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积层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业的综合观测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蔡兆鑫 周毓荃 蔡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60-1469,共10页
利用2009年4月18日一次积层混合云飞机云物理观测和播云试验资料,结合卫星、雷达、加密探空和雨量等观测资料,对该次积层混合云系人T增雨作业条件作业效果和云降水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云系为积层混合云,云中过冷... 利用2009年4月18日一次积层混合云飞机云物理观测和播云试验资料,结合卫星、雷达、加密探空和雨量等观测资料,对该次积层混合云系人T增雨作业条件作业效果和云降水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云系为积层混合云,云中过冷水丰沛,具有很好的可播性,强可播区占作业云体的主要部分;云的可播性与雷达回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C波段雷达回波的强弱与降水粒子谱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云滴谱相关性相对较弱;播云作业过后,云中小云粒子浓度减少,大云粒子和降水粒子浓度增加,雷达回波的相应位置出现亮带;提出了利用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区域雨量变化率来分析作业效果的方法。此次过程的计算结果表明,作业过后3~4h内降水增加,雨量增幅为120%~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层混合云 可播性 播撒效果
下载PDF
湖南秋季积层混合云系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方法 被引量:17
2
作者 樊志超 周盛 +3 位作者 汪玲 周长青 李琼 彭月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0-216,共17页
统计分析2007-2016年秋季湖南省长沙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湖南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的降水分布情况、一般结构特征和相应的飞机增雨作业方法。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GRAPES_CAMS数值模式和中小尺度气象站... 统计分析2007-2016年秋季湖南省长沙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湖南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的降水分布情况、一般结构特征和相应的飞机增雨作业方法。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GRAPES_CAMS数值模式和中小尺度气象站网等资料对典型作业天气过程进行云降水物理和数值模拟分析,采用成对对流云和基于TREC算法的回波跟踪等方法进行作业效果评估。归纳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的12个宏微观指标,探讨在使用运7飞机、碘化银烟条作业装备条件下,开展飞机增雨作业的最佳催化时机、部位和剂量。针对积层混合云系中的降水性层状云系、积云对流泡,飞机增雨适宜作业的区域、播撒高度和催化剂量:在过冷高层云的-15^-5℃层,播撒达到30 L^(-1)的人工冰晶浓度;在过冷积云的-15^-7℃层,静力催化使冰晶浓度达到30 L^(-1)或动力催化达到100 L^(-1)。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飞机作业 积层混合云系 播云方法
下载PDF
华北秋季一次低槽冷锋积层混合云宏微物理特征与催化响应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秦彦硕 蔡淼 +3 位作者 刘世玺 蔡兆鑫 胡向峰 吕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5-849,共15页
利用2013年10月13日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在张家口涞源地区对积层混合云中上部进行的增雨探测数据,分析了云的垂直微物理结构、云区的可播性和作业前后液态云粒子、冰晶及降水粒子的微物理变化。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性积层混合云的垂直... 利用2013年10月13日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在张家口涞源地区对积层混合云中上部进行的增雨探测数据,分析了云的垂直微物理结构、云区的可播性和作业前后液态云粒子、冰晶及降水粒子的微物理变化。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性积层混合云的垂直结构由冷、暖两层云配置,云层发展厚实,冷云区云粒子浓度平均为62 cm^(-3),液态水含量最大0.05 g/m^3;2DC和2DP探测的冰晶及降水粒子平均浓度分别为1.9和2.2 L^(-1);暖云内云粒子数浓度集中在300 cm^(-3)左右,液态水含量约0.1 g/m^3。探测区域云粒子数浓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利用云内过冷水含量和冰晶浓度等参数判断,该降水性积层混合云的播撒作业层具有强可播性。对比作业前后云中粒子浓度及平均直径发现,云粒子在作业前时段内的平均浓度为31 cm^(-3),远高于作业后平均浓度(17.6 cm^(-3));但平均直径变化不大。作业后冰晶粒子通过贝吉龙过程消耗过冷水长大,浓度由之前的0.86 L^(-1)增至4.27 L^(-1),平均直径也增至550μm。冰晶粒子逐渐长大形成降水,降水粒子浓度也相应有所升高,谱明显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层混合云 微物理特征 催化响应 粒子测量系统(PMS)
下载PDF
一次积层混合云云系微物理结构数值模拟与增雨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林 李琼 +3 位作者 黎祖贤 蔡淼 蔡荣辉 高沁 《干旱气象》 2020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采用耦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研发的云参数方案的MM5中尺度模式对2013年8月13日湘南地区受"尤特"台风外围云系影响的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此次天气... 采用耦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研发的云参数方案的MM5中尺度模式对2013年8月13日湘南地区受"尤特"台风外围云系影响的一次典型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云微物理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人工增雨作业最佳时机和位置。结果显示,各种水成物混和比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最大值都出现在13日14:00左右;在云系整个发展过程中,各类水成物水平分布不均匀,积云部分呈明显块状分布,随着云系发展,水成物混合比大值区有明显的西移趋势;在云系发展成熟阶段,云水经向分布范围不大,约60 km,各类水成物在垂直方向吻合很好,云水垂直发展很旺盛,有过冷水存在;雨水和霰的分布对应很好,说明此次过程霰的融化是雨水的主要来源。积层混合云的发展前期450 h Pa附近最有利于人工增雨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层混合云 云微物理结构 数值模拟 人工增雨 卫星反演
下载PDF
2002年7月沈阳一次降水过程的催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宝君 周德平 +2 位作者 宫福久 王吉宏 耿素江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3-491,共9页
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和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2年7月12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主要是由积层混合云引起的,其中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催化模拟试验表明,当云体处... 应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和探空资料,对沈阳地区2002年7月12日发生的一次东北冷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主要是由积层混合云引起的,其中冰相过程占主导地位,霰的融化是最主要的雨生成项。催化模拟试验表明,当云体处于成熟稳定的积层混合云阶段,在0℃层高度以上播撒AgI能起到显著的增雨效果。积层混合云具有巨大的人工增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积层混合云 人工增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A NUMERICAL MODEL OF MIXED CONVECTIVESTRATIFORM CLOUD 被引量:6
6
作者 洪延超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7年第4期489-502,共14页
A 2-D slab-symmetric model of mixed convective-stratiform cloud is developed by superimposing convective cloud-size field on the convergence field,in order to simulate and study the mixed clouds consisting of stratifo... A 2-D slab-symmetric model of mixed convective-stratiform cloud is developed by superimposing convective cloud-size field on the convergence field,in order to simulate and study the mixed clouds consisting of stratiform cloud and convective cloud.A deep convective,anelastic and conservative system of equations with basic variables(V,θ,π')is solved by a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dynamic field.The water substance in the cloud is divided into 6 categories and the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re described in spectrum with two variable parameters and more reasonable particle number/size distributions.To compare with measured radar echo intensity and structure,the model may calculate echo intensity of the model cloud observed by rad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ve-stratiform mixed cloud numerical model particle spectrum with two variable parameters radar echo intensity
原文传递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吉宏 张维全 +2 位作者 班显秀 刘伟红 姚展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560-4562,共3页
利用沈阳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6年在辽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及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出对积层混合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部位、时机和方法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判别指标。
关键词 人工增雨作业 雷达回波 多普勒雷达 积层混合云
下载PDF
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不同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微 周毓荃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V3.2)对2009年4月18-19日发生在张家口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进行了模拟,并结合观测资料从不同尺度对这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西风槽、850 hPa低涡是影响这次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ARW(V3.2)对2009年4月18-19日发生在张家口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进行了模拟,并结合观测资料从不同尺度对这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西风槽、850 hPa低涡是影响这次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和西北内蒙古低涡带来的水汽是这次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两股水汽在张家口附近低层出现了大尺度辐合,有利于该地区云系的发展、降水的形成;降水云系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带长约1 000 km,带宽300km,在大片的云带中分布着很多个小的高值中心,中心区域一般在几十千米;结合雷达回波可以看到在均匀的回波层中镶嵌着柱状对流回波,具有典型的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特征;沿着雷达回波做剖面,发现云中云水含量分布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是不均匀的,雨水的大值中心与上层的霰、雪的大值中心相对应,中心水平范围在102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积层混合云 不同尺度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长沙地区秋季降雨天气类型与飞机增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冬英 王璐 +1 位作者 王治平 樊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8期219-222,239,共5页
统计分析2007~2011年长沙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得出秋季主要云系与基本特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探测资料对主要作业云系进行宏微观分析,找出湖南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催化对象和催化方式;使用中尺度WRF模式对... 统计分析2007~2011年长沙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得出秋季主要云系与基本特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探测资料对主要作业云系进行宏微观分析,找出湖南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催化对象和催化方式;使用中尺度WRF模式对作业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全省中小尺度气象站网雨量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情况对作业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云系主要是四类,包括Fn Scop、Fn Asop、Cb和Actra等;飞机增雨对积层混合云系中的积状云播撒冷云催化剂,可以取得较好的人工增雨效果,对其中的层状冷云进行冷云催化效果次之;而对状态稳定、维持时间较长的层状暖云进行暖云催化剂播撒作业仅可以降毛毛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 人工增雨 积层混合云 层状云 秋季降雨 天气类型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子健 李艳伟 何艳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392-9396,9466,共6页
利用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从动力、热力机制和微物理过程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4月30日08:00~5月2日02:00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水汽辐合主要是由西南暖湿气流提供,且西南暖湿气流区域的... 利用新一代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从动力、热力机制和微物理过程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4月30日08:00~5月2日02:00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结果表明,水汽辐合主要是由西南暖湿气流提供,且西南暖湿气流区域的大气层结始终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为华北地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热力机构基础,而均匀上升气流场中的波动导致了对流云镶嵌其中;降水云系中冷云降水机制与暖云降水机制共存,主要降水由对流云提供,而播撒-供应机制可能是导致此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积层混合云 降水 WRF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一次积层混合云系结构、降水机镦及人工增雨条件研究
11
作者 封秋娟 李培仁 +3 位作者 杨俊梅 申东东 李义宇 孙鸿娉 《山西气象》 2015年第4期41-48,共8页
利用2009年5月9日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及2009年5月9日飞机作业中获取的机载微物理资料,对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降水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催化条件,找出了合... 利用2009年5月9日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及2009年5月9日飞机作业中获取的机载微物理资料,对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降水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积层混合云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催化条件,找出了合适的催化部位和催化时间。研究表明:2009年5月9日云中存在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可播区”,且云中“可播区”呈不连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层混合云 云系结构 人工增雨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