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离层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李志刚 程宗颐 +2 位作者 冯初刚 李伟超 李慧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7-337,共11页
当利用无线电电磁波进行远程通信、卫星导航时,传递信号要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因此,对电离层中电子含量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虽然国际上有几种电离层的电子含量预报模型,但其预报只能精确到电子含量的50%-60%.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 当利用无线电电磁波进行远程通信、卫星导航时,传递信号要受到电离层的影响,因此,对电离层中电子含量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虽然国际上有几种电离层的电子含量预报模型,但其预报只能精确到电子含量的50%-60%.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离层电子含量预报方法:即用球谐函数对IGS(国际GPS服务)所给出的离地面450km高的球面上的每一网点的电离层电子含量进行拟合,对不同的时间所得到的拟合系数所形成的时间序列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中的ARMA(p,q)模型进行预报,从而实现全球的电离层电子含量预报.利用本方法对2004年和2005年IGS所给电离层电子含量资料在地理框架中做了分析预报,5天内电子含量预报相对精度在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电子含量 时间序列 电离层预报 电离层模型 球谐函数
下载PDF
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及定量预测 被引量:53
2
作者 连承波 赵永军 +4 位作者 李汉林 渠芳 马士坤 蔡福龙 张军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6-729,共4页
从煤层的生气潜能和储气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认为煤层的储气能力是造成现今煤层含气量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影响工区煤层含气量差异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分析,以现有的钻测资料为依据,选取相应的参数,建立适当... 从煤层的生气潜能和储气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认为煤层的储气能力是造成现今煤层含气量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影响工区煤层含气量差异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分析,以现有的钻测资料为依据,选取相应的参数,建立适当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工区的煤层气含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预测的煤层气含量与实测的煤层气含量之间的误差较小,且明显优于线性回归预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含量 主控因素 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煤层含气量的测试、模拟与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傅雪海 张小东 韦重韬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共19页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关键参数,我国煤层气(瓦斯)含量直接测试是通过地面或井下钻孔钻取煤心在大气压条件下解吸,一方面取心和装罐过程中煤样中部分水溶气、游离气,甚至发生解吸的极少部分吸附气被逸散;另一方面在储层压...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关键参数,我国煤层气(瓦斯)含量直接测试是通过地面或井下钻孔钻取煤心在大气压条件下解吸,一方面取心和装罐过程中煤样中部分水溶气、游离气,甚至发生解吸的极少部分吸附气被逸散;另一方面在储层压力直接降为大气压的解吸过程中部分气体被“气锁”不能完全解吸,均导致煤层含气量实测值偏低.本文对比分析了我国煤层含气量测试方法、测试标准的演化历程,系统评述了校正系数、气体相态、带压逐级降压解吸、地史演化、煤层气井产气量历史匹配等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煤层含气量的可靠性及含气梯度法、煤级-压力-等温吸附曲线法、地球物理解释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预测方法的适应性,认为增加样品重量至2kg、减少损失时间至小于5min、增长解吸时间至24h、稳定在煤层原位温度、保持样品压力能提高煤层含气量直接测试的精度,密封保压取心能减少损失气估算的误差;测试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测试时间至1d,而且还能获得煤层全部水溶气、游离气含量;钻孔密封保压取心后在储层温度下带压逐级降压解吸所测试的煤层含气量能够反映原位煤层的真实含气量;三相态含气量、带压逐级降压解吸、校正系数和煤层气井产气量历史匹配可以获得接近原位煤层的含气量;依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包含煤岩、煤质、围岩封闭性、埋深和地球物理响应值的人工智能技术预测的煤层含气量可信度高.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煤田晋城矿区无烟煤储层煤层气资源勘探实测煤层含气量是煤炭资源勘探实测煤层含气量的1.32~1.44倍,煤层气产量历史匹配与带压逐级降压解吸获得的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资源勘探实测煤层含气量的1.17~1.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量 测试 模拟 预测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汤友谊 王言剑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8-72,共5页
利用矿井采掘区煤层瓦斯含量实测值,在瓦斯地质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丰富翔实的钻孔资料建立井田未采掘区合用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公式,从而达到对井田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目的。为大型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煤层 瓦斯含量 回归分析 预测法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瓦斯含量预测 被引量:35
5
作者 吴观茂 黄明 李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淮南矿区潘一矿13-1煤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勘探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煤层埋深及厚度、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煤变质程度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结合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 以淮南矿区潘一矿13-1煤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勘探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煤层埋深及厚度、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煤变质程度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结合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使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能获得更高的精度,说明预测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静 李小彦 +1 位作者 杨利军 雷崇利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3,共3页
含气量是进行煤层气资源计算与选区评价的关键。在有效含气量数据太少,不能满足研究工作需要的情况下,根据少量实测含气量数据和煤的等温吸附曲线、储层压力梯度、煤的水分、灰分数据,预测未知区煤层气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 含气量是进行煤层气资源计算与选区评价的关键。在有效含气量数据太少,不能满足研究工作需要的情况下,根据少量实测含气量数据和煤的等温吸附曲线、储层压力梯度、煤的水分、灰分数据,预测未知区煤层气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预测含气量数据与实测含气量数据比较接近,能保证资源量计算及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预测法 天然气 开发规划
下载PDF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7
作者 胡海清 罗斯生 +3 位作者 罗碧珍 苏漳文 魏书精 孙龙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9,共6页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含水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森林可燃物着火的难易程度。高效准确地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理论算法、预测模...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含水率的变化直接影响森林可燃物着火的难易程度。高效准确地模拟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动态变化的规律,对预测预报林火发生或林火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理论算法、预测模型3个方面阐述了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燃物含水率研究展望:加强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优化测定方法并强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标准化工作,加强可燃物含水率时空异质性研究,加强观测尺度外推问题研究并构建含水率遥感反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燃物 含水率 森林火灾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32
8
作者 曲智林 李昱烨 闵盈盈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7,71,共3页
通过微分方程理论推导,建立了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预测模型,并统计分析了单位时间内可燃物含水率改变量与前一时刻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关系,以及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精度达到98.0%,说明在温带针阔混交... 通过微分方程理论推导,建立了可燃物含水率实时变化预测模型,并统计分析了单位时间内可燃物含水率改变量与前一时刻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关系,以及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精度达到98.0%,说明在温带针阔混交林区,3—4月份及多时无雨且温度在零度以上的情况下所建模型是适用的,能够较精确地预测可燃物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 含水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煤层瓦斯含量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林海飞 高帆 +3 位作者 严敏 白杨 肖鹏 谢行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87,共8页
为提高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瓦斯含量预测模型(PSO-BP模型);研究试验矿井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煤厚、底板标高以及测点与断层垂距等因素之间关系;对比分析该模型与... 为提高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瓦斯含量预测模型(PSO-BP模型);研究试验矿井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煤厚、底板标高以及测点与断层垂距等因素之间关系;对比分析该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埋深、煤厚及测点与断层垂距的增大,瓦斯含量变大,煤层底板标高增大,瓦斯含量变小;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对误差为2.4%~4.8%(平均3.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2.3%~77.4%(平均27.7%),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为7.5%~14.8%(平均10.2%),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粒子群算法(PSO) 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煤层气含量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曹军涛 赵军龙 +2 位作者 王轶平 张景云 许登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4,94,共8页
为了提高煤层含气量预测效果,更准确地评价煤层气资源量、预测煤层气开发前景,以及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基于大量文献调研,首先梳理了煤层气及煤层含气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其次对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开展了煤层... 为了提高煤层含气量预测效果,更准确地评价煤层气资源量、预测煤层气开发前景,以及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基于大量文献调研,首先梳理了煤层气及煤层含气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其次对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开展了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表明,煤层舍气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煤的变质程度、温度、压力、煤质、煤层有效埋藏深度、储层有效厚度、储层物性等,其中,煤变质程度起着根本性作用.煤层含气量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等温吸附曲线法、含气量梯度法、测井法、地震法等.合理选择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开展多学科、多种预测方法综合预测含气量研究、研发新的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是煤层含气量预测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量 影响因素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影响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多地质因素回归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观茂 吴文金 +2 位作者 黄明 李刚 邹时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9-82,共4页
文章以地质勘探期间实测瓦斯含量、钻孔揭煤资料为基础,使用瓦斯地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控制煤层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并对定性因素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从而可达到对井田煤层瓦... 文章以地质勘探期间实测瓦斯含量、钻孔揭煤资料为基础,使用瓦斯地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控制煤层瓦斯含量的地质因素并对定性因素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模型,从而可达到对井田煤层瓦斯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地质因素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苹果花氮素含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朱西存 赵庚星 +3 位作者 王凌 董芳 雷彤 战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6-420,共5页
素含量是反映其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光谱技术对苹果花氮素含量进行定量化反演,可为苹果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条件下,利用ASD FieldSpec 3地物光谱仪,测定了120个盛花期苹果花样品的高光谱反射率,并化验了其氮素含... 素含量是反映其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利用高光谱技术对苹果花氮素含量进行定量化反演,可为苹果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条件下,利用ASD FieldSpec 3地物光谱仪,测定了120个盛花期苹果花样品的高光谱反射率,并化验了其氮素含量。在分析苹果花原始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与其氮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敏感波段,构建特征光谱参数,建立氮素含量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优选和检验。结果表明,苹果花氮素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在374~696,1 340~1 890,2 052~2 433 nm波段呈极显著负相关,在736~913 n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在637~675 nm呈极显著负相关,在676~746 nm呈极显著正相关。构建的6个特征光谱参数与苹果花氮素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通过进一步比较和筛选,确定了基于640 nm和676 nm原始光谱反射率的2个苹果花氮素含量最佳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5 8和0.893 6,平均预测精度达92.9%和94%。研究成果为快速预测苹果花氮素含量及苹果的实时营养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花 高光谱 氮素含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灰色理论在煤层瓦斯含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叶青 林柏泉 《矿业快报》 2006年第7期28-30,共3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煤层瓦斯含量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用残差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精度符合工程精度要求,可用于矿井煤层瓦斯含量的预测。研究结...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测煤层瓦斯含量的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用残差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精度符合工程精度要求,可用于矿井煤层瓦斯含量的预测。研究结果为采取针对性的瓦斯防治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也为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探讨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灰色理论 预测 防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在梅山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家新 周莉英 唐成润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16,共3页
对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的统计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神经网络方法加统计方法的综合模型三种预报模型作了对比 ,结果表明 :用神经网络方法和统计模型综合预报的效果较好 ,离线模型预报结果± 0 .1命中率达到 86 .6 7 。
关键词 高炉 硅含量预报 神经网络 统计模型 炼铁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牛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24
15
作者 樊霞 韩鲁佳 +1 位作者 皇才进 黄光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79,共4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和常规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对从不同养牛场采集的200个肉牛粪便典型样品的4种主要肥料成分(全氮、全磷、全钾和铵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得出,4种肥料成分含量的NIRS测定值与其真实值(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值... 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和常规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对从不同养牛场采集的200个肉牛粪便典型样品的4种主要肥料成分(全氮、全磷、全钾和铵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得出,4种肥料成分含量的NIRS测定值与其真实值(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4种肥料成分含量的NIRS测定值均达到了与真实值相近的水平。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牛粪样品主要肥料成分的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成分 近红外光谱分析 快速测定
下载PDF
铁水含硅量预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尚宝 杨天钧 董一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24-528,共5页
针对我国高炉的检测水平,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用于铁水含硅量预报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自学习功能。
关键词 高炉 含硅量 预报 神经网络 模型
下载PDF
改进型EMD-Elman神经网络在铁水硅含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宋菁华 杨春节 +2 位作者 周哲 刘文辉 马淑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9-735,共7页
针对高炉炼铁过程的多尺度和动态特征,建立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Elman神经网络的铁水硅含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先采用EMD将硅含量序列分解成有限个、相对平稳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 针对高炉炼铁过程的多尺度和动态特征,建立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Elman神经网络的铁水硅含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先采用EMD将硅含量序列分解成有限个、相对平稳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和剩余分量;然后,分别对每个IMF和剩余分量建立Elman神经网络子模型;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将子模型的结果进行加权融合,并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权值的寻优,最终获得硅含量的预测结果。将该模型用于某钢厂铁水硅含量的预报,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含量 预测 多尺度 动态建模 经验模态分解 神经网络
下载PDF
煤层气“甜点区”地震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霍丽娜 徐礼贵 +2 位作者 邵林海 丁清香 王九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52,共7页
煤层气"甜点区"系指煤层埋藏深度适中、厚度较大、热演化程度合适、含气量相对较高、孔渗性相对较好、单井产量高且稳产的煤层气富集区带。寻找和优选煤层气富集的"甜点"区带,对于煤层气开发井位的部署和优化、提... 煤层气"甜点区"系指煤层埋藏深度适中、厚度较大、热演化程度合适、含气量相对较高、孔渗性相对较好、单井产量高且稳产的煤层气富集区带。寻找和优选煤层气富集的"甜点"区带,对于煤层气开发井位的部署和优化、提高煤层气井产量、促进煤层气藏的有效开发都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煤层气富集的7项关键地质要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热演化程度、煤层含气量、断裂及裂缝、圈闭条件、煤层脆性。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资料来预测煤层气富集区的地球物理方法,即多种属性相结合的精细构造解释、AVO反演预测裂缝发育特征、多种反演方法相结合预测煤层厚度特征、叠前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含气性和脆性特征,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各要素均为有利的区域确定其为"甜点区"。应用这一技术思路预测出了HC地区煤层气的分布范围,"甜点区"面积达到21.64km2,在区内部署的2口开发井目前排采效果良好,产气量远高于"甜点区"外的井,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相吻合,为类似"甜点区"的地震预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有利区 厚度 埋深 含气量 地震勘探 预测 产气量
下载PDF
海相页岩含气量地震定量预测技术及其应用——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为例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郭旭升 尹正武 李金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4-149,18-19,共6页
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为例,通过岩心含气量与地球物理参数交会分析,找到含气量敏感地球物理参数—密度,并建立含气量与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得到计算含气量的经验公式。结合叠前反演获得的密度体便可计算出含气量数据体,从而达到定量预... 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为例,通过岩心含气量与地球物理参数交会分析,找到含气量敏感地球物理参数—密度,并建立含气量与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得到计算含气量的经验公式。结合叠前反演获得的密度体便可计算出含气量数据体,从而达到定量预测页岩含气量的目的。结果表明,通过叠前密度反演可实现该区页岩含气量的定量预测,而且精度较高,同时指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底部含气量最高,可作为勘探开发的首选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气量 密度 地震预测 海相 页岩气层
下载PDF
基于PCA-GA-BP神经网络的瓦斯含量预测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曹博 白刚 李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90,共7页
为提高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出了先采用主成份分析(PCA)方法来降低变量间的相关性,然后将遗传算法(GA)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新方法。为了避免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算法采用GA... 为提高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出了先采用主成份分析(PCA)方法来降低变量间的相关性,然后将遗传算法(GA)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新方法。为了避免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算法采用GA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建立了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瓦斯含量预测模型。选取淮南某矿瓦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作为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将主成份回归和BP网络算法预测结果与该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CA-GA-BP网络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759%,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主成份回归和BP网络预测模型,可以准确的预测煤层瓦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份分析 优化 GA-BP神经网络 瓦斯含量 仿真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