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
作者 王英平 李向高 《特产研究》 2004年第2期42-46,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玉米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为今后玉米须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玉米须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甾醇类 单糖类 多糖类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本文选用多种黄酮类测定方法,通过对玉米须黄酮类提取液、单体及芦丁标样用不同的显色剂反应后,测定各反应液在200~600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确定了适合玉米须黄酮类定量测定的波长,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NO... 本文选用多种黄酮类测定方法,通过对玉米须黄酮类提取液、单体及芦丁标样用不同的显色剂反应后,测定各反应液在200~600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确定了适合玉米须黄酮类定量测定的波长,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NO3)3比色法不适合测定玉米须黄酮类的含量,而AlCl3比色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以芦丁为标样,可用于玉米须黄酮类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黄酮类 测定方法 芦丁 标样 AlCl3比色法 中草药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慧恩 徐德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4-166,共3页
利用大孔树脂,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层析手段,对玉米须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经NMR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从中分离到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刺芒柄花素(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Ⅰ),2-″O-α-L-鼠李糖基-6-C-(3-脱... 利用大孔树脂,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层析手段,对玉米须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经NMR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从中分离到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刺芒柄花素(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Ⅰ),2-″O-α-L-鼠李糖基-6-C-(3-脱氧葡萄糖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Ⅱ),2-″O-α-L-鼠李糖基-6-C-(6-脱氧-ax-5-甲基-木-己-4-羰基)-3′-甲氧基木犀草素(Ⅲ)。化合物(Ⅰ)、(Ⅱ)在玉米须中首次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结构鉴定 异黄桐 碳糖苷黄酮
下载PDF
玉米不同部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利用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杨小倩 郅慧 +1 位作者 张辉 孙佳明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6期837-840,共4页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淀粉的提取已经工业化,但其副产物玉米须、玉米皮、秸秆等仍利用不足。随着技术设备条件的优化及产业化条件的成熟,玉米副产物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其中玉米须和玉米皮都具有降血压、降血脂...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淀粉的提取已经工业化,但其副产物玉米须、玉米皮、秸秆等仍利用不足。随着技术设备条件的优化及产业化条件的成熟,玉米副产物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其中玉米须和玉米皮都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及抗氧化的药理作用,而玉米秸秆可用于生产饮料、食用菌及能源等。本文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玉米作物综合利用发展中副产物处理难的问题,阐述了玉米不同副产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利用现状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玉米秸秆 玉米皮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利用现状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方敏 占才贵 宫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06-208,共3页
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并用DPPH和FRAP两种方法测定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h、固液比... 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并用DPPH和FRAP两种方法测定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h、固液比1:25(m/V)、提取温度80℃,此时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67%;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明显,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7.18%,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691.0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总黄酮 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玉米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最新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耀章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2期141-144,F0003,共5页
就玉米须的药理作用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保肝利胆、利尿排石等方面进行概述,旨在促进玉米须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好地用于防病治病,为今后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须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新产品开发
下载PDF
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红 张艳荣 +2 位作者 王大为 刘婷婷 张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2-46,共5页
采用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500W、微波处理时间2min、液料比30:1(mL/g)、纤维素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min、pH5.0,在... 采用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玉米须多糖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协同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500W、微波处理时间2min、液料比30:1(mL/g)、纤维素酶用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0min、pH5.0,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糖 提取 微波 纤维素酶
下载PDF
玉米须中不同极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26
8
作者 牛鹏飞 段玉峰 +1 位作者 仇农学 刘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4,79,共4页
通过比较玉米须中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生成体系以及对Fe2+诱发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研究了不同极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AOA)。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差别... 通过比较玉米须中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生成体系以及对Fe2+诱发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研究了不同极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AOA)。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差别。在羟基自由基生成体系中,抗氧化活性顺序依次为氯仿>正丁醇>乙酸乙酯。而在Fe2+诱发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中,抗氧化活性顺序依次为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严格按照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时发现,即使极性相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其抗氧化活性也有着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玉米须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化学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波 崔震昆 赵永春 《农产品加工(下)》 2008年第5期34-36,88,共4页
对玉米须中水溶性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为1∶30,在温度90℃下提取2次,每次2h。在此条件下,100g玉米须可提取多糖4.55g,多糖的中性糖含量为41.33%。玉米须多糖主要由葡萄糖... 对玉米须中水溶性多糖的制备方法和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为1∶30,在温度90℃下提取2次,每次2h。在此条件下,100g玉米须可提取多糖4.55g,多糖的中性糖含量为41.33%。玉米须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和木糖所组成,它们的比例为1∶0.89∶0.48∶0.39∶0.34∶0.26。其中,木糖的构型为α-D-吡喃环,阿拉伯糖的构型为α-L-呋喃环,葡萄糖的构型为α-D-吡喃环,甘露糖的构型为β-D-吡喃环。此外,玉米须多糖中还含有微量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糖 提取 化学组成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玉米须中的有机酸 被引量:22
10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91,共3页
为了系统地研究玉米须中的活性成分,寻找其临床疗效的依据,试验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技术对玉米须中的有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中的有机酸主要有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软脂酸、硬脂酸、山萮酸、油酸和... 为了系统地研究玉米须中的活性成分,寻找其临床疗效的依据,试验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技术对玉米须中的有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中的有机酸主要有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软脂酸、硬脂酸、山萮酸、油酸和亚油酸,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26%,4.35%,4.21%,0.51%,31.16%,13.32%,9.41%,7.82%和1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玉米须 有机酸 活性成分 组成 中药
下载PDF
水提醇沉法玉米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金丽梅 刘伟 +1 位作者 汤一哲 邹囡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62-66,共5页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水浸提—乙醇沉淀提取法对玉米须多糖进行提取及工艺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条件为:提取次数为4次,提...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水浸提—乙醇沉淀提取法对玉米须多糖进行提取及工艺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条件为:提取次数为4次,提取时间为1h,料液比为1:16,乙醇浓度为75%,此时多糖提取率为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玉米须 提取
下载PDF
玉米须多糖中蛋白质脱除的Sevag与酶法联用工艺优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鸿立 杨晓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132,共4页
采用Sevag与酶法联用优化玉米须多糖脱蛋白的工艺。以脱蛋白率和多糖剩余率及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酶底比2.5(mg/L)、温度50℃、振荡时间8min、脱蛋白次数2次。最终多糖纯度由21.88%提高为37.77%,脱蛋白率69.97%多糖... 采用Sevag与酶法联用优化玉米须多糖脱蛋白的工艺。以脱蛋白率和多糖剩余率及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酶底比2.5(mg/L)、温度50℃、振荡时间8min、脱蛋白次数2次。最终多糖纯度由21.88%提高为37.77%,脱蛋白率69.97%多糖,剩余率94.51%。此方法可用于玉米须多糖中蛋白质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糖 Sevag试剂 木瓜蛋白酶 脱蛋白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分级萃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任顺成 陈雅妮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0,共5页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分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4个不同极性部分,考察粗提物及其各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自由基DPPH·、·OH和O2-·的清除效果,比较玉米须不同极性萃取物的... 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分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4个不同极性部分,考察粗提物及其各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自由基DPPH·、·OH和O2-·的清除效果,比较玉米须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玉米须黄酮不同极性萃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且各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与黄酮含量呈显著的量效关系.正丁醇萃取物的还原力和对自由基DPPH·和·OH的清除作用最强,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玉米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赵鹤鹏 许秋达 周鸿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85,共5页
研究玉米须多糖中糖醛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抗氧化作用。采用间羟基联苯法在528 nm处测定糖醛酸含量,利用4种抗氧化方法测定玉米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标准半乳糖醛酸质量浓度在20~100μg/mL之间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标准曲线为y=... 研究玉米须多糖中糖醛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抗氧化作用。采用间羟基联苯法在528 nm处测定糖醛酸含量,利用4种抗氧化方法测定玉米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标准半乳糖醛酸质量浓度在20~100μg/mL之间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标准曲线为y=0.009 3x+0.005 2,R^2=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3%,RSD为1.51%,玉米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为59.21μg/mg。玉米须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的IC_(50)分别为0.99 mg/mL,0.44 mg/mL和6.05 mg/mL。间羟基联苯法简便易行、准确性高、重现性好,且多糖4种体系的抗氧化试验均证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均弱于Vc,得出玉米须多糖中糖醛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多糖 糖醛酸 间羟基联苯法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玉米花丝多糖脱色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何余堂 宫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50-53,共4页
以玉米花丝为原料分离活性多糖,并对多糖的脱色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活性碳、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对玉米花丝多糖进行脱色,通过对多糖脱色率、保留率及抑菌性的比较发现,四种方法对花丝多糖均有脱色效果。次... 以玉米花丝为原料分离活性多糖,并对多糖的脱色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采用活性碳、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D315对玉米花丝多糖进行脱色,通过对多糖脱色率、保留率及抑菌性的比较发现,四种方法对花丝多糖均有脱色效果。次氯酸钠和双氧水脱色后多糖保留率较低,抑菌性较差。活性炭的脱色率为87.9%,多糖保留率为81.5%。树脂D315的脱色率为83.4%,多糖保留率为76.6%。活性炭和树脂脱色法明显优于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脱色法,但活性炭脱色后多糖溶液中残留的活性炭难以清除,对多糖品质有一定影响;树脂脱色是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丝 活性多糖 分离 脱色
下载PDF
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侠 马艳梅 +2 位作者 孙慧娟 耿存花 刘振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1-228,共8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进一步开发玉米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利用Desig... 【目的】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进一步开发玉米须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利用Design-Exper 7.0.0软件对玉米须黄酮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对该工艺下的提取率与单一超声波法提取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31∶1(mL/g)、超声功率173W、酶解时间42min、加酶比(果胶酶∶纤维素酶)1.9∶1,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0.86±0.02)%,较单一超声波提取(提取率(0.72±0.02)%)有明显提高。【结论】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双酶法协同提取玉米须黄酮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超声波-双酶法 黄酮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玉米须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尚浩南 陈珺明 +1 位作者 阮君 王兵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73-1276,共4页
玉米须是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所含的多糖、皂苷、黄酮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利尿消肿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生... 玉米须是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所含的多糖、皂苷、黄酮等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利尿消肿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国内外研究表明,玉米须对MS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作者综述玉米须防治MS的药理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代谢综合征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多糖及其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磊 刘秀凤 +2 位作者 邱芳萍 蔡金星 解耸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采用料液质量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浸提温度、水浴浸提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优化微波提取玉米须中水溶性多糖(CSPS)的条件。试验表明,前4种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较大。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采用料液质量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浸提温度、水浴浸提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来优化微波提取玉米须中水溶性多糖(CSPS)的条件。试验表明,前4种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较大。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须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质量比为1 g∶50 g,在微波功率为560 W(最大700 W)的条件下提取3 min,再经100℃水浴浸提30 min。与未经微波辐照的提取方法相比较,微波辅助提取的方法时间短、产率高(最高可达2.43倍),是玉米须水溶性多糖提取的一种优选方法。然后,玉米须多糖用硫酸水解得到单糖,衍生后经GC检测,初步鉴定玉米须多糖是由葡萄糖、木糖及鼠李糖3种单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玉米须 多糖 提取 组成
下载PDF
玉米须活性成分提取及其保健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黄俊文 倪贺 阳成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8-395,共8页
玉米须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药用历史源远流长。玉米须中含有多糖、黄酮、甾醇、有机酸、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癌、降血糖血脂、干预糖尿病、保护肝肾、抗氧化、抗菌消炎等保健功效。但当前玉米须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且相关高附加值产品... 玉米须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药用历史源远流长。玉米须中含有多糖、黄酮、甾醇、有机酸、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癌、降血糖血脂、干预糖尿病、保护肝肾、抗氧化、抗菌消炎等保健功效。但当前玉米须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且相关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缺乏深度,而深入解析玉米须中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玉米须资源的利用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本文对玉米须中已报道的活性物质其成分、分离方法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并对玉米须活性成分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后续深入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活性成分 功效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及紫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余婷婷 鲁晓翔 +1 位作者 连喜军 张彦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7-481,共5页
本实验主要研究玉米须黄酮的组成成分。采用颜色反应、薄层层析与紫外扫描光谱三种方法对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分析。颜色反应显示玉米须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层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是木樨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紫外扫描结果... 本实验主要研究玉米须黄酮的组成成分。采用颜色反应、薄层层析与紫外扫描光谱三种方法对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初步分析。颜色反应显示玉米须提取物为黄酮类物质;层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是木樨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紫外扫描结果显示,玉米须黄酮类物质主要为黄酮及异黄酮,且黄酮结构中5位和7位有羟基,B环上有3'-羟基、4'-羟基。实验结果说明,玉米须黄酮的主要成分是木樨草素、芹菜素与刺芒柄花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黄酮 颜色反应 薄层层析 紫外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