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 被引量:166
1
作者 束定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4,共9页
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中有重隐喻而轻换喻的倾向。许多隐喻理论常常把换喻作为隐喻的一个种类。本文从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等角度对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作者指出,隐喻与换喻都是人类... 传统的修辞理论把隐喻和换喻作为两个并列的修辞格。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中有重隐喻而轻换喻的倾向。许多隐喻理论常常把换喻作为隐喻的一个种类。本文从结构、功能和运作机制等角度对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作者指出,隐喻与换喻都是人类的认知手段,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换喻常常涉及同一个认知领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隐喻根据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而换喻着重的是事物本身的特点或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源域事物特点向目标域事物映射的过程,而换喻的理解主要是根据喻体的特点来确定实际所指的对象。从功能上来说,隐喻和换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隐喻因为以此代彼,因此更能创造“诗意”和“意境”,也更具认知价值。而换喻主要是以事物的某一特点替代该事物,因此其主要功能为指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理论 隐喻 换喻 修辞格
原文传递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 被引量:147
2
作者 张辉 孙明智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 说明概念转喻具有以下的特征:(1)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操作,在这一过程和同一认知域中,来源域为目标域提供了可及性.(2)来源义和目标义之间的关系是偶然性的,没有概念上的必然性.(3)转喻的目标义是突显的,而来源义是... 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 说明概念转喻具有以下的特征:(1)概念转喻是一种认知操作,在这一过程和同一认知域中,来源域为目标域提供了可及性.(2)来源义和目标义之间的关系是偶然性的,没有概念上的必然性.(3)转喻的目标义是突显的,而来源义是作为背景的.(4)转喻作为自然的推理图式在言语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5)在转喻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区分高层次和低层次的转喻.(6)概念整合可为转喻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一定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转喻 分类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
下载PDF
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 被引量:153
3
作者 程利 袁加锦 +1 位作者 何媛媛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0-735,共6页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减少...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减少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降低杏仁核的激活水平,并对认知活动不产生影响;而表达抑制虽然能够降低情绪行为,但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却增强,而杏仁核激活水平并未降低,且干扰认知活动的完成。神经病理学的证据进一步表明,相较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调节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神经机制
下载PDF
私法中理性人标准之构建 被引量:92
4
作者 叶金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他人内心世界的无法直接获知性,决定了个案裁判中理性人标准的不可或缺。司法实践中,需要运用理性人标准来完成相应的评价工作。理性人标准的运用包括三个阶段:理性人建构、场景重构、透过认知图式得出结论。个案中,通过设想一个具有特... 他人内心世界的无法直接获知性,决定了个案裁判中理性人标准的不可或缺。司法实践中,需要运用理性人标准来完成相应的评价工作。理性人标准的运用包括三个阶段:理性人建构、场景重构、透过认知图式得出结论。个案中,通过设想一个具有特定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准之人,在具体的场景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认识,来完成对行为人的评价任务。理性人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理性人的具体化即表现为理性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准的具体确定。理性人的具体化、场景的重构,均需在价值指引下进行。对此,认为理性人标准系为单一价值服务的观点不可取。理性人标准所要实现的价值,必须结合其所要解决的问题领域具体地加以确定,不同领域中理性人标准所要实现的价值也会不同。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将价值取向作为确定理性人能力水平和具体知识状况的标准,并指引场景的重构。理性人标准在私法中有着非常广泛的适用空间,并可扩展到公法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人标准 认知图式 适用机制 价值实现
原文传递
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认知话语分析 被引量:69
5
作者 辛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van Dijk和Wodak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者开始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并非直接相关联,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人脑。因此他们认为,语篇分析应特别突出知识、情感和记忆等因素构成的认知状态在社会结构、个人行为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van Dijk和Wodak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者开始认识到,语言和社会并非直接相关联,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人脑。因此他们认为,语篇分析应特别突出知识、情感和记忆等因素构成的认知状态在社会结构、个人行为以及话语之间的"媒介"作用。本文通过阐述van Dijk和Wodak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表征、心智模型和语境心智模型,对这种"认知媒介"的定义与运作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话语既表征心智,又通过心智表征社会,因此话语分析不仅需要社会视角,也需要认知视角,这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认知媒介 心智表征 运作模式
原文传递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儒德 赵妍 +1 位作者 柴松针 徐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7,共6页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机制是从两个层面上加以研究的。一个层面是专门的多媒体认知机制理论,包括双重编码理论、多媒体学习模型与新双重编码理论,另一个层面是一般性的认知机制理论,包括工作记忆模型、分布式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以及生...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机制是从两个层面上加以研究的。一个层面是专门的多媒体认知机制理论,包括双重编码理论、多媒体学习模型与新双重编码理论,另一个层面是一般性的认知机制理论,包括工作记忆模型、分布式认知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以及生成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对前一层面的模型起支撑作用,并能指导对多媒体学习的深入研究。但是,多媒体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应当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不是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为背景的,应当具有大脑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予以支持,应当是关注学习的情境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学习 认知机制
下载PDF
英语跨文化写作中的认知心理机制 被引量:39
7
作者 丰国欣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3,27,共4页
本文论述了英语跨文化写作中认知心理机制的方方面面,即语言习得与发展、思维心理和语用心理,并认为认知心理处理是跨文化写作的核心和动力机制.
关键词 英语写作 跨文化交际 认知心理 动力机制
下载PDF
翻译的范畴转换及其认知阐释 被引量:50
8
作者 文旭 余平 司卫国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3,188,共12页
认知翻译学主张将认知科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范畴化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可以有效规避中西传统译论中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认知翻译学主张将认知科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是翻译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范畴化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可以有效规避中西传统译论中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以往范畴化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视角上仍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翻译的范畴转换模式和转换过程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构建翻译的范畴转换模式,探讨翻译的范畴转换过程,并揭示翻译范畴转换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机制,以期回归翻译作为认知活动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化 认知翻译学 范畴转换 认知基础 认知机制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的发生过程、设计模型与机理阐释 被引量:46
9
作者 胡航 李雅馨 +3 位作者 郎启娥 杨海茹 赵秋华 曹一凡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1,77,共9页
本研究基于图式、格式塔、认知负荷、ACT-R和APOS等认知与学习心理理论,全面审视了历时三年的深度学习实证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研究案例,从认知过程、学习内容、教学行为和资源表征态四者的对应关系角度解析了S-AICG深度学习发生过程,... 本研究基于图式、格式塔、认知负荷、ACT-R和APOS等认知与学习心理理论,全面审视了历时三年的深度学习实证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研究案例,从认知过程、学习内容、教学行为和资源表征态四者的对应关系角度解析了S-AICG深度学习发生过程,设计了深度学习课堂的设计模型;以数学学科为例构建了深度学习的发生机理模型,并从表征、交互、调适、建构和生成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本研究基于循证的研究,从教育实践中解析现象、总结规律,丰富并发展了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和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实证归纳 教育目标分类比较 认知心理基础 发生过程 设计模型 发生机理 CTCL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智能教育发展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被引量:45
10
作者 刘三女牙 刘盛英杰 +2 位作者 孙建文 沈筱譞 刘智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1年第4期1-7,76,共8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热潮为智能教育的加速跃升带来机遇,成为推动教育创新与变革的新动能。同时,受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算法黑箱属性、人机共融与互信等问题制约,智能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重点围绕...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热潮为智能教育的加速跃升带来机遇,成为推动教育创新与变革的新动能。同时,受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算法黑箱属性、人机共融与互信等问题制约,智能教育的研究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重点围绕当前智能教育领域因技术泛化与策略迁移瓶颈故而赋能教育环节与领域受限、因算法黑箱与学习分析不深故而智能教育机理与规律不明、因人机协作与混合智能不足故而教育人机共融任重道远、因隐私保护与信任机制薄弱故而教育人机互信亟待加强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剖析,然后从推进教育新基建、加快共性技术突破、完善教育伦理规范、促进多学科交叉、加强多主体协同等方面提出未来进路,以期为加快推动智能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 技术赋能 泛化能力 黑箱问题 认知机理 人机共融 人机互信
原文传递
从概念整合的角度看翻译创造的合理性 被引量:36
11
作者 董桂荣 冯奇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33-36,共4页
本文从Fauconnier概念合成理论的角度,阐述翻译时的认知机制。译者在做翻译时,需要对来自译文空间和译者空间的信息进行创造性意义构建,从而产生译文创作。以下笔者通过具体实例来探讨翻译的认知创造过程。
关键词 概念合成 翻译 认知机制 意义构建
下载PDF
“再说”的语法化 被引量:31
12
作者 罗耀华 牛利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0,共8页
从表言说义的动词性短语,到在语篇中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再说"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本文一方面考察"再说"语法化的历程,另一方面考察"再说"语法化过程中的各种机制,包括句法机制、认知机制和... 从表言说义的动词性短语,到在语篇中起关联作用的连词,"再说"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本文一方面考察"再说"语法化的历程,另一方面考察"再说"语法化过程中的各种机制,包括句法机制、认知机制和语用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说” 语法化 句法机制 认知机制 语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语境参数观的概念语义嬗变认知机制研究——商务英语时文教学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36
13
作者 曾利沙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0,共5页
本文从探讨语境参数的建构及其运作机制出发,对商务英语时文翻译中概念或命题语义嬗变的理据作出可描写性研究,以期拓展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认知思维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图式结构的建构。
关键词 语境参数 认知机制 商务英语时文 商务翻译教学
原文传递
决策认知偏差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周菲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79,共5页
文章综合了国内外有关决策偏差的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对决策认知偏差类型、认知偏差的形成机制以及纠偏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使决策者认识决策过程中认知偏差的客观性以及决策过程中人脑的有限理性等问题,有... 文章综合了国内外有关决策偏差的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对决策认知偏差类型、认知偏差的形成机制以及纠偏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使决策者认识决策过程中认知偏差的客观性以及决策过程中人脑的有限理性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偏差 心理机制 有限理性
下载PDF
亲社会行为产生机制的理论演进 被引量:35
15
作者 肖凤秋 郑志伟 陈英和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3-1270,共8页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甚至为了他人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的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机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不断提出各种理论、模型解释亲社会行...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甚至为了他人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的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机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不断提出各种理论、模型解释亲社会行为。本文通过对亲社会行为理论的梳理,将其按照发展顺序概括为进化理论阶段(亲缘选择理论、群体选择理论、互惠理论)、认知理论阶段(损失-奖赏的激励模型、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捐赠的二阶模型)、生物基础理论阶段(生物情感理论、脑机制模型)。最后对这些理论进行总结和评论,并提出未来亲社会行为理论可以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进化理论 认知理论 生物基础理论
下载PDF
从认知视角试论翻译能力的构成 被引量:31
16
作者 冯全功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能力的研究,从认知视角探讨了翻译能力的构成,认为翻译能力由翻译图式和认知机制两大范畴构成,其中后者对前者起调控作用。文章亦勾勒出了两个范畴的具体构成成分,增强了该模式的解释力,希望此对翻译教学有所...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能力的研究,从认知视角探讨了翻译能力的构成,认为翻译能力由翻译图式和认知机制两大范畴构成,其中后者对前者起调控作用。文章亦勾勒出了两个范畴的具体构成成分,增强了该模式的解释力,希望此对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能力 翻译图式 认知机制
原文传递
疼痛恐惧对疼痛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吕振勇 纪晓蕾 +2 位作者 黄丽 Todd Jackson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7-826,共10页
疼痛恐惧是把将要出现的疼痛刺激视为主要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恐惧,它会影响与疼痛相关的感知觉、注意、回避行为以及安慰剂止痛的效果。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主要有活动回避模型、恐惧-回避模型以及内感受性恐惧条件模型。未来的研究要进一... 疼痛恐惧是把将要出现的疼痛刺激视为主要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恐惧,它会影响与疼痛相关的感知觉、注意、回避行为以及安慰剂止痛的效果。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主要有活动回避模型、恐惧-回避模型以及内感受性恐惧条件模型。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探究疼痛恐惧的认知机制,完善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并扩展疼痛恐惧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疼痛恐惧 恐惧-回避模型 认知机制
下载PDF
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下的概念语义生成机制——也谈语篇翻译意识与TEM8语段翻译教学 被引量:30
18
作者 曾利沙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7,共5页
本文旨在从语篇/段翻译过程中词汇概念语境化意义嬗变的认知机制层面,对语篇/段微观层次语词概念翻译的操作理据作出可印证性与可推论性的描写,以便建立起相应的语篇/段翻译语境化语义生成的认知理论构架,并在此构架内形成一个个语篇/... 本文旨在从语篇/段翻译过程中词汇概念语境化意义嬗变的认知机制层面,对语篇/段微观层次语词概念翻译的操作理据作出可印证性与可推论性的描写,以便建立起相应的语篇/段翻译语境化语义生成的认知理论构架,并在此构架内形成一个个语篇/段翻译的经验模块。文章遵循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结合TEM8翻译考试一个语段实例分析,对语篇/语段翻译过程中语篇主题及主题倾向关联下语篇微观层次语词概念语义生成的主客观理据性进行了阐释,以期探讨翻译理论融入翻译教学的可行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主题倾向 语篇/段翻译 认知机制 翻译教学
下载PDF
西方口译认知研究概述 被引量:24
19
作者 许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以口译的显要特征和信息在人类大脑认知机制中的处理过程为主要线索,概括总结了迄今为止西方口译领域的认知研究,揭示了口译过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
关键词 口译 认知机制 信息处理
原文传递
心智觉知认知疗法:从禅修到心理治疗的发展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兴华 梁耀坚 +1 位作者 段桂芹 李希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3期334-336,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心智觉知认知疗法的定义,目前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的状况,探讨了其治疗的可能机制,展望了心智觉知认知疗法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心智觉知 认知疗法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