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丽丹 林玲 +2 位作者 曾菁莘 刘炜钰 罗权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评价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的42例痤疮瘢痕患者(观察组)和CO:点阵激光治疗的47例痤疮瘢痕患者(对照组),分别用疗效四级单盲法和临... 目的评价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黄金微针射频治疗的42例痤疮瘢痕患者(观察组)和CO:点阵激光治疗的47例痤疮瘢痕患者(对照组),分别用疗效四级单盲法和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权重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照片分析统计,评估疗效。统计方法采用r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资料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2.9%(39例)和89.4%(4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05)。治疗前观察组ECCA权重评分为46.7±16.3,对照组为45.7±15.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P〉0.05)。治疗后,观察组ECCA权重评分降低为29.5±15.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13,P〈0.05);对照组降低为31,3±14.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86,P〈0.05)。结论黄金微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瘢痕 脉冲射频术 激光 气体 疗效比较研究 微针射频 二氧化碳点 阵激光
原文传递
经皮微创和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2
作者 韦旭明 孙振中 +5 位作者 宋骁军 宋升 王建兵 马运宏 刘军 刘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invasivepere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和常规前臂Henry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MIPPO技术和常规前臂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8例...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invasivepere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和常规前臂Henry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MIPPO技术和常规前臂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PPO组(20例)和Henry组(1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isabilitiesofthearill,shoulderandhand,DASH)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按照DASH评分:MIPPO组(6.16±2.45)分,优于Henry组的(10.94±4.25)分(P〈0.05)。MIPPO组手术时间较Henry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Henry组少(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PPO和Henry人路掌侧锁定钢板均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桡骨骨折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飞 韩启明 +3 位作者 杨凤明 武永刚 张利辉 王伟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即GardenⅢ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91例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型颈骨折的患者,年龄72~98(76.6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即GardenⅢ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91例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型颈骨折的患者,年龄72~98(76.65±7.35)岁,GardenⅢ型67例,GardenⅣ型24例,其中采用THA治疗组为48例,HA治疗组43例。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其中3~5年内通过门诊随访51例,家访及电话进行随访37例,平均随访(4.11±0.73)年,3例失访,术后髋关节功能采用改良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THA组与HA组相比较,在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中出血量HA组优于TH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THA组优于HA组。结论 THA和HA在治疗70岁以上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治疗方面各有利弊,对于那些相对年龄较轻(〈75岁)或者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要求高的老年患者,宜采用THA治疗,对于85岁以上生活质量较差,甚至预期寿命3年内者,宜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娟 李志宁 +4 位作者 刘腾飞 付家亮 张清秀 魏秀娥 荣良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62-6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47例和低剂量组54例。发病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47例和低剂量组54例。发病4.5 h内,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rt-PA 0.9 mg/kg治疗,低剂量组患者给予rt-PA0.6 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7 d、3个月及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预后,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后24h内颅内出血、院内死亡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及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 d、3个月低剂量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7 d、3个月、6个月预后良好率及溶栓后24 h内颅内出血发生率、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剂量(0.9 mg/kg)和低剂量(0.6 mg/kg)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相似,而标准剂量(0.9 mg/kg)rt-PA有利于快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治疗结果 安全性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吕虹艳 朱建丽 袁慧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医院在2014年9~11月、2015年9~11月留院观察的76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 目的观察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医院在2014年9~11月、2015年9~11月留院观察的76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序号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72 h的临床症状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为(28.81±5.72)h,对照组为(41.67±7.91)h(t=10.358,P=0.011);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为(40.28±7.96)h,对照组为(52.35±11.54)h(t=7.334,P=0.021);观察组呕吐消失时间为(35.71±10.37)h,对照组为(50.66±12.89)h(t=9.214,P=0.01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1.5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240,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葡萄糖酸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效率高,无不良反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葡萄糖酸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米力亚.吾布力 帕提古力.苏力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84-86,共3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观察对照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观察组患者术侧桡动脉搏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血肿发生率、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动静脉瘘发生率、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足背动脉异常搏动,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术侧桡动脉异常搏动。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较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静 薛峤 +5 位作者 范文葛 魏梅 王玲 赵军 丁浩 陶晓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0-672,共3页
目的观察联用糖皮质激素(简激素)治疗≥60岁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76例,抽签法随机分为激素组与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皮损改善时间、疼痛缓解... 目的观察联用糖皮质激素(简激素)治疗≥60岁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76例,抽签法随机分为激素组与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皮损改善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后遗神经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激素组皮损改善时间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疼痛数字评分(N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激素组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第30、90天,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结论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糖皮质激素类 治疗结果 抗病毒药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焦黛妍 邓海鹏 +2 位作者 顾和燕 王璐 张若尘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12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 评价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非针刺组采用安慰针刺结合西... 目的 评价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非针刺组采用安慰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针刺组第1周[(27.1±6.1)分比(30.8±5.0)分,t=-5.532]、第2周[(22.6±6.3)分比(26.2±4.7)分,t=2.744]、第4周[(15.8±7.3)分比(20.7±5.2)分,t=3.570]、第8周[(9.9±6.2)分比(15.6±5.7)分,t=6.154]HAMD评分均低于非针刺组(P<0.01)。治疗期间,针刺组出现失眠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非针刺组分别为9例、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17/3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0,P=0.001)。结论 针刺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症 针刺疗法 氟西汀 中医康复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樊向文 张勇 +1 位作者 席量 李尚东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结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中期结肠癌患者9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4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5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部分免疫指标、3年无...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结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中期结肠癌患者9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4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5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部分免疫指标、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28.0%,高于腹腔镜组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切口液化发生率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肠标本肿块距近切缘的长度、远切缘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介素(IL)-2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开腹组术后较腹腔镜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均明显高于术前,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TNF-α有向术前水平恢复趋势。干扰素(IFN)-γ、IL-10两组均有所下降,开腹组下降较腹腔镜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CD4+水平与CD8+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7 d,开腹组CD8+水平与CD4+水平降低更加明显,而NK细胞活性两组患者不明显,开腹组术后3 d降低,而腹腔镜组术后7 d降低。结论与开腹术相比,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微创优势明显,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与传统开腹术相当,比传统开腹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更小,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外科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开腹与腔内技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10 位作者 齐立行 俞恒锡 李学锋 陈兵 佟铸 武欣 郭建明 齐一侠 杨盛家 张建 汪忠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4-648,共5页
目的对比腔内支架修复和开腹手术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费用和完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21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开腹手术组86例,平均年龄65.5岁,动脉瘤直径平均为5.... 目的对比腔内支架修复和开腹手术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费用和完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21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开腹手术组86例,平均年龄65.5岁,动脉瘤直径平均为5.4cm。腔内介入(EVAR)组132例,平均年龄76.8岁,动脉瘤直径平均5.6cm。结果开腹组采用倒“Y”型人工血管83例,直型人工血管3例;手术成功率98.8%,围死亡率期2.3%,手术出血平均450ml,输血量平均320ml。手术时间平均230min。住院时间平均(30±3)d,住院费用平均58000元。EVAR组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0.8%,采用分体型带膜支架121例(91.7%),直型带膜支架4例(3%),一体式支架7例(5.3%),手术时间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0ml。住院时间平均15.5d,住院费用平均10.48万。EVAR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手术(P〈0.05),而住院费用,EVAR组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随访开腹组80例(94.1%),平均时间46个月。79例人工血管保持通畅(98.8%),死亡8例(10%)。EVAR组125例(94.7%),平均时间32.5个月;移植支架通畅120例(96%),死亡10例;并发症发生8例(5.6%),包括主体支架移位2例和6例髂动脉分支闭塞。二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EVAR组明显多于开腹组(P〈0.05)。结论EVAR和开腹手术二种方法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EVAR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手术;而住院费用,EVAR组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而且EVAR组的远期并发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需要再次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疗效比较研究 腔内支架修复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根治性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姬乐 李小宝 +2 位作者 高永涛 刘涛 白浪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与根治性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给予ESD...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与根治性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给予ESD联合SLN活检术治疗,B组给予根治性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3年复发率、术后3年生存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3年复发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和术中输血量均少于B组(P<0.0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联合SLN活检术与根治性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相当,但ESD联合SLN活检术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小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胃肿瘤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针刺王氏五脏俞加膈俞治疗肝气郁结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钮雪松 王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11期999-1002,共4页
目的 评价针刺王氏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女性肝气郁结型更年期抑郁症(climacteric depression,CD)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肝气郁结型CD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百忧解),观察组采用针刺五... 目的 评价针刺王氏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女性肝气郁结型更年期抑郁症(climacteric depression,CD)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肝气郁结型CD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百忧解),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2组均治疗6周.全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计算减分率,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40/41)、对照组为82.9%(34/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26).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7.7±4.3)分比(10.2±4.4)分,t=2.551]低于对照组,HAMD减分率[(55.1±13.3)%比(41.5±15.2)%,t=4.327]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2.5±1.8)分比(3.7±2.3)分,t=2.69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可改善肝气郁结型女性CD患者的症状和情绪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更年期 针刺 五脏俞 膈俞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力衰竭伴和不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瑞琼 王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力衰竭伴和不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其中心力衰竭不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40例(A组)、心力衰竭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40例(B... 目的比较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心力衰竭伴和不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其中心力衰竭不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40例(A组)、心力衰竭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40例(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临床疗效劣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D和LVESD大于A组,其差值小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及其差值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6MWD及其差值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 BNP和MMP-9水平高于A组,其差值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与心力衰竭不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相比,心力衰竭伴俯身呼吸困难患者心功能更差,且采用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改善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俯身呼吸困难 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亚低温血液净化在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安立 陈新涛 范艳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中亚低温血液净化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76例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均38例。对照组给予常温... 目的探讨临床中亚低温血液净化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76例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均38例。对照组给予常温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给予亚低温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氧合指数、DO2/VO2、CI、PAWP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心律失常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心脏瓣膜病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亚低温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患者循环功能,减缓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排血量 疗效比较研究 亚低温血液净化
原文传递
硝酸异戊酯与硝酸甘油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忠良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比较硝酸异戊酯与硝酸甘油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为120急救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硝酸异戊酯组27例和硝酸甘... 目的比较硝酸异戊酯与硝酸甘油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为120急救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硝酸异戊酯组27例和硝酸甘油组33例。硝酸异戊酯组患者给予硝酸异戊酯急救治疗,硝酸甘油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急救治疗,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硝酸异戊酯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硝酸甘油组(Z=-2.143,P=0.03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K、CK-MB及B型钠尿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硝酸异戊酯组患者血清CK、CK-MB及B型钠尿肽水平低于硝酸甘油组(P<0.05)。硝酸异戊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硝酸甘油组患者为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异戊酯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硝酸甘油,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老年人 硝酸甘油 硝酸异戊酯 急救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单纯血流导向装置与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中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立 吴桥伟 +5 位作者 张鸿运 邵秋季 贺迎坤 常凯涛 张倩倩 李天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血流导向装置(FD)与F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中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单纯血流导向装置(FD)或F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37例中型(直径为5~15 mm)未破裂...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血流导向装置(FD)与F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中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单纯血流导向装置(FD)或F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37例中型(直径为5~15 mm)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55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FD组(96例)与FD+弹簧圈组(41例)。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预后(以≤2分为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以C级和D级为满意闭塞)。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并发症、出院时mRS及随访时动脉瘤的闭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和动脉瘤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7例患者的155个动脉瘤共置入161枚FD。FD+弹簧圈组中, 弹簧圈填塞率[M(Q1, Q3)]为11.5%(10.2%, 15.5%)。FD组与FD+弹簧圈组比较, 出院时mRS 0~2分者占比[99.0%(95/96)对比97.6%(40/4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4/96)对比7.3%(3/4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时, 127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 两组患者预后良好者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9%(88/89)对比100%(38/38), P=0.999]。98例患者的109个动脉瘤获得影像学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与FD组比较, FD+弹簧圈组的满意闭塞率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1%(32/34)对比74.7%(56/75),χ^(2)=5.69, P=0.017]。结论 FD联合弹簧圈治疗中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较单纯FD治疗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 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疗效比较研究 血流导向装置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胸与经腹切除术对贲门癌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昊 朱自江 +2 位作者 庞瑶 朱晓磊 脱广鑫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比较贲门癌患者采用经胸贲门癌切除术与经腹贲门癌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贲门癌手术患者200例,其中胸外科手术治疗137例(经胸组),普外科手术治疗63例(经腹组)。对两组患者的... 目的比较贲门癌患者采用经胸贲门癌切除术与经腹贲门癌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贲门癌手术患者200例,其中胸外科手术治疗137例(经胸组),普外科手术治疗63例(经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胸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高于经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平均住院费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少于经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经胸组高于经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组相比,临床采用经胸贲门癌切除术治疗,可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增加患者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 胃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