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职业教育的外部逻辑——基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建力 柳海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8,共11页
职业教育的技能与就业属性意味着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探讨不能仅停留在职业教育内部,还应考虑就业市场这一关键的外部要素。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相关研究面临着从预测未来到现实探索的范式转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职业... 职业教育的技能与就业属性意味着对人工智能影响的探讨不能仅停留在职业教育内部,还应考虑就业市场这一关键的外部要素。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相关研究面临着从预测未来到现实探索的范式转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应面对替代效应,强化规划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职业培训服务;把握补偿效应,培养综合的现代职业人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未来,职业教育研究应继续深入关注外部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契合的职业教学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内外部的有机联系,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职业教育 替代效应 补偿效应
下载PDF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总量的机理与例证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利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影响的冲击效应和补偿效应同时存在,二者在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强势不同,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影响的总效应存在差异。新一轮的技术进步往往由最初扩大经济规模、扩大就业,发展到后来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 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影响的冲击效应和补偿效应同时存在,二者在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强势不同,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影响的总效应存在差异。新一轮的技术进步往往由最初扩大经济规模、扩大就业,发展到后来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造成区域边际就业弹性的不断下降,从而排挤劳动力,导致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影响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贡献率 冲击效应 补偿效应 边际就业弹性
下载PDF
宽波段金属光栅设计中闪耀波长对光栅异常的补偿效应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善文 巴音贺希格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0-1000,共11页
给出了适用性强、工艺上易于实现的单闪耀面宽波段金属光栅的设计方法。基于Rayleigh异常和共振异常两种不同的光栅异常机理,分别讨论了它们出现的条件;在光栅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数值分析了TE波、TM波闪耀波长的分布规律,得到了闪耀波... 给出了适用性强、工艺上易于实现的单闪耀面宽波段金属光栅的设计方法。基于Rayleigh异常和共振异常两种不同的光栅异常机理,分别讨论了它们出现的条件;在光栅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数值分析了TE波、TM波闪耀波长的分布规律,得到了闪耀波长与光栅异常和光栅光谱范围的关系;提出了用TM波第一闪耀波长补偿Rayleigh异常或共振异常,实现制作宽波段金属光栅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了TM波第一闪耀波长对Rayleigh异常补偿效应,只是它对共振异常补偿效应的极限情况。给出了将补偿效应应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分光光度计中不同刻线密度宽波段金属光栅的设计实例。实验表明,使用补偿效应法无论在理论设计上还是在工艺实现上都要优于传统的宽波段金属光栅设计方法,可使得用于各个波段的宽波段金属光栅衍射效率都在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波段光栅 金属光栅 补偿效应 闪耀波长 Rayleigh异常 共振异常
下载PDF
煤储层含气性深度效应与成藏过程耦合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世达 侯伟 +5 位作者 汤达祯 李翔 许浩 陶树 李松 唐淑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埋深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程度的综合要素,理解含气性深度效应是认识深浅部煤层气赋存状态与聚集机制的重要基础。基于煤层气勘探现状,在剖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探井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理论,探讨了煤层含气量... 埋深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程度的综合要素,理解含气性深度效应是认识深浅部煤层气赋存状态与聚集机制的重要基础。基于煤层气勘探现状,在剖析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探井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常规-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理论,探讨了煤层含气量、饱和吸附量、含气饱和度深度效应及其与成藏过程的耦合关系。煤层气成藏是构造沉降阶段生烃供气和回返抬升阶段相态转化、逸散的耦合结果,体现为自封闭成藏和浮力成藏的深度耦合,含气性变化存在饱和吸附量转折和游离气滞留两个关键深度界限,且二者不具备绝对同步性:(1)饱和吸附气量是煤在特定温压条件下的固有属性,不受保存条件的严格限制,其随深度的演化过程是控制相态转换的基础,压力梯度和变质程度补偿效应会引起现今区域饱和吸附量转折深度(带)的明显滞后。(2)游离气的运聚成藏与改造定型受控于地层回返抬升阶段的遮盖条件,涉及埋深-构造-水动力场三元耦合效应及浮力、储盖层毛管力的综合影响,抬升幅度小且改造强度弱时方可具备游离气滞留保存条件,滞留深度以浅地层封闭性降低,游离气普遍散失。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柳林-延川南一带煤层总含气量随埋深增大近乎线性增高,深部收敛趋势不明显,不同变质程度煤理论饱和吸附量转折深度为1600~2200 m,但煤阶的区域分异致使原位饱和吸附量随埋深持续增大;大宁-吉县区块游离气滞留临界深度约2000 m,2500 m处含气饱和度平均约120%,3000 m处含气饱和度预计可达136%。不同地区煤层气成藏背景和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含气性深度效应需具体分析,分析重点应聚焦于甲烷相态转换、地层封闭条件的时空演化对现今气、水分布的综合影响,以实现深部煤层气的分区分带评价和高效开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含气性 转换深度 补偿效应
下载PDF
1-氨基-1,2,3-三唑硝酸盐的热分解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旭杰 李晓东 +2 位作者 杨荣杰 李玉川 庞思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8,48,共8页
在2、5、10、15和20℃·min-1线性升温条件下,用非等温TG-DTG技术分析了1-氨基-1,2,3-三唑硝酸盐((ATZ)(NO3))的热分解过程,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并提出热分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ATZ)(NO3)的热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失重阶段。... 在2、5、10、15和20℃·min-1线性升温条件下,用非等温TG-DTG技术分析了1-氨基-1,2,3-三唑硝酸盐((ATZ)(NO3))的热分解过程,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并提出热分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ATZ)(NO3)的热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失重阶段。动力学3因子(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机理函数)可通过3步最终确定。首先,用两种model-free方法(Kissinger法和Ozawa法)得到表观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然后用两种model-fitting方法(atava-esták法和Achar法)得到几种可能的分解机理函数;最后通过3种验证方法(atava法、双因子外推法和Popescu法)得到唯一的分解机理函数。(ATZ)(NO3)热分解两阶段的反应机理均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反应级数分别为n=3/2和n=1/3,m=3。(ATZ)(NO3)热分解两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αdt=1013.60×e-128970RT(1-α)[-ln(1-α)]-12和dαdt=1011.40×e-117370RT(1-α)[-ln(1-α)]2/3。两阶段动力学补偿效应的数学表达式分别为:lgA=0.1213E-1.894和lgA=0.1149E-2.5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1-氨基-1 2 3-三唑硝酸盐((ATZ)(NO3)) 热分解 热重 非等温动力学 动力学补偿效应
下载PDF
Quantum thermal effect of quasi-static evaporating charged black hole
6
作者 赵仁 张丽春 赵峥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97年第2期201-205,共5页
The study of quantum thermal effect of non-static black hole is generalized to the space-time with coordinate (t, r) as variables. Tortoise coordinate equat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not only static space-time but ... The study of quantum thermal effect of non-static black hole is generalized to the space-time with coordinate (t, r) as variables. Tortoise coordinate equat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not only static space-time but also the non-statie space-time described by advanced-Eddington coordinate v have been chose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effect of Hawking evaporation is considered, the temperature of black hole and the location of horizon are show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awking radiation temperature can be regarded as a compensating effect under the time-scale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RATION BLACK hole Hawking temperature compensating effect.
原文传递
用计算全息图检测非球面时的自补偿效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松涛 武东城 +2 位作者 彭石军 苏东奇 苗二龙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123,共6页
用计算全息图(CGH)检测非球面时,除了设计零位补偿CGH外,还往往设计辅助调节CGH,从而可以利用干涉图来精确调节CGH的位置。针对这种同时具有零位补偿和辅助调节功能的CGH,提出零位补偿CGH和辅助调节CGH之间具有相互补偿效应。针对一高... 用计算全息图(CGH)检测非球面时,除了设计零位补偿CGH外,还往往设计辅助调节CGH,从而可以利用干涉图来精确调节CGH的位置。针对这种同时具有零位补偿和辅助调节功能的CGH,提出零位补偿CGH和辅助调节CGH之间具有相互补偿效应。针对一高次非球面,设计了四种不同的CGH配置方案,而后逐一分析了零位补偿CGH和辅助调节CGH之间的补偿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基板误差的条件下,具有自补偿效应的配置方案的Power项误差小于其他方案的1/40,而球差和高阶球差则小于其他方案的1/70。利用具有自补偿效应的配置方案加工制作了CGH,用此CGH完成了对非球面的加工检测迭代,非球面面形的收敛精度均方根(RMS)达到0.4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计算全息图(CGH) 非球面检测 自补偿效应
原文传递
干旱复水激发玉米叶片补偿效应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54
8
作者 卜令铎 张仁和 +2 位作者 韩苗苗 薛吉全 常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2,共5页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旱后复水条件下,于苗期对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变化较小;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抗旱性强的品种...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旱后复水条件下,于苗期对2个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细胞膜结构破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变化较小;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性酶活性增加,抗旱性强的品种升幅较大。复水后细胞膜结构迅速恢复,保护性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继续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Fv/F0和Fv/Fm等光合作用参数出现超补偿现象。中度干旱10d后复水激发了作物的生理补偿效应,主要生理机制是干旱复水后细胞膜结构迅速修复和叶绿素含量的超补偿增加,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潜力和速率;前期干旱锻炼增强了玉米抗旱能力,抗旱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超补偿效应,有利于适应干湿交替和低水多变的环境,实现节水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干旱和复水 补偿效应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干湿变化与作物补偿效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黄占斌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干湿变化是作物生产的水分环境,利用植物旱后复水所产生的补偿效应是农业抗旱节水的新途径。论述了农业干湿变化类型和补偿效应的内涵、干湿变化对作物生态补偿和生长发育阶段间补偿及生理代谢功能间补偿性。通过土壤大气湿度组合的玉... 干湿变化是作物生产的水分环境,利用植物旱后复水所产生的补偿效应是农业抗旱节水的新途径。论述了农业干湿变化类型和补偿效应的内涵、干湿变化对作物生态补偿和生长发育阶段间补偿及生理代谢功能间补偿性。通过土壤大气湿度组合的玉米实验,研究了大气湿度提高补偿土壤干旱作物生长与水分利用效应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变化 补偿效应 作物生长 土壤大气温度
下载PDF
分根交替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桃树根茎液流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龚道枝 康绍忠 +1 位作者 佟玲 丁日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采用管式-时域反射仪(Tube TimeDomainReflectometry,Tube TDR)和热脉冲技术,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桃树根茎液流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根区两侧同时灌溉(BothPartialIrrigation,BPI)时土壤水分向深层运动而远离根系层... 采用管式-时域反射仪(Tube TimeDomainReflectometry,Tube TDR)和热脉冲技术,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桃树根茎液流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根区两侧同时灌溉(BothPartialIrrigation,BPI)时土壤水分向深层运动而远离根系层,不能被根系有效地吸收利用,而半边固定灌溉(FixedPartialIrrigation,FPI)和两边交替灌溉(AlternatePartialIrrigation,API)时减少了水分向深层运动,有利于根系有效地吸收。干湿交替和部分根干燥能促进根系补偿效应的发挥,使根系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但是又由于FPI干燥部分的根系长期处于干旱之中,使根系老化而造成复水后不能恢复其吸水能力。树干液流与ET0呈线性相关,并且其回归方程的系数在BPI、API和FPI处理中依次呈递减的趋势,这说明了在同样的大气潜在蒸发能力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根区湿润方式时,桃树蒸腾液流对大气潜在蒸发能力的响应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液流与ET0成非线性相关,其相关程度低于树干液流与ET0的相关程度,说明了树干液流比根液流与大气潜在蒸发能力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API和FPI的平均产量与BPI的相比有所降低,但是其灌溉水量相对减少,说明了API和FPI能明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反射仪 热脉冲技术 液流 土壤水分分布 补偿效应 桃树
下载PDF
旱后复水激发玉米根系功能补偿效应的生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梁爱华 马富裕 +1 位作者 梁宗锁 慕自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4,共7页
【目的】揭示干湿交替环境下植物或栽培作物发生补偿效应的生理学机制,为现代生物学节水的实践研究以及植物抗旱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琼脂-聚乙二醇(Agar-PEG)培养介质中,从根系结构变化、C、N代谢、渗透调节以及活... 【目的】揭示干湿交替环境下植物或栽培作物发生补偿效应的生理学机制,为现代生物学节水的实践研究以及植物抗旱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琼脂-聚乙二醇(Agar-PEG)培养介质中,从根系结构变化、C、N代谢、渗透调节以及活性氧防御系统的优化等方面,对旱后复水诱导玉米根系功能发生补偿效应的生理学机制进行初探。【结果】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活力明显减弱,而复水后,随着复水时间的推移,诱发出大量的新侧根和根毛,代谢功能增强,补偿或部分补偿了干旱胁迫造成的危害。可溶性糖在体内进行了重新分配,运往根系的可溶性糖显著增多。除Gly和Ala含量在干湿交替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中无差异外,复水处理的其他游离氨基酸及其总量均介于一直胁迫和一直湿润处理之间,而且两两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复水处理在维持根系较低的O2-和H2O2含量的同时,提高了SOD和CAT的活性,减小了膜脂过氧化危害和离子泄露,具有预警作用。【结论】旱后复水玉米光合产物向根系的重新分配、Pro和其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活性氧清除和防御系统的优化、以及新生侧根和根毛的形成,可能正是干湿交替水环境下玉米根系功能产生补偿效应的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湿交替 新生细根 相溶性溶质 补偿效应
下载PDF
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机理及效应 被引量:16
12
作者 史文娟 康绍忠 王全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15,共5页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增产效应 ,以盆栽玉米为试验材料 ,选用3种不同的灌水方式 (表面灌、下部灌、交替灌 )和不同的灌水周期 (3 d、5 d、7d)以及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相同灌水量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研...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增产效应 ,以盆栽玉米为试验材料 ,选用3种不同的灌水方式 (表面灌、下部灌、交替灌 )和不同的灌水周期 (3 d、5 d、7d)以及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相同灌水量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垂向交替供水是可行的。在相同的水势条件下 ,交替灌可提高作物的渗透调节能力 ,降低气孔关闭的临界水势 ,使光合同化产物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增加 ,整株作物的长势呈现出苗壮、根旺的特点。此外 ,5 d的交替灌与 3 d的表面灌相比 ,不仅作物的长势明显改善 ,且节水 2 6 %以上 ;7d的交替灌与 5 d的表面灌相比 ,作物长势无明显差异 ,但节水 2 0 %以上。试验的最终结果认为 :5 d的灌水周期是试验范围内交替灌应用时较为成功的方式。当以土壤含水率控制时 ,拔节期下层土壤含水率应不低于 5 4%的田持 ,上层土壤含水率应不低于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分根区交替灌溉 补偿效应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陇东黄土旱塬区几种作物田间耗水量及土壤水分亏缺分异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锋瑞 高崇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59-267,共9页
基于陇东黄土干旱塬区轮作及复种模式田间试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轮作种植下几种作物的农田耗水量、土壤贮水利用程度及土壤水分亏缺分异规律及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在完全雨养农业生产条件下,降水年型、作物播期和... 基于陇东黄土干旱塬区轮作及复种模式田间试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轮作种植下几种作物的农田耗水量、土壤贮水利用程度及土壤水分亏缺分异规律及数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在完全雨养农业生产条件下,降水年型、作物播期和生育期及作物耗水特性不同是引起作物田间耗水量、土壤贮水利用程度及土壤水分亏缺分异的主要原因;秋播冬小麦田间耗水对播前土壤贮水表现了较大的依赖性,而播前土壤贮水对春播玉米、马铃薯和谷子生长耗水的补偿效应相对较小;秋播与春播作物在农田土壤贮水利用程度及土壤水分亏缺状况方面的差异也很明显,这表现在无论干旱年还是丰雨年.秋播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春播玉米、马铃薯和谷子,而其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则比春播玉米、马铃薯和谷子严重得多,尽管春播各作物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态学 田间耗水量 土壤贮水 水分亏缺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返青期水分胁迫下冬油菜补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谷晓博 李援农 +4 位作者 杜娅丹 吴国军 周昌明 任全茂 杨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2-581,共10页
为确定甘蓝型冬油菜在返青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及其对水分胁迫的补偿效应,本文采用桶栽试验方法,在返青期设置每桶施纯氮0 g(N0)、0.2 g(N1)、0.4 g(N2)、0.6 g(N3)和0.8 g(N4)5个施氮水平(折合为0 kg·hm^(-2)、30 kg... 为确定甘蓝型冬油菜在返青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及其对水分胁迫的补偿效应,本文采用桶栽试验方法,在返青期设置每桶施纯氮0 g(N0)、0.2 g(N1)、0.4 g(N2)、0.6 g(N3)和0.8 g(N4)5个施氮水平(折合为0 kg·hm^(-2)、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及水分亏缺(D,土壤含水率为50%~55%田间持水率)和充分供水(W,土壤含水率为70%~80%田间持水率),研究施氮量对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冬油菜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补偿效应,并对不同处理下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分条件下,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N3达到最大。返青期干旱胁迫后复水,各施氮处理冬油菜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补偿效果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3施氮量下补偿效果最好。在N3施氮水平下,D处理冬油菜的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均与W处理无显著差异,表现为等效补偿效果;而D处理冬油菜初花期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W处理,表现为超补偿效果。N3D处理的产量比N3W处理降低2.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8%。氮肥偏生产力和油菜籽粒的含油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油菜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2种水分处理下N3的平均氮肥偏生产力降低6.2%,籽粒含油率降低13.0%,但产量提高87.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9%,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24.6%。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N3D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由此可见,N3D处理对促进冬油菜生长,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保证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返青期 施氮量 水分胁迫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补偿效应
下载PDF
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对温度应力的补偿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司政 李守义 +1 位作者 黄灵芝 宋志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8-234,共7页
【目的】研究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对温度应力的补偿特性,为简化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温度应力补偿计算方法和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考虑混凝... 【目的】研究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对温度应力的补偿特性,为简化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温度应力补偿计算方法和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考虑混凝土热、力学参数随龄期变化及混凝土实际浇筑过程对温度应力的影响,利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平台开发出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场仿真计算程序,对掺与不掺氧化镁2个对比方案的大坝碾压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掺氧化镁方案中施工期末整个坝体碾压混凝土出现体积膨胀,最大膨胀变形量超过70.0×10-6;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对坝体基础约束区中心部位应力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最大拉应力减小约1.0MPa;但对脱离约束区的坝体混凝土应力的改善效果非常有限。【结论】在坝体约束区采用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可以达到简化温控防裂措施、降低建设成本、加快施工速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混凝土 微膨胀 自生体积变形 温度应力 补偿效应
下载PDF
北方强冬性区白菜型冬油菜临界安全越冬率及产量补偿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国强 刘自刚 +9 位作者 魏家萍 李诚德 曹小东 方新玲 董小云 李辉 米文博 徐春梅 徐明霞 邹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28,共10页
以3个不同抗寒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模拟不同越冬条件下,探讨越冬率对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产量、株型性状、角粒性状、生育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越冬率在30%~100%范围内,随越冬率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 以3个不同抗寒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在模拟不同越冬条件下,探讨越冬率对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产量、株型性状、角粒性状、生育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越冬率在30%~100%范围内,随越冬率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陇油7号、冬油2号越冬率为85%时产量分别为4462.2 kg·hm^(-2)和4057.0 kg·hm^(-2),达到最高值;天油4号越冬率为90%时产量最高,为3591.8 kg·hm^(-2)。方差分析表明,陇油7号和天油4号越冬率大于75%,冬油2号越冬率大于70%时,越冬率变化对其产量水平无显著影响,而越冬率低于这一阈值时,其产量显著降低。回归分析表明,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与其产量的关系符合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表明,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变化与植株分枝部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株分枝数、角果长度和数量、粒数和粒重、单株重量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子、角果和侧枝的干鲜质量及蔗糖含量与越冬率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因此,冬前播种密度保持在65万株·hm^(-2)时,我国北方强冬性区白菜型冬油菜安全越冬临界值范围为70%~75%,不同品种的安全临界越冬率存在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白菜型冬油菜的分枝和结实性能,对返青群体不足导致的产量损失具有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临界安全越冬率 产量 农艺性状 补偿效应 北方强冬性区
下载PDF
干湿变化与植物补偿效应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代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222-10224,共3页
论述了干湿变化与作物生长及产量补偿效应的研究历史,补偿效应的内涵、类型和可能机制,干湿变化对作物生态补偿和生长发育阶段间补偿及生理代谢功能间补偿性的影响。
关键词 干湿变化 补偿效应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氮素对冬小麦产量的亏缺及补偿效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翟丙年 李生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3-56,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正常灌水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氮素亏缺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后期缺氮对其产量的影响最小。总的来看,冬小麦对氮素的亏缺敏感期在越冬期和拔节期,尤...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正常灌水条件下,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和拔节期氮素亏缺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后期缺氮对其产量的影响最小。总的来看,冬小麦对氮素的亏缺敏感期在越冬期和拔节期,尤以拔节期更为迫切;补偿有效期在拔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亏缺 补偿效应 产量构成因素 生长发育 生育阶段
下载PDF
日光温室番茄自压微水头软管膜下调亏灌溉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爱卓 成自勇 +2 位作者 张芮 张永胜 艾园园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4期56-59,共4页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了番茄自压微水头软管膜下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以轻度水分胁迫T1(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结果盛期以轻度水分胁迫T3(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最优设计。试验说明,复水...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进行了番茄自压微水头软管膜下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以轻度水分胁迫T1(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结果盛期以轻度水分胁迫T3(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最优设计。试验说明,复水后有补偿效应、干物质有利于向果实运移与分配,从而促进生殖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压微水头软管 温室 番茄 调亏灌溉 补偿效应
下载PDF
调控根系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诺 许良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2,共5页
研究用石英砂培养方式,探讨了控制不定根下扎和切除种子根对玉米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玉米根系可抑制幼苗地上部分形态建成,随着根的干质量、表面积、体积和长度的减少,幼苗植株干质量与根冠比显著下降.控制不定根扎入砂中且切除种... 研究用石英砂培养方式,探讨了控制不定根下扎和切除种子根对玉米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玉米根系可抑制幼苗地上部分形态建成,随着根的干质量、表面积、体积和长度的减少,幼苗植株干质量与根冠比显著下降.控制不定根扎入砂中且切除种子根或保留种子根的幼苗氮吸收量显著下降,但通过大幅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及加强氮素在地上部分配利用可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经调控处理的玉米吸收根有强烈补偿生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效应 氮素吸收与利用 生长 限制根系 玉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