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4
1
作者 王婷 于丹 +1 位作者 李江风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33,共11页
树木的生长和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的增加与温度、降水、太阳辐射、CO2 浓度等气候因子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温度是限制树木生长的重要气候因子。生长季开始时最低温度的升高有利... 树木的生长和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的增加与温度、降水、太阳辐射、CO2 浓度等气候因子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温度是限制树木生长的重要气候因子。生长季开始时最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延长生长季 ,与年轮宽度正相关 ;但是当生长季温度过高时 ,即使降水非常充裕 ,当年也只能形成窄年轮。生长季的温度过高则会加快土壤蒸发失水量并提高蒸汽压差 ,使土壤水分不足而不利于树木生长 ,因而生长季的高温多表现为与年轮宽度的负相关。生长期内降水量与树木的径向生长也成正相关 ,但当生长季的降水量充足或过多时 ,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不相关或负相关。受温度和降水共同调控的土壤湿度是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良好的水分状况对树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某一地区的太阳辐射能量高常会导致高温少雨 ,故高强度的太阳辐射使表土的湿度降低而不利于树木的径向生长。而在受季风影响的地区 ,树木年轮宽度的增加与当年雨季的气候变化关系不大。当年季风到来之前的气候 (温度和降水 )是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有关CO2 浓度的升高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研究的结果很不一致。一些温室实验及田间控制实验证明 ,CO2 浓度的升高能对短命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和植物幼苗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宽度 气候变化 关系 研究进展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Ⅲ)——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 被引量:78
2
作者 刘新安 于贵瑞 +4 位作者 范辽生 李正泉 何洪林 郭学兵 任传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8-825,共8页
利用国家气象局722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分析与空间插值相结合等方法,在ArcGIS平台上对气温、降水、空气湿度等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生成国家尺度的1km×1km栅格各种要素气候图180多幅。经检验,平均... 利用国家气象局722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分析与空间插值相结合等方法,在ArcGIS平台上对气温、降水、空气湿度等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生成国家尺度的1km×1km栅格各种要素气候图180多幅。经检验,平均绝对误差,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为0.5℃左右,极端最高气温为1℃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1.5℃左右,平均风速为0.4m·min-1;而平均相对误差,≥0℃、5℃、10℃、15℃的积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多在5%以下,降水量和饱和差在10%左右;其空间化的精度基本上达到了实用要求。为生态学、地学、资源与环境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与研究平台。研究表明,空间化误差的时空分布与测点密度、气候要素本身特性等因素有关。一般规律是: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冬季大于夏季,离散的气候要素大于连续的气候要素,极端值大于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要素 空间化 GIS 栅格图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Ⅰ)——气象/气候信息的空间化技术途径 被引量:69
3
作者 于贵瑞 何洪林 +1 位作者 刘新安 牛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7-544,共8页
论文提出了构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化信息系统的基本设想,并且在回顾国内外气象/气候信息空间化研究的现状基础上,评价了已有的气象/气候信息要素空间化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象/气候信息空间化的技术途径,概要地介绍... 论文提出了构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化信息系统的基本设想,并且在回顾国内外气象/气候信息空间化研究的现状基础上,评价了已有的气象/气候信息要素空间化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气象/气候信息空间化的技术途径,概要地介绍了研究小组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展望了这些成果的应用前景。我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和数据产品的开发是生态学、资源科学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但建立一个适应于不同科学研究的精度、时空分辨率要求的陆地生态信息空间数据库需要较长期的努力和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也需要大量的作为科学研究基础数据平台建设的国家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信息 空间化技术 气候值 气候要素 空间数据库 数据资源管理
下载PDF
长江上游径流量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66
4
作者 李林 王振宇 +1 位作者 秦宁生 马玉才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4-700,共7页
利用长江上游直门达水文站1963~2001年径流量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径流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近40年来长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中以秋季径流量减少最为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夏季降水量减少、年平均气温升... 利用长江上游直门达水文站1963~2001年径流量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径流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近40年来长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中以秋季径流量减少最为明显;长江上游流域夏季降水量减少、年平均气温升高和蒸发增大引起的气候干旱化趋势是造成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量是影响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夏季降水量的减少与秋季径流量的减少关系密切,而秋季径流量的减少最终影响到了年径流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径流量 长江上游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 被引量:67
5
作者 唐仕姗 杨万勤 +7 位作者 殷睿 熊莉 王海鹏 王滨 张艳 彭艳君 陈青松 徐振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9-539,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k)及其相关变量,分析探讨地理因素(纬度、经度和海拔)、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凋落叶质量(氮、磷、钾、木质素、木质素:氮和碳氮比)和叶特性(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对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国家尺度上,k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氮、磷和钾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经度、海拔、碳氮比、木质素和木质素:氮的增大而减小,叶特性对k的影响不显著。气候与地理因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纬度)能解释k值变异的34.1%,凋落叶质量(氮、钾、木质素和木质素:氮)能解释k值变异的21.7%,它们能共同解释k值变异的74.4%。了解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在国家尺度上的格局和主控因素可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模型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素 分解速率 叶凋落物 凋落叶质量 地理因素
原文传递
近10a来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64
6
作者 武正丽 贾文雄 +1 位作者 刘亚荣 张禹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7,共8页
NDVI作为植被生长状况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被认为是监测地区或全球植被和环境变化的最有效指标。基于2000—2011年250 m分辨率的MODIS NDVI数据并结合气候资料,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斜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研究祁连山生... NDVI作为植被生长状况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被认为是监测地区或全球植被和环境变化的最有效指标。基于2000—2011年250 m分辨率的MODIS NDVI数据并结合气候资料,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斜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研究祁连山生长季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祁连山植被覆盖总体上自西向东递增,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中西部植被覆盖增加,增加面积为79 149 km2,占祁连山总面积的52.93%;东部植被覆盖减少,减少面积为22 865 km2,占祁连山总面积的11.09%。近10 a来植被覆盖整体上呈增加趋势,生长季各月植被覆盖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增加是祁连山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原因。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较高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6、7月NDVI分别与前期1月和前期2月的降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和0.684;8、9月NDVI分别与当月、前期1月的气温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和0.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MODIS NDVI 气候因子 祁连山
原文传递
丹参品质与主导气候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57
7
作者 李倩 梁宗锁 +2 位作者 董娟娥 付亮亮 蒋传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69-2575,共7页
气候因子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有重要影响,为科学选择人工种植基地,需要明确影响丹参品质的主导气候因子。研究了丹参在商洛6个不同地区的生长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其与气候因... 气候因子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生长及有效成分含量有重要影响,为科学选择人工种植基地,需要明确影响丹参品质的主导气候因子。研究了丹参在商洛6个不同地区的生长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地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要求,但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年日照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丹参根系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无霜期与年极高温度是影响丹参素含量的主导因子;7月份均温、年均温度、年极高温度是影响丹参酮IIA含量的主导因子;年日照、无霜期是影响丹酚酸B含量的主导因子。以上几个指标可以作为选择丹参适生基地的参考指标,为科学合理的选择丹参规范化种植基地,保证中成药生产原料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生长量 有效成分 气候因子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MODIS NDVI与MODIS EVI对气候因子响应差异 被引量:58
8
作者 陈燕丽 罗永明 +3 位作者 莫伟华 莫建飞 黄永璘 丁美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02-1812,共11页
以喀斯特地区植被为研究载体,利用2001—2010年MODIS NDVI、MODIS EVI序列和气候资料,分析两种植被指数与同期及前1—9期水汽压、降水量、相对湿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露点温度、气压、风速、日照时数多个气候因子的相关... 以喀斯特地区植被为研究载体,利用2001—2010年MODIS NDVI、MODIS EVI序列和气候资料,分析两种植被指数与同期及前1—9期水汽压、降水量、相对湿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露点温度、气压、风速、日照时数多个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响应差异,为合理选择植被指数序列对植被进行监测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和NDVI与多数气候因子显著相关,但二者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有明显差异。除日照外,EVI与其他各气候因子相关性明显高于NDVI。与NDVI相关性较高的气候因子为日照、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其对应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616、0.535、0.474;而与EVI相关性较高的气候因子为水汽压、平均气温、露点温度,其对应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857、0.844、0.839。2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和NDVI对多数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较之于EVI,ND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更为滞后。E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最高时期多出现在前1期,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系数最高时期多出现在前2期。两种植被指数对日照、风速的响应无滞后性。除相对湿度、日照、风速外,各站点两种植被指数与其他各气候因子在0—9期的响应趋势均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EVI NDVI 气候因子 MODIS
原文传递
东北草原羊草种群单穗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 被引量:41
9
作者 杨允菲 李建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52-758,共7页
羊草 (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优良牧草。经过对东北草原 3个固定样地连续 1 2 a,分别随机取样 1 0 0个穗状花序的调查和测定 ,将羊草种群单穗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且分别与不同生长发... 羊草 ( Leymus chinensis( Trin.) Tzvel.)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优良牧草。经过对东北草原 3个固定样地连续 1 2 a,分别随机取样 1 0 0个穗状花序的调查和测定 ,将羊草种群单穗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且分别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羊草种群的单穗长度、小穗数和小花数的生态可塑性变化在样地内和样地间 ,以及年度内和年度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 ,均表现为年度内大于年度间 ,样地内大于样地间 ,样地间大于年度间。羊草种群单穗数量性状均与形成性状的生育期 ,及其以前各生育期不同阶段的光照时间、积温、降水量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在整个冬性枝条生长发育期 ,较多的降水、较少的光照时间和较低的积温将对翌年幼穗分化及其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较少的降水、较多的光照时间和较高的积温则有不利影响 ;从拔节到抽穗阶段较多的降水对幼穗分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从返青到抽穗不同阶段较高的积温和较多的光照、以及返青初期较多的降水量则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气候因子对羊草种群幼穗分化滞后效应的生态时间差可长达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穗长 小穗 小花 数量性状 气候因子 生态可塑性 东北草原
下载PDF
植被指数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54
10
作者 冯露 岳德鹏 郭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一种遥感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在综合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NDVI的方法以及在提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对NDVI的影响以及NDVI自身合成计... 目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一种遥感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在综合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NDVI的方法以及在提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对NDVI的影响以及NDVI自身合成计算、与气候因子相关系数计算的分析方法;列举了NDVI在植被监测、土地覆盖变化、荒漠化研究、净第一性植被生产力等几个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列出了NDVI在研究应用中的优势、存在的缺陷及改进NDVI缺陷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NDVI) 植被覆盖 气候因子
下载PDF
中国产西洋参品质变异及生态型划分 被引量:56
11
作者 黄林芳 索风梅 +4 位作者 宋经元 温美佳 贾光林 谢彩香 陈士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0-589,共10页
中药材品质差异及生态型分类是道地药材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由于我国多样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独有的多道地、多产地现象。中国是西洋参世界三大主产地之一,已有300多年应用和40多年的栽培历史,随着长期生产实践,形成了东北、北京、... 中药材品质差异及生态型分类是道地药材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由于我国多样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独有的多道地、多产地现象。中国是西洋参世界三大主产地之一,已有300多年应用和40多年的栽培历史,随着长期生产实践,形成了东北、北京、山东三大主产区。不同产地西洋参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长期适应形成较为稳定的品系(不同的生态型),然而引起西洋参品质变异的生态机制却不清楚。本文对中国西洋参三大主产区东北、北京、山东4年生西洋参的8种人参皂苷(Rg1、Re、Rb1、Rb2、Rb3、Rc、Rd、Rg2)含量进行超高效液相(UPLC)色谱法分析,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GIS)的生态因子空间数据库,获得采样区温度、水分、光照等9个生态因子数据;按土壤理化性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效硼、有效铁等微量元素和速效氮、速效钾等有效养分。运用生物统计、数量分类等分析方法,首次对中国产西洋参进行生态型划分。结果表明中国产西洋参分为人参皂苷Rb1-Re山海关外型和Rg2-Rd山海关内型两大化学生态型;在气候特征上亦相应存在山海关内(北京、山东)与山海关外(东北)两种类型,表明西洋参的化学生态型的形成与分化与其所在气候地理环境变异相关,同时探讨了三大主产区的生态变异规律,总结并提炼了两大生态型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征,探讨了两大生态型形成及品质差异形成的生态机制。该结果为研究中国不同产地西洋参品质变异及生态适应提供了实验证据,加深了对西洋参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本质认识,为同类多产地、多道地中药材生态型研究模式提供了参考;同时为提高西洋参品质,进行适宜的生态区划和保障西洋参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化学生态型 人参皂苷 气候因子 生态型划分
原文传递
1982—2015年中国北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6
12
作者 何航 张勃 +3 位作者 侯启 李帅 马彬 马尚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80,共11页
基于中国北方1982—2015年GIMMS NDVI数据及408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方法、M K趋势检验、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和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1982—2015年中国北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 基于中国北方1982—2015年GIMMS NDVI数据及408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方法、M K趋势检验、相关分析、趋势分析和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1982—2015年中国北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982—2015年中国北方植被NDVI以0.002(10 a)-1速度呈增加趋势(P<0.05),ESMD方法显示生长季NDVI呈波动上升;NDVI显著增加区域包括新疆北部天山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甘肃祁连山区及陇南山地、黄土高原和河套平原、辽西低山丘陵一带、吕梁山及太行山区,NDVI显著减少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一带;从植被类型上来看,植被覆盖增加最多的是栽培植被、草地和荒漠植被;生长季NDVI与温度和降水整体呈正相关且对气温的响应更强烈,NDVI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异质性;1982—2015年极端气温指数均呈极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极端降水指数中仅1日最大降水量、异常降水总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气温极值对NDVI的影响强于降水极值,最低气温和暖夜日数与NDVI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GIMMS NDVI 3G V1.0数据集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极端气候 响应 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
下载PDF
2000—2015年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3
13
作者 李丽丽 王大为 韩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8-1118,共11页
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敏感性是预测未来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指标,是植被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反馈。分析了2000—2015年MODIS-NDVI数据反演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地面温度和蒸发量... 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敏感性是预测未来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指标,是植被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反馈。分析了2000—2015年MODIS-NDVI数据反演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地面温度和蒸发量数据,研究了流域及各生态功能区的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植被覆盖度变化过程中的气候因素制约方式,了解不同时空尺度下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在全球暖湿化过程中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较低,上游的植被覆盖度59.4%,下游13.6%; 2000—2015年,流域植被呈现改善趋势的面积远远大于退化的面积,盆地绿洲区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最明显。流域植被总体恢复较好,但高海拔地区、城市和民勤绿洲的周边地区植被有不同程度的退化。(2) 2000—2015年,石羊河流域各气候因子对植被覆盖度表现为不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的面积最大,与蒸发量呈负相关的面积最大;从上游到下游,植被生长与热量的相关程度逐渐变弱,与水分的相关程度则逐渐增强。(3)石羊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与气候因子的样条函数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水原涵养区和荒漠区的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较高;绿洲区的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相对较低。地面温度的变化是影响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气候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因子 相关性 制约因素 石羊河
原文传递
近15年中国西南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被引量:50
14
作者 郑朝菊 曾源 +2 位作者 赵玉金 赵旦 吴炳方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8-136,共9页
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获得中国西南地区2000—2014年间的250 m分辨率月度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结合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近15 a间FVC时空变化及与气... 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获得中国西南地区2000—2014年间的250 m分辨率月度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结合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近15 a间FVC时空变化及与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西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最大FVC显著增加,增加速率为0.096 2 a^(-1)(p<0.05),农田年最大FVC增幅最小(0.031 1 a^(-1),p=0.582);(2)FVC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滇北、黔渝地区的森林和灌丛、三江源地区的草地以及广西南部的农田FVC显著增加,但汶川、横断山、川西北等地FVC显著下降;(3)西南地区年最大FVC与秋季降水和夏季均温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和0.281;(4)2000—2014年间西南地区FVC残差的增加速率为0.023 2 a^(-1),说明人类活动对西南地区植被生长整体上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西南地区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暖温带区栎属树种叶片形态性状对气候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李东胜 史作民 +1 位作者 冯秋红 刘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3-802,共10页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能够有效地反映生存环境的变化,并且影响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该研究通过获取植物标本提供的叶片形态信息,结合相关分析和标准化主轴分析,探讨了南北样带暖温带区栎属(Quercus)树种叶片形态性状对气候条件的响应及...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能够有效地反映生存环境的变化,并且影响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该研究通过获取植物标本提供的叶片形态信息,结合相关分析和标准化主轴分析,探讨了南北样带暖温带区栎属(Quercus)树种叶片形态性状对气候条件的响应及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在南北样带暖温带区,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栎属树种的叶片形态性状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年平均气温的降低和年日照时数的增加,栎属树种叶面积增加,以利于吸收更多的光照辐射,并增加叶片的边界层阻力,减少叶片热量的散失;而叶片分裂程度的增加不仅可以降低热量的散失,也可以提高叶片液流的波动以增强叶片的生理活动;叶脉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光照强度和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响应叶片蒸腾作用的增强,提高水分的运输能力和叶片的支撑能力。此外,为适应南北样带暖温带区气候条件的变化,栎属树种的叶片形成了一系列的形态性状组合,随着叶面积的增加,叶柄长度和叶片分裂程度逐渐增加,而叶脉密度降低;随着叶片倾向于向长条状发展,叶柄长度和叶脉密度也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叶面积 叶片形态性状 南北样带 栎属树种
原文传递
植物防御策略及其环境驱动机制 被引量:45
16
作者 王小菲 高文强 +2 位作者 刘建锋 倪妍妍 江泽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42-3552,共11页
植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和生存竞争的过程中,为了抵抗不利环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植物一方面通过改变形态结构作为机械/物理防御策略,另一方面则在生理生化做出响应作为化学防御策略。在化学防御中,植物主要以次生代谢物及防... 植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和生存竞争的过程中,为了抵抗不利环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植物一方面通过改变形态结构作为机械/物理防御策略,另一方面则在生理生化做出响应作为化学防御策略。在化学防御中,植物主要以次生代谢物及防御性酶等作为抵抗和响应病原菌、植食动物以及非生物环境胁迫的重要生化基础,而常以叶脉网络结构、茎/叶韧性、硬度及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来增强机械防御能力。本文从机械防御和化学防御两个角度评述了植物的防御体系,并从生物侵害、气候因素和资源分配3个方面综合评述了植物防御策略及其环境作用机制。从植物防御角度出发,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发掘植物与环境的内在联系并提供新的思路,为全面认识植物区域环境适应、抗虫种质资源选育以及科学营林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防御 机械防御 次生代谢物 植食作用 气候因子 资源分配
原文传递
1961~2005年来青藏高原主要气候因子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4
17
作者 刘桂芳 卢鹤立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81-2288,共8页
基于69个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61~2005年来的主要气候因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5年的45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其倾向率为0.265℃/10a,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气温变暖趋势明显,春季变暖... 基于69个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61~2005年来的主要气候因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5年的45年间,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其倾向率为0.265℃/10a,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气温变暖趋势明显,春季变暖趋势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升高有加速的趋势。近45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呈现微弱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8.21 mm/10a。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春季增加趋势远远大于冬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存在一定的周期性,32个站表现出短周期特性,为2~4年左右;11个站表现出中周期特性,为5~8年;6个站表现出长周期特性,均大于10年。1961~2005年间,青藏高原地区整体气候变化以暖湿化趋势为主,暖湿化站点占总数的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因子 基本特征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4
18
作者 王琼 张明军 +3 位作者 潘淑坤 马雪宁 李菲 刘文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2-1302,共11页
根据1961—2011年长江流域11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该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使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趋势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 根据1961—2011年长江流域11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该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在此基础上使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趋势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1年来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34mm·a-1,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西向东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从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来看,除秋季增加趋势比较明显外,其他各季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总体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通过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发现,全年潜在蒸散量的突变发生在1980年前后,年潜在蒸散量出现了准12年左右的第一主周期和准4年左右的第二主周期;R/S分析表明,除了降水量之外,其他气候因子与潜在蒸散量的变化都与过去保持持续的趋势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潜在蒸散量 气候因子 趋势
原文传递
西南地区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与地形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4
19
作者 熊巧利 何云玲 +1 位作者 李同艳 余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9-266,共8页
为探究西南地区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因子如何定量影响其动态变化,基于MODIS NDVI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2000—2016年生长季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气候因子、DEM数据,分析... 为探究西南地区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因子如何定量影响其动态变化,基于MODIS NDVI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2000—2016年生长季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气候因子、DEM数据,分析了植被覆盖对气候与地形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西南地区近17年来生长季NDVI呈增长趋势(0.009/10 a),其中4月份增速最显著(0.029/10 a);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71.94%,主要分布在东部与东南部区域;植被覆盖变化以较低稳定(31.15%)与中度稳定(25.36%)占主导。研究区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主要以正相关为主;月尺度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年尺度的值;植被覆盖度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高于其与月降水量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对降水月变化的响应不明显,对气温的响应无明显滞后效应。研究区平均NDVI在海拔大于4 000 m区域最小(0.30),在坡度0°~5°区域最小(0.37),但是NDVI的显著退化趋势则是以海拔大于4 000 m处最大(14.33%);海拔大于4 000 m区域主要受降水控制,坡度5°~15°区域主要受气温控制;坡向对植被生长变化的影响没有海拔和坡度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变化 时空分布 气候因子 地形因子 中国西南
下载PDF
淄博市张店区手足口病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2
20
作者 许一玲 李栋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 探讨淄博市张店区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预测淄博市张店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09年淄博市张店区月度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气温、气压、湿度、降水天数、降水量),使用SPSS13.0对手... 目的 探讨淄博市张店区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预测淄博市张店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09年淄博市张店区月度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气温、气压、湿度、降水天数、降水量),使用SPSS13.0对手足口病和气象因素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经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发现气温、气压、平均降水量、相对湿度、降水天数5个参数均进入方程。结论 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逐步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