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义图模型:语言类型学的新视角 被引量:31
1
作者 吴福祥 张定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6-350,380,共15页
语义图模型是语言类型学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目的是采用几何图形来表征语法形式的多功能性,揭示人类语言中语法形式多功能模式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该研究模型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 语义图 跨语言比较 语言类型学 语法化
原文传递
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研究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春燕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34-38,共5页
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即普通话儿童在自然交际中潜意识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过程。文章对有关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的研究做了综合性回顾,旨在总结主要研究成果,探讨这些成果的理论意义,以及造成不同语言儿童语音习得的共性和差异的... 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即普通话儿童在自然交际中潜意识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的过程。文章对有关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的研究做了综合性回顾,旨在总结主要研究成果,探讨这些成果的理论意义,以及造成不同语言儿童语音习得的共性和差异的因素,为普通话儿童语音标准量化表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习得 普通话儿童 跨语言比较
下载PDF
汉语空间语言特征及儿童方位词短语的习得
3
作者 邓湘君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77,共20页
本研究从跨语言和儿童语言的视角考察汉语空间语言。汉英空间语言有一些共性和个性:空间短语的生成规则一致,有相同的层级结构,均涉及所有格;但空间短语中的名词在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化方式不同,空间短语各层级核心是否有语音实现在两种... 本研究从跨语言和儿童语言的视角考察汉语空间语言。汉英空间语言有一些共性和个性:空间短语的生成规则一致,有相同的层级结构,均涉及所有格;但空间短语中的名词在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化方式不同,空间短语各层级核心是否有语音实现在两种语言中也有不同。此外,空间轴向信息在英语中由名词、介词表达,在汉语中只由方位词表达,方位词是名词还是后置词有理论争议。基于跨语言比较,本研究考察2-6岁汉语普通话儿童方位词短语的习得。实验显示,2岁多儿童已可生成含假词的方位词短语,证实了具有语言普遍性的空间短语生成规则较早习得。另一方面,一些5岁儿童在实验中仍错误地省略普通名词后的方位词;许多6岁儿童尚未认识到表示地点的专有名词后不可接“里”这一限制。这些习得困难应是由汉语方位词短语中名词独特的词汇化方式带来的。此外,儿童使用“名词短语+的+双音节方位词”这类方位词短语的频率远远高于不含“的”的方位词短语,由于“的”后可接名词(而不是后置词),该结果支持双音节方位词是名词的观点(Li1990;Huang等2009)。汉语母语者倾向于将参照物及其轴向方位之间的关系视为表领属的所有格关系,支持了Svenonius(2010)基于其他语言得出的空间短语中含格范畴这一结论。本文表明,用儿童语言的证据来证实某一理论分析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 跨语言比较 方位词短语习得 词类范畴
原文传递
“都”的语义特点与汉语量化研究
4
作者 冯予力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32,共23页
本文归纳“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包括它对量化结构的限制、多义性以及与其他量化成分的互动),分析两类主要解决方案(全量分析方案及非全量分析方案)的关注重点、理论动因、解释力和局限性,并说明“都”的语义问题对于汉语量化理论以及普... 本文归纳“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包括它对量化结构的限制、多义性以及与其他量化成分的互动),分析两类主要解决方案(全量分析方案及非全量分析方案)的关注重点、理论动因、解释力和局限性,并说明“都”的语义问题对于汉语量化理论以及普遍量化理论构建的重要启示。本文指出,相对而言,“都”的全量分析可更全面地解释“都”的量化结合限制及多重用法,而“都”的各类非量化分析可揭示量化范畴与其他概念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跨语言的角度看,“都”的量化与非量化之争在量化研究历史中并不十分特殊(如也有不少分析将全称量化词的典型all看作非量化的成分);而从“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出发,发掘它与其他语言中类似成分(如日语)的共性,有助于揭示自然语言量化范畴的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量化结构 “都” 跨语言对比
原文传递
词汇类型学视域下上古汉语“重”的语义演变
5
作者 李琇钏 贾燕子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参考莫斯科词汇类型学研究小组(MLexT)的跨语言调查成果,采用其提出的“重(HEAVY)”语义场的框架和参数,对上古汉语中“重”的语义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先秦时期,“重”的基础义参数分别为“描述客观属性”和“积极义/中性... 参考莫斯科词汇类型学研究小组(MLexT)的跨语言调查成果,采用其提出的“重(HEAVY)”语义场的框架和参数,对上古汉语中“重”的语义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先秦时期,“重”的基础义参数分别为“描述客观属性”和“积极义/中性的视觉感受”。到了西汉时期,随着“强调身体感受”这一新参数的加入,“重”新衍生出表示“(工作、任务)困难复杂”的消极引申义。“重”也因此经历了从仅编码客观性状到同时编码客观性状和主观性状的演变过程。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对上古汉语“重”字语义发展的理解,也为汉语词汇语义演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类型学 上古汉语 “重”的语义演变 跨语言比较
下载PDF
名词生命度范畴的几种呈现方式 被引量:3
6
作者 童芳华 邓晓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广泛的跨语言对比表明:生命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动态的概念范畴;不同语言在名词生命度的具体呈现方式上具有程度不同的个性;名词生命度的呈现方式大体分为词法呈现和句法呈现两个层次,其中词法呈现分为构词和屈折两种,句法呈现分为向... 广泛的跨语言对比表明:生命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动态的概念范畴;不同语言在名词生命度的具体呈现方式上具有程度不同的个性;名词生命度的呈现方式大体分为词法呈现和句法呈现两个层次,其中词法呈现分为构词和屈折两种,句法呈现分为向心和离心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度范畴 跨语言对比 个性
下载PDF
虚拟位移句方式条件再议——基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视域的分析
7
作者 崔言 李婧婷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8-34,61,共8页
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视域下,汉语虚拟位移研究需充分认识到本族语的语法特点和表达特征。运用语料库COCA、BCCWJ、CCL,针对方式条件相关问题,对英语、日语、汉语进行比较发现:虚拟位移句中,“run”的受限程度并不总是低于“走る”;... 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视域下,汉语虚拟位移研究需充分认识到本族语的语法特点和表达特征。运用语料库COCA、BCCWJ、CCL,针对方式条件相关问题,对英语、日语、汉语进行比较发现:虚拟位移句中,“run”的受限程度并不总是低于“走る”;汉语虚拟位移句的典型动词应是延伸类动词而非“走”。研究还发现:“走る”和“run”原型语义包含的信息,或许有助于激活体验层面物体快速移动的轨迹与线形实体的关联;三种语言虚拟位移表达的差异,体现出母语说话人区分实际与虚拟位移的不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共延路径型 方式条件 跨语言对比
下载PDF
彝语义诺话的交互范畴 被引量:1
8
作者 曲木铁西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3,共12页
本文就彝语义诺话的交互范畴进行描写和研究,揭示其交互范畴在词类中的分布、构成形式和句法功能等,并通过彝语方言土语及亲属语言的比较,分析彝语义诺话交互范畴产生、发展的脉络以及交互范畴在藏缅语族语言间发展的历史层次性。
关键词 藏缅语 彝语义诺话 交互范畴 描写 跨语言比较
原文传递
个体量词的跨语言新视野 被引量:1
9
作者 童芳华 邓晓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跨语言对比表明:个体量词并非汉藏语系语言的专属。不同语言的个体量词"习相远",但"性相近",它们都:(1)具有相对的冗余性;(2)折射并携带着关于中心名词的某些显著的、被感知到的或者被认定的信息;(3)既能够充当中... 跨语言对比表明:个体量词并非汉藏语系语言的专属。不同语言的个体量词"习相远",但"性相近",它们都:(1)具有相对的冗余性;(2)折射并携带着关于中心名词的某些显著的、被感知到的或者被认定的信息;(3)既能够充当中心名词的语法类标记,又能够确立数词和名词之间的语法一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言对比 个体量词 数名结构
原文传递
关于疑问句标记之蕴含共性的再思考
10
作者 童芳华 益西邓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约瑟夫·格林伯格在其经典论文《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当中所总结的共性9和共性10均与疑问句标记的蕴含共性密切相关。不过,较为广泛的包括中国境内一些国外学者较少涉足的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在内的跨语言对比表... 约瑟夫·格林伯格在其经典论文《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当中所总结的共性9和共性10均与疑问句标记的蕴含共性密切相关。不过,较为广泛的包括中国境内一些国外学者较少涉足的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在内的跨语言对比表明:这两条"共性"并不完全符合语言事实,值得我们重新加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标记 蕴含共性 跨语言对比
下载PDF
布赓语的差比句及其类型学特征
11
作者 田洋 赵姣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1,共10页
本文对布赓语的优比、次比两种基本差比句类型进行描写,认为带差比标记tsai31"过"的优比句是布赓语差比句的固有类型,其比较主体位于比较基准前,比较参数位于比较标记前,比较标记tsai31"过"来源于动词tsai31"... 本文对布赓语的优比、次比两种基本差比句类型进行描写,认为带差比标记tsai31"过"的优比句是布赓语差比句的固有类型,其比较主体位于比较基准前,比较参数位于比较标记前,比较标记tsai31"过"来源于动词tsai31"过"。汉语西南官话比较标记pi53"比"借入后,对布赓语差比句的语序和比较标记的选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布赓语的差比句向汉语西南官话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赓语 差比句 比较标记 跨语言比较
原文传递
论语序类型中“顺”与“逆”的相对性
12
作者 童芳华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跨语言对比研究表明:语序类型的差异性是人类语言差异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同一对比参数之下,有些语言之间就语序类型而言"志同道合",有些则"分道扬镳";在一些语言或方言中被认为是"顺"的语序类... 跨语言对比研究表明:语序类型的差异性是人类语言差异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同一对比参数之下,有些语言之间就语序类型而言"志同道合",有些则"分道扬镳";在一些语言或方言中被认为是"顺"的语序类型,在另外一些语言或方言中则是"逆"的,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言对比 语序类型 相对性 共性
下载PDF
跨语言对比视野中的汉语量词再思考
13
作者 童芳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4-36,共3页
量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重要的词汇,也是汉语语法特色之一。然而,受到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的约束,部分汉语语法书籍对量词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失误。只有在跨语言对比的视角下,量词并非汉语所特有以及量词中实词和虚词并存等不争的语言... 量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重要的词汇,也是汉语语法特色之一。然而,受到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的约束,部分汉语语法书籍对量词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失误。只有在跨语言对比的视角下,量词并非汉语所特有以及量词中实词和虚词并存等不争的语言事实才可能为我们所洞察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言对比 量词 普遍性
下载PDF
河南鹿邑方言的疑问句相关
14
作者 王战领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1-96,共6页
根据大量的语言事实,讨论了河南鹿邑方言疑问句的类型。河南鹿邑方言疑问句总体可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和选择问,并认为由“可VP”结构组成的反复问句是一种显赫的疑问范畴;探讨了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的鼻韵尾增生现象,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 根据大量的语言事实,讨论了河南鹿邑方言疑问句的类型。河南鹿邑方言疑问句总体可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和选择问,并认为由“可VP”结构组成的反复问句是一种显赫的疑问范畴;探讨了疑问句句末语气词的鼻韵尾增生现象,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尝试说明语气词“满”和“蒙”的演变路径和功能差异;强调了跨方言和语言比较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其方法论在解释方言难题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邑方言 疑问句 鼻韵尾增生 跨语言比较
下载PDF
汉语方言进行体形式类型考察及跨语言比较
15
作者 丁崇明 荣晶 《中国方言学报》 2022年第1期223-239,共17页
本文基于《汉语方言地图集·语法卷》930个调查点的材料,对方言进行体加以描写,其形式可分3类16种,每种包括一到四种不同的手段。文章排出16种进行体形式,统计分析在各个方言中的比率;分析了汉语方言进行体带宾主谓句的不同构成形式... 本文基于《汉语方言地图集·语法卷》930个调查点的材料,对方言进行体加以描写,其形式可分3类16种,每种包括一到四种不同的手段。文章排出16种进行体形式,统计分析在各个方言中的比率;分析了汉语方言进行体带宾主谓句的不同构成形式;对5种语系30种语言进行体形式加以分类比较,通过跨语言分析,表明由处所词语法化为进行体标记是某些语言进行体发展的共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体 跨语言比较 语法化路径
原文传递
住所名探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树先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21,共20页
语言里的住所名是丰富的。从穴住开始,人类就会对其居住地进行观察,进而给予一个名称。从语言词义演变看,不同的语言,住所的命名方式有明显的一致性。文章在全面整理汉语文献材料、方言资料的基础上,跟其他自然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
关键词 住所名 比较词义 跨语言比较
下载PDF
“硬”的语义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虎 李晓婷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硬"一词,语义丰富,应用广泛。《汉语大字典》共收其义项11个,这些义项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或重复的关系,并存在漏收义项的现象,通过参考方言,以及跨语言的比较对这些义项进行层次的划分和梳理,并对相似语义进行合并归纳,整理... "硬"一词,语义丰富,应用广泛。《汉语大字典》共收其义项11个,这些义项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或重复的关系,并存在漏收义项的现象,通过参考方言,以及跨语言的比较对这些义项进行层次的划分和梳理,并对相似语义进行合并归纳,整理出"硬"一词的语义引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研究 方言 跨语言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