健康运营,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小山峡桃源谷景区的实际调研结果和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景区安全管理、生态环境安全、景区基础设施和文化环境4个准则和25个下属指... 为了全面消除生态文旅景区的安全隐患,促进景区长期健康运营,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小山峡桃源谷景区的实际调研结果和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景区安全管理、生态环境安全、景区基础设施和文化环境4个准则和25个下属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计算权重对运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安全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景区基础设施对景区运营安全的影响较大,其次是生态环境安全和安全管理,影响最小的是文化环境。景区基础设施中,“游乐设施”和“消防设施”是景区运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来源,其次是“土建系统”“景区交通”,最次要的为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交流”。景区整体运营系统的安全风险等级为3级,表示安全风险基本可以接受,部分需要改进。研究成果对景区运营的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有效提高景区安全应急处置的工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 生态文旅 景区运营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人文旅游景区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研究——以运城关帝庙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四顺 《科技和产业》 2015年第11期20-23,共4页
人文旅游景区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始终是一个难题。从分析人文旅游景区发展的环境入手,结合运城关帝庙景区的旅游产品现状,借鉴宋城和清明上河园两景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人文景区旅游产品设计必须深挖文化、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跟文... 人文旅游景区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始终是一个难题。从分析人文旅游景区发展的环境入手,结合运城关帝庙景区的旅游产品现状,借鉴宋城和清明上河园两景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人文景区旅游产品设计必须深挖文化、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跟文化演艺的结合,走主题化、参与性、体验型相结合的路径,才能设计出消费者喜爱的旅游产品。从而促进人文旅游景区的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旅游景区 体验旅游 产品设计 运城关帝庙
下载PDF
基于旅游体验价值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河南嵩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淑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8-19,72,共3页
为探清我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以河南嵩山风景区为案例地,首先建立旅游体验层次空间模型,继而从文化内涵共鸣度与旅游体验满意度两个维度构建旅游体验价值评价体系,对景区已开发和待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嵩... 为探清我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以河南嵩山风景区为案例地,首先建立旅游体验层次空间模型,继而从文化内涵共鸣度与旅游体验满意度两个维度构建旅游体验价值评价体系,对景区已开发和待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嵩山风景区已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待开发旅游产品,说明其现有产品旅游体验层次低,其文化资源价值有待深层次开发。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实现文化型景区优质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层次空间模型 文化旅游产品 河南嵩山风景区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6
作者 寇志敏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6期70-76,共7页
建设景区图书馆是实现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对我国景区图书馆建设案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四种类型景区图书馆的建设特色,并发现当前景区图书馆面临文旅资源未能有效融合、活动内容简单、品牌意识... 建设景区图书馆是实现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对我国景区图书馆建设案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四种类型景区图书馆的建设特色,并发现当前景区图书馆面临文旅资源未能有效融合、活动内容简单、品牌意识不强、管理制度有待规范等问题,从而提出从立足地方特色、加强文旅融合,精心策划活动、加强互动交流,打造品牌形象、提升文化内核,规范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各主体优势、加强合作共赢五方面来建设景区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景区图书馆 建设特点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石窟寺景区的游客情感分析——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
7
作者 邱亚鹏 梁留科 +1 位作者 苏小燕 孙影影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34-42,共9页
石窟寺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是保护与利用石窟寺的重要路径,探讨石窟寺景区的游客情感有助于推进"文化遗产活起来",以增强石窟寺的文化影响力.以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采集器获取了携程网、美团网... 石窟寺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是保护与利用石窟寺的重要路径,探讨石窟寺景区的游客情感有助于推进"文化遗产活起来",以增强石窟寺的文化影响力.以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为例,通过网络文本采集器获取了携程网、美团网、去哪儿网和驴妈妈网关于龙门石窟景区游客的在线评论6208条,利用ROST CM 6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分词,并从游客景区体验、景区服务管理、游客遗产价值认知和游客地方感认知4个方面出发,进行游客情感分析和社会语义网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在景区体验中大多保持积极的情感,少部分游客对景区体验保持负面的情绪,游客保持负面情感的主要原因在于景区的管理与服务不当;(2)游客对龙门石窟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感知较多,对遗产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认知不足,对遗产的教育意义认知缺乏;(3)部分游客对龙门石窟景区产生了较强的地方认同感,同时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使得游客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游客情感分析 石窟寺景区 在线评论
原文传递
自然型旅游景区文化元素提炼及其系统管理
8
作者 彭文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2-143,共2页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型旅游资源 文化元素 旅游文化系统 旅游景区形象系统
下载PDF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旅游者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文化赋能旅游的研究探讨
9
作者 文彤 王晨叶 张玉林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6,共15页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 非遗进景区现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而文旅融合的协同关系同样强调文化赋能旅游的重要作用。从需求侧出发探索旅游者非遗体验质量对旅游景区品牌感知评价的影响作用机制,成为非遗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以广州市陈家祠及佛山市祖庙景区为案例地,基于565份旅游者有效问卷数据,探索旅游者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者体验质量越高,越易对非遗景区品牌作出积极性评价;此外,地方性感知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与景区品牌评价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凸显出非遗景区地方特色的重要性;非遗展演方式在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相较于静态展示方式,非遗动态展演方式下的旅游者体验质量对地方性感知的促进作用更强,揭示了非遗展演方式对景区品牌增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增强旅游者具身体验质量、挖掘景区特色地方性文化、融入动静兼容的非遗展演方式等景区品牌建设发展的优化策略建议,为实现文化赋能旅游的实践工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景区 景区品牌评价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 地方性感知 非遗展演方式 陈家祠景区 祖庙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