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in Shanghai from 2003 through 2007 被引量:34
1
作者 MA Xiao-jing YU Cen-yan +3 位作者 HUANG Min CHEN Shu-bao HUANG Mei-rong HUANG Guo-y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9期2629-2634,共6页
Background The epidemiologic pic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KD) in Shanghai from 1998 through 2002 were reported while the current status of KD in the following five years remains unknow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for... Background The epidemiologic pic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KD) in Shanghai from 1998 through 2002 were reported while the current status of KD in the following five years remains unknow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form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KD were sent to 50 hospitals providing pediatric medical care in Shanghai, China. All patients with KD diagnosed during January 2003 through December 2007 were recruited. Results In total, 1187 cases of KD were enrolled. The incidence of KD was 36.78 to 53.28 (mean 46.32±6.51) per 100 000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5 years between 2003 and 200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year from 1998 to 2002 of (27.32±7.11) per 100 000, (t=4.406, P=0.002). Ages at onset ranged from 12 days to 13.6 years (median 1.8 years). It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summer and spring.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CAL), defined as ectasia or aneurysm, accounted for 19.8% (232 cases). Flattened or inverted T wave was the most frequent finding (194 cases, 20.5%) by electrocardiogram.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 was administrated to 1028 cases (86.6%). The occurrence of CAL seemed less frequent in the patients received gamma-globulin from day 5 to day 9 after the onset with the regimen of 1000 mg/kg once or 1000 mg/kg twice.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KD was increasing in Shanghai.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 from day 5 to day 9 after the onset with the regimen of 1000 mg/kg once or 1000 mg/kg twice resulted in less coronary seauel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aki disease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EPIDEMIOLOGY INCIDENCE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俊 王邦宁 +2 位作者 王安才 吴明 王德国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77,481,共4页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 C)变化,探讨Cys C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16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者及102例无冠心病者Cys C水平,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评分三方面分析Cys 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ys 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24±0.32)mg/L vs.(1.12±0.27)mg/L,P<0.01)];多支病变组Cys 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1.31±0.31)mg/L vs.(1.20±0.32)mg/L,P<0.01];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组Cys C水平较轻度狭窄组显著升高[(1.29±0.36)mg/Lvs.(1.16±0.23)mg/L,P<0.01],且冠心病患者Cys C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9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Cys C水平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 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胱抑素C 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风险预测指标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英谦 王华 +3 位作者 李亚楠 王莹雪 马翠 胡阳 《中国医药》 2020年第12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临床特征,探寻相关高危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9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是否扩张将其分为CAL组(110例)与无CAL组(58... 目的分析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临床特征,探寻相关高危因素及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9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是否扩张将其分为CAL组(110例)与无CAL组(584例)。分析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相关高危因素;对比国内外常用评分系统,筛选更适合预测CAL发生的可靠指标并评估其实用价值。结果本研究川崎病患儿CAL发生率为15.9%(110/6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530×10^9/L(比值比=2.306,95%置信区间:1.244~4.276,P=0.008)、ESR≥75 mm/1 h(比值比=2.036,95%置信区间:1.180~3.511,P=0.011)为川崎病患儿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对以上实验室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绘制,得出血红蛋白<109.5 g/L预测CAL的敏感度为58.49%,特异度为59.45%;PLT>407.5×10^9/L预测CAL的敏感度为61.11%,特异度为61.32%;ESR>44.5 mm/1 h预测CAL的敏感度为60.60%,特异度为52.17%;白蛋白<35 g/L预测CAL的敏感度为52.69%,特异度为61.09%。结论PLT≥530×10^9/L、血红蛋白≤100 g/L、ESR≥75 mm/1 h、白蛋白≤35 g/L对CAL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白蛋白预测CAL临界值与以往常用的评分系统中≤35 g/L一致,PLT对CAL预测价值最高,但效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临床特征 预测指标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前白蛋白、胱抑素C、血小板四项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春晖 乐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前白蛋白(PA)、胱抑素C(CysC)、血小板四项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38例作为KD组,KD合并CAL患儿42例作为KD合并CAL组。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PA、C...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患儿前白蛋白(PA)、胱抑素C(CysC)、血小板四项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38例作为KD组,KD合并CAL患儿42例作为KD合并CAL组。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PA、Cys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对KD组和KD合并CAL组患儿采用原田危险评分(Harada评分)和小林评分(Kobayashi评分)进行疾病风险评分,并分析PA、CysC、PLT、MPV、PCT、PDW水平与Harada评分、Kobayash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KD合并CAL组和KD组患儿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KD合并CAL组患儿PA水平明显低于KD组,CysC水平明显高于KD组(均P<0.05)。KD合并CAL组和KD组患儿PLT、MPV、PCT、PDW水平高于对照组,且KD合并CAL组高于KD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A水平与Harada评分、Kobayashi评分均呈负相关,CysC和血小板四项水平与Harada评分、Kobayash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KD合并CAL患儿CysC、血小板四项水平明显升高,PA水平明显降低,对PA、CysC、血小板四项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患儿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前白蛋白 胱抑素C 血小板四项
下载PDF
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在川崎病中的水平及其与冠脉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亚杰 李亚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不同时期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的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CAL)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KD患儿急性期(发病<11 d,人丙种球蛋白使用前)、亚急性期(病程的1...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不同时期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的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CAL)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KD患儿急性期(发病<11 d,人丙种球蛋白使用前)、亚急性期(病程的11-21 d,IVIG使用后,体温正常)和20例年龄相仿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的血浆Gal-3的水平,同时记录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如PTS、ESR、CRP。并根据是否发生CAL分组分析患儿血浆Gal-3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计数(PTS)、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Gal-3浓度分别为(14.64±1.99)ng/ml、(11.89±1.25)ng/ml,健康体检儿童血浆Gal-3浓度为(10.15±0.79)ng/ml。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血浆Gal-3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急性期明显高于亚急性期(P<0.05)。急性期冠脉病变组(CAL组,n=17)和非冠脉病变组(NCAL组,n=33)血浆Gal-3的浓度分别为(16.40±1.21)ng/ml、(13.77±1.48)ng/ml,CAL组高于NCAL组(P<0.05)。KD患儿急性期血浆Gal-3水平与PTS、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KD患儿血浆Gal-3水平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下降,急性期CAL组血浆Gal-3水平高于NCAL组,血浆Gal-3急性期显著升高对于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的预测意义或可辅助川崎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半乳糖凝集素-3 冠脉损伤 儿童
下载PDF
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和降钙素原对早期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江花 段蔚 +2 位作者 罗海燕 杨龙贵 陶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对早期预测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99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典型川崎病(TKD)患儿67例...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对早期预测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的99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典型川崎病(TKD)患儿67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32例。根据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将患儿分为KD-CAL组52例KD-n CAL组(不伴CAL)47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本院健康体检儿童2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CRP、ESR、白蛋白、ALT、AST、血钠水平,比较KD患儿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的变化,并对血浆NT-proBNP及PCT水平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获得预测CAL的最佳临界值。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为(1 711.78±649.6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23±138.35)ng/L,急性期KD患儿血浆PCT水平为0.98(1.05)ng/mL,高于对照组的0.35(0.4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D-CAL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2 607.66±757.58)ng/L,明显高于KD-n CAL组的(650.00±53.95)ng/L(t=2.294,P<0.05),KD-CAL组血浆PCT水平为1.79(2.10)ng/mL,高于KD-n CAL组的0.56(1.39)ng/mL(t=2.935,P<0.05)。血浆NT-proBNP和PCT水平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和0.721,当BNP≥565 ng/L时为最佳界值,判断KD患儿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66.7%;当PCT≥1 ng/mL时为最佳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8%、70.4%。结论:NT-proBNP及PCT水平升高在KD早期预测CAL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N端脑利钠肽前体 降钙素原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时机和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英谦 郝京霞 +3 位作者 李博 赵紫薇 张会敏 陈敬师 《中国医药》 2021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时机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9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VIG开始应用时间将患儿分为发热≤5 d组(24例)、发热6~10 d组(615例... 目的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时机和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9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VIG开始应用时间将患儿分为发热≤5 d组(24例)、发热6~10 d组(615例)及发热>10 d组(55例),观察不同时机给予IVIG产生IVIG抵抗及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情况。另选取20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及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与抗炎因子水平。结果发热≤5 d组IVIG抵抗率高于发热6~10 d组和发热>10 d组[37.5%(9/24)比1.1%(7/615)、1.8%(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IVIG抵抗患儿CAL发生率高于IVIG无抵抗患儿[35.3%(6/17)比15.4%(10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6~10 d组、发热>10 d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发热≤5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水平发热≤5 d组最高,发热≤5 d组、发热6~10 d组、发热>10 d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发热>10 d组低于发热≤5 d组和发热6~10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0水平发热≤5 d组最高,发热≤5 d组、发热6~10 d组、发热>10 d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川崎病患儿IVIG治疗后IL-6、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13.4±1.8)ng/L比(96.3±9.1)ng/L、(4.2±0.4)ng/L比(13.3±1.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发热5 d内给予IVIG可增加IVIG抵抗,发热6~10 d可能为应用IVIG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丙种球蛋白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抵抗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羧化不全骨钙素在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高绿英 李亚蕊 牛旭旭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尤其是有冠状动脉损害(CALs)患儿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及羧化不全骨钙素在KD并CAL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至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与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36例KD患儿资料,其中男20...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尤其是有冠状动脉损害(CALs)患儿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及羧化不全骨钙素在KD并CAL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至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与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36例KD患儿资料,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3±1.1)岁。根据患儿病程的不同,分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将KD患儿分为CALs组和无冠状动脉损害(NCALs)组。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25例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6±1.0)岁。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采用Sigmaplot 12.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在KD及CALs诊断中的效应。结果健康对照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KD患儿的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分别为(16.4±1.6) μg/L、(14.2±1.6) μg/L、(14.3±1.7) μg/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和亚急性期KD患儿的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088、5.687,均P〈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相比,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66,P〉0.05)。急性期有CALs患儿、NCALs患儿的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分别为(12.9±1.2) μg/L、(15.0±1.4) μg/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711、3.891,均P〈0.01);与NCALs患儿相比,急性期有CALs患儿的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71,P〈0.01)。有CALs的患儿亚急性期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的水平为(13.0±1.3) μg/L,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7,P〉0.05)。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为15.7 μg/L时诊断KD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2%,阳性预测率为88%,阴性预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化不全骨钙素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Risk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in immunoglobulin resistant Kawasaki disease 被引量:4
9
作者 Hirotaro Ogino Kazunari Kaneko +3 位作者 Takamichi Uchiyama Ken Yoshimura Masayuki Teraguchi Yosikazu Nakamura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Objective: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decreases th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CAL) in Kawasaki disease (KD) while patients resistant to IVIG have higher risk. This study is ai... Objective: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decreases th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CAL) in Kawasaki disease (KD) while patients resistant to IVIG have higher risk.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an additional therapy affects the risk for CAL in IVIG resistant KD. Design: The information from 11,510 children with KD was collected by the nationwide survey (2003-2004) in Japan. The secondary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IVIG resistant KD were an additional IVIG dose, steroids or both. The incidence of CAL was compared among 4 groups: G1, children responded to initial IVIG;G2,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IVIG dose;G3,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dditional steroids;G4,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receiving an additional IVIG dose plus steroids. CAL was assessed at 30th day of illness using ultrasound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2229 patients (19.4%) were resistant to initial IVIG. Incidence of CA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ldren responding to initial IVIG than in IVIG resistant patients (1.9% and 11.0%, respectively;odd’s ratio 6.3). The incidences of CAL in an each additional therapy group were as follows: G2: 6.7%, G3: 9.7%, G4: 22.2%. The risk for C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4 as compared with G2 and G3. Giant aneurysmal formation (GA) was more frequently developed in G3 and G4 consisting of the patients receiving steroids (G1: 0.03%, G2: 0.63%, G3: 4.3%, G4: 3.7%).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AL was considerably high in IVIG resistant KD and an additional therapy by steroids may increase the risk for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WASAKI Disease IMMUNOGLOBULIN Resistance Additional Treatment 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 STEROIDS
下载PDF
急性期QT间期离散度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其乐 胡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QT间期离散度(QTd)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川崎病(KD)患儿在发病急性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做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并在1个月内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将有冠状动脉损伤的作为损伤组... 目的:探讨急性期QT间期离散度(QTd)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川崎病(KD)患儿在发病急性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做心脏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并在1个月内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将有冠状动脉损伤的作为损伤组,无冠状动脉损伤的为非损伤组,同时随机抽取在此期间有发热的非KD患儿34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QTd值及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川崎病患儿急性期QTd值(53.23±15.07,31.41±16.46)均显著延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非损伤组与对照组(22.71±9.47)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同急性期QTd值呈正相关(rs=0.551,P(0.05)。结论:观察川崎病患儿急性期QTd值,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QT间期离散度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诊治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英谦 张翰墨 +4 位作者 曹亚丽 王文露 刘倩 齐焕军 王华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指导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694例KD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KD合并CAL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对IVIG抵抗及CA... 目的分析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指导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694例KD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KD合并CAL的高危因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对IVIG抵抗及CAL发生的影响。结果KD患儿年龄分布为1个月~11岁,<6岁患儿占96.2%;男∶女=1.49∶1;6种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热最常见,指端脱皮发生率最低,不完全川崎(iKD)与完全川崎(cKD)比较皮疹、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改变及肢端肿胀脱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化验指标中中性粒细胞比例(N%)、血红蛋白(Hb)、血沉(ESR)与KD合并CAL的发生独立相关,为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VIG无反应型KD发生率为2.45%,发热5 d内给予IVIG,产生IVIG抵抗的发生率较6~10 d及>10 d以上应用组明显升高(P<0.01)。发热5 d内与6~10 d给予IVIG组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AL发生率与>10 d应用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D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热最常见,指端脱皮发生率最低,iKD组较cKD组表现除发热外,其他主要表现均明显少于cKD组。化验检查中Hb减低、N%及ESR升高可作为CAL的独立危险因素。5 d内应用IVIG发生抵抗率增高,且不能降低CAL发生,5~10 d应用IVIG CAL发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丙种球蛋白 IVIG抵抗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川崎病与疫苗接种的研究共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富勇 高晨娜 +2 位作者 王菊艳 郭和昌 杜忠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川崎病(KD)是一种具有严重潜在风险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考虑触发因素可能为感染及免疫反应。现已观察到KD与疫苗接种可能存在时间相关性。为增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中选择了较为广泛适用的KD病例定义,比对了大量样本进行综合分... 川崎病(KD)是一种具有严重潜在风险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考虑触发因素可能为感染及免疫反应。现已观察到KD与疫苗接种可能存在时间相关性。为增加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中选择了较为广泛适用的KD病例定义,比对了大量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发现,KD很可能由一种潜在的与狂犬病病毒发病机制类似的病原体所致。在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收到的所有KD病例中显示,在91%的病例中,KD的发病时间在接种疫苗后30天内。但轮状病毒疫苗与KD之间无关系。在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的9~11个月内,不宜进行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MMR)、水痘、活性日本脑炎疫苗等疫苗的接种;其他疫苗则不须延后接种。该文在探究KD病因的同时为未来疫苗的安全性研究有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疫苗接种
下载PDF
川崎病中内皮细胞受体抗体诱导细胞内吸附分子-1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顺姬 吴媚 +3 位作者 张曙影 金哲 荣季冬 高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910-913,共4页
目的川崎病(KD)大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内皮细胞受体抗体(AECA),本研究探讨KD患者血清中的AECA是否通过细胞内吸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激活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方法检测35例KD患儿血清IgM-AECA水平,并用KD患儿血清及血清中纯化分离的... 目的川崎病(KD)大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内皮细胞受体抗体(AECA),本研究探讨KD患者血清中的AECA是否通过细胞内吸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激活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方法检测35例KD患儿血清IgM-AECA水平,并用KD患儿血清及血清中纯化分离的IgM刺激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检测ICAM-1的表达。结果 2/3的KD患儿急性期血清中存在IgM-AECA,IgM-AECA最高的2例患儿均发生冠状动脉瘤。急性期KD患儿血清刺激HCAEC后ICAM-1的表达较用恢复期血清刺激后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120.1±48.5)与(90.5±17.8)〕,用IgM-AECA阳性组血清刺激HCAEC后ICAM-1的表达较用IgM-AECA阴性组血清刺激后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146.3±41.5)与(75.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AECA阳性IgM刺激后ICAM-1蛋白的表达较用AECA阴性IgM刺激后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0.57±0.9)与(0.2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者血清中的IgM-AECA通过诱导ICAM-1的表达激活内皮细胞,IgM-AECA在KD冠状动脉病变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抗内皮细胞受体抗体 细胞内吸附分子-1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17A、白介素-18、白介素-9、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永宏 杨艳峰 +3 位作者 吴新丹 余波 卢亚亨 陈婷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9(interleukin-9,IL-9)、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roadrenomedullin N-terminal 20 peptide,PAM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9(interleukin-9,IL-9)、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roadrenomedullin N-terminal 20 peptide,PAM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ial lesions,CA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69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纳入急性组,并随机选取同期于该院随访的50例恢复期川崎病患儿纳入恢复组,5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儿童血清IL-17A、IL-18、IL-9、PAMP和NT-proBNP水平,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急性组患儿分为CAL组(16例)和无CAL组(53例),比较CAL组和无CAL组患儿以上各血清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上述各血清指标对CAL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组患儿血清IL-17A、IL-18、IL-9、PAM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组和对照组(均P<0.05),恢复组患儿血清IL-17A、IL-18、IL-9、PAM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AL组患儿血清IL-17A、IL-18、PAM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AL组(均P<0.05),但两组患儿血清IL-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A、IL-18、PAMP和NT-proBNP水平对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并发CAL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其AUC分别为0.833、0.786、0.755和0.801,其中IL-17A的预测价值最高,Youden指数为0.667。结论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IL-17A、IL-18、IL-9、PAMP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病情变化有关,血清IL-17A、IL-18、PAMP和NT-proBNP水平能预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AL的发生,具有潜在的预后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细胞因子 预后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途径在川崎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忠 王锋 +1 位作者 田正 焦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077-3081,共5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一种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如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神经元细胞等。目前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一种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如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神经元细胞等。目前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发现RAGE在川崎病循环内皮细胞高表达。在体内多种配体可与RAGE结合,通过介导炎症因子释放和炎症通路活化等作用来影响KD的发病。阻断RAGE的策略可能干预川崎病冠脉病变进程,以期待为川崎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对RAGE途径在川崎病中的研究进展及阻断RAGE的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维生素D在川崎病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敏玲 俞怡雪 +1 位作者 张旭 滕懿群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9期32-36,共5页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除了参与维持钙磷稳态和调节骨骼代谢,在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中也发挥重要免疫调节作用。川崎病(K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川崎病发生发展有关,维生素D通过调节KD患...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除了参与维持钙磷稳态和调节骨骼代谢,在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中也发挥重要免疫调节作用。川崎病(K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川崎病发生发展有关,维生素D通过调节KD患儿的免疫活化与炎症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机制,减轻KD患儿血管炎症反应。本文就维生素D的代谢与合成、维生素D与KD的相关性、维生素D在KD中的作用机制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KD的潜在临床意义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IgA肾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慧捷 陈晓刚 +1 位作者 杨霁云 黄建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报告1例儿童川崎病合并IgA肾病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孩,7岁,皮疹、发热后3周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超声心动图(UCG... 目的报告1例儿童川崎病合并IgA肾病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孩,7岁,皮疹、发热后3周出现蛋白尿、镜下血尿。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发现左右冠状动脉改变,肾穿刺病理报告系膜增生性IgA肾病。结论儿童川崎病合并IgA肾病比较少见,应提高认识,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IGA肾病 冠状动脉改变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3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小红 罗晓明 +3 位作者 马晓慧 翁娇娇 吴慧 张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41例为川崎病组,同期因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30例为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及医护家属儿童3...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41例为川崎病组,同期因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30例为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及医护家属儿童30例为健康组,比较三组血清25-(OH)D3水平的差异及其对CAL的预测价值。结果在41例川崎病患儿中有11例确诊为CAL,占28.83%;其中男7例,女性4例。川崎病组血清25-(OH)D3水平为(63.43±21.05)ng/mL[CAL组为(93.04±33.61)ng/mL,非CAL组为(36.41±28.67)ng/mL],对照组为(32.54±15.73)ng/mL,健康组为(23.72±11.05)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05,P=0.002),其中CAL组高于非CAL组、对照组和健康组(t值分别为4.056、5.006、9.31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使用甲基强的松是CAL的保护因素,而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和25-(OH)D3升高是CAL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95%CI:0.677~0.927)(Z=4.919,P<0.001),诊断折点为64ng/mL,对应敏感度为88.21%,特异度为83.67%,Youden指数为0.576。结论川崎病急性期血清25-(OH)D3水平对CAL的形成有重要的预测意义,但无法区分川崎病和健康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25-羟维生素D3 冠状动脉病变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无扩张川崎病左前降支血流动力学超声评估及随访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粤粤 徐秋琴 +2 位作者 王辉 侯翠 吕海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无扩张(nCAL)川崎病(KD)不同分期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nCAL-KD儿童、32例发热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的LAD血流多普勒超声表现,急性期nCAL-KD40例,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为38例和28例,记录...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无扩张(nCAL)川崎病(KD)不同分期左前降支(LAD)血流动力学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nCAL-KD儿童、32例发热儿童和26例正常儿童的LAD血流多普勒超声表现,急性期nCAL-KD40例,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为38例和28例,记录LAD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DV)、平均血流速度(MDV)、速度时间积分(VTI)及舒张期血流量(Q)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CAL-KD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及发热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V、MDV、VTI和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CAL-KD亚急性期和恢复期VTI值均较发热组和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扩张性川崎病LAD血流增加,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对nCAL-KD随访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非扩张性冠状动脉损害 左前降支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浩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1期196-19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1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施以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PCI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导,然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PCI治疗,其手术成功率为95.00%(57/60),比对照组患者的73.33%(44/6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经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比对照组患者的41.67%(25/60)明显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相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 介入治疗 血管内超声指导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