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12
1
作者 陈凤桂 张虹鸥 +1 位作者 吴旗韬 陈伟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8,共6页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单以非农人口比重这一标准衡量城镇化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内涵,因此,如何理性评价当前的城镇化状态值得思考。城镇化包含人口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单以非农人口比重这一标准衡量城镇化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城镇化的内涵,因此,如何理性评价当前的城镇化状态值得思考。城镇化包含人口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的过程,同样也包括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在归纳总结城镇化的深层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衡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并研究二者协调发展状态。通过时间序列演算,发现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从2002年开始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在2007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空间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具有水平总体偏低、阶段差距大、区域分异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格局
下载PDF
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234
2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7-67,共11页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协调发展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被引量:179
3
作者 曹文莉 张小林 +1 位作者 潘义勇 张春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6,共6页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典型代表,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城镇化是一个融合人口、土地与经济的复杂系统,不能从单方面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归纳总结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衡量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过程,研究不同时空城市在人口、土地和产业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状态。结果显示,1998-2009年12年间江苏省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不同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城镇化驱动力量不同,协调发展度也处于上升状态,从衰退发展阶段(1998-2003)逐渐发展到过渡阶段(2004-2005),最后到达协调发展阶段(2006-2009);在空间分布上,以2009年为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也存在区域分异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江苏省
下载PDF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浙江省69县市为例 被引量:105
4
作者 杨丽霞 苑韶峰 王雪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2,30,共6页
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 研究目的: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重心转移模型以及人口城镇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数的方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69县市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布在0—46.37%之间;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分布在0—149.70%,从数量上比较,部分城市二者出现失调现象;(2)通过重心转移模型发现,2005—2010年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了1891.04 m,建成区扩展的重心由南向北转移5029.73 m,二者重心转移的方向有所差异;(3)41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协调;10个县市的协调性指数在0.8—0.9之间,属于基本协调。研究结论:浙江省的城镇化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不同县市中,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有所差异,所以在失调县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空间差异
下载PDF
从多中心城市到都市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53
5
作者 石忆邵 章仁彪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4,共4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协调整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其基本特征 ;然后针对该地区多中心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困境 ,指出其向都市经济圈发展模式演进的客观必然性 。
关键词 都市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 空间组织模式
原文传递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状态的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44
6
作者 范中启 曹明 《预测》 CSSCI 2006年第4期66-70,共5页
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立一种稳定的协调发展状态。本文分析能源—经济—环境系统间的关系,设计系统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系统间发展的协调状态进行测度与评价。
关键词 系统 协调 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方传棣 成金华 赵鹏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73,共9页
长江经济带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是我国高质量发展时代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决策,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情景比较了"经济优先"战略与"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经济带及... 长江经济带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是我国高质量发展时代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决策,本文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情景比较了"经济优先"战略与"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经济带及9省2市的协调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经济优先"战略下,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小幅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从0.58上升至0.62,涨幅6.89%,从勉强协调区间上升至初级协调区间。在"大保护"战略下,2016年矿产-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高出"经济优先"战略0.04,约高6.72%,2017年高出0.028,约高4.80%;到2025年较2018年增长了0.05,涨幅7.93%,年均涨幅1.13%,较2025年"经济优先"战略高出0.08,约高13.33%。分省来看,2025年在"大保护"情景下,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较2018年分别提升了5.55%、4.76%、12.72%、13.23%、11.59%、28.81%、5.97%、25.86%、16.66%,与2025年"经济优先"情景相比分别高出2.70%、17.80%、19.23%、28.33%、22.22%、33.33%、1.42%、48.97%、34.04%。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在长期坚持"大保护"战略基础上,长江下游地区应坚持经济-环境并重的发展战略,而上、中游地区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同时加强上游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模、总量和"三率"管控,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或交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矿产-经济-环境 耦合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李永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28,F0003,共8页
通过构造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的评价指标,建立产业间协调发展关系的耦合模型,利用面板数据资料,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相关产业间协调发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 通过构造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的评价指标,建立产业间协调发展关系的耦合模型,利用面板数据资料,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相关产业间协调发展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已由负相关转变为较同步的协调一致性,但总体发展水平欠佳。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需提质增效,加大培育力度;区域经济向好态势增强,但速度较慢,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增强发展动能;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但发展的基础不稳,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应强基固本,保持、巩固其良好发展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型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43
9
作者 杨修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6年第1期37-41,共5页
论述了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及内涵,现代农林复合经营崛起的历史必然性,并通过对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林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方面,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统一的论述,充分揭示了其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农林复合经营 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值得重视 被引量:44
10
作者 黄薇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中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对我国各地区保险市场有关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市场主体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优... 中国保险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在对我国各地区保险市场有关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市场主体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差异是引起地区间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提出我国区域保险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应是在发展东部地区的同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市场 地区差异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与规划理念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超 魏清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6期6-10,共5页
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动态演化性、共生性、开放性、人的参与性和空间层次性等5个主要特征,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 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动态演化性、共生性、开放性、人的参与性和空间层次性等5个主要特征,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理念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系统论 规划
下载PDF
西安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32
12
作者 原琳娜 李富佳 +2 位作者 董锁成 刘鑫 马蓓蓓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8-132,共5页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演变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协调性由低水平的经济滞后失调型发展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滞后协调型,并存在工业废气排量增加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实施绿色考核制度,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2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熵值法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西安市
下载PDF
张家界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彭鹏 周国华 王凯 《热带地理》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对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张家界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并就目前张家界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张家界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旅游业 城镇化 协调发展 张家界
下载PDF
密云水库水环境保护与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林道辉 杨志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2,共5页
通过对密云水库水环境现状及其与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分析 ,得出密云水库部分水质指标出现超标且呈恶化倾向 ,水库水环境保护与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为缓和该矛盾促使水库水环境与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通过对密云水库水环境现状及其与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分析 ,得出密云水库部分水质指标出现超标且呈恶化倾向 ,水库水环境保护与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为缓和该矛盾促使水库水环境与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协调度 可持续发展 密云水库
下载PDF
增长极理论的演进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7
15
作者 任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总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市场力量不是倾向于缩小而是扩大区域经济差异。为了克服市场的"低效率",政府应采取"战略性"区域经济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总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市场力量不是倾向于缩小而是扩大区域经济差异。为了克服市场的"低效率",政府应采取"战略性"区域经济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早已超出了公平和效率目标的许可范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完善,并进一步强化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积极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多极化发展战略
下载PDF
河北省第三产业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林杰 黄贺林 梁婉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80-85,共6页
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第三产业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状况,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偏差;第三产业的结构层次较低,吸纳就业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落后,现有城市的综合服... 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第三产业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状况,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偏差;第三产业的结构层次较低,吸纳就业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落后,现有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较差;人口流动的政策限制阻碍了人口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第三产业 人口城市化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6
17
作者 苏杨 《中国发展》 2003年第4期54-59,共6页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大多是贫困社区,目前来自社区的生产生活资源利用压力已成为提高保护区管护质量的主要障碍。自然保护必须建立在对周边社区的扶贫上:通过资金支持下的社区参与共管共利,原本利益对立的保护区管理人员和社区群...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大多是贫困社区,目前来自社区的生产生活资源利用压力已成为提高保护区管护质量的主要障碍。自然保护必须建立在对周边社区的扶贫上:通过资金支持下的社区参与共管共利,原本利益对立的保护区管理人员和社区群众共同成为保护目标的维护者,保护区由自然保护的控制方转换为组织者。这一理念在一些案例得以实施,取得了一些共管的模式化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地区 自然保护区 协调发展 社区共管
下载PDF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冯海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8-93,共6页
农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农业发展对城镇化具有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和资金贡献 ;城镇化对农业发展有市场贡献、结构贡献、就业贡献、规模贡献和资金贡献。发展经验表明 ,城镇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存在... 农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农业发展对城镇化具有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和资金贡献 ;城镇化对农业发展有市场贡献、结构贡献、就业贡献、规模贡献和资金贡献。发展经验表明 ,城镇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实践模式 :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美国模式 ;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不协调的英国模式。协调我国城镇化推进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要遵循农业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规律 ,借鉴成功的发展经验 ,在战略选择上坚持五个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农业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湖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沈彦 朱翔 雷志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54-357,共4页
在归纳总结城镇化的深层内涵基础上,选择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衡量湖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并研究二者协调发展状态。通过时序演变特征分析,2009年前人口城镇化指数明显快于土地城镇化指数,从2009年开始反之;从... 在归纳总结城镇化的深层内涵基础上,选择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为切入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衡量湖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并研究二者协调发展状态。通过时序演变特征分析,2009年前人口城镇化指数明显快于土地城镇化指数,从2009年开始反之;从空间状态分析,湖南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具有水平总体偏低、阶段差距大、区域分异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的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0
20
作者 裴玮 邓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两者在理论基础、发展脉络、科学内涵等方面一脉相承,可以也应该协同推进。然而在实践中却产生了对城镇建设粗放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以及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推进不理想等...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两者在理论基础、发展脉络、科学内涵等方面一脉相承,可以也应该协同推进。然而在实践中却产生了对城镇建设粗放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以及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推进不理想等问题,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彼此割裂,尚未实现协同发展,还存在建设机制不健全、评价方法不科学、政策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障碍。必须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要素层面进行整合归并,以重点建设任务为抓手,在建设机制、评价方法、政策体系等方面消除割裂与掣肘,构建新的发展系统,实现两者的协同推进与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建设 协同推进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