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被引量:103
1
作者 翁轰 李志安 +1 位作者 屠梦照 姚文华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9-304,共6页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t·ha^(-1))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t·ha^(-1)·yr^(-1))... 本文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的含量。8年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森林类型的年均凋落物量(t·ha^(-1))及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t·ha^(-1)·yr^(-1))分别为:常绿阔叶林9.056,0.220;针叶林2.695,0.032。凋落物中叶、枝和花果的百分组成及凋落特征各异。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年均凋落物量低于热带雨林而高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说明不同气候带的森林类型,其凋落物量是有差异的。与针叶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量较大,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也较快,因此从提高森林的质量和增强森林的生态效益来考虑,在造林绿化上应提倡多营造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凋落物 营养元素 生物量 生态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乔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24
2
作者 吴统贵 陈步峰 +3 位作者 肖以华 潘勇军 陈勇 萧江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型优势乔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个体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434–537、6.8–23.0和0.56–2.10mg·g–1,C:N、C:P和N:... 以珠江三角洲3种典型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类型优势乔木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研究个体叶片C、N、P含量范围分别为434–537、6.8–23.0和0.56–2.10mg·g–1,C:N、C:P和N:P的分布区间分别为21.22–70.74、227.14–844.64和5.26–20.91,且N与P之间、C:N与C:P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性。3种森林类型中,针叶林乔木叶片C含量最大,加权平均值为(517.85±35.96)mg·g–1,其次是针阔混交林((509.47±19.38)mg·g–1),常绿阔叶林最小((481.59±18.35)mg·g–1);针叶林乔木叶片N含量((12.20±5.65)mg·g–1)最大,其次是常绿阔叶林((11.50±4.24)mg·g–1),针阔混交林((10.51±5.22)mg·g–1)最小;各森林类型乔木叶片P含量大小顺序与C含量完全相反,为常绿阔叶林((1.31±0.48)mg·g–1)>针阔混交林((0.96±0.61)mg·g–1)>针叶林((0.77±0.40)mg·g–1)。针阔混交林乔木叶片C:N(51.35±13.65)最大,针叶林(47.40±15.85)其次,常绿阔叶林(45.59±14.70)最小;各森林类型乔木叶片C:P和N:P大小顺序相同,均为针叶林(727.47±231.52、15.71±3.76)>针阔混交林(553.01±152.32、10.93±1.89)>常绿阔叶林(412.19±200.91、9.46±4.28)。同时根据乔木叶片N:P还发现,少数阔叶树种和常绿阔叶林生产力受到N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珠江三角洲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被引量:83
3
作者 张希彪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各组分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树皮>树根>树干;地上部分的养分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呈:Ca>N>K&... 对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各组分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树皮>树根>树干;地上部分的养分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呈:Ca>N>K>Mg>P(林型Ⅰ的针叶、枝干和林型Ⅳ的树枝N含量较其它元素含量高),而在土壤层中呈:Ca>K>Mg>N>P;不同林型内各养分含量因林龄的不同而有差异。(2)油松林生态系统中养分总贮量的80.83%~98.81%集中在土壤组分中,乔木层养分量占总贮量的0.76%~5.52%,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养分贮量分别占系统总贮量的0.05%~0.17%和0.38%~3.48%。人工油松林的养分贮量随抚育林龄的增加先升后降,30a时养分贮量最大,50a时养分贮量明显降低,其中N素衰减较其它养分快(30龄油松林是50龄油松林的4.23倍)。(3)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贮量主要集中在针叶,且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针叶不但贮量增加而且占地上各组分总贮量比例也增大,树枝和树干只是绝对贮量增加,但所占地上总贮量的比例下降。(4)油松林地上部分养分的年积累量以30a人工林最高,变化趋势为Ⅱ>Ⅲ>Ⅳ>Ⅰ。各组分养分的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针叶>树枝>根系>树皮>树干,同一组分各养分年积累量与各组分养分贮量变化顺序基本一致,即10年生幼林为N>Ca>K>P>Mg,人工成熟纯林Ca>N>K>P>M,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相似。(5)天然林的吸收量、存留量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吸收量和归还量增大,存留量和循环系数先增后降。各林地油松利用系数为:Ca>Mg>N>K>P,但同一养分利用率,油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油松天然林与人工成熟林的利用系数和周转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人工林 天然林 养分分布格局 养分循环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暖温带山地森林的小气候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李海涛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9-147,共9页
本文探讨了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油松林不同梯度的气温、湿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季节的分析结果表明:1.落叶阔叶林夜间始终存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第1梯度>第2梯度>第3梯度>第4梯度)的辐射逆温现象。油... 本文探讨了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油松林不同梯度的气温、湿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季节的分析结果表明:1.落叶阔叶林夜间始终存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第1梯度>第2梯度>第3梯度>第4梯度)的辐射逆温现象。油松林夜间林内气温观测值始终低于林冠以上值。2.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人工油松林的林内气温(林地以上2m和4m)的日间波动程度和振幅都高于林冠以上(林冠顶以上0.5m和2.5m)。而在生长季中期,充分发育的落叶阔叶林林冠能够明显地缓减林内气温波动和振幅。3.两类林分各梯度的气温一般均在正午后2~3小时内达到高峰,而早晚较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4.落叶阔叶林林冠以上2.5m处的水汽压及相对湿度始终低于林地以上4m(林下灌木层以上2.5m)处的同期值,具有比油松林更强的增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气候 落叶阔叶混交林 油松林
下载PDF
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对针叶分解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43
5
作者 田兴军 立石贵浩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63,共7页
通过 8 0片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有机物层切片的显微观察和统计 ,并结合微生物 (CFU)的培养观察 ,对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有机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可见针叶数目和C/N比率在土壤有机物层的垂直分布变化将分... 通过 8 0片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有机物层切片的显微观察和统计 ,并结合微生物 (CFU)的培养观察 ,对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有机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可见针叶数目和C/N比率在土壤有机物层的垂直分布变化将分解过程分为 3个阶段。真菌数量 (CFU)在第一阶段 (表层 0~ 2cm)明显高于第二和第三阶段 (深层 ) ;与此相反细菌的数量 (CFU)却表层少深层多。具有虫便的针叶在表层 (0~ 2cm)为最多 ,而深于 2cm后便急剧减少 ,至 4.5cm处为零。综合以上结果并结合微形态观察我们认为针叶的分解过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真菌首先定着和破坏针叶表皮层使得内居性动物大量侵入针叶的内部 ;由于动物的取食可视针叶的数量从 2cm到 4.5cm逐渐消失 ;最后破损的针叶逐渐变成碎削和粪便 ,致使碎片的体积越来越小而有机物表面积却相对变大 ,微生物便很容易定着并分解这些碎片 ,在深层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 针叶分解
下载PDF
秦岭西部山地针叶林凋落物持水特性 被引量:57
6
作者 常雅军 曹靖 +2 位作者 马建伟 陈琦 赵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46-2351,共6页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提法,对秦岭西部地区4种主要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粗枝云杉和欧洲云杉)林地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相近的4种针叶林林下凋落物储量大小依次为粗枝云杉(29....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室内浸提法,对秦岭西部地区4种主要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粗枝云杉和欧洲云杉)林地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相近的4种针叶林林下凋落物储量大小依次为粗枝云杉(29.81t.hm-2)>欧洲云杉(26.17t.hm-2)>日本落叶松(13.30t.hm-2)>华北落叶松(8.46t.hm-2);不同林型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皆呈对数关系,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而各种持水特性与森林类型和凋落物的分解程度无关;研究区4种针叶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均强于分解层,而落叶松林的持水能力较云杉林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西部 针叶林 凋落物 持水量 持水率 吸水速率
下载PDF
东北主要林区针叶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及生态分布 被引量:40
7
作者 孟繁荣 邵景文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3-419,共7页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种;小兴安岭16科35属116种;大兴岭11科22属50余种。它们在各林型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种群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针叶林 长白山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东北地区 生态分布 林区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8
作者 庞学勇 刘庆 +3 位作者 刘世全 吴彦 林波 何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3-587,共5页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人工林在几种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结果表明 ,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 ,土壤中细土 (粉粒、粘粒 )和大团聚体数量减少 ,小团聚体和原生土壤颗粒增加 ;土壤表层孔隙度减小 ,尤其是大孔隙明显减少 ;土...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人工林在几种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结果表明 ,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 ,土壤中细土 (粉粒、粘粒 )和大团聚体数量减少 ,小团聚体和原生土壤颗粒增加 ;土壤表层孔隙度减小 ,尤其是大孔隙明显减少 ;土壤有效水降低 ,持水供水能力减弱 ,渗透系数减小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土壤生态功能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减弱 ,建议在最易受人为干扰的造林地区 ,最好是在造林初期封山育林 .图 1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川西 亚高山针叶林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北京山地针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耿玉清 余新晓 +3 位作者 岳永杰 李金海 张国桢 刘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4,共6页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北京山地典型针叶林和阔叶林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在0~10cm和10~...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北京山地典型针叶林和阔叶林为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和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递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针叶林土壤。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差异没有规律性。土壤易氧化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36~0.45,土壤颗粒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率范围为0.28~0.73,且随土层深度增加比率减小。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极显著相关,土壤易氧化碳与颗粒有机碳的相关性也极显著(P<0.01)。因此,阔叶林比针叶林能积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阔叶林 土壤易氧化碳 土壤颗粒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密度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鲜骏仁 胡庭兴 +1 位作者 王开运 张远彬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0,共5页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成木都是因树木达到一定年龄后衰老等原因引起其抗性下降而死亡的 ;由树木基折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 ,占 5 1 2 3% ,由干折形成的占 2 0 37% ;单株形成木林窗几乎达到所调查林窗的一半 (占总数的 4 6 99% ) ,平均每个林窗拥有 1 95株形成木。扩展林窗大小多在 10 0~ 4 0 0m2 ,10 0~ 2 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占 2 6 5 1% ;而 30 0~ 4 0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则最大 ,占 2 2 6 4 %。冠空隙的面积多在 2 0 0m2 以下 ,其中以 5 0~ 1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 ,分别为 32 5 3%、17 72 %。冠空隙、扩展林窗的平均面积为 71 6 8m2 、15 4 14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针叶林 林窗特征
下载PDF
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的灾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1
作者 曾菊平 戈峰 +1 位作者 苏建伟 何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9,共9页
我国松毛虫种类丰富,已报道27种,其中6种频繁暴发,年危害松林面积达20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数亿元。松毛虫灾害研究可以为综合治理松毛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影响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分析、性信息素的... 我国松毛虫种类丰富,已报道27种,其中6种频繁暴发,年危害松林面积达20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数亿元。松毛虫灾害研究可以为综合治理松毛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影响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分析、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松树挥发性物质的成分鉴定及其对寄生蜂或寄生蝇的定位作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缺少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为此,文章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松毛虫灾害机制与暴发机理研究、治理现状与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今后我国松毛虫治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针叶林 暴发危害 机理
原文传递
用遥感技术计算森林叶面积指数——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例 被引量:32
12
作者 骆知萌 田庆久 惠凤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以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区域,基于不同时相的LandsatETM+地面反射率图像,计算了RS、NDVI和RSR3种植被指数,并与野外观测的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建立相关关系,从而进行了LAI的反演研究.研究发现,对于针叶林地区,一月份图像也可用来反演LAI...  以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区域,基于不同时相的LandsatETM+地面反射率图像,计算了RS、NDVI和RSR3种植被指数,并与野外观测的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建立相关关系,从而进行了LAI的反演研究.研究发现,对于针叶林地区,一月份图像也可用来反演LAI,只是预测值较五月偏低.而同一时相的原始图像和反射率图像的反演结果表明,去除传感器自身和大气辐射影响的地面反射率图像,更能真实地反演地表植被覆盖度.此外,在研究区森林覆盖度较高,林种较单一的情况下,RSR同LAI的关系比其他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好,反演的精度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森林 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大气订正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不同针叶林凋落物量、养分储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35
13
作者 常雅军 陈琦 +2 位作者 曹靖 鲁海燕 王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92-2400,共9页
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地区6种主要针叶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及养分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杉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最大,松林次之,落叶松林最小。同一林分林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比分解层... 通过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小陇山地区6种主要针叶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及养分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云杉林凋落物层的蓄积量最大,松林次之,落叶松林最小。同一林分林下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比分解层强;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的大小顺序为:落叶松林>松林>云杉林,而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的大小顺序为:云杉林>松林>落叶松林。同一林分类型中,分解层凋落物中养分储量最多,未分解层最少;不同林分类型中各个营养元素的储量均表现出:云杉林>松林>落叶松林。凋落物蓄积量与营养元素储量密切相关,最大持水量与凋落物储量和凋落物层各元素储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凋落物 持水特性 养分储量 甘肃小陇山
下载PDF
陕西省森林各生态系统组分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4
14
作者 崔高阳 曹扬 陈云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6-1155,共10页
研究森林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氮(N)磷(P)化学计量关系对于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陕西省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 研究森林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氮(N)磷(P)化学计量关系对于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陕西省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的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N、P含量均以林下灌草层植物和枯落物层较高,乔木层植物和土壤层较低;N:P值则稍有不同,以枯落物层最高,土壤层最低,其他各层差异不显著;各组分N、P含量和N:P值分别为0.72–11.99 mg·g^(–1)、0.47–1.07 mg·g^(–1)和1.86–14.84。0–1 m土层内N含量、N:P值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p<0.05),P含量则不随土层发生明显变化。2)各组分N、P含量和N:P值多表现为阔叶林高于针叶林,但其差异不显著。3)生态系统同一组分内,N、P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N、P含量与N:P值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关系,但是土壤层内N、P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各组分间,枯落物层与乔木层、草本层和土壤层的N、P含量和N:P值也均极显著正相关,而枯落物层与灌木层植物无显著相关关系。4)生态系统各组分N、P含量和N:P值随空间变化表现不尽一致,总体上呈稳态。该文通过对N、P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揭示了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组分间所存在的养分循环联系,这些联系中也表现出分异特征,而分异可能由各自所执行的不同生态功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针叶林 阔叶林 空间变化
原文传递
关帝山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3
15
作者 乔沙沙 周永娜 +5 位作者 刘晋仙 景炬辉 贾彤 李毳 杨欣 柴宝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9,共11页
【目的】分析环境与空间因素在寒温性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Lp)、青杄林(Pw)以及油松林(Pt)4个... 【目的】分析环境与空间因素在寒温性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Lp)、青杄林(Pw)以及油松林(Pt)4个土壤细菌群落(LpMC1、LpMC2、PwMC和PtMC)的结构,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森林类型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在该区域的森林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衣原体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为优势细菌群。2)优势细菌类群相对丰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碳氮比、pH以及土壤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大部分类群和拟杆菌门更适于生活在酸性、湿度大、营养状况良好的土壤中,主要碳源是易分解性碳;放线菌门、浮霉菌门和绿弯菌门则在碱性、干旱、营养贫瘠的土壤中更占优势,主要分解顽固性碳。3)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在4个样地间存在差异,在营养贫瘠的油松林样地土壤中细菌群落(PtMC)丰富度低,多样性高;而在营养丰富的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样地中细菌群落(LpMC1)丰富度高,多样性低。4)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杄林和油松林的土壤细菌群落(PwMC与PtMC)、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林和低海拔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细菌群落(LpMC1与LpMC2)结构分别具有相似性。【结论】受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的共同影响,不同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据此,可通过制定不同的育林措施,改变林下土壤环境,进而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碳汇,促进土壤氮、硫、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选择 扩散限制 关帝山 针叶林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暖温带山地针叶林排序和数量分类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灵芝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1-310,共10页
对暖温带山地针叶林采用无倾向对应分析(DCA)和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排序和数量分类。二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相似。根据暖温带森林地区120个气象站数据,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并根据每个样地所在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获得各类植... 对暖温带山地针叶林采用无倾向对应分析(DCA)和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排序和数量分类。二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相似。根据暖温带森林地区120个气象站数据,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并根据每个样地所在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获得各类植物群落气候因子的信息。低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是喜暖耐旱的植物群落。实质上油松林分布很广,亦能耐寒,并可与多种乔木形成混交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需要温暖湿润的生境,多见于纬度较低的中山地带。亚高山带主要是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ois-rupprechtii),白扦(picea meyeri)青扦(picea wilsonii)占优势的针叶林,它们有纯林,亦有混交林,对上述植物群落给以环境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温带 针叶林 排序 数量分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层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鹏 田兴军 +2 位作者 何兴兵 宋富强 任利利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4-1029,共6页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凋落物的分解与凋落物中的分解酶的活性直接相关。本研究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β-糖苷酶(β-glucosidase)、内切纤维素酶(endocellulase)和几...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凋落物的分解与凋落物中的分解酶的活性直接相关。本研究调查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β-糖苷酶(β-glucosidase)、内切纤维素酶(endocellulase)和几丁质酶(chitobiase)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个群落中,3种土壤酶活性与温度之间都有一定相关性,最高值均出现在温度较高的七月份;阔叶林中三种酶的活性在各个季节中大小顺序都为未分解凋落物层(L)>半分解层(F)>腐殖质层(H),而针叶林中则是半分解层(F)>未分解凋落物层(L)>腐殖质层(H);在每个取样时间点β-糖苷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最高值都在阔叶林L层,显著高于针叶林L层,而内切纤维素酶的活性最高值是在针叶林H层。两林型下酶活性动态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林型下凋落物层残存量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针叶林 酶活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辽东山区典型人工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9
18
作者 邓娇娇 周永斌 +3 位作者 殷有 魏亚伟 秦胜金 朱文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7-1008,共12页
为揭示不同人工林树种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LGe)和红松人工林(PKe),以及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LGd)和红松人工... 为揭示不同人工林树种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辽东山区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LGe)和红松人工林(PKe),以及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实验林场落叶松人工林(LGd)和红松人工林(PKd)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树种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 LGe和PKe土壤全碳、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无显著差异,LGd显著高于PKd。(2)从群落组成来看,该地区落叶松和红松人工林中土壤主要由34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疣微菌门和芽单胞菌门。(3)从群落结构来看,LGe和PKe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PKd的多样性指数显著极高于LGd,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且Metastats分析结果表明,较LGd和PKd相比,LGe和PKe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显著差异的个数较少,表现为趋同性。(4)优势细菌类群相对丰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全氮、碱解氮的含量以及C/N是本区针叶林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在保护区选择单一树种落叶松或红松造林对改善土壤养分及优化微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而在实验林场选择落叶松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山区 针叶林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用TM资料对祁连山部分地区进行针叶林、灌木林分类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韩涛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2年第6期317-321,共5页
为了解黑河上游祁连山区水源涵养林十年间的变化状况 ,对这一典型地区采用 TM卫星资料进行了针叶林、灌木林分类。首先对 TM资料进行了几何精纠正和投影变换等预处理 ;再通过选择 TM的 4、3、2波段做假彩色合成 ,并结合遥感地面调查 ,... 为了解黑河上游祁连山区水源涵养林十年间的变化状况 ,对这一典型地区采用 TM卫星资料进行了针叶林、灌木林分类。首先对 TM资料进行了几何精纠正和投影变换等预处理 ;再通过选择 TM的 4、3、2波段做假彩色合成 ,并结合遥感地面调查 ,建立了遥感判读解译标志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采用一种简单的决策树分类方法 ,成功地对祁连山典型地区的针叶林和灌木林进行了分类 ,并检验了分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资料 祁连山 针叶林 灌木林 分类 遥感
下载PDF
新疆山地针叶林乔木胸径-树高关系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利平 安尼瓦尔.买买提 王襄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树木的生长包括了径向生长和垂直生长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既受到树木本身的控制,同时也受森林立地条件的影响。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南北坡以及昆仑山区11个地点120个样方的胸径-树高关系。结果表明:昆仑山... 树木的生长包括了径向生长和垂直生长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既受到树木本身的控制,同时也受森林立地条件的影响。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南北坡以及昆仑山区11个地点120个样方的胸径-树高关系。结果表明:昆仑山的尖削度(taper)显著大于其余3地,其潜在最大树高(potential height,H*)显著小于阿尔泰山和天山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针叶林尖削度显著上升,潜在最大树高显著下降;随年降水的增加,尖削度显著减小,而潜在最大树高显著增加。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l inearmodel,GLM)分析表明,尖削度和潜在最大树高受年降水、坡向和林型等因素影响较大,而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小,说明新疆山区针叶林胸径-树高关系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即水分是生产力的限制因素。胸径-树高与气候的关系具有区域分异,在北疆,尖削度受坡向、坡位和年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而受年降水的影响较小;在南疆,尖削度主要受年降水和坡向的影响,其次是年平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乔木 尖削度 气候 树高-胸径 山地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