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实践展开 被引量:68
1
作者 周光权 《法治社会》 2021年第4期1-12,共12页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要求在处理刑民交叉、行刑交叉案件时关注前置法,不能将前置法上的合法行为认定为犯罪。刑法上的判断虽然需要顾及前置法的取向,但不代表刑法从属于前置法,更不意味着前置法上的违法性和刑事违法性之间仅存在量的区别...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要求在处理刑民交叉、行刑交叉案件时关注前置法,不能将前置法上的合法行为认定为犯罪。刑法上的判断虽然需要顾及前置法的取向,但不代表刑法从属于前置法,更不意味着前置法上的违法性和刑事违法性之间仅存在量的区别。在入罪时,前置法和刑法的关系类似于"烟"与"火",违反前置法能够提示司法人员行为人有构成犯罪的嫌疑,但证立刑事违法性还需要行为符合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且不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形式上按照前置法的规定认定为违法,但基于刑法上的规范目的考虑得出无罪结论的情形在实务中大量存在,只有坚持实质化、规范化的思考路径,才能准确地在违反前置法的基础上推导出刑事违法性,进而抑制司法实践中随时都可能滋长的处罚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刑事违法性 前置法 刑民交叉 行刑交叉
下载PDF
犯罪的本质特征与但书的机能及其适用 被引量:61
2
作者 王昭武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82,178,共18页
一般违法行为之所以虽具有社会危害性却不构成犯罪,在于其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犯罪的本质特征不是社会危害性而是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分别体现刑事违法性的性质与程度。有关但书机能的争论正是有关犯罪本质特征之... 一般违法行为之所以虽具有社会危害性却不构成犯罪,在于其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犯罪的本质特征不是社会危害性而是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分别体现刑事违法性的性质与程度。有关但书机能的争论正是有关犯罪本质特征之争的具体体现,但书的实质在于,通过具体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来决定是否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但书规定是入罪限制条件,要求所有入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均不得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研究但书机能的目的在于,通过适用但书以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日本刑法理论中的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对此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社会危害性 但书 可罚的违法性 犯罪本质
原文传递
我国行政犯定罪模式之反思 被引量:43
3
作者 简爱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44,共14页
行政犯这一概念根本的作用在于衡量行为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应扭转"刑法从属于行政法"的思维,应将行政犯置于刑法范畴下进行讨论。在定罪模式的选取上,以行政从属性为立论的缓和的违法一元论因容易忽视刑法规范目的而... 行政犯这一概念根本的作用在于衡量行为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应扭转"刑法从属于行政法"的思维,应将行政犯置于刑法范畴下进行讨论。在定罪模式的选取上,以行政从属性为立论的缓和的违法一元论因容易忽视刑法规范目的而使得行政法规范、行政行为在事实上直接决定行政犯的成立与否,进而导致刑法本身所承载的违法含义走向萎缩,容易导致刑罚的扩张。相比之下,以刑事违法为核心的违法相对判断能够兼顾刑法自身目的和法体系内部统一,就更为合理。具体而言,在法律适用层面,要求围绕刑法目的对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实质解释;在刑事审判中,当行政行为成为刑事诉讼的先决问题时,需要对行政行为进行实质的司法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犯 刑事违法 行政不法 违法相对判断 治安模式
下载PDF
作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下习惯法违法性判断机能之开辟 被引量:24
4
作者 杜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61,共7页
习惯法在刑法领域中,具有贯穿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之“横截式”作用与机能。本文的理论目标正在于,开辟和释放习惯法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之重要功能。在作者看来,习惯法完全可以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发挥作用,法官可以习惯法上之正当性... 习惯法在刑法领域中,具有贯穿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之“横截式”作用与机能。本文的理论目标正在于,开辟和释放习惯法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之重要功能。在作者看来,习惯法完全可以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发挥作用,法官可以习惯法上之正当性,排除行为之实质违法性。这不但不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而且有利于保障被告人人权;不仅有利于以收缩的实质理性对抗扩张的形式理性,而且也应合了“社会相当性理论”和“社会危害性理论”———这一违法阻却事由的一般基础和实质违法性判断之根本标准。甚至,习惯法的引入,还将有力地深化和拓展我们对于“社会相当性”与“社会危害性”这一范畴的横向理解和空间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刑事违法性 社会相当性 社会危害性 罪刑法定原则 阻却事由 违法性 判断 机能 法规
下载PDF
行政犯的类型与违法性判断的区分 被引量:14
5
作者 熊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55,共16页
行政犯的类型区分直接影响到违法性判断方法的确立。依据前置行政规范的本质属性的不同,刑法存在前置不法型行政犯和前置程序型行政犯。当前,学界和实务界通常忽视前置程序规范的存在,将其与前置不法规范混为一体,导致前置程序型行政犯... 行政犯的类型区分直接影响到违法性判断方法的确立。依据前置行政规范的本质属性的不同,刑法存在前置不法型行政犯和前置程序型行政犯。当前,学界和实务界通常忽视前置程序规范的存在,将其与前置不法规范混为一体,导致前置程序型行政犯违法性判断始终依附于前置不法型行政犯,继而认为前置程序型行政犯违法性判断同样具有从属性。违法性判断仅指的是刑事违法性的前提和依据的判断,而并非罪刑规范的最终适用,否则违法性判断将毫无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前置不法型行政犯违法性判断具有从属性,从属于一般违法性的概念和类型,而并非刑事违法性对一般违法性的从属。与前置不法型行政犯不同的是,前置程序型行政犯违法性判断具有独立性,其独立于前置的行政程序规范。刑法可对行政程序的次数、主体、时效及形式等进行独立判断。前置程序型行政犯在刑法体系中应具有独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犯 前置程序 前置不法 一般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
下载PDF
“无证收购玉米”案被改判无罪的系统解读 被引量:13
6
作者 宁利昂 邱兴隆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193,共12页
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案被改判无罪,是通过个案正义推动法治和社会进步的示例。从实质层面来看,王力军的行为并未造成有形或无形的损害,相反有利于当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缺乏构成犯罪所应具备的社会危害性。从形式层面来看,... 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案被改判无罪,是通过个案正义推动法治和社会进步的示例。从实质层面来看,王力军的行为并未造成有形或无形的损害,相反有利于当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缺乏构成犯罪所应具备的社会危害性。从形式层面来看,王力军的行为既在行政违法性上存疑,又因附属刑法条文的空心化而根本不具备刑事违法性,因而也就不符合构成法定犯所必需的"二次违法性"。从责任层面来看,对于王力军的行为完全可以通过引导、教育来加以规制,即便要对之进行处罚,亦只应启动行政处罚而非刑罚处罚。从错案成因来看,在涉及非法经营的场合,一审法院对于逐级请示制度的忽视是首要原因,行政查处与刑事追诉的程序倒置为次要原因,机械司法、司法不谦抑和人性关怀的不足亦为重要原因。从司法责任来看,应结合当下司法改革的背景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实现权责统一,避免今后重现类似的司法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 错因 司法责任
下载PDF
对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的理性思辨——兼与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余振华教授商榷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跃挺 范小玲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615-619,共5页
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是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其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 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是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其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与重构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司法过程中仍应坚持"刑事违法性",这是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形式合理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主观违法性 客观违法性
下载PDF
刑事违法性概念初论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远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刑事违法性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主要应从司法刑法学层面界定;它是司法刑法学的基础概念,传统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应内化、消融于刑事违法性概念。刑事违法性在逻辑内涵上包括相互关联的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两个侧面,应正确理解两个层... 刑事违法性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主要应从司法刑法学层面界定;它是司法刑法学的基础概念,传统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应内化、消融于刑事违法性概念。刑事违法性在逻辑内涵上包括相互关联的形式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两个侧面,应正确理解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实质的刑事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应当是法律标准,而不应当是道德标准或政治标准,尽管前者与后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司法刑法学 法律标准
下载PDF
为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刑法学地位辨正——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 被引量:8
9
作者 马荣春 周建达 《刑法论丛》 CSSCI 2009年第3期177-205,共29页
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刑法学地位关系到中国刑法学是否以纯粹的规范性作为自己将来发展的品性取向。社会危害性的刑法学地位可以联系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刑法学体系作用、出罪功能、与刑事违法性和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及刑事科学一体化予以考察... 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刑法学地位关系到中国刑法学是否以纯粹的规范性作为自己将来发展的品性取向。社会危害性的刑法学地位可以联系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刑法学体系作用、出罪功能、与刑事违法性和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及刑事科学一体化予以考察。经过一番考察,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刑法学地位应被定位在刑法学的基础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法益侵害性 刑事违法性 犯罪构成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一体化
原文传递
商刑交叉视域中刑事违法性的独立判断
10
作者 陈禹橦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60,共13页
商刑交叉类型法律事实中,商事不法难以成为刑事不法的认定前提。立足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具体语境,应当充分重视商法的理念思维、规范机制对于商刑交叉问题的影响,构建商刑交叉类型事实中刑事违法性的独立性判断规则。在厘清商事法律关... 商刑交叉类型法律事实中,商事不法难以成为刑事不法的认定前提。立足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具体语境,应当充分重视商法的理念思维、规范机制对于商刑交叉问题的影响,构建商刑交叉类型事实中刑事违法性的独立性判断规则。在厘清商事法律关系基础的前提下,以刑法保护法益为指导对个罪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实质化解释。划定“刑事实质刺破商事外观”合理范围时,需要参考民商事领域态度,但应当区分商事法律行为效力与商事行为合法(违法)性,商事行为效力与刑事违法性认定没有理论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刑交叉 商事不法 刑事违法性 独立判断 行为效力
原文传递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辨析——重在从“罪刑法定”视角观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晓明 陆岸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6,共10页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是属于两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问题。在“罪刑法定”原则下,社会危害性更应当回归于犯罪学之中,而在刑法学中用法益侵害和严重的法益侵...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是属于两个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问题。在“罪刑法定”原则下,社会危害性更应当回归于犯罪学之中,而在刑法学中用法益侵害和严重的法益侵害取而代之,并且它们只有被明确规定在刑法中才能叫刑法法益侵害。这样规定,不仅剔除了“社会危害性”这一宏观、模糊的、甚至易受主观价值取向改变的犯罪定义标准,而且有利于刑事司法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罪刑法定原则 犯罪定义 “罪刑法定”原则 法益侵害 定义标准 价值取向 司法操作 犯罪学
下载PDF
对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的整体性反思——兼与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余振华教授商榷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小玲 冯湘妮 刘跃挺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是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与... 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是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具而言之,在司法实践中仍应坚持"刑事违法性,"这是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形式合理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形式违法性 实质违法性 主观违法性 客观违法性
下载PDF
类型事实区分视角下行刑交叉案件刑事违法性的判断
13
作者 陈禹橦 《政法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6,共12页
刑事违法性独立判断的核心要求,是以实质的法益概念指导犯罪构成要件、违法阻却事由的解释。传统行政犯的理论进路与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国情存在“水土不服”,无法解决我国行刑交叉类型事实中存在的刑事违法性判断问题,应当在重新划定行... 刑事违法性独立判断的核心要求,是以实质的法益概念指导犯罪构成要件、违法阻却事由的解释。传统行政犯的理论进路与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国情存在“水土不服”,无法解决我国行刑交叉类型事实中存在的刑事违法性判断问题,应当在重新划定行刑交叉事实类型的基础上探讨。立足我国统一刑法典的立法模式以及“刑事立法既定性又定量”等特征,应当区分二元处罚、违反行政前置法和瑕疵行政行为三种不同的行刑交叉类型事实,以个罪保护法益为指导,在构成要件范畴进行实质性解释,为准确认定刑事违法性,提出差异化判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交叉 刑事违法性 二元处罚 空白刑法规范 瑕疵行政行为
原文传递
行政犯适用限缩的必要性研究
14
作者 何燕 万雨馨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伴随着产业化程序、全球化程度等提高,各类充满着风险的事件不断发生。诸多风险使得公民的不安感随之增强,面对风险社会环境下诞生的新类型的违法行为,刑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立法层面呈现出犯罪化趋势。行政犯的扩张是刑法犯罪化的表... 伴随着产业化程序、全球化程度等提高,各类充满着风险的事件不断发生。诸多风险使得公民的不安感随之增强,面对风险社会环境下诞生的新类型的违法行为,刑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立法层面呈现出犯罪化趋势。行政犯的扩张是刑法犯罪化的表现之一,尤其是实践中引发广泛争议的诸多司法案例出现,不可避免地动摇了刑法法益保护功能以及行政犯双重违法性等理论。基于刑事立法层面已经扩张行政犯的状态,有必要从司法适用环节限缩行政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犯 行政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
下载PDF
同时履行抗辩权阻却刑事不法的逻辑梳理与制度调适
15
作者 朱奇伟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执行程序并不解决实体问题,因此同时履行抗辩权作为实体权利,并不天然阻却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成立。但不承认同时履行抗辩权可以影响刑事不法认定的立场,过于强调公法和私法的区分,以及程序性规定和实体性规定的区分,忽视了在现代... 执行程序并不解决实体问题,因此同时履行抗辩权作为实体权利,并不天然阻却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成立。但不承认同时履行抗辩权可以影响刑事不法认定的立场,过于强调公法和私法的区分,以及程序性规定和实体性规定的区分,忽视了在现代法治实践中公法和私法相互影响的趋势,以及权利实现过程的程序关联性。承认同时履行抗辩权可以通过影响违法性评价的方式影响刑事不法认定的观点,更符合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制度目的。我们不应当采取形式化的立场实现同时履行抗辩权同刑事责任评价的衔接,而应当基于实质评价的立场,在进行利益衡量的基础上,决定同时履行抗辩权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刑事不法评价。对于未确定先后履行顺序的刑事判决,同时履行抗辩权可以阻却行为的违法性;而对于确定了先后履行顺序的刑事判决,同时履行抗辩权只能阻却可罚的违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履行抗辩权 刑事不法 违法阻却事由 利益衡量
原文传递
刑事违法性判断必然受制于其他部门法吗?——破解“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迷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峰铭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51,共23页
刑事违法性判断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其他部门法内容的制约,取决于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刑事违法性判断的体系性要求。有学者认为应当同时考虑刑法内部体系和跨部门法外部体系,但这种看法忽视了两种体系存在不可通约性,没有中立的权衡点,必须重... 刑事违法性判断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其他部门法内容的制约,取决于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刑事违法性判断的体系性要求。有学者认为应当同时考虑刑法内部体系和跨部门法外部体系,但这种看法忽视了两种体系存在不可通约性,没有中立的权衡点,必须重构为一个体系。所谓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的诸多版本都可以被视作对体系性要求的不同重构,要判断何者正确,必须回归刑事违法性判断本身的性质。刑事违法性判断蕴含三重宣称:原则融贯性宣称、道德正确性宣称与公共性宣称。其中,原则融贯性宣称是任何法律判断的内在宣称,因为法概念内在蕴含朝向法治的理想维度。道德正确性宣称与公共性宣称则是刑事违法性判断的特有宣称,前者指刑法主张刑事违法性的本质并非违反刑法,而是违反先于刑法存在的特定类型的道德规范;后者指刑法主张自身代表政治共同体的公共立场而非任何私人立场。上述三重宣称结合,意味着刑事违法性判断本质上是一种半制度化的公民道德体系判断,刑事不法即公民不法。这将导向一种独特的刑法内部体系立场:刑法并非后置法,刑事违法性判断并不直接受到其他部门法内容硬性约束,相反其他部门法要尊重刑法内部体系立场,但同时政治共同体的公民道德限定了刑法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违法性 原则融贯性 内部体系 外部体系 公民道德
原文传递
不法归属视野下违法性认识的功能论证——兼论《刑法》第14条之规范解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佳宇 《南大法学》 2023年第4期30-51,共22页
随着不法归属理论由客观转向主观,违法性认识也在犯罪故意规范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不法归属的功能:一方面,其在宏观层面重新定义了行为不法归属的起点———即“禁止风险”的含义;另一方面,其在微观层面重新形塑了主观不法归属的核心要件... 随着不法归属理论由客观转向主观,违法性认识也在犯罪故意规范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不法归属的功能:一方面,其在宏观层面重新定义了行为不法归属的起点———即“禁止风险”的含义;另一方面,其在微观层面重新形塑了主观不法归属的核心要件———犯罪故意。立足于不法归属之上的故意说,既能合理解释教义学知识变化,也能正确回应学理对其的质疑。从我国《刑法》第14条的规定出发,结合本土刑法理论有关犯罪本质与犯罪构成关系的论述可以得出:我国刑法同样承认主观的不法归属理论,因此违法性认识也应是犯罪故意的要素。我国刑法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应是“刑事违法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特定案件事实中应引入“刑法量的认识可能性”概念合理对行为人的刑事违法性认识进行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主观归属 犯罪故意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赵春华涉枪案”出罪的切入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荣春 陈志颖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赵春华涉枪案"应引起刑事领域对违法性认识问题的讨论。在"不知法律不免责"的观念影响之下,违法性认识在国内外刑法实践和理论中受到了不同的对待。基于责任主义和保障公民权利,违法性认识是认定犯罪成立必须考量... "赵春华涉枪案"应引起刑事领域对违法性认识问题的讨论。在"不知法律不免责"的观念影响之下,违法性认识在国内外刑法实践和理论中受到了不同的对待。基于责任主义和保障公民权利,违法性认识是认定犯罪成立必须考量的一个因素。而对违法性认识的定罪考量,需要先将社会危害性认识纳入刑事违法性认识,然后再分故意犯与过失犯予以把握,且故意犯要求有现实的违法性认识,而过失犯则至少要求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这样一个中国路径。切入违法性认识,"赵春华涉枪案"应作无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故意犯 过失犯
下载PDF
刑事违法的内涵与判断逻辑——基于违法多元论的立场
19
作者 钱叶六 《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7,共16页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对于不同法域间的违法性关系的判断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严格的违法一元论从其提出伊始便饱受诟病,已不具有生命力。缓和的违法一元论倡导刑事违法性的相对从属,但是,一般的违法性概念及可罚的违法性概念均无实益,可...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对于不同法域间的违法性关系的判断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严格的违法一元论从其提出伊始便饱受诟病,已不具有生命力。缓和的违法一元论倡导刑事违法性的相对从属,但是,一般的违法性概念及可罚的违法性概念均无实益,可罚的违法性判断标准与过程均不明确且有导致违法阻却事由理论崩坍的危险。违法多元论倡导刑事违法评价的相对性或独立性,据此行为有无刑法上的违法性要坚持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并在判断过程中坚持目的解释论,民事法、行政法领域中的违法性判断对刑事违法性的判断不具有绝对的制约意义。法秩序统一的实质是合法性评价的统一,故而刑事违法性的独立判断并不违背法秩序统一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秩序统一性 刑事违法性 违法多元论 违法相对性
原文传递
刑行衔接视角下非法狩猎罪的刑事违法性判断
20
作者 隋林熹 《犯罪研究》 2024年第1期79-91,共13页
近年来,部分关于非法狩猎“三有动物”的案件存在罪责刑不相适应的现象,引发公众诘责。在非法狩猎案件的判决中,主要存在着行为犯化严重、犯罪故意与犯罪阻却事由缺失、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倒挂等问题。这些现象与问题的根源在于未对行... 近年来,部分关于非法狩猎“三有动物”的案件存在罪责刑不相适应的现象,引发公众诘责。在非法狩猎案件的判决中,主要存在着行为犯化严重、犯罪故意与犯罪阻却事由缺失、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倒挂等问题。这些现象与问题的根源在于未对行政犯中的刑事不法进行独立判断。对行政犯认定的标准不能背离明确性、谦抑性、补充性等刑法基本理念。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对基本原则、保护名录评估、动物致害救济等作出新的规定,非法狩猎罪的司法解释也应当与之相衔接。应当在生态学的人类中心法益论指导下,突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刑事不法性,将“禁猎期、禁猎区或使用禁止工具狩猎”解释为对“违反国家规定”的强调,重新考量、补正“情节严重”要件的司法解释,通过增设行政处罚前置条款、常业犯、常习犯条款、非法定目的要素等方式限缩罪名成立,以情节和结果共同划定累积犯微量致害的界限,避免将行政违法行为直接作为犯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狩猎罪 刑事违法性 野生动物保护法 空白罪状 累积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