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演变视域下2至6世纪君士坦丁堡供水系统研究
1
作者 陶万勇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6-93,153,共19页
2至6世纪,君士坦丁堡供水系统的发展紧随罗马帝国的政治转变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在帝国前中期,受哈德良巡游、内战以及塞维鲁赏识的影响,该城获建引水渠、浴场等设施,供水系统初步形成。3世纪早期,该城被选作新都,定都者君士坦丁一世... 2至6世纪,君士坦丁堡供水系统的发展紧随罗马帝国的政治转变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在帝国前中期,受哈德良巡游、内战以及塞维鲁赏识的影响,该城获建引水渠、浴场等设施,供水系统初步形成。3世纪早期,该城被选作新都,定都者君士坦丁一世志在将其打造成新罗马,斥巨资建造包括引水渠、蓄水池在内的罗马风格建筑。瓦伦斯在此登基,出于感谢该城且拉拢东部贵族,他异常重视供水系统的建设,建成帝国最长的引水渠。4世纪末,帝国正式分治,统治者大力发展城内储水设施,以应对北方蛮族持续不断的入侵威胁。为了恢复帝国昔日荣光和扫除尼卡骚乱、地震等事件的阴霾,查士丁尼一世上台后,努力保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 政治演变 君士坦丁堡 供水系统
下载PDF
查士丁尼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建筑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云清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1年第1期43-48,共6页
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在帝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建筑是其庞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索菲亚教堂成为查士丁尼一世建筑成就的杰出代表。他的建筑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 查士丁尼一世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在帝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建筑是其庞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圣索菲亚教堂成为查士丁尼一世建筑成就的杰出代表。他的建筑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帝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配合了其总体治国战略方针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士丁尼一世 君士坦丁堡 索菲亚教堂 建筑资金
原文传递
拜占庭《市政官法》译注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欣欣 李强 《古代文明》 CSSCI 2012年第3期13-34,112,共22页
《市政官法》在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君士坦丁堡的金银珠宝、丝绸、香料等行业。瑞士学者朱尔斯.尼克尔最早在瑞士图书馆发现该法律手册,经过其整理、编辑后,于1893年出版希腊文、拉丁文校勘本和法译... 《市政官法》在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法律主要用于规范君士坦丁堡的金银珠宝、丝绸、香料等行业。瑞士学者朱尔斯.尼克尔最早在瑞士图书馆发现该法律手册,经过其整理、编辑后,于1893年出版希腊文、拉丁文校勘本和法译本,这是目前国外拜占庭研究学术界认可的权威版本。本文即根据朱尔斯.尼克尔的希腊文校勘本,并结合弗雷什菲尔德的《市政官法》英译本进行译注,意在提供更符合原文的、完整的中文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 《市政官法》 译注
下载PDF
10~11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与丝路贸易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车效梅 桑敬鹏 《新丝路学刊》 2021年第3期23-50,共28页
7世纪,伊斯兰世界崛起后,欧亚经济贸易中心逐渐东移,而10世纪后伊斯兰世界的分裂混乱,有利于君士坦丁堡及周边地区复兴。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在中期对东部失地的收复,促使大量资产向君士坦丁堡转移,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由此到来。10~1... 7世纪,伊斯兰世界崛起后,欧亚经济贸易中心逐渐东移,而10世纪后伊斯兰世界的分裂混乱,有利于君士坦丁堡及周边地区复兴。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在中期对东部失地的收复,促使大量资产向君士坦丁堡转移,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由此到来。10~11世纪,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区域贸易网呈现扩大之势,与阿拉伯帝国①、罗斯、埃及法蒂玛王朝②、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商贸往来达到高峰。贸易繁荣在使君士坦丁堡成为“欧洲各地区人们梦想中的家园”的同时,也使得丝绸之路贸易辐射区域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士坦丁堡 区域贸易网 丝路贸易 拜占庭帝国
下载PDF
论早期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聂斯脱利争端中的政治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晓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50,共9页
聂斯脱利是基督教历史上聂斯脱利派的领袖,他也是428—431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教会的主教,基督教会围绕他的神学观点发生的争端造成基督教会分裂,由此产生的暴力冲突导致帝国社会秩序的破坏。在这次争端中,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是... 聂斯脱利是基督教历史上聂斯脱利派的领袖,他也是428—431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教会的主教,基督教会围绕他的神学观点发生的争端造成基督教会分裂,由此产生的暴力冲突导致帝国社会秩序的破坏。在这次争端中,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是聂斯脱利争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政治因素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最终包括帝国首都在内各地社会秩序的失控致使掌权者不再支持聂斯脱利,导致了聂斯脱利派在争端中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 聂斯脱利 基督教会 政治因素
下载PDF
末代帝国民众的精神状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强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3年第12期3-10,共8页
君士坦丁堡战役期间拜占廷民众的精神状态很值得研究,但是大多数后世作家只关注因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教会合并而产生的思想分歧,忽略了当时民众精神状态的其他方面。君士坦丁堡战役亲历者和幸存者的第一手记载通过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君士坦丁堡战役期间拜占廷民众的精神状态很值得研究,但是大多数后世作家只关注因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教会合并而产生的思想分歧,忽略了当时民众精神状态的其他方面。君士坦丁堡战役亲历者和幸存者的第一手记载通过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近距离观察,更清楚地展现了末代帝国的真实状况,特别是当时人的精神状态,生动再现出末代帝国民众面临土耳其大军兵临城下、城破家亡之际丧失精神家园和崇高理想,缺乏斗志和信心,颓废堕落,自暴自弃,惶惶不可终日的生动画面,为后人更为全面了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历史真相提供了宝贵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廷帝国 民众 精神状态
原文传递
晚期罗马帝国防御体系重建视角下的君士坦丁堡建设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晓佳 《古代文明》 CSSCI 2015年第2期23-33,112,共11页
君士坦丁堡曾是地中海世界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于君士坦丁一世时期奠基为帝国的首都。晚期罗马帝国时期的众敌环伺的危局以及君士坦丁堡所处的战略位置是君士坦丁一世在确定离开罗马、在东地中海建立新首都之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其选址... 君士坦丁堡曾是地中海世界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于君士坦丁一世时期奠基为帝国的首都。晚期罗马帝国时期的众敌环伺的危局以及君士坦丁堡所处的战略位置是君士坦丁一世在确定离开罗马、在东地中海建立新首都之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其选址标准在本质上根植于晚期罗马帝国防御体系重建的内在逻辑之中,君士坦丁一世的个人作用有其地位,但不是根本原因。君士坦丁堡落成之后,帝国各地资源倾注于此,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堡的政治地位也逐渐上升,并成为东部地中海世界的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士坦丁堡 晚期罗马帝国 防御体系 地中海世界
下载PDF
20世纪英国的拜占庭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玛格丽特·马利特 郭建淮(编译) 徐家玲(编译) 《古代文明》 2007年第3期86-96,共11页
本文立足于20世纪的英国、特别是60—90年代拜占庭研究事业的起步、发展、繁荣和学科整合的经验,分析了20世纪英国拜占庭研究的优势、弱势、经验和未来。文中特别强调了师生传承体系在英国拜占庭研究学术群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并说明... 本文立足于20世纪的英国、特别是60—90年代拜占庭研究事业的起步、发展、繁荣和学科整合的经验,分析了20世纪英国拜占庭研究的优势、弱势、经验和未来。文中特别强调了师生传承体系在英国拜占庭研究学术群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并说明了社会资助、跨学科合作、女性参与及拜占庭研究的开放性对促进英国拜占庭学术繁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世纪 君士坦丁堡 20世纪 英国 拜占庭学术
下载PDF
舌尖上的拜占庭——拜占庭人的饮食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悦 《农业考古》 2020年第1期177-182,共6页
在地理上,拜占庭是一个以地中海为基础的帝国。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拜占庭人的食谱具有浓郁的地中海风味。虽然拜占庭人的饮食结构上承古希腊、罗马传统,但在基督教的文化氛围下,拜占庭帝国发展出了中世纪的饮食文化。到"黄金时代... 在地理上,拜占庭是一个以地中海为基础的帝国。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拜占庭人的食谱具有浓郁的地中海风味。虽然拜占庭人的饮食结构上承古希腊、罗马传统,但在基督教的文化氛围下,拜占庭帝国发展出了中世纪的饮食文化。到"黄金时代"(867~1056)时,君士坦丁堡再度发展成为人口近40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与帝国省区和同时代的欧洲其他地区相比,君士坦丁堡的餐饮活动受到等级秩序和帝国法规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 马其顿王朝 君士坦丁堡 饮食文化
下载PDF
1180—1203年拜占廷诸皇帝的迷信活动影响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春梅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10期42-46,共5页
1180—1203年拜占廷皇帝们的迷信活动导致拜占廷皇权衰落、政局动荡。1180年以来拜占廷二十余年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和皇权的衰落,使得社会各阶层不能团结一致抵抗外敌,最终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开始了拜占廷漫长的衰落时期。
关键词 拜占廷 迷信 衰落 君士坦丁堡
原文传递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英诺森三世的影响
11
作者 马修松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39-141,共3页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问题一直以来是个值得探讨的领域。它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史学研究者各执一词。有的主张偶然论,有的主张阴谋论,有人归咎于威尼斯人。认为英诺森三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宗教扩张欲望对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起...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转向问题一直以来是个值得探讨的领域。它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史学研究者各执一词。有的主张偶然论,有的主张阴谋论,有人归咎于威尼斯人。认为英诺森三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宗教扩张欲望对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军东征 英诺森三世 宗教 君士坦丁堡
下载PDF
有关4、5世纪之交君士坦丁堡哥特人社群与阿里乌斯教派的若干问题
12
作者 屈伯文 《都市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4、5世纪入侵罗马帝国的哥特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基督徒群体,其中,信奉阿里乌斯教义的群体又在他们当中居于主流地位。长期以来,有关4、5世纪之交君士坦丁堡的阿里乌斯教派哥特人的来源,他们与信奉尼西亚教义的正统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与... 4、5世纪入侵罗马帝国的哥特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基督徒群体,其中,信奉阿里乌斯教义的群体又在他们当中居于主流地位。长期以来,有关4、5世纪之交君士坦丁堡的阿里乌斯教派哥特人的来源,他们与信奉尼西亚教义的正统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联系,其中发挥了历史作用的一些杰出人士的信息,等等,并未得到很好的梳理。基于此,本文依据若干一手文献,并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俾能反映哥特人宗教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士坦丁堡 哥特人 阿里乌斯教派
原文传递
浅议717年阿拉伯军队围攻君士坦丁堡
13
作者 张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70-172,共3页
君士坦丁堡作为中世纪首屈一指的国际性都市,富庶且战略地位重要,因此多次遭受外敌围困。7世纪,阿拉伯民族通过新一轮军事扩张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717年—718年阿拉伯军队再次围攻君士坦丁堡,战争的结局对两种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影响深远。
关键词 阿拉伯 君士坦丁堡 围攻战
下载PDF
帝国更替与文明兴衰——全球史上的1453年
14
作者 刘义 《全球史评论》 2020年第2期-,共15页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全球文明史上的一个关键事件。这首先是指代表基督教文明的拜占庭被代表伊斯兰文明的奥斯曼帝国所替代。然而,围绕1453年的改朝换代,却产生了对罗马的不同继承者和阐释者。与君士坦丁的新罗马交相辉映,西方演... 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全球文明史上的一个关键事件。这首先是指代表基督教文明的拜占庭被代表伊斯兰文明的奥斯曼帝国所替代。然而,围绕1453年的改朝换代,却产生了对罗马的不同继承者和阐释者。与君士坦丁的新罗马交相辉映,西方演绎着神圣罗马帝国的故事;而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征服者苏丹和莫斯科的大主教都声称是第三罗马的代表。更重要的是,在1453年前后,欧洲发生了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理大发现所开辟的新航路也将欧洲的变革带到世界其他地方。在地方的层面上,君士坦丁堡始终是希腊文明复兴的梦想,并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和土耳其的民族独立革命。即便在21世纪,二者之间跨越爱琴海的冲突仍是欧洲政治的重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士坦丁堡 罗马 拜占庭 奥斯曼—土耳其 全球史
原文传递
拜占廷帝国717—718年保卫战胜利的天气因素研究
15
作者 庞国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公元716年,阿拉伯人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最大规模的远征,并在717—718年封锁围攻君士坦丁堡。在这次保卫战中,拜占廷帝国在军力方面完全处于劣势,但复杂多变的天气成为拜占廷帝国的强大援军,是拜占廷帝国扭转颓势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 公元716年,阿拉伯人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最大规模的远征,并在717—718年封锁围攻君士坦丁堡。在这次保卫战中,拜占廷帝国在军力方面完全处于劣势,但复杂多变的天气成为拜占廷帝国的强大援军,是拜占廷帝国扭转颓势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恶劣的天气有效地消灭了阿拉伯士兵,同时极大地损耗了阿拉伯军队的战略物资储备。面对恶劣天气带来的意外打击,阿拉伯军队士气全无,内部失和,心态失衡,将失败视为神意,进而将君士坦丁堡视为不可攻陷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廷帝国 环境史 阿拉伯 君士坦丁堡
下载PDF
伊斯坦布尔城名更迭折射出的信仰文化交流
16
作者 唐均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22-27,35,共7页
现今亚欧两洲之间、扼守黑海海峡要冲的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其城名历经多次变更,每一次城名缘起和更替,都伴随着民族宗教文化的交替。伊斯坦布尔在其以君士坦丁堡享名的时代,另有罗马(拂菻)、都邑、皇城等别称远播域外众多国家民... 现今亚欧两洲之间、扼守黑海海峡要冲的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其城名历经多次变更,每一次城名缘起和更替,都伴随着民族宗教文化的交替。伊斯坦布尔在其以君士坦丁堡享名的时代,另有罗马(拂菻)、都邑、皇城等别称远播域外众多国家民族,其间既彰显出基督教在东方盛极一时的历史荣光,也离不开亚欧大陆世界性宗教的承载传输之功。伊斯坦布尔城名变异性称呼的缺乏,一定程度上也与该城在当代世界中经济、文化地位的巨大变化不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名更迭 宗教变迁 拜占廷 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尔
下载PDF
拉丁史籍对“1182年君士坦丁堡大屠杀”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冠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1182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内爆发了一起拜占庭人针对拉丁人的大屠杀行动。通过幸存者、信使、旅行家、路人、十字军等群体的传播,中世纪拉丁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他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君士坦丁堡大屠杀的全过程和... 1182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内爆发了一起拜占庭人针对拉丁人的大屠杀行动。通过幸存者、信使、旅行家、路人、十字军等群体的传播,中世纪拉丁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他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君士坦丁堡大屠杀的全过程和对拉丁人生命、财产和精神所造成的巨大伤害,认为这场大屠杀具有全民参与的特征。拉丁作者从受害者的角度试图对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作出解释,认为这是拉丁世界和拜占庭帝国矛盾激化的产物,是拜占庭人长期以来仇视情绪的结果。对照拜占庭文献,我们就会发现,拉丁史籍对"1182年君士坦丁堡大屠杀"的记述既有一致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偏差。拉丁史籍所塑造出的安德罗尼库斯与穆斯林相勾结、背叛基督教的形象,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这种带有偏见的记载显然是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尤其是拉丁世界长期丑化拜占庭帝国心理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史籍 “1182年君士坦丁堡大屠杀” 拜占庭帝国 拉丁世界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戴高乐、艾森豪威尔与美英法三边会谈(1958—1960)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百慧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3年第10期14-24,共11页
1958—1960年,围绕戴高乐1958年9月的备忘录,美英法三国进行了多次大使级和外长级的三边会谈,甚至提议创立'伦敦秘密小组'并进行三国首脑会晤。戴高乐的过分要求和美国对霸权与核心利益的维护,使三边会谈成效不大。该三边会谈... 1958—1960年,围绕戴高乐1958年9月的备忘录,美英法三国进行了多次大使级和外长级的三边会谈,甚至提议创立'伦敦秘密小组'并进行三国首脑会晤。戴高乐的过分要求和美国对霸权与核心利益的维护,使三边会谈成效不大。该三边会谈本身表明了美法关系存在着某种韧性,两国都试图用对话与合作的方式在联盟内解决矛盾。三边会谈及其所反映的美法关系'斗而不破'的特点,说明战后初期形成的两极格局已逐渐不符合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国际力量分布,但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局面仍制约着法美矛盾发展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 戴高乐 美法关系 三边会谈
原文传递
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的最后传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志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1,共6页
君士坦丁十一世是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败亡于1453年君士坦丁堡战役。围绕着他在城破之际的传说,不同的亲历者给出了不同的记载,"英勇战死"说有之,"仓皇逃亡"说有之,"上吊自杀"说有之,"不知所踪"... 君士坦丁十一世是拜占廷帝国末代皇帝,败亡于1453年君士坦丁堡战役。围绕着他在城破之际的传说,不同的亲历者给出了不同的记载,"英勇战死"说有之,"仓皇逃亡"说有之,"上吊自杀"说有之,"不知所踪"说有之。"英勇战死"说虽然对于此役叙事来说最为完美,但大多属于推测;"仓皇逃亡"说和"上吊自杀"说有损末代皇帝的形象,也缺乏后续的证明;"不知所踪"说可能最真实地反映了城破时兵荒马乱的事实,加之没有任何幸存者目睹皇帝最后的活动,没有目击者确凿的证据证明他的下场,因此也是最客观的说法。这些传说的背后,反映出当时和后世人的种种动机,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堡战役 文本考证
下载PDF
1204年后拜占庭四分五裂局面形成原因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春梅 郭桂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在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拉丁人按照西欧分封制原则,在原拜占庭境内建立起许多独立国家和封地,严重瓦解了拜占庭社会;拜占庭人自己也在地方建立起众多独立国家或势力,拜占庭社会进一步分裂;而且,尼西亚帝国中央集权弱化,地方分权加强... 在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拉丁人按照西欧分封制原则,在原拜占庭境内建立起许多独立国家和封地,严重瓦解了拜占庭社会;拜占庭人自己也在地方建立起众多独立国家或势力,拜占庭社会进一步分裂;而且,尼西亚帝国中央集权弱化,地方分权加强。这些使得复国后的拜占庭四分五裂,无法重新发展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四分五裂 君士坦丁堡陷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