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0配体高表达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严金川 吴宗贵 +3 位作者 张玲珍 李莉 仲人前 孔宪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9-412,共4页
为了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 为了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的临床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及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进行检测。并观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 ,(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明显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高 (P <0 .0 1) ,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2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明显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高 (P <0 .0 1) ,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3)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1) ,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配体无差异 (P >0 .0 5 )。 (4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狭窄数相关 (r=0 .5 4,P <0 .0 1) ,而与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无关。此结果提示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升高对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或破裂起重要作用 ,且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抗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血清sCD40L检测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徐邦牢 贝春花 +1 位作者 王蓉 雷秀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56-165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sCD40L检测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风险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ACS患者200例,随访全部病例为时6个月,以发生死亡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为试验观察终点。在发病72h内空腹状态下采取病例前臂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E... 目的探讨分析sCD40L检测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风险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ACS患者200例,随访全部病例为时6个月,以发生死亡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为试验观察终点。在发病72h内空腹状态下采取病例前臂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方法测定cTnI水平。结果200例观察对象中108例血清sCD40L水平高于5.0μg/L。随访观察6个月后,发现高水平的sCD40L、CRP及cTnI与ACS患者发生死亡及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相关(P=0.001,P=0.02及P=0.001)。结论血清sCD40L、CRP及cTnI水平升高可用于独立预测ACS患者高风险心血管病事件。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和预测ACS的灵敏度,并有望取代现有的心肌酶检测而成为新一代心血管病诊断和风险预测的临床实验室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综合征 SCD40L C-反应蛋白 CTNI 风险因子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药物支架与非药物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高峰 许澎 +6 位作者 伍旭升 周亚刚 乔祺 俞利群 施旭荣 徐岭 朱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药物支架组两组(n= 29),测定置入支架前、置入后即刻、24小时后、48小时后血液中TF和TFPI的浓度,比较同组中不同时点TF和TFPI的变化以及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对应时点的TF和TFPI的变化。结果: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患者在置入支架后TF均显著升高;非药物支架组介入后即刻TFPI升高,以后降低至基线值以下,药物支架组也有类似趋势,但两组间对应时点TF和TFP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有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置入药物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影响类似,并不促进系统高凝状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支架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曙光 王爱萍 +3 位作者 汤学超 苏玉文 张杰 张代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ACS78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33例(SA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39例(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0例胸痛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ACS78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SA)33例(SA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3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时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ACS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CS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534,P=0.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500,P=0.0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 利钠肽 冠状血管造影术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葛根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肱动脉流量介导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卫星 盖晓波 +2 位作者 罗助荣 李慧忠 林毅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1-13,共3页
观察葛根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肱动脉流量介导性舒张 (FMD)功能的改善作用。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 60例 ACS患者分为葛根素治疗组 (3 4例 )和常规治疗组 (2 6例 ) ,并与正常组 (2 0例 )比较。经过相关指标检测发现 :1 ACS患者... 观察葛根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肱动脉流量介导性舒张 (FMD)功能的改善作用。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 60例 ACS患者分为葛根素治疗组 (3 4例 )和常规治疗组 (2 6例 ) ,并与正常组 (2 0例 )比较。经过相关指标检测发现 :1 ACS患者肱动脉 FMD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减弱 ,CEC数及 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值均 <0 .0 1 ) ;2治疗后葛根素组 FMD功能明显增强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 ,CEC数及 ET-1含量亦显著减少 (P均 <0 .0 1 ) ;3葛根素组疗程结束前 1周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与 FMD功能增强及 ET-1含量减少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葛根素可显著改善 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修复和保护内皮功能可能是葛根素抗心绞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肱动脉流量介导性舒张功能 内皮功能 血管超声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TaqI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健 邓兵 +2 位作者 吕立夏 赵明中 郑黎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ACS组)及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法测定血脂各项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TaqI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ACS组)及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法测定血脂各项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CETP基因中TaqIB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CETPTaqIB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B2与B1B1基因型比较,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5)。B1B2与B2B2基因型比较各血脂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B2与低HDL-C有关。TG≥1.7mmol/L时不同基因型间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TG<1.7mmol/L时B1B1基因型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B1B2基因型(P<0.05)。结论:B1、B2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AC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及TaqIB基因多态性均可影响HDL-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胆固醇酯类 蛋白质转运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立明 于洋 左中夫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1期57-58,共2页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血浆脂蛋白水平,初步探讨这些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检验指标。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次日清晨取空腹12小时静脉血,通过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血浆脂蛋白水平,初步探讨这些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检验指标。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次日清晨取空腹12小时静脉血,通过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分别以氧化酶法测定LP(a)生化指标。结果经T检验显示,CHD组Lp(a)水平明显高于非CHD组(P<0.05),Lp(a)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可见Lp(a)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Lp(a)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存在相关性,水平升高是其独立危险因子,也是心肌梗死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 冠心病
下载PDF
缺血变性白蛋白测定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丁静 范友谊 宋文东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变性白蛋白(IMA)测定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及106名健康人血清IMA测定。同时在UA患者入院后12h内不同时间段测定cTnI、CK、CK-MB。结果 UA组IMA(89.9±10)U/ml显著高于对照组(60.2&... 目的探讨缺血变性白蛋白(IMA)测定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及106名健康人血清IMA测定。同时在UA患者入院后12h内不同时间段测定cTnI、CK、CK-MB。结果 UA组IMA(89.9±10)U/ml显著高于对照组(60.2±8)U/ml,P<0.05。距发病<2hIMA阳性率(33.3%)显著高于cTnI(4.0%)P<0.005;4h阳性率(40.6%)显著高于cTnI、CK-MB、CK(13.5%,8.3%,5.2%,P<0.01);8~12hIMA阳性率(47.9%)高于cTnI、CK-MB、CK(29.2%,19.8%,17.7%,P<0.05)。结论血清IMA诊断心肌缺血优于cTnI及心肌酶学,是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变性白蛋白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新型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 被引量:76
9
作者 秦华 梁先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盐酸替罗非班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 ,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盐酸替罗非班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 ,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本文综述了盐酸替罗非班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的研究 被引量:60
10
作者 蔡洪 尹莉莉 +3 位作者 王翊 王玉荣 陈贇 刘芙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6期737-742,共6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按照患者急诊入院的时间顺序,将2016 年7 月— 2017 年6 月收治的84 例ACS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 年7 月—2018 ... 目的研究并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理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按照患者急诊入院的时间顺序,将2016 年7 月— 2017 年6 月收治的84 例ACS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 年7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78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ACS 急诊快速诊疗方法。观察组将FMEA 方法运用于ACS 急救护理流程,通过识别失效模式,纠正失效因子,来实现对流程的风险控制。采用胸痛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首份心电图(FMC-to-EKG)时间,首份心电图(EKG)至ACS 确诊时间,高敏肌钙蛋白检测(hs-cTn)完成时间,患者就诊至实施球囊扩张治疗(D2B)的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FMEA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ACS 患者首份EKG 至ACS 确诊时间、hs-cTn完成时间、D2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ACS 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FMEA 可以实现对ACS 急救护理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流程 风险控制
原文传递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4
11
作者 杨昭毅 向倩 +1 位作者 周颖 崔一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替格瑞洛使用情况,了解该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为提高替格瑞洛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6月住院期间使用替格瑞洛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使用替格瑞洛患者的适应症、用法用量、...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替格瑞洛使用情况,了解该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为提高替格瑞洛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6月住院期间使用替格瑞洛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使用替格瑞洛患者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6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3.77±14.69)岁;体重(70.76±11.17)kg。原发病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手术。36例患者中,4例为阿司匹林联用替格瑞洛,30例为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后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1例为阿司匹林联用西洛他唑后将西洛他唑更换为替格瑞洛,1例为阿司匹林加用替格瑞洛。31例患者按说明书中所示的用法用量使用,5种患者使用其他不同的用法用量。涉及的可能与替格瑞洛存在相互作用的合并用药共8种。共6例次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其中2例(5.56%)发生出血,4例(11.11%)出现呼吸困难。结论:我院替格瑞洛多应用于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药师应严格把握该药用法用量,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促进替格瑞洛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49
12
作者 黄榕翀 郭宏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5,共5页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于2019年8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发布,该指南通过总结和评估现有证据将冠心病重新分类,对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进行了更新,并引入了"冠心病的临床...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于2019年8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发布,该指南通过总结和评估现有证据将冠心病重新分类,对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进行了更新,并引入了"冠心病的临床可能性"这一新的术语,可作为临床诊治冠心病的参考依据、原则,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对《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的主要更新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冠脉综合征 诊断 治疗 预后 指南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何江江 张崖冰 +4 位作者 高润霖 申立军 克拉斯.里克纳 李黎 胡善联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第3期27-32,共6页
目的利用模型估计方法评价中国ACS患者使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的成本-效果。方法本研究总体研究设计、样本病例入组标准、样本病例数、临床医学中心数、参与国家数、给药方案、主要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均基于全球PLATO试验。利用PLATO... 目的利用模型估计方法评价中国ACS患者使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的成本-效果。方法本研究总体研究设计、样本病例入组标准、样本病例数、临床医学中心数、参与国家数、给药方案、主要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均基于全球PLATO试验。利用PLATO试验数据和全球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收集本土的成本数据和外部资源数据,从短期决策树模型和长期Markov模型评价中国ACS患者使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的成本-效果。结果基于替格瑞洛治疗ACS的长期Markov模型,与氯吡格雷治疗ACS相比,每延长1个QALY需增加的医疗费用为14094元;以2010年上海市人均GDP为标准,替格瑞洛的ICER远低于1倍人均GDP。结论从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角度考虑,在上海等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使用替格瑞洛治疗ACS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药物经济学 模型法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杨晓燕 龚培力 +8 位作者 王琳 李芳 王朝晖 王秋芬 陈健 党瑜华 赵洛沙 许爱国 刘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在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研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入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200例。在均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10... 目的:在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的基础上,研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入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200例。在均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101例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1·min^-1×30min,然后0.1μg·kg^-1·min^-1,静脉滴注),对照组99例给予安慰剂,疗程2~5d。结果:试验组30d内复合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的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ST段下移程度和缺血导联数明显减少,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5d内和30d内试验组死亡、新的心肌梗死和顽固性缺血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亦有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发生率13%),与对照组(发生率7%)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基础上,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肝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2015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师树田 聂绍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率占所有急性冠脉综合征(ASC)的70%以上。但是NSTE—ACS又缺乏像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那样典型的心电图表现,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下载PDF
2012ESC《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炎 陈亚蓓 陶荣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6期119-124,共6页
本指南对写作过程中所有该领域可利用的证据进行总结和评估,为协助医师在日常实践中对每个不同情况的患者选择最佳诊断或治疗方案。和其他学会及组织一样,欧洲心脏学会(ESC)近年来发表并定期更新了大量指南。
关键词 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芳 余素琴 王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6-467,共2页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 7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未包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均分为受试组 (替罗非班加肝素 )和对照组 (替罗非班安慰剂...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 7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未包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均分为受试组 (替罗非班加肝素 )和对照组 (替罗非班安慰剂加肝素 ) ,疗程 2 .0~ 4 .5d。观察用药期间心绞痛发作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受试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心绞痛发作最长一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30 .5 %。受试组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也有较多改善趋势。结论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描记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绞痛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治疗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赵妍 郑丽 刘德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年第6期25-3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搜集有关中国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项RCT共29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在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0.23,95%CI:0.15~0.36,P<0.05)、心肌梗死(OR=0.29,95%CI:0.16~0.53,P<0.05)、脑卒中的发生率(OR=0.26,95%CI:0.13~0.54,P<0.05)、临床效果(OR=3.86,95%CI:2.04~7.31,P<0.05)均显著降低,但呼吸困难发生率(OR=4.42,95%CI:2.61~7.51,P<0.05)较氯吡格雷组高。结论:中国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率,但须警惕呼吸困难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冠脉综合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翎羽 马国娣 林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0期4311-43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CS并行PCI的患...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确诊为ACS并行PCI的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心脏不良事件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患者术后1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居、吸烟、TC、LDL-C、BMI及白细胞计数是ACS行PCI患者术后1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3.471,2.463,1.968,1.501,1.365,1.111;P〈0.05)。结论 ACS行PCI患者术后1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早期识别并控制危险因素则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及阿司匹林对老年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PKB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培良 沈菀真 +4 位作者 靖涛 周卓 陈瑶 李轩 袁龙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蛋白激酶B(PKB)的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ACS患者48例,随机分2组,即复方丹参滴丸(CRS)组和阿司匹林(AS)组;26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C组)。ACS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蛋白激酶B(PKB)的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ACS患者48例,随机分2组,即复方丹参滴丸(CRS)组和阿司匹林(AS)组;26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NC组)。ACS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即CRS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30粒口服;AS组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于用药前10min及用药后3.5,6,24h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LTAR)、血小板蛋白激酶B的活性变化(PKBA)。结果:所有老年ACS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较NC组明显增加(P<0.01);胞膜蛋白激酶B(PKB)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胞浆PKB表达则显著降低(P<0.01)。口服CRS和AS后6h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用药前降低最明显(P<0.01)。但24h时CRS对血小板聚集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AS已不明显。口服CRS6h后ACS组患者血小板胞膜PKB活性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胞浆PKB表达则已明显升高。AS组二指标虽有所变化,但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ACS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优于AS,为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阿司匹林 老年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率 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