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及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常小燕 李新举 +1 位作者 万红 秦修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31-242,共12页
以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选取适宜的景观格局指数,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效应理论,找寻最适宜的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粒度;采用移动窗口法,进行适宜空间分析幅度的选取,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及纵向样带上景... 以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选取适宜的景观格局指数,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效应理论,找寻最适宜的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粒度;采用移动窗口法,进行适宜空间分析幅度的选取,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及纵向样带上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以实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的空间量化表达。结果表明:50 m和250 m为研究区较适宜的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粒度和幅度;景观水平上,2005年以前,研究区景观破碎度较低,优势景观明显,自然连通度较高,2005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与多样化,破碎化程度较高,连通度降低,2010年之后,由于矿区土地整理项目及塌陷地治理工程的逐步实施,景观格局趋于规整;景观类型水平上,耕地的斑块类型面积起初急剧减少,受政策影响又缓慢增加,且分布较集中连片,整个研究期内,城乡建设用地的面积及聚集度逐渐增大,塌陷积水区的面积也呈逐渐增加趋势,分布较零散且连通度较低,2005年之后,塌陷地经过整治变得较规整。纵向样带上的景观格局梯度分析表明,在水陆交汇地带、居民点周边、塌陷积水较严重的地区及湖岸周边,景观类型多样,景观形状复杂,且越来越细化,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优势度、聚集程度和连通度较低。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及景观格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景观格局 尺度 移动窗口 梯度分析
下载PDF
济宁市采煤塌陷区水体重金属含量及煤、煤矸石淋溶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文军 张璟 +1 位作者 张春芝 路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了解采煤塌陷区水域中重金属含量以及煤、煤矸石在淋溶状态下金属的溶出状况,为合理利用矿区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济宁市四个采煤塌陷区的水样,进行Pb、As、Cu、Cr6+含量的测定;并运用不同pH值淋溶液对原煤和煤矸石淋滤24 h... 目的:了解采煤塌陷区水域中重金属含量以及煤、煤矸石在淋溶状态下金属的溶出状况,为合理利用矿区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济宁市四个采煤塌陷区的水样,进行Pb、As、Cu、Cr6+含量的测定;并运用不同pH值淋溶液对原煤和煤矸石淋滤24 h后,测定4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铅和砷含量均高于地表水Pb和As含量均高于地表水Ⅲ类限值标准,Cr6+含量符合Ⅰ类限值,铜的含量符合Cu的含量符合Ⅱ类限值;煤和煤矸石中元素的析出量与淋溶液的pH有相关。结论:塌陷区水体受到铅塌陷区水体受到Pb、As砷的污染,煤和煤矸石通过淋溶能够形成环境的污染,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降解措施后,再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煤矸石 重金属 污染
原文传递
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社会影响评价——以江苏省沛县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宸 童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228-231,共4页
以沛县安国镇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为例,运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稳定、社会公平与效率以及... 以沛县安国镇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为例,运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的社会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稳定、社会公平与效率以及社会发展3个方面,沛县安国镇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改造项目区社会影响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人工湿地改造 社会影响评价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常小燕 李新举 刁海亭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为探究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以山东省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研究区2000-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及二元Logis... 为探究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以山东省微山县地面塌陷较严重的11个乡镇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研究区2000-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及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与驱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在整个研究期呈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塌陷积水区2000-2005年面积增幅最大;距居民点的距离是影响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及水域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距工矿的距离是影响塌陷积水区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保护等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CLUE-S模型
下载PDF
济宁市采煤塌陷区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文军 张璟 张迎建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了解济宁市采煤塌陷区水域中重金属含量,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1年6月和11月,采集济宁地区二号井煤矿、兴隆庄煤矿、鲍店煤矿和南屯煤矿塌陷区的水样,同时采集同期济宁北湖生态区水样作为对照。对水体中的铁... 目的了解济宁市采煤塌陷区水域中重金属含量,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1年6月和11月,采集济宁地区二号井煤矿、兴隆庄煤矿、鲍店煤矿和南屯煤矿塌陷区的水样,同时采集同期济宁北湖生态区水样作为对照。对水体中的铁、钙、铅、锰、砷、硒、铜、六价铬进行测定。结果采煤塌陷区枯水期水体中元素的含量要高于丰水期;水体中的铁、铅、砷、硒含量均高于地表水Ⅲ类限值标准,六价铬含量符合我国Ⅰ类限值标准,铜的含量符合我国Ⅱ类限值标准,锰未检出。结论采煤矿塌陷区水体受到铅、砷等重金属元素污染,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和降解措施后,再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重金属 污染
原文传递
基于乡土知识的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以江苏省沛县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翟孟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2期189-192,共4页
笔者基于乡土知识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采用了深度访谈法、李克特量表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的效益评价应从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展开;基... 笔者基于乡土知识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采用了深度访谈法、李克特量表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的效益评价应从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展开;基于乡土知识的效益评价与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角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基于乡土知识的评价结果更符合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达到b级,与项目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知识 采煤塌陷区 生态改造项目 效益评价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采煤沉陷区玉米生物量反演与分析 被引量:45
7
作者 肖武 陈佳乐 +3 位作者 笪宏志 任河 张建勇 张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9-180,共12页
为了探索运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监测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扰动下原有生态系统破坏及地表耕地损毁程度的方法,以高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面积水所引起的农作物渍害影响为例,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传统植被指数的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 为了探索运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监测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扰动下原有生态系统破坏及地表耕地损毁程度的方法,以高潜水位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面积水所引起的农作物渍害影响为例,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传统植被指数的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进行扩展,优选了22种植被指数,结合田间同步实测生物量数据,采用经验模型法分别构建了一元回归、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元逐步回归(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ML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的生物量反演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估测精度(EA)3个指标筛选出最佳模型。最后,基于最佳模型进行研究区玉米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反演和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的植被指数均与生物量显著相关,其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算精度最高,其决定系数R2为0.83,比其他模型增加了0.10~0.1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178.72 g/m2,比其他模型减少了29.65~60.23 g/m2,估测精度EA可达到79.4%,比其他模型提高了3.3%~7.1%。这说明红边波段更适于采煤沉陷区作物生物量的估算,引入红边波段构建生物量反演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采煤沉陷影响下玉米生物量无人机遥感反演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盆地内玉米生物量主要分布于592~1 050 g/m2,其面积占研究区的74.4%,地表生物量低于352 g/m2的作物面积达到14.1%,玉米整体长势受采煤扰动影响较为严重,玉米生物量呈现从沉陷盆地边缘往中心逐渐降低的趋势。本文研究为同类型其他高潜水位矿区土地损毁监测与评价、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等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采煤沉陷区 生物量反演 植被指数 土地复垦 高潜水位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重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宋杨睿 王金满 +2 位作者 李新凤 吴克宁 白中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8,154,共7页
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土柱试验模拟不同土壤重构模式,对固定地下水位不同重构模式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进行了观测。试验设置土柱上层0—50cm为土壤充填,50—80cm为不同表土替代物充填。按照下层50—80cm充... 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土柱试验模拟不同土壤重构模式,对固定地下水位不同重构模式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进行了观测。试验设置土柱上层0—50cm为土壤充填,50—80cm为不同表土替代物充填。按照下层50—80cm充填物的不同,设置4组处理,其中处理1为对照组(土壤充填),处理2(粉煤灰充填)、处理3(煤矸石充填)、处理4(煤矸石-粉煤灰混合物充填)为试验组。结果表明:(1)重构土壤上层含水率与下层相比变化明显,底层含水率临近于饱和含水率,变化微小;(2)在不同充填物的分界线处含水率变化明显,充填物类型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有较大影响;(3)煤矸石、粉煤灰混合物充填重构模式含水率变化规律与土壤充填模式最为一致,且饱和含水率最为接近,具有良好的保水、透气性,是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最理想的土壤重构模式。本研究可以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土壤重构以及盐渍化控制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重构 水分运移 高潜水位 采煤塌陷区
下载PDF
采煤塌陷干扰下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煜 史娜娜 +1 位作者 王琦 全占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19,41,共6页
为了探讨采煤塌陷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文以神府-东胜煤田的大柳塔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系统分析了塌陷区和未塌陷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采煤塌陷使土壤容重减小3.7%~27.5%,孔隙度增大13.3%~76.4%,土壤水... 为了探讨采煤塌陷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文以神府-东胜煤田的大柳塔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系统分析了塌陷区和未塌陷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采煤塌陷使土壤容重减小3.7%~27.5%,孔隙度增大13.3%~76.4%,土壤水分损失9.1%~15.8%(P〈0.05),土壤粘粒含量减少,土壤质地砂化。(2)塌陷对土壤全氮、有机质的影响较大,对全磷、全钾的影响较小。与对照区相比,0~60 cm土壤有机质流失1.9%~56.1%,0~10 cm土壤全氮含量下降29.1%~39.1%(P〈0.05)。(3)不同坡位处,坡顶和坡中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受沉陷的影响最大,坡中土壤水分损失最多(P〈0.05)。随着塌陷年限的延长,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有恢复趋势,塌陷后土壤水分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土壤理化性质 风沙区
下载PDF
谢桥采煤塌陷水域氮、磷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晓晴 高良敏 卓利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6-450,共5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谢桥塌陷水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1年8月和10月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磷空间分布特点及不同季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靠近农田的塌陷水域水体中氮、磷的含量高.从季节变化上,塌陷水域各监...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谢桥塌陷水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1年8月和10月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磷空间分布特点及不同季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靠近农田的塌陷水域水体中氮、磷的含量高.从季节变化上,塌陷水域各监测点的总氮(TN)含量秋季高,夏季低,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氨氮(NH4+-N)秋季含量明显高于夏季,且整体波动性大;塌陷水域中总磷(TP)的含量差异性及波动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采煤塌陷水域
下载PDF
邹城市东滩矿区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葛梦玉 渠俊峰 +4 位作者 王坤 侯玉乐 刘姝 陈浮 陈报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277-283,共7页
不同水体的环境同位素变化特征是应用同位素技术对研究区水循环开展研究的基础。东滩煤矿作为我国首个破亿吨立井煤矿,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其地表塌陷严重,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区域水循环更为复杂。在邹城市东滩矿区内对土壤水、地表水(河... 不同水体的环境同位素变化特征是应用同位素技术对研究区水循环开展研究的基础。东滩煤矿作为我国首个破亿吨立井煤矿,长期的煤炭开采导致其地表塌陷严重,在特殊地形条件下,区域水循环更为复杂。在邹城市东滩矿区内对土壤水、地表水(河水、塌陷坑积水)和地下水(井水)进行取样,分析研究区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复垦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且其在补给土壤水过程中经历了较强蒸发过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先减小后增大;随复垦年限的增加,上层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底层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值有减少的趋势。将地表水(河水、塌陷坑积水)和地下水(井水)δD和δ^(18)O与大气降水进行对比发现,塌陷坑积水δD和δ^(18)O更接近大气降水,这说明大气降水是塌陷坑积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而河水和地下水(井水)的δD和δ^(18)O值较为接近,这表明研究区裂隙很可能沟通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稳定同位素 土壤水 地表水 地下水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构成及分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利根 童尧 龙开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89,共9页
研究目的:研究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利益构成及分配机制,提出优化利益分配建议。研究方法:标准化访谈、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是政府主导下社会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多样。生态改造中... 研究目的:研究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利益构成及分配机制,提出优化利益分配建议。研究方法:标准化访谈、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是政府主导下社会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多样。生态改造中,受到影响最大、利益关系最复杂的是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煤矿企业、施工企业以及农民。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分配中各主体地位不同以及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分配失衡,由此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因此,应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分配进行调整。研究结论:应在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益调节与补偿达到利益分配的合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采煤塌陷区 生态改造 利益构成 利益分配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守臣 张合兵 +2 位作者 马守田 李春喜 邵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针对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田间试验,以平作为对照(CK),研究平作+残茬覆盖(T1)、横坡垄作(T2)和横坡垄作+残茬覆盖(T3)对坡耕地夏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苗期到拔节期,残茬覆盖明显降低... 针对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田间试验,以平作为对照(CK),研究平作+残茬覆盖(T1)、横坡垄作(T2)和横坡垄作+残茬覆盖(T3)对坡耕地夏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苗期到拔节期,残茬覆盖明显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2 个残茬覆盖处理(T1 和T3)0~100 cm 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P〈0. 05);到拔节期时,T1 和T3 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比CK 提高9. 64%和9. 74%.玉米拔节后降雨增多,与CK 相比,T1、T2 和T3 处理地表径流减少,坡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T1、T2 和T3 处理还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P〈0. 05),其中T3 处理保水保肥和增产效果最好,其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较CK 提高16. 59%、31. 20%、16. 55%和16. 59%.通过横坡垄作并附以秸杆覆盖是适用于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的有效农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坡耕地 横坡垄作 残茬覆盖 夏玉米
下载PDF
ArcGIS在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阚俊峰 汪云甲 +2 位作者 秦臻 刘光梦 王允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针对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利用ArcGIS在数据库、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显示方面的强大优势,分析了运用ArcGIS进行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流程,阐述了一些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评价指标、评价单... 针对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利用ArcGIS在数据库、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显示方面的强大优势,分析了运用ArcGIS进行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流程,阐述了一些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评价指标、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模型、评价系统做了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采煤塌陷区 地质环境评价 评价模型 评价系统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光伏场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源 《电力与能源》 2016年第6期771-775,共5页
建设在采煤沉陷区的光伏电站,由于其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从光伏电站的工程特点出发,总结了其稳定性问题的特殊性。通过与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评价沉陷区光伏场建设适宜性... 建设在采煤沉陷区的光伏电站,由于其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从光伏电站的工程特点出发,总结了其稳定性问题的特殊性。通过与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评价沉陷区光伏场建设适宜性的分区标准和光伏场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建议了光伏场设计中的抗采动措施,以期为采煤沉陷区光伏场的稳定性评价和抗采动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光伏场 地基稳定性 抗采动变形
下载PDF
淮南采煤沉陷区蓄洪除涝潜力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金明 周祖昊 +2 位作者 严子奇 贺华翔 孙青言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6,共4页
以淮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及ArcSWAT模块预测了研究区2020年、2030年的沉陷、集水范围与面积。在划分沉陷区集水范围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区域内3个主要沉陷区不同频率的暴雨产流量,分析了沉陷区的蓄涝能力。研究结... 以淮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平台及ArcSWAT模块预测了研究区2020年、2030年的沉陷、集水范围与面积。在划分沉陷区集水范围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区域内3个主要沉陷区不同频率的暴雨产流量,分析了沉陷区的蓄涝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利用沉陷区蓄水能力,对当地未来蓄洪除涝作用显著,能有效缓解当地的洪涝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矿 采煤沉陷区 蓄洪除涝 ArcGIS软件
下载PDF
谢桥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童柳华 刘劲松 严家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3-1146,共4页
采煤塌陷水域是淮南矿区一种特殊地表水体。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有一定塌陷时间的谢桥矿塌陷水域,监测分析其水质理化指标、常规离子和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塌陷水域水质状况具有季节性变化。水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DO丰富,COD含量偏... 采煤塌陷水域是淮南矿区一种特殊地表水体。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有一定塌陷时间的谢桥矿塌陷水域,监测分析其水质理化指标、常规离子和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塌陷水域水质状况具有季节性变化。水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DO丰富,COD含量偏高,水域呈弱碱性,pH值较为稳定,部分理化指标随时间增长有累计效应。常规离子含量顺序为HCO3->Mg2+>SO42->Ca2+>Cl->Na+>K+>F-。与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比较,水域重金属元素除了Hg严重超标外,其他As、Se、Cd、Cr、Cu、Pb、Zn等均不超标,未对水域构成重金属污染。通过对谢桥矿区塌陷水域水质进行分析评价,为其及周边矿区塌陷水域综合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水域 理化指标 常规离子 重金属元素 累计效应 谢桥矿区
下载PDF
我国采煤塌陷区微生物复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尚菲 王春林 +2 位作者 宋曦 段春燕 雷武林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6-69,共4页
我国地下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开采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空洞"区域,造成了矿区地表塌陷、位移,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当前,微生物复垦技术在治理矿区采煤塌陷土地研究方面是一大热点。简要分析了我国矿区采煤塌陷区的... 我国地下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开采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空洞"区域,造成了矿区地表塌陷、位移,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当前,微生物复垦技术在治理矿区采煤塌陷土地研究方面是一大热点。简要分析了我国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现状,概述了微生物复垦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该治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微生物复垦技术 生态恢复 菌根真菌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及其量化评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鸿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3期26-29,82,共5页
以采煤塌陷区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理论和绩效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采煤塌陷湿地特征的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以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本研究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验证;最后,从生态环境营... 以采煤塌陷区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理论和绩效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采煤塌陷湿地特征的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以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本研究提出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验证;最后,从生态环境营造、人文景观、景观发展空间3个方向提出了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湿地 生态 评价体系 策略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综合利用对策——以淮南潘谢矿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景峰 张红丽 +3 位作者 姜富华 孙晓娟 陈永春 安士凯 《山西水利科技》 2016年第3期120-122,共3页
文中在分析潘谢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的技术理论和政策研究,结合淮南矿区实际情况和综合利用实践经验,总结提出采煤沉陷区可持续综合利用模式。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地利用 综合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