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维佳 陈碧辉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年第3期52-57,共6页
本文利用94个气象台站30 a地面湿度参量资料,采用通过地面水汽压计算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分析了四川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初步评估了四川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空中水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东部盆... 本文利用94个气象台站30 a地面湿度参量资料,采用通过地面水汽压计算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分析了四川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初步评估了四川地区的空中水资源。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空中水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东部盆地区全年大气可降水量为1178.11 cm、降水效率8.98%;西部高山高原区全年大气可降水量为321.06 cm、降水效率21.16%。(2)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效率空间分布明显不均匀,东部盆地区大气可降水量远远高于西部高山高原区,降水效率则是西部高山高原区高于东部盆地区。(3)大气可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一年之中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西部高山高原区大气可降水量季节差异尤其显著。(4)30 a来,大气可降水量波动略呈线性增多,大气可降水量年际变化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湿度参量 大气可降水量 空中水资源 时空分布
下载PDF
1979—2012年夏季黄土高原空中云水资源时空分布 被引量:16
2
作者 潘留杰 张宏芳 +3 位作者 周毓荃 宁志谦 张科翔 王从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6-463,共8页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新一代全球全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小波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1979—2012年夏季黄土高原空中云水资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黄土高原空中云水资源远大于该... 利用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新一代全球全分辨率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小波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1979—2012年夏季黄土高原空中云水资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黄土高原空中云水资源远大于该地区实际年降水量,具有较大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势;(2)空间上云水资源表现为两种模态——西北部、东南部反位相振荡(EOF1)以及中部云水资源偏多西北、东南两端偏少(EOF2),且具有显著年际变化周期;(3)黄土高原的空中云水资源主要来自东海,当水汽输送反气旋环流中心偏南(北)时,影响EOF1(EOF2)空间模态;(4)云水、云冰量峰值分别出现在700hPa、400hPa左右,当700hPa存在水汽辐合及上升运动时有利于黄土高原空中云水资源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空中云水资源 主模态
原文传递
近50年三江源地区云水资源分布及降水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强安丰 汪妮 +2 位作者 魏加华 魏霞 牛升达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4-593,共20页
基于云水资源积分推导公式,选取50年的气象站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the Three River Headwaters Region,TRHR)云量与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统计关系,并对降水效率(Precipitation Efficiency,PE)时空特征深入分析,挖掘人工增雨试验潜力.结... 基于云水资源积分推导公式,选取50年的气象站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the Three River Headwaters Region,TRHR)云量与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统计关系,并对降水效率(Precipitation Efficiency,PE)时空特征深入分析,挖掘人工增雨试验潜力.结果表明:①总、低云量分别以长江源区的治多、清水河为高值中心向西呈"经向型"分布,向东呈"纬向型"分布.低云量与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且通过了α=0.005显著性检验,总云量呈减少趋势并通过了α=0.01显著性检验;②各源区总、低云量与降水的突变年份不同步.降水年际波动较云量变化大且低云与降水相关性较好.低云量随总云量增加而增加,当总云量增加1.7%时,低云量将增加1%,同期降水增加10mm,年降雨频率最高出现在400mm;③TRHR多年PE空间分布与降水、云量一致,整体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空间分布,PE高、低值区分布在34°N以南和34°N以北.④TRHR多年平均PE为40.3%且增幅变化不大,长江源区西部和黄河源区东北部增雨潜力(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Potential,PEP)最大,最佳开发时间在3~4月和10~1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时空分布 水汽含量 云降水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PE PEP
原文传递
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潜力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尹宪志 王毅荣 +4 位作者 徐文君 张丰伟 乔艳君 陈祺 庞朝云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6期134-140,共7页
总结了2005年以来祁连山云水资源最新研究,主要包括祁连山区域降水、水汽、地形云等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特征,祁连山云水资源开发潜力及人工增雨效益的评估。其中,近年来祁连山云水资源呈增加趋势,小雨和中雨日数增加的贡献最大;降水量、... 总结了2005年以来祁连山云水资源最新研究,主要包括祁连山区域降水、水汽、地形云等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特征,祁连山云水资源开发潜力及人工增雨效益的评估。其中,近年来祁连山云水资源呈增加趋势,小雨和中雨日数增加的贡献最大;降水量、水汽区域分布呈东南部贡献最大、西部小的特点;海拔3 300 m以上(下)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增加);祁连山区域水汽净输入夏季最大,秋季最少;地形云及降水主要发生在高山迎风坡4 000~5 000 m高度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域 云水资源 人工增雨 进展
下载PDF
基于ERA5资料的广西地区云水资源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正国 简悦 +1 位作者 李宇中 詹莹玉 《气象科技》 2021年第5期806-814,共9页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结合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发布的CWR-MEM方案云水资源监测评估方法,对广西区域2009—2018年云水资源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年均云水资源总量约5107.8&#...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结合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发布的CWR-MEM方案云水资源监测评估方法,对广西区域2009—2018年云水资源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年均云水资源总量约5107.8×10^(8)t,其中年均空中留存云水总量约1422.2×10^(8)t,云水以区域内生成为主,年均约净输出197.1×10^(8)t云水资源。广西云水资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呈单峰分布,夏季6月最高,冬季2月最低,空中留存云水无明显季节变化。广西云水水平分布总体呈东北部高,向西和向南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广西秋、冬和春季云水主要分布在低层925~600hPa,是以液相水滴构成的暖性层状云云水为主,夏季云水则主要分布在中层600~400hPa,是以过冷液水滴和冰相粒子构成的混合态云水为主,低层云水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云水资源 时空分布 评估
下载PDF
新疆三大山区云的垂直分布特征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萍 彭宽军 +6 位作者 陈勇航 陈斌 崔彩霞 余其多 杨彬 范佳 高菲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0-2098,共9页
云高不仅可以为飞机播云高度提供参考,还是研究云水资源和天气气候的重要参数。新疆山区的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40%,山区降水是其河川径流的主要来源,承载着新疆年平均总降水量的84.3%。但是山区云观测资料严重缺乏,给云的定量研究造成了... 云高不仅可以为飞机播云高度提供参考,还是研究云水资源和天气气候的重要参数。新疆山区的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40%,山区降水是其河川径流的主要来源,承载着新疆年平均总降水量的84.3%。但是山区云观测资料严重缺乏,给云的定量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本文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CloudSat的云廓线雷达(CPR)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2B CLDCLASS资料,对比分析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的高、中、低云云顶和云底高度的季节和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山区中,高云、中云和低云的平均云顶和云底高度以昆仑山区为最高,天山山区次之,阿尔泰山区最低,且三大山区的高云云顶高度差别不是很大,但低云差别较大;三大山区云顶和云底高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和年变化,其中昆仑山区变化幅度最大,低云的季节变化幅度相对于高云和中云较小;对于各山区同一种云来说,云顶和云底高度夏季达到最高,冬季降到最低;从频数来看,阿尔泰山区的云顶和云底高度主要出现在5~9km、天山山区在5~10km,昆仑山区主要出现在6~10k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cloudSAT 云廓线雷达 云顶高度 云底高度
原文传递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的新疆三大山区不同类型云高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建东 武志婷 +5 位作者 彭宽军 陈勇航 吴江军 魏文寿 崔彩霞 高莹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0-317,共8页
作为空中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在地球水循环过程和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高度的云因其物理特性和动力过程的不同而对人工增水作业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采用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美国宇航局(NASA)云卫星(CloudSat)2B-CLDCL... 作为空中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在地球水循环过程和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高度的云因其物理特性和动力过程的不同而对人工增水作业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采用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美国宇航局(NASA)云卫星(CloudSat)2B-CLDCLASS资料,从不同类型云的高度分布特征分析了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的云水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各个季节三大山区高层云所占比例均较大,在20%以上,其中,天山山区和昆仑山区雨层云所占比例也较大,在15%以上.三大山区不同云的云顶和云底高度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昆仑山区各类型云的平均云顶和云底的高度最大,阿尔泰山区的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cloudSAT 云顶高度 云底高度 新疆
下载PDF
2014-2018年青海省云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玉欣 马学谦 +2 位作者 韩辉邦 张鹏亮 刘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4-1262,共9页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0.25°×0.25°的ERA5小时再分析资料,采用CWR-MEM方法和EOF方法对2014—2018年青海省降水、水汽、水凝物及空中云水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年降水分布呈东南多、西北少阶梯性递减特征,空间分布极... 利用水平分辨率为0.25°×0.25°的ERA5小时再分析资料,采用CWR-MEM方法和EOF方法对2014—2018年青海省降水、水汽、水凝物及空中云水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年降水分布呈东南多、西北少阶梯性递减特征,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水汽分布带主要为北部的柴达木—青海湖—河湟谷地分布带、西南部的可可西里—治多—杂多分布带和东南部的巴颜喀拉山—黄河河曲地区分布带;水凝物和降水分布特征类似,呈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在山脉迎风坡相对偏多。水汽主要从南、西南和西北边界输入,水凝物主要从澜沧江和长江源区的西部和南部输入,全省平均水汽和水凝物降水效率分别为0.3%和14%;总云水资源708×10^(8) t,在三江源地区南部及东南部最为丰沛,最高达2000 kg·m-2,祁连山南麓至西宁延伸带的云水资源为次高区,柴达木盆地云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低。云水资源EOF分解中主要空间分布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阶梯式变化。依据水汽、水凝物输送及云水资源分布特征结合不同区域、不同地形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水汽输送 降水效率 EOF分析
下载PDF
江苏省空中云水资源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佳 陈钰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研究旨在定量化评估江苏省空中云水资源可开发量及基本特征。根据云水收支方程,将参与大气云水循环且未降落到地面的资源定义为空中云水资源。利用1981—2010年EAR-Interim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的风场及云含水量,计算江苏上空云水资源年... 研究旨在定量化评估江苏省空中云水资源可开发量及基本特征。根据云水收支方程,将参与大气云水循环且未降落到地面的资源定义为空中云水资源。利用1981—2010年EAR-Interim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的风场及云含水量,计算江苏上空云水资源年均总量、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资源年均总量353.1亿t,春夏季偏多,秋冬季偏少,开发潜力巨大。旱期(缺水期)沿淮淮北最多,达70.8亿t,沿海垦区、苏南环太湖次之;非旱期总量约占全年58.3%。近30年,云水资源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8亿t。建议加大开发力度,实现常态化开发利用,率先建立淮北、沿海、环太湖开发利用重点作业区,加强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云水循环 空中云水资源 开发量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云水资源利用对北三河流域农田灌溉需水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雪莹 王高旭 +2 位作者 吴永祥 吴巍 刘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降水频率、不同增雨情景下的农田灌溉用水差异,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构建农田灌溉需水预测模型,研究北三河流域11个计算分区在95%、75%、50%等3种降水频率,及未增雨、增雨5%、增雨10%、增雨15%等4种情景下的灌溉需水变化... 为探究不同降水频率、不同增雨情景下的农田灌溉用水差异,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构建农田灌溉需水预测模型,研究北三河流域11个计算分区在95%、75%、50%等3种降水频率,及未增雨、增雨5%、增雨10%、增雨15%等4种情景下的灌溉需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北三河流域云水资源丰富且降水效率不高,故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4—9月作物需水量较大;作物种植结构与种植面积影响农田灌溉需水量;北三河流域农田灌溉需水量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云水资源与农田灌溉结合应用,同时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效益可观;枯水年、特枯水年夏季适宜对北三河全流域增雨,春秋两季适宜对河北潮白河山区、河北蓟运河山区、唐山平原区、天津平原区等局部地区增雨。云水资源的利用为灌溉用水提供了新的来源渠道,同时也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三河流域 云水资源 灌溉需水 增雨
下载PDF
桂西岩溶区云水分布和移动特征
11
作者 张正国 陈燕丽 +2 位作者 简悦 程鹏 莫伟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和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发布的云水资源监测评估方法,研究广西西部岩溶地貌区2002—2021年云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及移动特征。结果表明:桂西年均水凝物总量...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和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发布的云水资源监测评估方法,研究广西西部岩溶地貌区2002—2021年云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及移动特征。结果表明:桂西年均水凝物总量约22.5×10^(13)kg,水凝物降水效率约为65.5%,年均云水资源总量约7.8×10^(13)kg。水平分布上,云水在冬、春和夏季主要呈东北和西南高、西北和南部低的鞍形场分布特征,秋季呈自西北向东南逐步降低的阶梯型分布特征;垂直分布上,秋、冬和春季主要是分布在925~600 hPa低层的暖云云水,夏季主要是分布在600~400 hPa中层的冷云云水。中层云水主要以向东移动为主,低层云水有2个主要移动方向,分别为向北到东北方向移动和向西到南偏西方向移动。云水的水平输送通量呈冬春季较大、夏秋季较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时空分布 水凝物通量 玫瑰图
下载PDF
成都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为分析成都地区云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卫星CERES数据和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雨日和无雨日的云水资源差别,并针对降水过程进一步分析云水资源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冰... 为分析成都地区云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卫星CERES数据和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雨日和无雨日的云水资源差别,并针对降水过程进一步分析云水资源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冰水路径和液水路径月分布特征不一致,冰水路径从3月开始逐渐增加,9月开始减少,液水路径在春季和秋季较多,其次为冬季,夏季最少;雨日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在各月份均明显高于无雨日;高层和中高层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高于中低层,尤其雨日时高层和中高层的冰水路径明显高于中低层;大部分降水过程伴随液水路径的增长和冰水路径的减少。当雨量大于2 mm时,降水中的冰水路径明显小于降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人工影响天气 云水资源 液水路径 冰水路径
下载PDF
云水资源的生态和环境功探讨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泽中 黄强 +1 位作者 齐青青 李彦彬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共4页
为探讨云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依据,文章以二元水循环规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空中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四水转化的关系和着陆后云水资源存在形式的分析,提出生态和环境功的概念并给出云水资源生态和环境功的计算模型,来描述云水资... 为探讨云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依据,文章以二元水循环规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空中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四水转化的关系和着陆后云水资源存在形式的分析,提出生态和环境功的概念并给出云水资源生态和环境功的计算模型,来描述云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利用效率。以研究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在雨季末期人工降水20mm时,用此模型计算了研究区三个子区域生态和环境功。应用得到两点主要结论:1)云水资源生态和环境功以地表径流水量生态和环境功为主。2)受水区得到云水资源转化的土壤水和地下水水量受到其初始土壤含水率和初始地下水位限制。应用结果表明云水资源生态和环境功模型函数可以作为云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二元水循环 生态和环境功 人工降水
原文传递
云水资源及其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泽中 黄强 +1 位作者 齐青青 李彦彬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28-431,共4页
为满足国家对云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的需求,本文首先以二元水循环规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空中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四水转化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云水资源的内涵并揭示其组成过程及其3种存在形式;其次,依据着陆后云水资源3种存... 为满足国家对云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合理配置的需求,本文首先以二元水循环规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空中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四水转化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云水资源的内涵并揭示其组成过程及其3种存在形式;其次,依据着陆后云水资源3种存在形式,给出云水资源水量计算公式模型;最后,以研究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在雨季末期人工降水20mm时,用此模型计算了研究区3个子区域云水资源水量。通过应用得知:受水区得到云水资源转化的土壤水和地下水水量受到其初始土壤含水率和初始地下水位限制。结果表明,云水资源量计算公式为云水资源统一管理、合理配置和效益补偿等下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二元水循环 人工降水
下载PDF
开发云水资源火箭人工增雨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以琳 徐学义 +2 位作者 苗长忠 贾思之 杨正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4-170,共7页
在开发云水资源中,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WR型人工增雨火箭,以播云碘化银浓度大于10L-1的扩散体所移过的累积面积在地面上的投影为有效播云区。利用湍流扩散方程,对湍流扩散系数、风速和作业仰角进行敏感性试验... 在开发云水资源中,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WR型人工增雨火箭,以播云碘化银浓度大于10L-1的扩散体所移过的累积面积在地面上的投影为有效播云区。利用湍流扩散方程,对湍流扩散系数、风速和作业仰角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湍流扩散系数与最大扩散半径成正比,与达到最大扩散半径的时间成反比,有效播云区面积与环境风大小成正比。在迎风多轮火箭作业中,根据仰角不同,每轮发射三发火箭弹,发射夹角在32°—90°之间变化。在不同风速下,当仰角在64°-52°、湍流扩散系数在20-100m2.s-1之间时,三发火箭弹的有效播云区面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火箭人工增雨 作业方案 扩散
下载PDF
祁连山云降水特征及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汉 张强 +5 位作者 杨兴国 奚立宗 程鹏 王琦 岳平 沈秉璐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81,共14页
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的祁连山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地区与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冰川、雪盖加剧消融退缩,严重影响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人工增雨是补充自然降水、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冰川储量的有效手段,但... 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的祁连山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地区与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冰川、雪盖加剧消融退缩,严重影响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人工增雨是补充自然降水、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冰川储量的有效手段,但人工增雨受制于空中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和云微物理特征影响,只有充分了解祁连山云水资源背景场特征和地形云及其降水规律,才能科学有效指导人工增雨作业。为此,本文对近十年来祁连山云水资源特征和地形云人工增雨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介绍了祁连山地形云的宏微观特征、水汽特征以及降水特征,重点包括大气可降水量、云水路径、水汽输送、降水效率等,以及人工增雨探测和效果评估新进展。研究发现,虽然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分布不均,季节差异大,但可利用其变化规律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利用云降水微物理检验、数理统计和生态效果检验等得出祁连山人工增雨具有显著效果。最后,本文指出未来对祁连山云降水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祁连山科学开展人工增雨提供参考,保护祁连山脆弱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云降水 云水资源 人工增雨
下载PDF
济南市水资源陆空协同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百全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9,共4页
从增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目标出发,依据协同学原理,给出水资源陆海空协同方程,提出21世纪在我国以陆地(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为核心,大力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积极开展人工降雨活动,充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并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加大对海... 从增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目标出发,依据协同学原理,给出水资源陆海空协同方程,提出21世纪在我国以陆地(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为核心,大力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积极开展人工降雨活动,充分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并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加大对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资源陆海空协同工作,以缓解我国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现实。并以济南市为例,根据其属于内陆城市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了济南市陆空水资源系统中有关雨洪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水资源 海水淡化 空中云水资源 水资源陆海空协同系统 济南市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降雪系统大气水凝物输送特征及降雪微物理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香娥 何晖 +3 位作者 陈羿辰 高茜 王永庆 杨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7-519,共13页
北京冬季降雪云系存在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云水资源。出于人工增雪研究和充分开发云水资源的需要,文中对北京2019年11月29日发生的年度首场降雪进行了观测,对其资料做了分析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了降雪过程的宏观特征、水凝物输送及降... 北京冬季降雪云系存在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云水资源。出于人工增雪研究和充分开发云水资源的需要,文中对北京2019年11月29日发生的年度首场降雪进行了观测,对其资料做了分析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了降雪过程的宏观特征、水凝物输送及降雪的微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影响本次北京降雪的是稳定性层状冷云云系,水凝物主要从北京区域的西边界和南边界输送到区域内,而从东边界和北边界流出,具有西向和南向分量的湿气流是降雪云系水物质的输送通道。降雪云中的水凝物基本全为冰晶和雪,有少量的云水,整层云系都含有非常丰富的水汽并且贯穿整个降雪时段。在冰面过饱和环境中,水汽凝华(Prds)是雪的主要增长过程;其次是云冰增长成雪(Prci)和云冰聚合成雪(Prai)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冬季降雪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广西空中云水综合分析评估系统功能设计与业务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良淼 范娇 +3 位作者 张正国 詹莹玉 韦增岸 李林红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及CMADaaS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作为评估数据源,替代研究型Cloudsat数据集,并遵循经纬度线上边界点成对设置原则,以解决小区域分析结果不稳定现象,应用多进程并行计算技术满足分析评估实时化、可视化要求;用雨量反算... 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及CMADaaS高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作为评估数据源,替代研究型Cloudsat数据集,并遵循经纬度线上边界点成对设置原则,以解决小区域分析结果不稳定现象,应用多进程并行计算技术满足分析评估实时化、可视化要求;用雨量反算法应对最新ERA5资料上线时间滞后难题,探讨将分析研究型CWR-MEM云水资源评估方法落地为可实时业务应用的广西云水资源分析评估平台的思路和途径。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分析结果与国家指导区域云水分布特征基本吻合,有助于合理规划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物 云水资源 降水效率 三维云场 监测评估
下载PDF
2018年广东空中水物质评估及开发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建秋 郑彬 +3 位作者 游积平 何松蔚 余小嘉 杨博成 《干旱气象》 2022年第3期516-523,共8页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逐小时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和中国气象局多源降水分析系统(CMA multi-sourc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逐小时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和中国气象局多源降水分析系统(CMA multi-source precipitation analysis system,CMPAS)中逐小时降水产品(CMPAS-hourly),采用基于大气水物质收支平衡方程的水物质评估方法对广东2018年空中云水资源及空中水汽、水凝物时空分布进行评估。对广东省整体而言,2018年水汽降水效率为5.1%,水凝物降水效率为89.6%,水汽和水凝物都为净输出。从空间分布来看,水汽总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水凝物总量高值区在粤西云雾山、天露山及粤东莲花山的南坡,云水资源总量从北部山区向沿海地区逐渐减小,水凝物降水效率从沿海地区向北部山区逐渐减小。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汽总量在夏季最大,水凝物总量在8月下半月和9月上半月最大,云水资源总量非汛期高于汛期;水汽和云水资源的变化月内尺度大于天气尺度,水凝物的变化天气尺度大于月内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水凝物 云水资源 降水效率 人工增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