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胸腺瘤的CT诊断及评价 被引量:38
1
作者 孙忠华 于红 +2 位作者 刘恒顺 严洪珍 张淑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便于分期和计划治疗。材料与方法分析26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所见,着重观察病变的密度,对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胸膜种植以及纵隔外转移情况。结果26例侵袭性胸腺瘤CT均显示为... 目的分析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便于分期和计划治疗。材料与方法分析26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胸腺瘤的CT所见,着重观察病变的密度,对周围纵隔结构的侵犯、胸膜种植以及纵隔外转移情况。结果26例侵袭性胸腺瘤CT均显示为前纵隔软组织肿块,16例密度不均,肿块不规则侵犯邻近器官24例,主要表现在纵隔胸膜受侵7例,肺受侵9例,胸膜种植3例,心血管结构受侵20例,以及心膈角区和腹腔受侵3例。结论CT在显示胸膜、心包和肺实质侵犯方面极其有效,对病变范围可进行可靠的评价,常规CT扫描可进行准确的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纵隔肿瘤 诊断 CT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CT动态增强强化特点及病灶分布规律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婷 腾飞 +1 位作者 王冠 戴旭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CT动态增强强化特点和病灶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的CT动态增强图像及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原发灶部位、肝转移瘤的位置和数目、肝转移瘤的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及肠系膜下静脉汇入...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CT动态增强强化特点和病灶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患者的CT动态增强图像及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原发灶部位、肝转移瘤的位置和数目、肝转移瘤的不同时相的强化特点及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的位置。结果:CT动态增强共检出肝内病灶486个,其中表现为环状强化灶245个(50.4%),结节状强化灶183个(37.7%),其他不典型强化灶58个(11.9%)。原发病灶位于右半结肠(右半结肠组)时,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灶位于左半结肠(左半结肠组)时,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义(P>0.05)。排除转移灶均匀分布于肝左、右叶的病例后,右半结肠组与左半结肠组肝转移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脾静脉(SPV)者34例,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者32例,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V汇入SPV与SMV汇合处者11例,其转移灶在肝左、右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CT动态增强图像有一定特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病灶分布有一定规律,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癌术前影像学精准分期存在的争议与困惑 被引量:17
3
作者 唐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AJCC规定了胃癌各分期的病理学标准,却没有描述各分期对应的影像学征象。权威标准的缺失以及现有影像手段的局限性,导致影像医生在胃癌评价时的"分期恐惧"(stage fright)以及不同认知下的争议与困惑:(1)胃黏膜下层未显示时只... AJCC规定了胃癌各分期的病理学标准,却没有描述各分期对应的影像学征象。权威标准的缺失以及现有影像手段的局限性,导致影像医生在胃癌评价时的"分期恐惧"(stage fright)以及不同认知下的争议与困惑:(1)胃黏膜下层未显示时只能采取"50%厚度比"的间接标准区分T1和T2。(2)影像学无法显示菲薄的浆膜下层,导致T2过分期为T3。(3)浆膜侧炎性纤维索条及胃裸区的存在,导致T3过分期为T4。(4) T4b的影像判断标准尚存争议,对其可切除性的认识也不统一;部分浸润显著、无法切除者,缺乏典型的CT征象。(5)体积仍是影像学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直接标准,N分期准确率仅50%~70%。(6)早期腹膜转移缺乏特异性征象,诊断敏感性仅50%。针对上述胃癌术前精确分期面临的争议和困惑,现有影像学手段尚无法取得本质突破,但可通过检查和报告流程中的规范化(充盈、多期增强、多平面重建和窗技术等)、精细征象的发掘(亮线征和污迹征等)以及新手段的探索和利用(能谱CT和磁共振扩散成像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 振成像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CT图像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2
4
作者 白娇 张歌 +3 位作者 周印 杨玲 赵爽 刘荣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原发肿瘤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105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多排螺旋CT图像及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原发部位、CT图像中转移灶数目、位置及肠系膜下静脉(IMV...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原发肿瘤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105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多排螺旋CT图像及临床资料,记录肿瘤原发部位、CT图像中转移灶数目、位置及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门静脉的解剖位置。结果①肿瘤原发灶位于右半结肠组及左半结肠组,转移灶位于肝右叶与肝左叶的比例分别约为2∶1、1.2∶1,2组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9,P=0.003)。②肿瘤原发灶位于左半结肠组中,其IMV汇入脾静脉(SpV)组、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组及汇入SMV与SpV汇合处组,转移灶位于肝右叶与肝左叶的比例分别为65∶98、116∶52及13∶15。3组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75,P=0.000),进一步比较前2组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51,P=0.000)。③IMV汇入SpV组中,76.0%(19/25)的病例其转移灶主要分布在肝左叶(P=0.001);IMV汇入SMV组中,73.5%(25/34)的病例其转移灶主要位于肝右叶(P=0.000)。结论右半结肠癌转移灶主要分布在肝右叶,而左半结肠癌中其IMV汇入SpV者转移灶主要分布在肝左叶,汇入SMV者转移灶主要分布在肝右叶。该分布规律,一方面对肝转移癌患者寻找肠道原发病变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初诊及随访时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瘤 肠系膜静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后踝骨折CT分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志生 王志强 +3 位作者 李立东 庞海涛 周瑞红 焦翔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6-738,共3页
[目的]对后踝骨折进行CT分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0月治疗后踝骨折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42.3岁。所有患者进行X线及CT检查,根据后踝主要骨折块大小、部位和骨折线等进行CT分型,并给予相应治疗。... [目的]对后踝骨折进行CT分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0月治疗后踝骨折88例,男53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42.3岁。所有患者进行X线及CT检查,根据后踝主要骨折块大小、部位和骨折线等进行CT分型,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根据CT图像,后踝骨折分为四型:Ⅰ型(稳定型)23例,其中Ⅰ1型(撕脱骨块型)5例(5.7%),Ⅰ2型(小楔形骨块型)18例(20.4%);Ⅱ型(临界型)26例,其中Ⅱ1型(中等楔形骨块无距骨后外脱位型)15例(17.1%),Ⅱ2型(中等楔形骨块合并距骨后外脱位型)11例(12.5%);Ⅲ型(大楔形骨块不稳定型)18例(20.5%),Ⅳ型(中间贯穿型)21例(23.8%)。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年(1~4年)。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62例,良13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85.2%。[结论]CT能够明确后踝骨折的组织解剖学变化,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分型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CT征象演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唐磊 孙应实 +5 位作者 沈琳 李健 曹崑 齐丽萍 崔湧 张晓鹏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7-501,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治疗过程中CT征象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 对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5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靶向治疗前和治疗后2~6个月进行CT检查,CT轴位...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治疗过程中CT征象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 对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5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靶向治疗前和治疗后2~6个月进行CT检查,CT轴位图像测量肿瘤最长径线及最大层面平均强化CT值,计算治疗前后长径及强化CT值变化率.以2年内肿瘤是否进展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比较进展与未进展组患者CT分类指标(病灶数目、部位、肝转移、出血、囊变)及定量指标(病灶长径、强化CT值及其变化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其中肿瘤进展组13例,肿瘤未进展组22例.靶向治疗前,病灶数目大于或等于5个、累及多个部位者2年内进展比例高于病灶数少于5个、累及单个部位者(P<0.05).未进展组肿瘤长径变化率及强化CT值变化率分别为-14.29%(-67%,11%)和-12.25%(-55%,39%),与进展组长径变化率15.09%(-45%,191%)及强化CT值变化率9.91%(-27%,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长径变化率和强化CT值变化率为评价指标预测2年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和0.797.结论 GIST靶向治疗前,病变数目和累及部位数与预后有关;靶向治疗后,CT病灶长径退缩率和强化CT值具有中等预测效能,可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磺酸伊马替尼 预后
原文传递
多期CT增强扫描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林杰 陈方满 +2 位作者 胡大成 周磊 张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文献复习。结...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男3例,女5例;左侧2例,右侧6例;肿瘤最大径2.9~9.6 cm不等,形态呈水滴状4例、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1例,均呈嵌入式生长;平扫密度多均匀,CT值26.8~34.3 HU,平均(30.75±2.75)HU;边界清楚;内部或边缘有线样、斑点样钙化5例,伴有囊变1例。增强后呈斑片状、轻到中度、不均匀、进行性强化,6例多期增强扫描中,延迟期强化最为明显。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瘤多期增强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特征表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老年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高分辨率CT表现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敬华 程钢 +1 位作者 杨燕英 霍萍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65例,按照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年龄≥60岁)31例,中青年组(年龄<60岁)34...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65例,按照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年龄≥60岁)31例,中青年组(年龄<60岁)34例。总结分析31例老年组NTM肺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及HRCT影像特征,同时对老年组和中青年组NTM肺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老年组31例NTM肺病患者中,男性20例(64.5%),病变累及5个肺叶22例(71.0%),支气管扩张26例(83.9%),条索影26例(83.9%),肺结节25例(80.6%),胸膜增厚16例(51.6%),肺内空洞14例(45.2%)。老年组NTM肺病患者男性数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4.5%)和29(85.3%),χ^2=3.773,P=0.049];老年组NTM肺病患者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全肺叶支气管扩张、肺内钙化灶、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钙化或密度增高及肺间质纤维化发生情况分别为16例(51.6%)、6例(19.6%)、18例(58.1%)、11例(35.5%)、13例(41.9%)、5例(16.1%),均高于中青年组[7例(20.6%)、0例(0.0%)、10例(29.4%)、2例(5.9%)、5例(14.7%)、0例(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6、15.660、5.429、7.127、6.004、5.941;均P<0.05)。结论老年NTM肺病累及范围广,肺内表现多样,全肺叶支气管扩张为主要特征性表现,右肺中叶支气管扩张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非结核分枝杆菌 肺部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CT评价:临床规范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唐磊(综述)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933-937,共5页
规范的CT检查前处置和扫描方案的合理运用,可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显示能力。联合多平面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有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CT血管成像可辅助术前对血管变异的评价和把握,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目前基于常规形态学的CT标准对早期... 规范的CT检查前处置和扫描方案的合理运用,可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显示能力。联合多平面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有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CT血管成像可辅助术前对血管变异的评价和把握,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目前基于常规形态学的CT标准对早期胃癌的区分能力有限,结合能谱CT提高分辨率及结合相关功能影像学指标,或可成为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分期准确率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仿真内镜 能谱
下载PDF
SCTM对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志伟 陈双 +2 位作者 陈德基 陈洁兰 李树欣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椎管造影 (SCTM)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螺旋CT椎管造影检查 ,图像经计算机多平面重建软件处理 .结果 在 42例患者中 ,椎间盘病变 2 7例 ,先天性骨性椎管狭窄 2例 ,椎体后缘增生骨... 目的 探讨螺旋CT椎管造影 (SCTM)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螺旋CT椎管造影检查 ,图像经计算机多平面重建软件处理 .结果 在 42例患者中 ,椎间盘病变 2 7例 ,先天性骨性椎管狭窄 2例 ,椎体后缘增生骨刺 2例 ,椎体滑脱 5例 ,黄韧带肥厚 3例 ,椎间盘突出术后及疤痕增生 3例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 .后处理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提供不同平面、多角度、多方位的任意轴面 (直面、曲面 )影像 ,突出显示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及脊神经根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其连续性改变 .结论 SCTM -MPR能全面地清晰显示受检段脊柱及椎管内各解剖层次及其病理改变 ,提高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ETM 腰椎管狭窄症 椎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MPR
下载PDF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永奇 徐燕娇 李鹏 《中国校医》 2010年第8期617-618,共2页
目的总结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并初步探讨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要点。方法观察和记录143例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比较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结... 目的总结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并初步探讨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要点。方法观察和记录143例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比较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单窦病变125例,最多见为上颌窦,其次是蝶窦、筛窦;127例(89%)病变鼻窦内不均匀不透光区,101例(71%)病变膨入临近鼻窦或鼻腔;97例(68%)软组织窗位鼻窦内可见CT值80~160Hu的钙化斑(点)。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多窦病变比例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有单窦病变;病变鼻窦内不均匀的不透光区,病变常膨入临近鼻窦或鼻腔;软组织窗位鼻窦内可见的钙化斑;可有鼻窦骨质压迫性破坏。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较相似,但其多窦病变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胸腺瘤与前纵隔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中义 卢春燕 邓开鸿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2971-2973,共3页
目的:研究胸腺瘤与前纵隔(血管前间隙)淋巴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二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胸腺瘤与18例血管前间隙淋巴瘤MSCT表现,着重观察肿瘤的密度、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30例胸腺瘤... 目的:研究胸腺瘤与前纵隔(血管前间隙)淋巴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二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胸腺瘤与18例血管前间隙淋巴瘤MSCT表现,着重观察肿瘤的密度、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30例胸腺瘤中,24例良性胸腺瘤与邻近大血管分界清晰,肿块表现"D"字或反"D"字状,平扫CT值16~59 Hu,增强CT值20~110Hu;6例侵袭性胸腺瘤边界不清,呈分叶状、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平扫CT值23~42 Hu,增强CT值23~60 Hu。18例淋巴瘤中,单发于前上纵隔者6例,其余12例呈多结节、肿块状,侵入血管间隙生长,致大血管受压,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常伴有其它部位淋巴结增大。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胸腺瘤与前纵隔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并能有效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Findings of Morning Glory Syndrome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4期465-468,共4页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CT, ultrason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of morning glory syndrome, the data on CT, A/B-scan ultrason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were retrosp...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CT, ultrason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of morning glory syndrome, the data on CT, A/B-scan ultrason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8 cases of morning glory syndrome (MGS). Among those cases, 6 were examined with CT, 4 with FFA and 8 with A/B-scan ultrasonograph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T, A/B-scan ultrasonography and FFA in MGS included: (1) The attachment spot of optic nerve became thin and vitreous body protruded to the posterior wall of eyeball with a spherical shape on CT image; (2) in the early period of FFA, hypofluorescence appeared on the optic, the abnormal arteriae and veins around the optic papilla were displayed clearly and in the late period, optic disc was stained with fluorescein; (3) on B-scan ultrasonogram, the vitreous cavity extended to the posterior pole and optic papilla, and projected to the basal part of muscle cones and thus the posterior part of vitreous cavity looked like an upside-down bottleneck. Sometimes the echogenic band of retinal detachment could also be seen. On A-scan ultrasonogram, both vitreous cavity and bottleneck showed no ultrasonic echoes and presented a base line without any evident wave crest. It is concluded that CT, A /B-scan ultrasonography and FFA could show the imageological features of MG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which helps clinicians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other diseases such as optic disc coloboma. CT and A /B-scan ultrasonography, in particular, are considered to be reliable imageological methods for the accurate diagnosis of MGS and are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ning glory syndrome TOMOGRAPHY computed x-ray ULTRASONOGRAPHY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累及左肾上腺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苔痕 叶彩儿 郑祥武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索左肾上腺受累是否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一种有价值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连续性AP病例的CT资料,观察左侧肾上腺的形态、密度变化等CT表现特征。同时对照观察正常腹部100例的左侧肾上腺的CT表现。结果 11... 目的探索左肾上腺受累是否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一种有价值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连续性AP病例的CT资料,观察左侧肾上腺的形态、密度变化等CT表现特征。同时对照观察正常腹部100例的左侧肾上腺的CT表现。结果 115例AP的CT表现中,左侧肾上腺前缘受累(轻度,68/115,59%),左侧肾上腺前缘受累合并周围脂肪组织水肿及其局部密度及形态异常(重度,12/115,11%)。结论左侧肾上腺受累是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中的一个有价值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左肾上腺受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因素的CT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干辉 程英 +2 位作者 刘雪艳 张红平 孟志华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7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复发危险因素中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大小与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ENSCLC)复发的相关性及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对危险度(RR)。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肺癌患者(145例术后复发,375例术后未复发)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探讨肺癌复发危险因素中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大小与早期非小细胞性肺癌(ENSCLC)复发的相关性及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对危险度(RR)。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肺癌患者(145例术后复发,375例术后未复发)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根据CT 结果对病灶进行血管分型,计算病灶强化后CT 增值及病灶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其中的130例 ENSCLC 患者的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及大小与肺癌复发的相关性,采用Cox模型对 ENSCLC 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肺癌复发危险因素中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体积的 OR 值分别为5.40、3.51、8.94,χ^2值分别为4.13、6.94、3.18,P 值均<0.05。对 EN-SCLC患者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Ⅳ型血管分型的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Ⅰ型、Ⅱ型和Ⅲ型(χ^2分别为9.018、6.994、6.211, P值均<0.05);病灶强化后 CT 增值≤20 HU 的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20-60 HU 和≥60 HU 的患者(χ^2值分别为6.936、13.306,P值分别为0.008、0.000);病灶直径2~3 cm的肺癌复发率明显大于直径≤2 cm 的患者(χ^2=4.811,P=0.028)。经Cox模型生存分析,ENSCLC中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 增值、肺癌直径的RR 分别为0.335、2.152、2.014(P值均<0.05)。结论: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灶血管分型、强化后CT增值及体积,这些危险因素与ENSCLC的复发及患者生存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存活率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诊断(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霞 毕纯龙 +1 位作者 张蔚 杨立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影像表现。结果:囊性结构为主4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2例;二维超声瘤体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物;CT...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和CT影像表现。结果:囊性结构为主4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2例;二维超声瘤体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物;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3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超声和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乳头状瘤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病变MDCT表现特征及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成杰 姚尉 +1 位作者 叶奕兰 杨静 《西部医学》 2012年第4期732-735,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常见淋巴结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62例,包括淋巴瘤28例,转移瘤21例,淋巴结结核13例。在MD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淋... 目的探讨颈部常见淋巴结病变的MDCT影像表现特点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62例,包括淋巴瘤28例,转移瘤21例,淋巴结结核13例。在MD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淋巴瘤均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27例边界清楚,仅1例包膜外侵犯;24例密度均匀,均匀轻度强化或不强化;4例部分融合,其中2例内部发生液化坏死、边缘轻度不规则强化。淋巴结转移瘤以软组织密度结节为主要表现;13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8例融合成块,形态不规则,其中5例包膜外侵犯;15例密度不均匀,不规则强化,其中11例合并中心坏死区;6例密度较均,其中2例显著不均匀强化、3例轻微强化、1例无强化。淋巴结结核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密度结节或肿块;10例形态规则,边界清楚;3例有融合,边界不清;9例密度不均匀(其中3例有钙化),内部明显坏死,边缘环状或多房状强化;4例密度均匀,明显或轻度均匀强化。结论 CT可揭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病理基础,并存在一定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淋巴结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征象分析
18
作者 徐海江 杨东奎 刘志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4期71-73,91,共4页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正确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结果:典型的X线表现为四肢长骨的骨端偏心、膨胀性、皂泡样、边缘清楚的骨质破坏:典型的CT表现...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正确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结果:典型的X线表现为四肢长骨的骨端偏心、膨胀性、皂泡样、边缘清楚的骨质破坏:典型的CT表现为骨的偏心性、膨胀性破坏,骨皮质变薄,连续性可中断,肿瘤的边缘可见断续的骨质硬化,肿瘤内可见有短小的骨嵴:典型的MRI表现为长骨骨端偏心性骨异常信号区,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中、高混杂信号,可出现液-液平,肿瘤的边缘可有一相对比较规则的低信号线状影结论: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CT和MRI能清楚显示巨细胞瘤内部结构,腰骶部巨细胞瘤可清楚显示突入盆腔或腹腔内的软组织块影X线平片结合CT和MRI影像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x线摄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的CT定量评估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树华 石洪金 +3 位作者 董莘 曲胜 董卫东 王桂茹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人的上呼吸道不同平面的咽壁 顺应性的差别。方法: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25例(OSAHS组)和正常成年人20例(对照组),平静呼吸时 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测量软...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和正常人的上呼吸道不同平面的咽壁 顺应性的差别。方法: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25例(OSAHS组)和正常成年人20例(对照组),平静呼吸时 采用螺旋CT对上呼吸道进行连续扫描,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和气道 内径;然后保持体位不变,做Muller动作的同时,再次对上呼吸道相同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量相应平面的上呼 吸道横截面积和气道内径,计算上呼吸道各平面的总咽壁顺应性、咽侧壁顺应性和咽前后壁顺应性。结果: OSAHS组和对照组的总咽壁顺应性和咽侧壁顺应性在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和舌后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在会厌后区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呼吸道各平面的咽前后壁顺应性在软腭后区、 悬雍垂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舌后区、会厌后区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中,上呼吸道4个测量平面的咽侧壁顺应性均明显大于前后壁的顺应性(均P<0.01)。结论:利用CT 扫描测量可以实现上呼吸道各平面咽壁顺应性的定量评估,为临床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OSAHS患者和正常人 的上呼吸道咽壁顺应性差别明显,咽壁顺应性增大是OSAH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上呼吸道 气道梗阻
原文传递
前庭导水管扩大的CT表现(附72例报告)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中林 李志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对72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并估计合并其他内耳发育畸形的比例。材料与方法:72例均行横断面CT扫描,20例并行冠状面扫描。结果: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41耳(30.4%),合并前庭及外半规管发育不良... 目的:对72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并估计合并其他内耳发育畸形的比例。材料与方法:72例均行横断面CT扫描,20例并行冠状面扫描。结果: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41耳(30.4%),合并前庭及外半规管发育不良58耳(42.9%),合并前庭、半规管、耳蜗及内耳道发育不全36耳(26.7%)。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内耳迷路发育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 CT 病例报告 内耳迷路 发育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