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赵璐 杨印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6-229,共4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也逐渐趋于智能化、节约化、精准化和大型化,而农业物联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对农业机械发展起到技术支撑作用。为此,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也逐渐趋于智能化、节约化、精准化和大型化,而农业物联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对农业机械发展起到技术支撑作用。为此,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与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论述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具体分析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机装备技术、气候智能型农业、农机化区划与农机4 S以及农业机械化应急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气候智能型农业 农机区划 农机4S体系 农业机械化应急体系
下载PDF
气候智慧型农业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5
2
作者 管大海 张俊 +7 位作者 王卿梅 张燕萍 周玮 黄波 赵欣 王利 张卫建 王全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3,共7页
每一种农业类型均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并诠释了其所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在全球气候变化大环境下,如何协调温室气体排放与农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是本世纪全世界面临的理论... 每一种农业类型均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并诠释了其所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在全球气候变化大环境下,如何协调温室气体排放与农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是本世纪全世界面临的理论与技术难题。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倡导下,气候智慧型农业正成为全球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方法。在简述世界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现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气候智慧型农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公约履约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慧型农业 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适应 减排
原文传递
小农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效率与成本改进:倡导农地流转还是发展社会服务? 被引量:14
3
作者 梁志会 张露 +2 位作者 张俊飚 Jorge Ruiz-Menjivar 刘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4-1175,共12页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出的积极响应气候变化、有效保障作物生产安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碳减排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核心要义,而中国大量且长期存在的小农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不可背离的重要主体。基于湖北省水稻主...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所提出的积极响应气候变化、有效保障作物生产安全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碳减排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核心要义,而中国大量且长期存在的小农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不可背离的重要主体。基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气候智慧型农业发展的调研,继而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小农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即低碳生产效率与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测算,并进一步考察小农通过土地流转或农业社会化服务衔接现代农业,对低碳生产效率和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小农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仍处于"低效率—高成本"阶段,水稻低碳生产效率仍存在平均56%的提升空间;碳边际减排成本均值为34.13元/kgCE;(2)土地转入虽未能提升水稻低碳生产效率,但却具有碳边际减排成本优势;(3)生产雇工和农机服务对水稻低碳生产效率和碳边际减排成本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低碳生产效率的提升仍面临分工与交易费用的两难之困。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促进小农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实现低碳生产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慧型农业 低碳生产效率 碳边际减排成本 方向性距离函数 水稻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的碳足迹变化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钰乔 赵鑫 +3 位作者 李可嘉 王兴 薛建福 张海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58-261,共4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系统分析小麦生产碳足迹构成对于该地区农业的固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2年华北平原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采用ISO 14067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碳足...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系统分析小麦生产碳足迹构成对于该地区农业的固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2年华北平原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采用ISO 14067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碳足迹及各农资投入的碳排放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碳足迹逐年升高,不同省份间小麦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山西省小麦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排放最低,河北省小麦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排放最高。河南省单位产量碳足迹排放最低,山西省单位产量碳足迹排放最高。分析该区域小麦生产碳足迹及产量变化关系,未来该区应通过推广智慧型农业技术的措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土壤固碳,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小麦 碳足迹 气候智慧型农业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气候智慧型农业:概念辨析、基本议题和中国实践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徐玉婷 陈晓月 +2 位作者 吕晓 潘友菊 黄贤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8-2035,共18页
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CSA)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下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双挑战的农业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全面梳理CSA的概念内涵,评估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进一步... 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CSA)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下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双挑战的农业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全面梳理CSA的概念内涵,评估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进一步归纳其基本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CSA不仅可直接促进SDG13-气候行动,而且与其他SDGs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实现消除贫困、饥饿、促进公平的SDG目标。②结合中国语境,CSA可界定为一项基于系统思维,能在多目标、多尺度下平衡粮食可持续增产(粮食安全)、提高农业对气候的适应能力(适应)、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减缓)3个目标之间的优先事项,增强农业系统弹性的土地利用工程。③CSA研究可从理论探讨、水平测度、实践举措、优化调控4个方面深入探索,掌握概念标准、公平正义、多目标协同权衡、促进实践采纳等研究的关键节点,布局未来研究蓝图。本文期待为CSA发展成多学科交融和多系统互动的综合研究奠定基础,最终促使中国CSA研究走向国际理论关联和本土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气候智慧型农业 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适应 减缓
原文传递
气候智慧型农业在中国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6
作者 胡婉玲 任然 +1 位作者 王红玲 柏振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141-145,共5页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一种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系统转型的新理念,旨在达到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生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个目标,已在多个国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同时也是气候智慧型农业先行实践国家,为应对气候变...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一种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系统转型的新理念,旨在达到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生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个目标,已在多个国家开展了大量的实践与研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同时也是气候智慧型农业先行实践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为促进中国气候智慧型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气候智慧型农业实践应用现状以及施行的气候应对措施,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给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适应性 气候智慧型农业 中国实践
下载PDF
腐植酸与气候智慧型农业 被引量:8
7
作者 曾宪成 李双 《腐植酸》 2018年第6期11-19,共9页
关注气候,关注农业,关注气候农业的未来。腐植酸是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最大公约数,联土、联肥、联生态,直接稳氮控碳。让黑色腐植酸、腐植酸肥料改变一下中国,也改变一下世界,乃大道至简。
关键词 腐植酸 气候变化 低碳肥料 土壤气候变化 气候智慧型农业
原文传递
气候智慧型农业研究:热点、趋势和展望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友菊 徐玉婷 +3 位作者 於冉 徐国良 周艳 李英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CSA)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双挑战的高潜力农业系统解决方案,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际各界的高度重视,而中国的CSA研究项目进展缓慢,且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借助CiteSpace(5.8.... 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CSA)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双挑战的高潜力农业系统解决方案,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际各界的高度重视,而中国的CSA研究项目进展缓慢,且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借助CiteSpace(5.8.R3)软件,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对2010—2021年的国际CSA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了国外研究热点与趋势变化,并提出新的展望思考,为我国CSA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CSA已形成多维度平衡农业与气候变化的完整概念框架;2)CSA与可持续集约化、智慧农业、保护性农业等研究交织融合发展,研究热点围绕着生产力、适应、缓解这“3个支柱”展开;3)CSA研究趋势有泛化倾向,表现在研究区域转向发展中国家,研究对象注重多目标,研究内容涉及多领域。最后,对CSA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将更关注其内涵探索、实施框架制定、脆弱群体需求、跨学科合作和农业转型等方面。此外,本文强调,CSA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其理论框架和实践技术对中国农业转型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其在中国的应用与适应发展是一个亟待开拓探究和富有挑战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智慧型农业 “3个支柱” CITESPACE
下载PDF
西南地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5
9
作者 杭晓宁 罗佳 +7 位作者 张鹏程 李真熤 张健 胡留杰 余端 何为媛 周优良 廖敦秀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5,共8页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在系统梳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在系统梳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推动作用和适应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考验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人口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已不能满足需求,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可以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依据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进农业生产经验,提出了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建议对策,制定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政策制度,完善区域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技术措施,综合开发和因地制宜选择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气候智慧型农业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灌区节水高效耕作制度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振 宁堂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0,共10页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平均复种指数为150%,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加春播作物组成的两年三熟制为该区域的主要种植制度。受水资源限制,部分地区复种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区域粮食安全。发展节水高效耕作制度成为解决区域...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平均复种指数为150%,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加春播作物组成的两年三熟制为该区域的主要种植制度。受水资源限制,部分地区复种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区域粮食安全。发展节水高效耕作制度成为解决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在小麦-玉米周年节水高效耕作制度和春播作物覆盖节水耕作制度两个方面的最新进展:前者重点介绍秸秆还田与高效耕作、高杆喷灌水肥一体化、肥水耦合、测墒补灌等生物节水与农艺节水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后者重点介绍多功能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制与花生、马铃薯等覆盖节水增产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淮海地区耕作制度的发展方向与技术需求(采取深松与秸秆还田技术相结合、深松与高杆喷灌结合、废弃物还田、合理灌水与施用氮肥相结合、地膜覆盖技术等),以期为黄淮海平原灌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战略支撑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节水灌溉 耕作制度 水分利用效率 气候智慧型农业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气候智慧型农业研究热点分析
11
作者 邓明君 蒋秉寰 +1 位作者 曹笑天 罗文兵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9期1079-1093,共15页
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CSA)已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议程的核心要素。深入探究全球范围内CSA研究进展,有助于提升学术界和实践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评估。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2014-01-01至2023-08... 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CSA)已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议程的核心要素。深入探究全球范围内CSA研究进展,有助于提升学术界和实践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评估。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2014-01-01至2023-08-11发表的814篇CSA相关主题的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重点剖析国际CSA研究热点。结果表明:(1)2018年后CSA论文发表数量与被引用次数均快速上升,环境科学、可持续性研究、农学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是CSA研究核心;(2)气候型智慧农业、气候变化、采用、保护性农业、管理、粮食安全、减缓和农户等为热点关键词;(3)研究热点主要包括CSA重要实践模式之一的保护性农业、CSA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与量化、CSA在不同区域应用效果、影响农户采纳CSA的关键因素和CSA相关决策支持,揭示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施CSA过程中效果不同,农户采纳CSA的关键因素呈多元化特点,提示政策制定者在设计和推行CSA策略时须全面考虑多元化因素,以确保在全球各地实现CSA措施的有效推广和本土化应用;(4)2014−2023年引文量激增的25篇论文主要集中在保护性农业、CSA的应用与挑战,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等核心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慧型农业 文献计量分析 知识图谱 保护性农业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湖北省气候智慧型农业碳减排潜力与实现路径
12
作者 李志辉 李亮 +2 位作者 侯君瑞 李治儒 柏振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5-9,103,共6页
湖北省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不仅响应了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也符合国家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战略需求。通过采用创新理念和适应性技术,气候智慧型农业能有效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三重挑战。然而,湖北省在推进气候智慧型... 湖北省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发展不仅响应了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也符合国家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战略需求。通过采用创新理念和适应性技术,气候智慧型农业能有效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三重挑战。然而,湖北省在推进气候智慧型农业过程中面临配套政策缺失、基础设施滞后、市场发育不成熟和数据测算困难等问题。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出了加强农业碳减排交易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鼓励和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碳减排示范项目、建立气候智慧型农业碳减排成果共享平台、提升气候智慧型农业农产品市场价值等措施。这些措施旨在解决现有问题,推动湖北省农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型,提高农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慧型农业 碳减排 可持续发展 实现路径 湖北省
下载PDF
气候智慧型农业土壤管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超 胡婉玲 +1 位作者 王红玲 柏振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32-135,共4页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层面农业发展形态。在分析气候智慧型农业土壤管理的内涵及其功能基础上,探讨了气候智慧型农业土壤管理复原性基础原理,认为气候智慧型农业土壤管理将面临固碳减排...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层面农业发展形态。在分析气候智慧型农业土壤管理的内涵及其功能基础上,探讨了气候智慧型农业土壤管理复原性基础原理,认为气候智慧型农业土壤管理将面临固碳减排和粮食安全双重压力、土壤污染形式多样化、土地耕作方式传统落后等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慧型农业 土壤管理 复原性
下载PDF
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姣 杨晓光 王志敏 《农学学报》 2015年第9期117-124,共8页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提出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念与实践途径,目标是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力、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个方面的共赢。笔者阐述了气候智能型农业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相关的技术方法,并介绍...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和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提出了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理念与实践途径,目标是实现提高农业生产力、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个方面的共赢。笔者阐述了气候智能型农业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相关的技术方法,并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实践模式和成功案例。结果表明:气候智能型农业是全球农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可通过土壤、水分、遗传资源和产业价值链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引导当前农业系统做出必要改变,以共同解决粮食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中国亟待从全球经验和本国国情出发,推动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能型农业 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 适应性 减排
下载PDF
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碳计量方法学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柏振忠 钟雨欣 +1 位作者 胡婉玲 王红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4期229-235,共7页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方式实现维持或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并减少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碳计量不仅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化的基本手段,也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依据。针对CDM项目... 气候智慧型农业是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方式实现维持或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并减少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碳计量不仅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化的基本手段,也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依据。针对CDM项目经验展开讨论气候智慧型农业碳减排方法学,并且从边界和基准线的设定、碳库和关键排放源的选取、固碳减排的计量方法,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例,探讨了气候智慧型农业固碳减排计量方法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慧型农业 碳减排 碳计量方法学 稻虾共作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气候智能型农业平衡发展及障碍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仝昊天 孙聪 +1 位作者 夏恩君 黄洁萍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3-1102,共10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而气候智能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简称CSA)的理念与方法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本研究以中国九大农业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21年省级...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而气候智能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简称CSA)的理念与方法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本研究以中国九大农业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平衡发展指数模型、障碍度模型,对中国各农业区的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指数(CSA-DI)和气候智能型农业平衡发展指数(CSA-BDI)、气候智能型农业发展障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1年,大部分农业区的CSA-DI和CSA-BDI均呈现提升趋势,其中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东北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云贵高原区表现尤为显著。尽管重点产区在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减缓农业碳排放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的空间。部分农业区则面临对资源禀赋过于依赖、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难以协同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匹配模块化发展方案、划定资源保护红线、进行CSA技术归纳与应用、推动“农林牧融合”综合试点等。这些建议旨在促进各地区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发展,实现成果共享与责任共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智能型农业 粮食安全 九大农业区 熵权法 发展指数 平衡发展指数 障碍因素
原文传递
Optimiz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Alloc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pproach
17
作者 Godwin Jiya Adama David Onemayin Jimoh Martins Yusuf Otache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20年第4期316-329,共14页
In a world where excessive use and degrad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threaten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livelihoods dependent on water and agriculture, increased food production will have to be done in the face of a c... In a world where excessive use and degrad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threaten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livelihoods dependent on water and agriculture, increased food production will have to be done in the face of a changing climat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There is a need to make optimal use of the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 to maximize productivity. Climate-smart irrigation is aimed at increasing per unit production and income from irrigated cropping systems without having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or other water users and uses. This paper developed a water allocation model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to equitably allocation available water to the various sectors in Kano River Irrigation Scheme yielding an optimal as well as equitable water release with a 96.44% demand met. An average relative supply of 0.94 was obtained indicating the there was even supply of water to all the sectors. The model is robust and relatively easy to apply and can be employed by farm managers to achieve equity and optimal use of the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 IRRIGATION WATER ALLOCATION SECTORS RELATIVE WATER Supply
下载PDF
乌蒙山苗族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18
作者 林燕梅 闻苡 +2 位作者 杨兴媛 张宇 成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3-20,共8页
本文通过对于乌蒙山苗族社会生态系统的民族生态学研究,包括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于一个典型苗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可持续提高农业效率,增强恢复力,减少碳排放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该苗寨社会生态系统已... 本文通过对于乌蒙山苗族社会生态系统的民族生态学研究,包括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于一个典型苗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可持续提高农业效率,增强恢复力,减少碳排放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该苗寨社会生态系统已经发展出适应当地气候特征的气候智能型农业.对于调查和研究我国气候智能型农业的系统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期对我国在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 苗族 气候智能型农业 恢复力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in Rainfed Farming Systems: A Modeling Framework for Scaling-Out 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 in Sub-Saharan Africa 被引量:3
19
作者 Berhanu F. Alemaw Timothy Simalenga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5年第4期313-329,共17页
Improving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under rainfed or irrigated conditions, holds significant scope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It also offers adaptation capacity needs as well as water and foo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under rainfed or irrigated conditions, holds significant scope fo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It also offers adaptation capacity needs as well as water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southern African region. In this study, evidence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 rainfed agricultural systems is explored through modeling predictions of crop yield, soil moisture and excess water for potential harvesting. The study specificall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for maize, sorghum and sunflower using soil-water-crop model simulations, integrated based on daily inputs of rainfall and evapotranspiration disaggregated from GCM scenarios. The research targets a vast farming region dominated by heavy clay soils where rainfed agriculture is a dominant practice. Th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soil water productivity and improved water harvesting have been explored as ways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measures. This can be utilized to explore and design appropriate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and adaptation practices in similar agro-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outscaling for much wider are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suggest the need for possible policy refinements towards reducing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rainfed farm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RAINFED Farming Systems A Modeling 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 Southern Africa
下载PDF
新阶段农业气象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志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7-332,共6页
当前,中国进入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农业气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针对农业生产智慧化、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新形势,农业气象迫切需要建立气候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定量关系,科学合理利用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 当前,中国进入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新阶段,农业气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针对农业生产智慧化、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新形势,农业气象迫切需要建立气候要素与农业生产的定量关系,科学合理利用和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农业气象学的重要任务包括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野、创新理论方法;重要研究方向在农业气象基础、气候变化适应、温室气体减排、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应对、农业小气候调控、气候智慧型农业等方面。作为一门农业基础学科,农业气象学需要加快发展,走在其他农业科学的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气象学 主要任务 重点研究方向 气候智慧型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