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印证证明新探 被引量:188
1
作者 龙宗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67,共19页
刑事印证证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利用不同证据内含信息的同一性来证明待证事实,这里的同一性包括信息内容的同一与指向的同一。印证证明既适用于个别证据的判断,也适用于证据的综合判断,还适用于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的判断;其作... 刑事印证证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利用不同证据内含信息的同一性来证明待证事实,这里的同一性包括信息内容的同一与指向的同一。印证证明既适用于个别证据的判断,也适用于证据的综合判断,还适用于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的判断;其作用机理一是真理(真实)融贯论,二是真理(真实)符合论,三是归纳逻辑与溯因推理;其考量因素包括参与印证的证据的品质、数量、清晰度,是否存在客观性证据尤其是隐蔽性证据,是否符合经验法则,是否合理嵌入整体的事实构造,以及是否存在合理差异等。实践中对印证证明的误用表现为:违法取证,强求印证;只看印证事实,忽略对案件的"综观式验证";违背证明规律,忽略心证功能。印证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坚持印证主导,加强心证功能,注重追证作用,发挥验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证 证明模式 证明方法 融贯论 符合论
原文传递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探微 被引量:9
2
作者 蒋士会 郭少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7,共5页
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等是复杂性科学方法论的具体特征。复杂性科学在对还原论进行批判和超越、对整体论进行追求和超越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特有的方法论——融贯论。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方法论 还原论 整体论 融贯论
下载PDF
论整全法与哲学解释学的同一与差异——基于方法论的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赵英男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172,共16页
既有研究多认为哲学解释学与整全法对法律解释问题持有一致立场。但从法官如何界定法律、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解释的目标这三个角度分析,两者既有同一,也有差异。两者的同一性体现为都主张法官发挥着建构性作用,不可避免地将个人道德... 既有研究多认为哲学解释学与整全法对法律解释问题持有一致立场。但从法官如何界定法律、法律解释的方法、法律解释的目标这三个角度分析,两者既有同一,也有差异。两者的同一性体现为都主张法官发挥着建构性作用,不可避免地将个人道德信念带入法律解释之中。两者的差异性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整全法将"真理融贯论"作为评判法律解释成败的标准,而哲学解释学则包含"真理符合论"因素;其次,整全法以法律解释的客观性辩护法律解释的有效性,而哲学解释学则诉诸于人类意识的普遍经验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全法 哲学解释学 建构性 融贯论 客观性
原文传递
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困境与出路
4
作者 何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4,共4页
如何使认识论自然主义化?这个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认识论自然主义化的两条进路:奎因发展的激进途径和可靠主义提出的温和途径的困境分析,提出了一种融贯理论的自然主义认识论。
关键词 可靠主义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认识论 融贯理论
下载PDF
经验的概念化:麦克道尔走出所与论与融贯论循环的运思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增福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11,共6页
作为知识论形态出现的所与论与融贯论陷入了经验内容是否是概念性的,以及经验与信念之间是否具有理性关系的争论中,成为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为了走出这种摆荡,麦克道尔在《心灵与世界》中对"经验"概念做了重新阐释,指出经验... 作为知识论形态出现的所与论与融贯论陷入了经验内容是否是概念性的,以及经验与信念之间是否具有理性关系的争论中,成为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为了走出这种摆荡,麦克道尔在《心灵与世界》中对"经验"概念做了重新阐释,指出经验本身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属于自发性的能力已经在经验中发挥作用,并由此解决了经验知识的证成问题。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当前心灵哲学以及知识论中的焦点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与论 融贯论 经验 信念 麦克道尔
原文传递
“反思平衡”之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祥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反思平衡是在比较多种正义原则的情况下,在深思熟虑的道德判断、正义原则和背景理论三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反思平衡是证明正义原则的主要方法;反思平衡是融合主义而不是基础主义;反思平衡具有一定的证明力,但是也具有局限性。
关键词 反思平衡 基础主义 融合主义 相对主义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丹 《科技与法律》 2015年第3期594-609,共16页
新刑事诉讼法移植了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并将其作为"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的组成部分。然而,"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仍然以"融贯论"作为"真实"的标准,有未肃清的... 新刑事诉讼法移植了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并将其作为"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的组成部分。然而,"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仍然以"融贯论"作为"真实"的标准,有未肃清的客观真实情结。融贯只是案件事实"真实"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排除合理怀疑"与"证据确实充分"在真理观和价值观方面大异其趣。我国证明标准应从"融贯论"标准向"真"之信念观、从价值中立向道德责任、从实证主义向社会构建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确实充分 融贯论 实证主义 社会构建论 排除合理怀疑
下载PDF
哈克的基础融贯主义仍是基础主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尹维坤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27-32,共6页
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是相互竞争的知识辩护理论。它们各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哈克认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之间存在其它知识辩护理论的逻辑空间,即存在一种融合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基础融贯主义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克服基础主义和融贯... 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是相互竞争的知识辩护理论。它们各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哈克认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之间存在其它知识辩护理论的逻辑空间,即存在一种融合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基础融贯主义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克服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难题。阐发基础融贯主义的关键是区分信念状态与信念内容。但这种区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地支持哈克的理论。哈克的基础融贯主义本质上仍是一种基础主义。哈克理论不成功的根源在于它继承了个体主义和绝对真理知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护 基础主义 融贯主义 基础融贯主义
下载PDF
从普兰丁格的“保证”思想看基础主义和联贯主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清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27,共6页
基础主义注重基本信念的出发点地位,而联贯主义认为基本信念是相互联系的,不需要出发点。美国哲学家普兰丁格对知识论的这两大派别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认为二者背后隐含着"证据主义"的身影,故此基础主义作为论证出发点是... 基础主义注重基本信念的出发点地位,而联贯主义认为基本信念是相互联系的,不需要出发点。美国哲学家普兰丁格对知识论的这两大派别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认为二者背后隐含着"证据主义"的身影,故此基础主义作为论证出发点是可以接受的,但需要重新界定;而联贯主义抹杀了出发点,应予以抛弃。他如此区别对待,是为了建立起自己独特风格的以"保证"为核心的知识论大厦,而避免以证据主义为特征的"辩护说"。他的这一思想应引起学术界的哲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证 基础主义 联贯主义 证据主义
原文传递
知觉辩护与弱基础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磊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0,共9页
基础主义与融贯论关于知觉辩护的争论,使得"弱基础主义"存在可能。根据"弱基础主义",知觉信念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辩护,同时这些得到部分辩护的知觉信念可以获得相互的辩护支持,从而成为合理可接受的信念。"弱... 基础主义与融贯论关于知觉辩护的争论,使得"弱基础主义"存在可能。根据"弱基础主义",知觉信念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辩护,同时这些得到部分辩护的知觉信念可以获得相互的辩护支持,从而成为合理可接受的信念。"弱基础主义"不同于基础主义和融贯论关于知觉辩护的说明,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础主义和融贯论各自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辩护 基础主义 融贯论 弱基础主义
下载PDF
先验视角与第二自然--论麦克道尔对康德先验视角的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丽真 陈崇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9,共6页
麦克道尔站在当代知识论的立场上对康德哲学进行了解读。在他看来,康德正确地提出了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是来自于接受性与自发性、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的看法,从而成为摆脱在所予论与融贯论之间摇摆的可能出路。但令麦克道尔不满意的是,康... 麦克道尔站在当代知识论的立场上对康德哲学进行了解读。在他看来,康德正确地提出了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是来自于接受性与自发性、感性与知性相结合的看法,从而成为摆脱在所予论与融贯论之间摇摆的可能出路。但令麦克道尔不满意的是,康德把对经验问题的论述嵌入到先验框架内,这个先验框架预设了超感觉的实在和先验主体的存在,致使康德未能把他的经验理论贯彻到底,最终陷入了所予论。为此,麦克道尔力图用第二自然的自然主义来取代康德的先验视角,以期对经验与概念的关系做出一种融贯的说明,进而解决近代哲学遗留下来的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但本文力图表明由于麦克道尔对康德先验视角的根本性误读,使得他最终未能应对康德的先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成 融贯论 基础主义 所予论 教化 第二自然
原文传递
知识辩护的困境与语境主义辩护观——语境主义的辩护是怎样的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维坤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56,共6页
知识辩护理论长期处于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可错论与不可错论的争论中止步不前。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争论的双方都在某些方面错误地理解了知识辩护的性质。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错误地采取了个体主义立场;基础主... 知识辩护理论长期处于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可错论与不可错论的争论中止步不前。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争论的双方都在某些方面错误地理解了知识辩护的性质。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错误地采取了个体主义立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执迷于知识的绝对真理性质,错失了知识的语境性质;对可错论的担忧源于全面而彻底地拒斥怀疑论的幻想。为纠正这些失误,语境主义的辩护观认为,知识辩护是可错的、历时的、公共的。语境主义的辩护是在特定语境下以实用真理为目标的,是在"挑战-辩护"过程中的动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护 内在主义 外在主义 基础主义 融贯主义 可错论 语境主义
原文传递
知觉信念的辩护——戴维森与麦克道威尔之争新解
13
作者 薛立伟 《理论界》 2022年第6期29-35,共7页
知觉信念的辩护问题在当代知识论和心灵哲学中存在持续的争论。戴维森认为,知觉经验是个体持有知觉信念的原因而非理由,不能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麦克道威尔则认为,知觉经验具备了关于周围环境特征的客观表征内容,能够为知觉信念提供辩... 知觉信念的辩护问题在当代知识论和心灵哲学中存在持续的争论。戴维森认为,知觉经验是个体持有知觉信念的原因而非理由,不能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麦克道威尔则认为,知觉经验具备了关于周围环境特征的客观表征内容,能够为知觉信念提供辩护。实际上,两人观点的分歧比他们所认为的更大:首先,麦克道威尔认为,融贯论会导致知觉信念失去外部世界的限制,是对戴维森的误解;其次,虽然两人都拒斥单调的自然主义对知觉信念的解释,但给出的替代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并且,麦克道威尔对其概念论中的理论困难的回应不充分。因而,戴维森可以针对麦克道威尔的误解及理论困难予以更有力的反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经验 知觉信念 融贯论 概念论 单调的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一致主义与经验论
14
作者 郭金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1,共6页
一致主义确证理论认为只有信念之间的一致才能产生确证,这就使它面临如何容纳经验内容的难题。古典一致主义者将经验等同于信念,邦久用认知自发信念来解决经验观察的确证问题,但这些理论都存在问题。麦克道威尔将经验构造为概念性但不... 一致主义确证理论认为只有信念之间的一致才能产生确证,这就使它面临如何容纳经验内容的难题。古典一致主义者将经验等同于信念,邦久用认知自发信念来解决经验观察的确证问题,但这些理论都存在问题。麦克道威尔将经验构造为概念性但不是信念性的状态,为解决经验观察在知识确证中的地位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一致主义 确证 经验论
原文传递
“一致”概念的分析
15
作者 张立英 吕立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基础主义在解决知识回溯问题上陷入了困境,这直接导致了另一种重要的替代理论——一致主义的产生。不过,一种完整的一致主义理论需要依靠它所指定的一致概念来界定,这样自然就转向了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一致”?一致主义者... 基础主义在解决知识回溯问题上陷入了困境,这直接导致了另一种重要的替代理论——一致主义的产生。不过,一种完整的一致主义理论需要依靠它所指定的一致概念来界定,这样自然就转向了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一致”?一致主义者通常按照两个可供取舍的思想来理解一致:经典的回答把“一致”理解为蕴含的一致,而新近的回答则是把“一致”理解为解释的一致。现在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主义 基础主义 作为蕴含的一致
下载PDF
戴维森的融贯论与麦克道尔的评估
16
作者 王增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47-153,共7页
融贯论是一种为了解决知识辩护的结构问题而提出的和所与论相对应的理论形态。以戴维森为主要代表的融贯论认为世界与信念之间只有因果关联,没有理性关系,世界所属的自然的逻辑空间不能为人们关于事物的信念或知识提供信以为真的理由,... 融贯论是一种为了解决知识辩护的结构问题而提出的和所与论相对应的理论形态。以戴维森为主要代表的融贯论认为世界与信念之间只有因果关联,没有理性关系,世界所属的自然的逻辑空间不能为人们关于事物的信念或知识提供信以为真的理由,信念的真取决于该信念在信念系统内与其他信念之间的融贯一致;同时,戴维森站在自身理论立场上回答了来自怀疑主义等方面的诘难。在麦克道尔看来,融贯论的可取之处在于看到了知识的辩护只能在理由的逻辑空间内完成,但使知识失去了来自世界的合理性制约,思想的自由成为无条件的事情;要真正解决知识的辩护问题,必须承认关于世界的经验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从而将知识的辩护纳入规范的领域,并使世界对我们的知识产生一种理性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贯论 信念 世界 戴维森 麦克道尔
下载PDF
Sense-Oriented Reasoning at Three Progressive Levels in Tribal and Modem Societies
17
作者 Franz Klaus Janse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8期579-593,共15页
Sense-oriented reasoning (SOR) wa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reasoning of tribal and modem societies on a specific subject, the conception and birth of a child. Tribal societies have belief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 Sense-oriented reasoning (SOR) wa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reasoning of tribal and modem societies on a specific subject, the conception and birth of a child. Tribal societies have belief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y modem societies. Their reasoning becomes understandable only when considering that their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the macrocosm. Modem societies have access to the microcosm with a microscope, where different b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the conception of a child were discovered. Since the tribes' macroscopical observations were different, their conclusions became necessarily different. The inheritance problem can only be solved by genes at the microscopic level, to which tribal societies had no access. With observations limited to the macrocosm, tribes logically invoked invisible child-spirits of ancestors wanting to be reincarnated in children of the same tribe. Besides the different access to observation, the reasoning of both societies is similar and built around the investigation of a final sense. Reasoning progresses after a phase without any quest for sense through three progressive levels: (1) primary sense, (2) corrected sense, and (3) verified sense. In tribal societies, reasoning is interrupted at the primary sense level when it seems consistent with their general beliefs and traditions. This resembles coherentist theories of epistemic justification, in which justification is only a function of coherence between beliefs. Tribal societies realize the input problem of these theories, since they have no access to the microcosm and also illustrate the Gettier problem. Modem societies progress to the higher levels of corrected and verified sense reasoning, even if inconsistent with their prior beliefs. They initially imagined genes as a hypothetic missing link for inheritance, which relies on a start observation concerning the character of ancestors to the target observation, the similarity with the character of children. If the missing link is definitely verif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BES modem societies child conception child birth REASONING Gettier problem coherentism foundationalism
下载PDF
语境的基础融贯主义——论语境主义辩护的结构
18
作者 尹维坤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4,共6页
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是相互竞争的知识辩护理论。它们执迷于知识的绝对真理性质,错失了知识的语境性。这导致两种辩护观都存在无法克服的难题。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之间存在其他知识辩护理论的逻辑空间。语境的基础融贯主义试图融合基础... 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是相互竞争的知识辩护理论。它们执迷于知识的绝对真理性质,错失了知识的语境性。这导致两种辩护观都存在无法克服的难题。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之间存在其他知识辩护理论的逻辑空间。语境的基础融贯主义试图融合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克服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难题。语境主义的知识辩护以特定语境下的实用真理为目标,是"挑战—辩护"过程中的动态活动,是可错的、历时的、公共的。基于此,语境主义的辩护观认为,知识辩护既有其基础,又必须融贯。辩护的基础性通过界定"语境的初始辩护"概念得到说明,而辩护的融贯性则来自先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护 基础主义 融贯主义 语境主义 基础融贯主义
原文传递
普兰丁格对邦杰整体联贯主义的批判
19
作者 孙清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30,共6页
"辩护"在传统知识论中是一个核心概念。以邦杰为代表的整体联贯主义者认为,一个信念的辩护取决于它所在的整个信念体系的联贯。而普兰丁格则认为,整体联贯主义必须预设元信念的辩护,即"元辩护"问题,故而是不能接受... "辩护"在传统知识论中是一个核心概念。以邦杰为代表的整体联贯主义者认为,一个信念的辩护取决于它所在的整个信念体系的联贯。而普兰丁格则认为,整体联贯主义必须预设元信念的辩护,即"元辩护"问题,故而是不能接受的。为此,普兰丁格从认知原则、义务论立场和元辩护问题等多个方面对邦杰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力主用"保证"来代替"辩护"。通过这场争辩,我们可以对知识论中的"辩护困境"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杰 整体联贯主义 普兰丁格 辩护
原文传递
语境的一致基础论:解决回溯问题的另类方法
20
作者 张立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3,共4页
在知识论领域,有两种相互竞争的信念确证理论。一种是基础论,另一种是一致论。基础论认为存在少数的基础信念,其余的知识和确证都是基于这些基础信念之上。一致论声称,基础论所说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信念只是在与其他信念的相互... 在知识论领域,有两种相互竞争的信念确证理论。一种是基础论,另一种是一致论。基础论认为存在少数的基础信念,其余的知识和确证都是基于这些基础信念之上。一致论声称,基础论所说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信念只是在与其他信念的相互关系中得到确证。作为竞争的理论,一致论和基础论都有相对于对方的优缺点。而语境的一致基础论,也许能兼容二者在解决知识确证问题中的优点,为“回溯问题”的解决提供另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一致论 基础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