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方法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鲁君 叶亚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0年第4期13-17,共5页
通过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考评方法研究 ,认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质量背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宜度需求 3部分组成。提出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介绍了县域... 通过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考评方法研究 ,认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质量背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适宜度需求 3部分组成。提出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介绍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体系组成及部分指标说明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县域 生态质量考评
下载PDF
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 被引量:54
2
作者 张海朋 何仁伟 +1 位作者 李立娜 李光勤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52-2671,共20页
构建适于县域尺度的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泰尔指数、ESDA方法分析1995—2018年间环首都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并划分出城乡融合发展类型区,提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结果表明:(1)以2000年为拐点,环首都地区县域... 构建适于县域尺度的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泰尔指数、ESDA方法分析1995—2018年间环首都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并划分出城乡融合发展类型区,提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结果表明:(1)以2000年为拐点,环首都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经历了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历程,整体趋势向好;城乡融合水平的区域差距先增后减,总体趋于缩小。北京及环京三市区域间的差异对总体城乡融合水平差异的贡献率略高于两类地区内部差异,环京三市内部差异是造成两类地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张家口市与保定市内部差异是影响环京三市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保定市内部差异占主导地位。(2)低水平融合区的数量波动减少,高水平融合区持续增加;城乡融合水平高、低值区的"核心—边缘"结构突出,且经历了"单组单核—多组多核—单组多核"的动态演变历程;城乡融合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性先增后减;城乡融合热点区呈团簇状集聚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冷点区和次冷点区呈环形或带状布局在保定市中心城区外围,状态渐趋温和;城乡融合"冷热"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联系紧密。(3)可将环首都地区划分为五类城乡融合区:城乡融合引领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发展区、城乡融合优化升级区、城乡融合转型提升区和城乡融合落后欠发达区,并根据各类型区特点,提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县域尺度 时空分异 实施路径 环首都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县域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的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 被引量:51
3
作者 王良健 陈坤秋 李宁慧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4,共11页
本文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定义与内涵出发,选取流出人口比重、城镇化率、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四个指标,采用综合测评法从县域尺度对中国1 995个县(市、旗)的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ESDA-GIS等... 本文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定义与内涵出发,选取流出人口比重、城镇化率、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四个指标,采用综合测评法从县域尺度对中国1 995个县(市、旗)的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ESDA-GIS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年、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指数均值分别为14.22、23.45,呈现时间上的动态大幅上升趋势,高值区主要为胡焕庸线以东区域以及黑—蒙北部,低值区集中于胡焕庸线附近、滇—藏南部以及川西地区;2000~2010年1 892个县(市、旗)农村人口空心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103个县(市、旗)农村人口空心化有所改善。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呈现西—东、南—北加剧的空间格局,南北向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差异大于东西向。2000年、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全局Moran’s I分别为0.615 2、0.616 5,存在全局空间强自相关特征,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加强,区域差异正逐步拉大。高—高型集聚区域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川渝地区、皖豫交接区域扩展,北部高—高型集聚趋缓,不同聚类区域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内部异质性有所加强。地方政府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就业扶持、信贷支持、宅基地使用、社会保障及教育医疗等方面多管齐下,破解农村人口空心化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空心化 时空分异 县域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县级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瑞 王世新 +2 位作者 周艺 姚尧 韩向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1-186,共6页
建立了一种完全基于遥感数据的县级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HJ-1星CCD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建立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资源密度指数、土壤侵蚀指数和人类活... 建立了一种完全基于遥感数据的县级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HJ-1星CCD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建立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资源密度指数、土壤侵蚀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5种评价指标,对这些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化评价实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4.105%,主要集中在钦南区的林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的区域占31.206%,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而生态环境状况为差的区域则占3.668%,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县级区域 生态环境评价
下载PDF
成都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 被引量:29
5
作者 潘洪义 朱晚秋 +2 位作者 崔绿叶 冯茂秋 朱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335-6345,共11页
生态足迹方法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消耗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定量的判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2014年成都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并结合空间分析揭示了其空间演化规律。... 生态足迹方法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消耗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定量的判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2014年成都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并结合空间分析揭示了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9—2014年,各区市县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值有着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2.759hm^2/人下降至2014年的1.937hm^2/人,基本格局呈现出中间低,西南高,两翼居中的分布特征,高水平人均生态足迹集中分布在西南方向的蒲江县、大邑县,邛崃市;(2)2009—2014年成都市人均承载力呈现出较为稳定且有下降的趋势,由2009年的0.2314hm^2/人下降至2014年的0.2215hm^2/人,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生态足迹呈现出较好的空间一致性;(3)人均生态亏盈,在时间上表现为逐渐向好,但其本质是趋势为生态赤字愈发严重,空间上呈现出与人均生态承载力情况"高-低,低-高"相反分布的特征,分布呈扩散型,即由中部的五城区向四周扩散,除五城区外,其余地区在研究期间内都为赤字,最严重区域集中在西南方向的蒲江县,最高达到-9.3189hm^2/人,亟需建立有效的生态足迹调控和补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人均生态亏盈 区市县 成都市
下载PDF
中国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模式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凤武 彭补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2-286,共5页
近年来 ,在中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主持下 ,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行规划模式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 ,显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总结中国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试... 近年来 ,在中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主持下 ,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行规划模式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 ,显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在总结中国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试图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土地利用分区下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以指标控制为手段的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县域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管理 土地资源 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
下载PDF
特色田园乡村引领下的县域乡村振兴路径探析——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毅 陈超 许珊珊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116,共11页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江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探索和地方实践。溧阳乡村空间特色显著,农业发展基础优越,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三农”发展日新月异。溧阳系统谋划乡村发展,通过“村庄分类优布局、组团联动显特色、串点联线成网络、试点...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江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探索和地方实践。溧阳乡村空间特色显著,农业发展基础优越,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三农”发展日新月异。溧阳系统谋划乡村发展,通过“村庄分类优布局、组团联动显特色、串点联线成网络、试点先行强示范”的思路系统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形成了点、线、面全域创建的特色田园乡村总体格局。溧阳市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谋划县域乡村振兴,在生态优势下蓄积高质量发展动能,在特色凸显中推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在微民生建设中补齐乡村服务短板,在机制创新中加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在城乡共治下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从区域协同、生态蓄能、产业提振、服务均等、机制创新、治理融合等6个方面,探索形成了县域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路径探析 县域 江苏溧阳
下载PDF
Effect of Soil Sampling Density on Detecte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a Red Soil Region of China 被引量:20
8
作者 YU Dong-Sheng ZHANG Zhong-Qi +4 位作者 YANG Hao SHI Xue-Zheng TAN Man-Zhi SUN Wei-Xia WANG Hong-Jie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and soil types was examined in a county-wide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 China,using six sampling densities,14,34,68,130,255,and 525 samples...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and soil types was examined in a county-wide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 China,using six sampling densities,14,34,68,130,255,and 525 samples designed by the method of grid sampling in 6 different grid sizes,labeled as D14,D34,D68,D130,D255,and D525,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CVs) of SOC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62.8% to 47.4% with the increase in soil sampling densities.The SOC CVs in the paddy field change slightly from 30.8% to 28.7%,while those of the dry farmland and forest land decreased remarkably from 58.1% to 48.7% and from 99.3% to 64.4%,respectively.The SOC CVs of the paddy soil change slightly,while those of red soil decreased remarkably from 82.8% to 63.9%.About 604,500,and 353 (P < 0.05) samples would be needed a number of years later if the SOC change was supposedly 1.52 g kg-1,based on the CVs of SOC acquired from the present sampling densities of D14,D68,and D525,respectively.Moreover,based on the same SOC change and the present time CVs at D255,the ratio of samples needed for paddy field,dry farmland,and forest land should be 1:0.81:3.33,while the actual corresponding ratio in an equal interval grid sampling was 1:0.74:0.46.These indicated that the sampling density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detection of SOC variability in the county-wide region,the equal interval grid sampling was not efficient enough,and the respective CV of each land use or soil type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when determining the sampling number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ounty-wide region grid sampling land use soil type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熵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进 刘秀华 丁恩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6539-6541,共3页
信息熵是对系统的不确定性(无序性)的一种量度,其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演变规律,也可以反映区域土地的分布。根据信息熵原理研究了重庆市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分布,并与重庆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信息熵是对系统的不确定性(无序性)的一种量度,其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演变规律,也可以反映区域土地的分布。根据信息熵原理研究了重庆市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分布,并与重庆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荣昌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6-2005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1996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最低,为1.306 5,2005年达到最大值1.450 8,正处于“凸”型非线性增加态势;从空间变化看,信息熵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信息熵大,经济发展较好。荣昌县土地利用信息熵比重庆市水平低,且二者变化趋势差别很大,重庆市信息熵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土地利用结构 县域 演变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祝爱民 夏冬 于丽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3-196,共4页
在建立评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经过实证分析,证明该模型在评判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方面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协调性分析 县域经济 县域科技进步
下载PDF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县域农业增长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玉 唐秀美 +1 位作者 潘瑜春 胡月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6-261,共16页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系统揭示区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借助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将县域农业增长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并借助ESDA方法系统分析2000—2...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系统揭示区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借助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将县域农业增长分解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并借助ESDA方法系统分析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县域农林牧渔业增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京津冀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且种植业和牧业是农业增长的主要产业。2)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增长具有显著的同质集聚性,集聚效应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就产业各分量而言,份额分量和结构分量的集聚效应最强,表现为渔业>牧业>林业>种植业;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仅有种植业和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统计性检验,并以种植业最强;各分量的显著高高(或低低)集聚县域表现出低重合度,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生产格局尚待优化。3)农业资源配置流向相对合理的Ⅰ类型(竞争优势+专业化程度强)和Ⅳ类型(竞争劣势+专业化程度低)的县域数量不足50%(渔业除外),表明县域农业资源配置的比较优势不突出,县域间分工协作意识不强。建议加强县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合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实现农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增长 偏离份额法 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 县域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县域规划建设低碳评价方法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赫 胡佳慧 +1 位作者 王睿 叶青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6期23-30,共8页
在"双碳"目标和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县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治理手段,然而现阶段我国县域缺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低碳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碳源/汇—空间驱动因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在"双碳"目标和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县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治理手段,然而现阶段我国县域缺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低碳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碳源/汇—空间驱动因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联机制,以我国1903个县级城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SPSS 25.0的数理统计方法展开研究,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程性评价体系,并以武安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关键低碳指标体系和相应规划策略。研究表明:一、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于动态发展的全国广大县级城市具有高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评价体系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系统性衔接,可以有效识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的控碳薄弱环节,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低碳评价体系、完善双碳目标下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县域层面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评价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县域 规划实施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规模经济与县行政区划改革: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光 唐灿明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4-28,共5页
当下中国许多县乡政府陷入连吃饭财政都难以为继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2003年湖南省88个县市的有关数据分析发现,该省县行政区划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县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均行政成本降低的现象。这一发现表明,湖南... 当下中国许多县乡政府陷入连吃饭财政都难以为继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2003年湖南省88个县市的有关数据分析发现,该省县行政区划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县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均行政成本降低的现象。这一发现表明,湖南省以及中东部许多省份或许可以通过扩大县行政规模的手段,达到节约行政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经济 行政区划 湖南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基于县域单元的福建省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浩 方超平 +1 位作者 林蕙灵 张庭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09-113,共5页
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基础单元,在"三生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内涵,筛选出与四大空间功能类型相对应的投入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2~2014年福建省84县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静态效率进行测... 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基础单元,在"三生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内涵,筛选出与四大空间功能类型相对应的投入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2012~2014年福建省84县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静态效率进行测算。其研究结果表明:(1)2012~2014年福建省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各维度综合静态效率平均值达0.682。(2)福建省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效率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发展格局。(3)福建省各主体功能区的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皆存在明显的差异,优化开发区的国土发展空间和可持续保障空间开发利用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高;而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生产空间综合效率较高;各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空间开发利用效率普遍较高且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主体功能类型 静态效率 DEA 县域单元
下载PDF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可行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方舟 王晨 严金明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当前土地整治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国家更高的重视,新一轮的土地整治规划也面临着更高的编制要求,而科学地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针对最为具体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深入剖析了其规划可行性的概念和目... 当前土地整治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国家更高的重视,新一轮的土地整治规划也面临着更高的编制要求,而科学地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针对最为具体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深入剖析了其规划可行性的概念和目标,界定了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可行性评价的原则和内容,并根据其内涵构建可行性评价体系,为具体分析编制条件、规划目标、规划效果、实施过程,度量县级土地整治规划可行性提供了可行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 土地整治规划 可行性评价 体系构建
下载PDF
中国中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晴 刘李峰 高明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97,共5页
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经验在于充分协调和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3个要素的作用。然而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中部各省仍... 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经验在于充分协调和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3个要素的作用。然而在看到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中部各省仍有部分农业弱县、工业小县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在分析中国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中部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提出中部城乡统筹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未来中部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统筹 模式 县域经济
下载PDF
县域优质小麦生产效果分析 Ⅰ.陕西省岐山县小麦生产现状调查 被引量:8
17
作者 魏益民 欧阳韶晖 +2 位作者 陈卫军 张保军 李世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0,共5页
优质小麦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种子供应、栽培技术、品质检验、收购贮藏、政策支持等。为了解陕西省岐山县小麦生产的状况以及优质小麦品种推广的效果,以岐山县为区域,直接在农户田间抽取收获的小麦样本,现场调查相关生产要素,分... 优质小麦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种子供应、栽培技术、品质检验、收购贮藏、政策支持等。为了解陕西省岐山县小麦生产的状况以及优质小麦品种推广的效果,以岐山县为区域,直接在农户田间抽取收获的小麦样本,现场调查相关生产要素,分析该县的小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岐山县属于硬粒、高蛋白质、高筋、强筋小麦产区;田间调查表明,通过优质小麦的推广,主栽品种的比例提高,品种数量减少;稳产、高产、管理简单、便于机械收获、适宜间套的小麦品种深受当地农民欢迎。政府部门应在减少生产品种数量、落实优质优价政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县域 优质品种 品质性状
下载PDF
“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国斌 杨富田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传统的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县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县域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配套设施产业、"互联网+产业&qu... 传统的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县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县域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配套设施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信息化产业,不断优化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使东北地区县域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监督管理,树立乡村旅游品牌;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下物流,促进现代新兴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解决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的矛盾,推动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高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产业结构 县域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增洋 李刚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2,共8页
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更好推动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发现,产业非农化通过提高第二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以及收入水平驱动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经济服务... 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以更好推动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发现,产业非农化通过提高第二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以及收入水平驱动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要大于经济服务化,工业化通过提高收入水平和带动服务业就业以提升城镇化水平,增加工业就业对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作用较小,而提高工业生产率是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城市群中的县域城镇和大城市附近的县域城镇人口吸纳能力较强,是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承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中部地区 动力机制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旭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1期301-305,共5页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受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等要素条件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qu...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受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等要素条件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西部不少市县在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对于西部地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研究,也就在于总结、梳理西部各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成就、经验和做法,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县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或模式,探讨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统筹 模式 县域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