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刑法中的计算机犯罪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廷光 皮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本文首先阐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出狭义和广义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依据犯罪构成理论分析我国刑法中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认定这两种犯罪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根据其他计算机犯罪的基本... 本文首先阐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出狭义和广义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依据犯罪构成理论分析我国刑法中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认定这两种犯罪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根据其他计算机犯罪的基本特征,归纳出其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若干罪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犯罪 犯罪构成 罪名
下载PDF
重大飞行事故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凌洁 刁伟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19-123,共5页
伊春空难机长被提起公诉一案引发人们对重大飞行事故罪的关注和研究。中国刑法规定的重大飞行事故罪立法本身存在诸多问题:罪名设定不妥帖,无法清晰表明本罪只适用于空勤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导致的责任事故;罪状表述不严密,"发生重大... 伊春空难机长被提起公诉一案引发人们对重大飞行事故罪的关注和研究。中国刑法规定的重大飞行事故罪立法本身存在诸多问题:罪名设定不妥帖,无法清晰表明本罪只适用于空勤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导致的责任事故;罪状表述不严密,"发生重大飞行事故"与"造成严重后果"的关系不明确,且缺乏对"重大飞行事故"的解释;罪行适用范围有限,仅限于飞机发生的重大飞行事故,而排除了其他航空器飞行事故的适用,以及法定刑规定混淆的问题。建议将罪名修改为"重大飞行责任事故罪",严密罪状表述,以"航空器"替代"飞机",扩大本罪适用范围,并修改法定刑规定以完善重大飞行事故罪,促进航空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飞行事故罪 立法缺陷 罪名 罪状 法定刑
下载PDF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修订之评析
3
作者 王文娟 杨晓娇 《科技与法律》 2016年第4期754-763,共10页
《刑法修正案(九)》对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进行了修订,使该罪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文中分析了该罪罪状表述不严密,存在多种理解方式的问题;还剖析了罪名设定不妥帖、不能全面准确概括罪状特征的问题;解析了"干扰无线电... 《刑法修正案(九)》对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进行了修订,使该罪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文中分析了该罪罪状表述不严密,存在多种理解方式的问题;还剖析了罪名设定不妥帖、不能全面准确概括罪状特征的问题;解析了"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表述不准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将罪名改为"妨害无线电管理罪",并提出严密罪状表述的完善建议。针对当前使用"伪基站"设备犯罪罪名适用问题,阐述了该罪在司法审判中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关系,从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给出了该罪"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罪名 罪状 情节严重 伪基站
下载PDF
“妨害公务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奇中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9-56,共8页
刑法第277条不应解释为一个罪名——“妨害公务罪”,而是四个罪名;“妨害公务罪”兼具侵犯国家法益和侵犯社会法益的性质,但以前者为主;“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对象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两类,其中人大代表也属于国家... 刑法第277条不应解释为一个罪名——“妨害公务罪”,而是四个罪名;“妨害公务罪”兼具侵犯国家法益和侵犯社会法益的性质,但以前者为主;“妨害公务罪”的行为对象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两类,其中人大代表也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妨害公务罪”属于具体危险犯,其“暴力”从外延看包括间接暴力,从程度上看不包括造成轻伤害的情形;“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应符合合法性条件,合法性的判断标准是法官就公务行为时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判断;当行为人对公务行为的合法性发生认识错误时,阻却犯罪故意;当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应按照刑法第277条第1款规定定罪处罚,而不是按照同条第4款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害公务罪 罪名 构成要件
下载PDF
《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的理论检视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燕飞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5-84,共10页
《反有组织犯罪法》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目前"草案"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法如何科学命名问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法立法方向或内容,通过分析该法确定为《反黑恶势力犯罪法》或者《反黑恶势力法》更为科学;... 《反有组织犯罪法》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目前"草案"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法如何科学命名问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法立法方向或内容,通过分析该法确定为《反黑恶势力犯罪法》或者《反黑恶势力法》更为科学;在该法立法定位上确定为预防为主导的行政性质的专门法律定位更为恰当,草案中的条文适度去刑事化是必要的。在该法的人权保障上需要进一步科学界定适度标准,推进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对于黑恶势力犯罪人回归、融入社会的渠道与措施,以及进一步增加全面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有组织犯罪法 立法名 立法定位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对危险驾驶罪罪名的一点质疑——兼论罪名确定的原则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强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刑法修正案(八)将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行为进行犯罪化处理后,最高司法机关将两种行为的罪名规定为危险驾驶罪。罪名和罪状之间出现"头大身子小"的名不副实现象。罪名和罪状之间应当具有内涵和外延上的匹配性,否则将难以实现罪... 刑法修正案(八)将追逐竞驶和醉酒驾驶行为进行犯罪化处理后,最高司法机关将两种行为的罪名规定为危险驾驶罪。罪名和罪状之间出现"头大身子小"的名不副实现象。罪名和罪状之间应当具有内涵和外延上的匹配性,否则将难以实现罪名的检索功能和预防功能。基于此,在罪名确定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两大原则:准确性和简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驾驶罪 罪名确定原则 公众认同
原文传递
博弈与选择:以实名制遏制网络言论犯罪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单民 陈磊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37,共9页
面对网络谣言满天飞的现实情势,立法者试图通过刑事制裁和实名制两种手段遏制网络言论犯罪。网络实名制在中国历经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存废之争各立,背后彰显的是技术和价值的博弈。在技术层面是网络虚拟性构建的匿名交往规则与对象真... 面对网络谣言满天飞的现实情势,立法者试图通过刑事制裁和实名制两种手段遏制网络言论犯罪。网络实名制在中国历经十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存废之争各立,背后彰显的是技术和价值的博弈。在技术层面是网络虚拟性构建的匿名交往规则与对象真实性诱发的网络暴力犯罪之间的博弈;在价值层面则是网络实名作为秩序重建的技术手段与匿名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之间的博弈。在网络言论这种价值冲突的领域,实名制不符合价值权衡的功利原则、情势原则和比例原则,在泼"不法言论"脏水的同时,很可能会将盆子一起扔了,因此应当缓行。在其他如网络交易、交友、网游等价值中立的领域,实名制才有可适用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言论犯罪 实名制 网络秩序 匿名表达自由 价值冲突
原文传递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剖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可 白文静 《行政与法》 2017年第11期123-128,F0003,共7页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具有科技化、多样化、隐蔽化等特点,案件类型多种多样,如人们熟知的网购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类型。针对电信诈骗社会影响的严重性可以从案前防范和案后侦破两方面处理,加强公安机关、电信运... 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具有科技化、多样化、隐蔽化等特点,案件类型多种多样,如人们熟知的网购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类型。针对电信诈骗社会影响的严重性可以从案前防范和案后侦破两方面处理,加强公安机关、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跨部门合作,采取"封""拦""串""冻"等手段,形成公安机关和社会力量的内外合力以精确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非接触性 实名制
下载PDF
论想象竞合犯视阈中的“罪名”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淼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4-47,65,共5页
想象竞合犯是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犯罪形态。在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维度中,数罪名是指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在想象竞合犯的复杂结构之中,数罪名是指同时符合数个犯罪构成。对想象竞合犯处断时,罪名则属于对犯罪构成事实进行加工的运用与结论... 想象竞合犯是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犯罪形态。在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维度中,数罪名是指数个性质不同的犯罪;在想象竞合犯的复杂结构之中,数罪名是指同时符合数个犯罪构成。对想象竞合犯处断时,罪名则属于对犯罪构成事实进行加工的运用与结论。对于想象竞合犯的处断,需从本质上理解罪名的涵义与数量,将罪名与刑法条文结合起来对想象竞合犯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竞合犯 犯罪构成 罪名应用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七)》第8条罪名探究
10
作者 王玉杰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6-39,共4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9年2月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七)》第8条中增加规定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犯罪,旨在惩处这种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斟酌本条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9年2月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七)》第8条中增加规定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犯罪,旨在惩处这种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斟酌本条规定,其罪名确定、组织行为、行为对象、行为目的以及司法认定中都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究并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正确适用刑法,解决本罪的定性处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名确定 组织行为 行为对象 行为目的 司法认定
下载PDF
同一罪名下“犯罪构成群”质疑
11
作者 欧锦雄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我国刑法的每一个具体罪名之下实质上均存在着一个“犯罪构成群”,这一“犯罪构成群”可内分为两类犯罪构成:一是典型犯罪构成,二是非典型犯罪构成。我国目前的刑法立法和司法并没有将每一个具体罪名下的拟制犯、扩张解释犯、预备犯... 在我国刑法的每一个具体罪名之下实质上均存在着一个“犯罪构成群”,这一“犯罪构成群”可内分为两类犯罪构成:一是典型犯罪构成,二是非典型犯罪构成。我国目前的刑法立法和司法并没有将每一个具体罪名下的拟制犯、扩张解释犯、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当作几个独立罪种看待,而是将这几种行为统一归到典型犯罪构成的同一罪种之中,并以典型犯罪的同一罪名定罪处罚,这一做法违背了概念的原理。在每一个具体罪名的“犯罪构成群”里,典型犯罪构成、拟制的犯罪构成、扩张解释的犯罪构成和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各自所体现的本质属性是不同的,它们应成立各自独立的犯罪构成,其行为种类各自应作为独立的罪种予以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罪名 犯罪构成群 典型犯罪构成 非典型犯罪构成 概念原理
下载PDF
受贿罪争议问题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乐 常玉峰 邱红芬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44-47,共4页
我国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发挥刑法的功能,应该对我国刑法、外国刑法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刑法关于受贿罪的规定进行比较研究,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刑法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受贿罪的规定进行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 贿赂 贿赂的范围 罪名设置
下载PDF
事实大还是法官大?——论证据排除规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裴苍龄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42,共11页
证据是认识的基础、证明的根据、检验的标准、思想的指南。什么能当此重任?惟有事实。证据是事实,事实不存在非法、合法的问题。事实是客观的,既不受法律调整,也不受法律制约,因而证据也没有合法性。证据不能排除。排除证据的实质是法... 证据是认识的基础、证明的根据、检验的标准、思想的指南。什么能当此重任?惟有事实。证据是事实,事实不存在非法、合法的问题。事实是客观的,既不受法律调整,也不受法律制约,因而证据也没有合法性。证据不能排除。排除证据的实质是法官睁着眼睛不认事实,排除证据的法官把自己和事实的位置摆错了,这是一项根本性的错误。非法获取人证是司法警察通过刑讯逼供和指名问供这样两重罪行实现的,因而它不是程序,而是程序中的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排除 刑讯逼供 指名问供
原文传递
网络诈骗犯罪立体防控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金升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0-55,共6页
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大量损失。网络诈骗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基础,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犯罪防控的重点。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完善、政府机关执法不力、公安机关侦破困难、个人... 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大量损失。网络诈骗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基础,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犯罪防控的重点。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完善、政府机关执法不力、公安机关侦破困难、个人信息从业者监管缺位以及被害人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陷入困境。因此,应以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为出发点,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共治,通过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完善协同治理体制与网络实名制、扩大国际合作等安排,实现网络诈骗犯罪的立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诈骗犯罪 个人信息保护 立体防控 网络实名制 协同治理
下载PDF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司法实践考察
15
作者 尹明灿 王明坤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7-46,共10页
变更起诉罪名之多、违法所得处理之乱以及缓刑适用率之高是私分国有资产罪在司法实践运行中所表现的三大特征。只有正确判断私分国有资产罪客观要件"私分"形式上的相对合法性、一定程度公开性以及私分国有资产者是否均为决策... 变更起诉罪名之多、违法所得处理之乱以及缓刑适用率之高是私分国有资产罪在司法实践运行中所表现的三大特征。只有正确判断私分国有资产罪客观要件"私分"形式上的相对合法性、一定程度公开性以及私分国有资产者是否均为决策者和具体操作者,才能正确区分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共同贪污罪;只有将私分国有资产罪认定为自然人犯罪才能避免司法实践中违法所得处理的混乱、尴尬局面;相关司法解释的尽快出台才能有助于私分国有资产罪的规范量刑,从而保证缓刑的正确、有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分国有资产罪 贪污罪 变更起诉罪名 单位犯罪 缓刑
下载PDF
职务犯罪实名举报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飞行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职务犯罪实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情形的长期存在,导致整个社会实名举报行为的总体萎缩。因此,有必要在确证实名举报制度增量功能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起体系化的实名举报人保护制度。为此,在观念层面,须确立权利主义的保护观;在操作层面,... 职务犯罪实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情形的长期存在,导致整个社会实名举报行为的总体萎缩。因此,有必要在确证实名举报制度增量功能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起体系化的实名举报人保护制度。为此,在观念层面,须确立权利主义的保护观;在操作层面,应明确举报事项密级,同时通过申请、决定、执行相分离式的保护主体模式,完善对实名举报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保护。另外,除强化人身保护外,还应增加生活援助、精神抚慰等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实名举报 功能 风险 保护
下载PDF
基于异构信息网络的假币犯罪信息分析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贞虹 李慧 +1 位作者 许舒人 叶丹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6年第12期255-261,共7页
传统的犯罪查询的查询条件是文本信息,查询结果是有序的文档列表,这种方式无法展示结果之间的关系.基于异构信息网络以信息网络的形式重构假币犯罪信息数据,构建了假币犯罪信息网络,使用人名消歧的技术建立假币犯罪信息网络中嫌疑人之... 传统的犯罪查询的查询条件是文本信息,查询结果是有序的文档列表,这种方式无法展示结果之间的关系.基于异构信息网络以信息网络的形式重构假币犯罪信息数据,构建了假币犯罪信息网络,使用人名消歧的技术建立假币犯罪信息网络中嫌疑人之间的关系,并使用排序学习方法研究假币犯罪信息网络中的节点相关性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假币犯罪信息分析系统,通过以实体对象为查询项和网络图为查询结果的方式解决假币犯罪数据的查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信息网络 元路径 犯罪数据挖掘 人名消歧 排序学习
下载PDF
有关走私犯罪争议的几个问题探析
18
作者 申敏 《新余高专学报》 2010年第1期31-33,共3页
当前关于走私犯罪争议颇多,如走私罪侵犯客体之争、走私犯罪罪名之争、武装掩护走私与暴力、威胁抗拒缉私行为的区别之争等。应当指出,首先,走私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对外贸易秩序;其次,罪名的确定,可从罪名划分的科学性和罪名名... 当前关于走私犯罪争议颇多,如走私罪侵犯客体之争、走私犯罪罪名之争、武装掩护走私与暴力、威胁抗拒缉私行为的区别之争等。应当指出,首先,走私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对外贸易秩序;其次,罪名的确定,可从罪名划分的科学性和罪名名称的科学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武装掩护走私的,应当作为各具体走私犯罪的从重处罚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私犯罪客体 走私犯罪罪名 武装掩护走私
下载PDF
“单位犯罪定义”研究
19
作者 张理恒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7-98,104,共3页
本文结合中外刑法学说,拟对单位犯罪定义进行细致入微的技术性研析,以科学地确定其定义,准确地把握其内涵与外延,进而达到厘清争议、发展理论的效果。
关键词 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定义 以单位名义 为了单位利益
下载PDF
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构成要件透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薇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5-37,56,共4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商业秘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我国刑法有关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构成要件的规定,既失之严密,又过于笼统,标准很难把握,笔者对此逐一进行透视和解析。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商业秘密 公平竞争 犯罪客观方面 非法获取 滥用 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