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句中的概念隐喻——基于SFG及物性新模式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柴同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8-33,共6页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SFG)及物性新模式框架下,综合运用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理论,探讨了英语存在句的概念隐喻系统。作为一种表层结构式,存在句可以表征物质和心理两种经验,同时编码作为或关系两种识解方式。研究表明,存在句一致式there-b...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SFG)及物性新模式框架下,综合运用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理论,探讨了英语存在句的概念隐喻系统。作为一种表层结构式,存在句可以表征物质和心理两种经验,同时编码作为或关系两种识解方式。研究表明,存在句一致式there-be结构是用来表征"物质-关系"经验的,但可以被映射到"物质-作为"、"心理-作为"和"心理-关系"目标域上而产生概念隐喻。本文认为,存在句一致式there-be结构向其他结构式的映射是由存在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加之认知隐喻共同促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句 SFG及物性新模式 概念隐喻
下载PDF
解构Lakoff的隐喻理论——对概念隐喻的否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姚岚 李元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7-20,共4页
Lakoff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隐喻观的彻底背离,因为其理论强调隐喻的本质是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概念,而隐喻表达只是隐喻概念在语言层面的派生。虽然概念隐喻理论对语言学以及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Lakoff的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隐喻观的彻底背离,因为其理论强调隐喻的本质是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概念,而隐喻表达只是隐喻概念在语言层面的派生。虽然概念隐喻理论对语言学以及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只要仔细研究,仍能揭示该理论存在不少严重的问题。本文从经验基础、隐喻表达和概念隐喻、原始隐喻、隐喻理解等方面深入剖析Lakoff及其合作者的隐喻理论,旨在论证概念隐喻既没有存在的基础,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OFF 经验基础 概念隐喻 原始隐喻 隐喻理解
下载PDF
概念隐喻的分类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认知力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认为概念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之中;它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主要分为四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管道隐喻。大量的英汉日常... 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认为概念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之中;它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主要分为四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管道隐喻。大量的英汉日常表达式说明,概念隐喻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或不同意义之间关联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另外,概念隐喻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许多常规性习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认知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本体隐喻 管道隐喻
下载PDF
五行之“火”行背后的概念借代和隐喻 被引量:10
4
作者 贾冬梅 蓝纯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2,共7页
本文是我们关于五行概念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语料分析发现,古汉语中存在概念借代[火代火的特征]和[火代燃烧]以及概念隐喻[具有火的特征的现象/物体是火]、[人是火]、[状态的强度是火的强度]和[历运更替是五行更替];现代汉... 本文是我们关于五行概念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语料分析发现,古汉语中存在概念借代[火代火的特征]和[火代燃烧]以及概念隐喻[具有火的特征的现象/物体是火]、[人是火]、[状态的强度是火的强度]和[历运更替是五行更替];现代汉语中存在概念借代[火代火的特征]和[火代用火做工具]以及概念隐喻[具有火的特征的现象/物体是火]、[人是火]、[状态的强度是火的强度]、[事件是火]和[人类文明的产品是火]。[火]的发展变化折射出古今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不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概念借代 概念隐喻
原文传递
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习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莉 崔洪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0-173,共4页
根据最通常的定义,习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式,其整体意义不能从其结构成分的意义中得到预测,因此习语构成了外语教学中较为困难的领域之一。虽然传统语言学认为习语的意义不存在完全的可预测性,但是认知语义学指出,多数习语的意义存... 根据最通常的定义,习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式,其整体意义不能从其结构成分的意义中得到预测,因此习语构成了外语教学中较为困难的领域之一。虽然传统语言学认为习语的意义不存在完全的可预测性,但是认知语义学指出,多数习语的意义存在系统性的概念理据,因为许多习语的意义建立在概念隐喻基础之上。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教学的实证研究显示,隐喻理据能促进非本族语英语学习者的习语学习,有助于英语习语的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习语 概念隐喻 隐喻理据
下载PDF
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名名复合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洁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71,共8页
本文将隐喻看作一种参照活动,运用Langacker的参照点理论,提出理解隐喻名名复合词涉及直达式、并联式、链式和阶梯式参照活动。研究表明,对名名复合词进行隐喻识解的理据是N1和N2关系匹配错位以及意义和语境匹配错位;名词所指事物的特... 本文将隐喻看作一种参照活动,运用Langacker的参照点理论,提出理解隐喻名名复合词涉及直达式、并联式、链式和阶梯式参照活动。研究表明,对名名复合词进行隐喻识解的理据是N1和N2关系匹配错位以及意义和语境匹配错位;名词所指事物的特征凸显度、事物之间的相似度以及常规关系是理解隐喻名名复合词的概念基础;通过一个事物认识另一个事物是理解隐喻名名复合词的认知机制。从本质上讲,理解汉语隐喻名名复合词的过程,就是以N1和(或)N2为出发点,激活与之相关的百科知识集,以隐喻的方式建立事物之间的参照关系,从而实现N1和N2的关系匹配以及N1N2的意义和语境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点理论 名名复合词 概念隐喻 百科知识
原文传递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黄帝内经》隐喻英译策略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娜 薛俊梅 王治梅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21期112-113,122,共3页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了《黄帝内经》中隐喻英译策略选择问题,认为在认知语言学家Schaffner提出的3个隐喻翻译策略——替代,释意,省略中,替代最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译者出于传播中医隐喻思维模式角度的考虑。而释意策略的使用主要出现...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了《黄帝内经》中隐喻英译策略选择问题,认为在认知语言学家Schaffner提出的3个隐喻翻译策略——替代,释意,省略中,替代最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译者出于传播中医隐喻思维模式角度的考虑。而释意策略的使用主要出现在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医隐喻不可能得到解释的情况下。相比于前两种策略,省略在《内经》隐喻翻译中极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黄帝内经》 隐喻英译 策略选择
下载PDF
政治话语概念隐喻的体认语言学研究
8
作者 张瑞霞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体认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概念隐喻植根于体认,广泛存在于语言中。近年来,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来解释抽象的政治概念,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政治思想。本文... 体认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概念隐喻植根于体认,广泛存在于语言中。近年来,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来解释抽象的政治概念,帮助人们正确理解政治思想。本文从体认语言学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为基础,通过分析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归纳其中包含的概念隐喻类型及特点,探究国家领导人是怎样对政治思想进行解读和建构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讲话 政治话语 概念隐喻 体认语言学
下载PDF
STEM教育中的跨学科概念学习和理解
9
作者 杨韵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6-86,共11页
STEM教育作为科学实践与自我探索的教育主阵地,其教育品质的提升对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后备科技人才尤为关键。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尽管许多STEM教学活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聚焦于单一技能训练或项目完成... STEM教育作为科学实践与自我探索的教育主阵地,其教育品质的提升对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后备科技人才尤为关键。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尽管许多STEM教学活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聚焦于单一技能训练或项目完成,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充分的关注,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起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无法实现从单一学科视角向跨学科思维模式的转变。因此,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其核心旨在STEM实践中深入思考和提炼跨学科概念。通过这一方法,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科学认知框架,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多学科知识连接体系,并掌握贯通多个学科领域的共性规律和基本原理,增强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能力。这一创新理念不仅丰富和完善了STEM教育的教学手段和理论基础,同时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教学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科学实践 跨学科概念 概念隐喻 具身认知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功能研究
10
作者 杜永欣 陈汝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5-82,共8页
生态文明话语是新时代中国国家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主流话语表达。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国家领导人生态文明话语表达的分析发现,借助于隐喻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国以“重返自然”的现代性反思,建构了中国... 生态文明话语是新时代中国国家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主流话语表达。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国家领导人生态文明话语表达的分析发现,借助于隐喻的话语表达机制,中国以“重返自然”的现代性反思,建构了中国生态文明话语的科学性内涵;通过激发社会的“共同体”想象,凝聚了环境治理共识;并以全球环境危机语境下的“英雄主义”叙事,进行了环境治理的情感动员。中国生态文明话语的隐喻建构,在诠释中国的生态价值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共识、倡导社会环保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话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概念隐喻 话语建构 国家话语 环境治理
下载PDF
概念隐喻理解与个体认知风格差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莲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7-23,共7页
本文是一项关于概念隐喻解释的实验研究报告。该研究首先要求71名大学生对3组概念隐喻进行解释,然后根据Riding(1991)使用的认知风格测量工具,将参试者的认知风格分为"综合/分析"维度和"言语化/形象化"维度两类。... 本文是一项关于概念隐喻解释的实验研究报告。该研究首先要求71名大学生对3组概念隐喻进行解释,然后根据Riding(1991)使用的认知风格测量工具,将参试者的认知风格分为"综合/分析"维度和"言语化/形象化"维度两类。实验结果表明,参试者在解释隐喻时优先采用的策略反映出认知风格的差异:(a)"综合型"的人比"分析型"的人更容易把源域和目标域概念进行整合;(b)"形象化"的人比"言语化"的人更容易使用典型意象来解释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认知风格 “综合/分析”维度 “言语化/形象化”维度
下载PDF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日本政治语篇探究
12
作者 孙泽钰 陶芸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和认知手段,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施政演讲中的外交话语为语料,时间跨度涵盖了2021年至2023年,以概念隐喻为框架,运用了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对语...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和认知手段,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施政演讲中的外交话语为语料,时间跨度涵盖了2021年至2023年,以概念隐喻为框架,运用了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对语料中的隐喻表达特点及其使用动因与功能进行了考察,从而揭示其隐喻使用策略背后真正的政治意图。研究表明:日语政治语篇中外交话语的隐喻使用频率较高,其中拟人隐喻、旅程隐喻、建筑隐喻位居前三,并且岸田对隐喻表达的选择可以反映其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的动因,揭示了隐喻在形象塑造、说服共情、政策推广等方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批评隐喻分析 外交话语 日本政治语篇 岸田文雄 施政演讲
下载PDF
道德概念中的水平空间隐喻效应探究: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13
作者 赵欣璐 林俊菲 刘拓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9,345,共9页
道德的水平空间隐喻是以左右空间位置概念为始源域向以抽象道德概念为代表的目标域映射的过程。研究设置两个实验,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层面对该效应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词汇类型与呈现方位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道德的水平空间隐喻是以左右空间位置概念为始源域向以抽象道德概念为代表的目标域映射的过程。研究设置两个实验,采用空间Stroop范式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层面对该效应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词汇类型与呈现方位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致条件(道德词出现在右侧或不道德词出现在左侧)和不一致条件(道德词出现在左侧或不道德词出现在右侧)下,脑电成分P300、N200和N400的激活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汉语道德概念词中可能不存在水平空间隐喻效应,个体不会以左右位置为参照表征道德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概念 水平空间 概念隐喻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网上隐喻式产品图片展示触觉补偿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慧 冷雄辉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8-87,共10页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了网上隐喻式产品图片展示对网上销售情境下触觉缺失的补偿效应以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实验一采用单因素组间实验法,研究发现网上隐喻式产品图片展示能积极唤醒消费者触觉意象并影响购买意愿,消费者触觉意象...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了网上隐喻式产品图片展示对网上销售情境下触觉缺失的补偿效应以及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实验一采用单因素组间实验法,研究发现网上隐喻式产品图片展示能积极唤醒消费者触觉意象并影响购买意愿,消费者触觉意象在产品图片展示方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实验二采用2(网上产品图片展示方式:隐喻展示VS直述展示)×2 (个体结构需求:高VS低)被试间实验法,发现消费者结构需求在产品图片展示方式对消费者触觉意象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对破解电商天然存在的感官缺失障碍和困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于网上零售商有效设计产品展示网页和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触觉意象 触觉补偿 购买意愿 生鲜农产品
原文传递
英语中的语法隐喻与语篇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语法隐喻体现了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关系的转化,在语篇中大量存在着语法隐喻现象。对语法隐喻的两种主要形式—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在语篇分析中 的作用。
关键词 语法隐喻 概念语法隐喻 人际语法隐喻 语篇分析
下载PDF
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与相悖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玉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英汉语言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颇为频繁,且自成体系。比较两种语言中概念隐喻的相似形和相悖性,对克服语际交流障碍,促进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英汉语言 概念隐喻 相似形 相悖性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网”隐喻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璇 卢卫中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借语料库中搜集的大量中英文语料,对英汉"网"隐喻的映射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试图解释两者之间产生共性和个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网"可以映射为"网状物",这种从具体物体到具体物体的映射方式... 本文借语料库中搜集的大量中英文语料,对英汉"网"隐喻的映射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试图解释两者之间产生共性和个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网"可以映射为"网状物",这种从具体物体到具体物体的映射方式进一步证明了概念隐喻并非都用具体事物来理解抽象概念的观点;2)英汉"网"隐喻映射呈现出大同小异的关系,造成共性的原因主要是语言的体验性,而隐喻映射过程中出现个性差异则与中英文化和思维差异有关;3)"网"隐喻研究可以深化人们对工具隐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对工具隐喻的研究,对一般的概念隐喻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概念隐喻 映射模式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对歌词中“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倩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0-52,共3页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跟语言有关,同时也跟思维和判断推理有关。以英汉爱情歌曲中的歌词为对象,重点探究其中出现的对于"爱情"的相关隐喻,可以窥见中西方对于"爱情"这一概念隐喻的异同及其原因。
关键词 现代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 歌词 爱情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海燕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15,共6页
概念隐喻不是语言的专利,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建筑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人深层的思想和心理也必须利用许多的建筑隐喻.中外的建筑文化差异很大,但是基本的人性相同,所以建筑中所应用的基本概念隐喻也是相同的... 概念隐喻不是语言的专利,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建筑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人深层的思想和心理也必须利用许多的建筑隐喻.中外的建筑文化差异很大,但是基本的人性相同,所以建筑中所应用的基本概念隐喻也是相同的.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建筑与人体的隐喻关系.从语言中的隐喻理论入手,结合西方建筑心理学和生物学分析了建筑隐喻的必要性和建筑与人体隐喻的合理性,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体隐喻.汉字、中医和风水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最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找到建筑与人体隐喻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中国传统建筑 人体 建筑心理学 中国文化
下载PDF
汉语植物惯用语隐喻转喻现象分析
20
作者 吕炳霞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根据惯用语中植物部与概念的映射关系,将303例汉语植物惯用语划分为隐喻类、转喻类和隐喻转喻结合类,其中隐喻类占比92.1%,转喻类占比5.78%,隐喻转喻结合类占比2.13%。研究表明,隐喻类植物惯用语远远多于转喻类的原因是植物惯用语语义... 根据惯用语中植物部与概念的映射关系,将303例汉语植物惯用语划分为隐喻类、转喻类和隐喻转喻结合类,其中隐喻类占比92.1%,转喻类占比5.78%,隐喻转喻结合类占比2.13%。研究表明,隐喻类植物惯用语远远多于转喻类的原因是植物惯用语语义引申的过程中,隐喻起的作用比转喻更大。隐喻涉及到两个域,可以根据某种相似性将植物域和许多其他认知域相联系。转喻只涉及一个认知域,主要作用是指称,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惯用语 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