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制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影响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廖莉萍 朱珊珊 席永琴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分析强制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影响及其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抚州市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强制干预。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胁迫体验、... 目的:分析强制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影响及其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抚州市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强制干预。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胁迫体验、精神障碍、症状自评量表、自知力因子、并发症发生率、中间型防御方式、病耻感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5、7.681,P<0.05);干预后患者积极应对较干预前低,且消极应对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94、35.211,P<0.05);干预后患者精神障碍、自知力因子较干预前低,且胁迫体验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77、5.401、48.585,P<0.05);干预后患者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临床症状较干预前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20、9.964、28.508、40.562,P<0.05);干预后患者回避、消耗倾向、隔离、理想化分数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89、20.747、25.133、17.518,P<0.05);干预后患者歧视度、病情掩饰分数较干预前高,且积极效应较干预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53、16.377、16.943,P<0.05);干预后患者吸引和排斥、脆弱性、寻求赞许、依赖性分数较低,且强制性分数较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7、5.658、6.290、3.226、5.752,P<0.05)。结论:强制干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虽可以缓解精神障碍,但会增加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处于消极应对状态,出现胁迫体验,提高患者的防御功能,让患者感到羞耻,临床应尽量减少强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强制干预 应对方式
下载PDF
Moving Away from Coercion: Social Justice and Behavior Change in Disability Services
2
作者 Bob Bowen Elliot Bowen 《Health》 CAS 2022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The use of coercion to alter behavior in 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has a long history. Despite the work of lead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Behaviour Support (PBS), the use o... The use of coercion to alter behavior in persons with intellectual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has a long history. Despite the work of lead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Behaviour Support (PBS), the use of chemical, mechanical, physical or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restraints continues, resulting in traumatization, physical and emotional harm, and in some instances, death. When coercion is used, the trust between people breaks down, and the lack of trust is reinforced by the power differentials present when coercion occurs. Social justice provides an avenue for rebalancing power and regaining trust, but people affected by disabilities have historically been excluded from theories of social justice and, in some cases, do not fall within the definition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person in the paradigms put forth by a number of different authors. The term non-coercive has been used in an attempt to reframe behavior chang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but this term describes the absence of negative circumstances and interventions, rather than the presence of positive and affirming interactions which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ll stakehol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Social Justice Behavior Change Coercion intervention INTERACTION NON-coercive
下载PDF
保护的责任与人道主义干预的异同——实践与理念双重维度的审视
3
作者 李丽 沈丁立 《国际关系研究》 2016年第6期122-137,共16页
厘清保护的责任与人道主义干预的关系有助于评价和预测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保护的责任与人道主义干预的一致性体现在实践与理念两个维度:实践上,二者解决相同问题,面临一致障碍,即当主权国家成为本国人民不安全的... 厘清保护的责任与人道主义干预的关系有助于评价和预测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保护的责任与人道主义干预的一致性体现在实践与理念两个维度:实践上,二者解决相同问题,面临一致障碍,即当主权国家成为本国人民不安全的来源时,国际社会可否以及如何采取强制性行动;理念上,人道主义干预与保护的责任支柱三背后的支撑思想均为世界主义,强调在特定情境中,对"陌生人"的拯救可以突破国家主权的边界。二者在本质一致的前提下,最大的差别是保护的责任被国际社会接受。保护的责任对问题的重新框定和强调对既定国际规范的嵌入是造成差别的原因。但对比分析利比亚与叙利亚这两个案例,说明重新框定后的保护的责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走向异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的责任 人道主义干预 强制干预 世界主义 重新框定
原文传递
我国对物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反思与完善
4
作者 程光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对物刑事强制措施是对被追诉人财产权的干预,反映出了刑事诉讼中国家公权力和公民财产权之间的紧张关系。由于财产权系公民基本权利、刑事侦查技术革新迅速、对物刑事强制措施与财产权之间的冲突明显,刑事诉讼法应当以对物刑事强制措施... 对物刑事强制措施是对被追诉人财产权的干预,反映出了刑事诉讼中国家公权力和公民财产权之间的紧张关系。由于财产权系公民基本权利、刑事侦查技术革新迅速、对物刑事强制措施与财产权之间的冲突明显,刑事诉讼法应当以对物刑事强制措施为背景,从立法层面助益于被追诉人财产权的有效保护。然而,当前我国对物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存在基本定性不当、启动条件模糊、程序制约缺乏等问题。对此,未来立法应当将对物刑事强制措施纳入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予以规制、明确对物刑事强制措施的证明标准、构建对物刑事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物刑事强制措施 财产权 证明标准 司法审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