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芹
王希文
+5 位作者
康伟阁
谷晓娟
王丽红
孙振丰
张猛
张培义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0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每组40例,3组在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每组40例,3组在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药物组接受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针刺组应用头穴丛刺治疗,针药组采用头穴丛刺联合口服西酞普兰治疗。比较3组在入组时及治疗8 W后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治疗8 W后,3组DHI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针药组DHI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组、针药组比较,针刺组副反应量表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效果显著,与氢溴酸西酞普兰相当,避免了该药的不良反应;头穴丛刺与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康复训练
针药并用
头晕
头穴丛刺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副反应量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汇团
陈景汉
+2 位作者
张玉琼
刘文静
杜乐品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痉挛型脑性瘫痪应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ohath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
目的分析痉挛型脑性瘫痪应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ohath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GMFM-8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性瘫痪应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可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
通督健脑法
痉挛型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牛磊
秦合伟
孔艳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年第6期377-380,388,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头穴丛刺长留针...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甲状腺素(thyroxine,T_(4))水平。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及CGRP、5-HT、FT_(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CGRP、5-HT、FT_(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5-羟色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芹
王希文
康伟阁
谷晓娟
王丽红
孙振丰
张猛
张培义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
出处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0期1280-1284,共5页
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9277)。
文摘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组,每组40例,3组在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药物组接受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针刺组应用头穴丛刺治疗,针药组采用头穴丛刺联合口服西酞普兰治疗。比较3组在入组时及治疗8 W后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治疗8 W后,3组DHI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针药组DHI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组、针药组比较,针刺组副反应量表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前庭康复训练基础上,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效果显著,与氢溴酸西酞普兰相当,避免了该药的不良反应;头穴丛刺与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康复训练
针药并用
头晕
头穴丛刺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副反应量表
Keywords
Acupuncture
therapy
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Rehabilit
at
ion
training
Acupuncture
medic
at
ion
combined
Vertigo
cluster
needling
at
scalp
acupoints
DHI
SERS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汇团
陈景汉
张玉琼
刘文静
杜乐品
机构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125820160621)
文摘
目的分析痉挛型脑性瘫痪应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ohath疗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板块、B板块、C板块、D板块、E板块GMFM-88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痉挛型脑性瘫痪应用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治疗可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临床效果。
关键词
头穴丛刺
通督健脑法
痉挛型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Keywords
cluster
needling
at
scalp
acupoints
Tongdu
Jiannao
method
Spastic
cerebral
palsy
Gross
motor
function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牛磊
秦合伟
孔艳芳
机构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
出处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年第6期377-380,388,共5页
基金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No.TCM2019016)
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项目(No.豫卫中医函[2021]15号)。
文摘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认知功能训练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_(3))、甲状腺素(thyroxine,T_(4))水平。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MoCA、MBI评分及CGRP、5-HT、FT_(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CGRP、5-HT、FT_(3)水平有关。
关键词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5-羟色胺
Keywords
cluster
needling
at
scalp
acupoints
with
long-time
needl
e-retaining
cerebral
infarc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
calcitonin
gene-rel
at
ed
peptide
5-hydroxytryptamine
分类号
R246.2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临床研究
李芹
王希文
康伟阁
谷晓娟
王丽红
孙振丰
张猛
张培义
《上海针灸杂志》
2020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头穴丛刺结合通督健脑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刘汇团
陈景汉
张玉琼
刘文静
杜乐品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牛磊
秦合伟
孔艳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