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式镇痛用于小儿唇腭裂修补术全麻苏醒期的镇痛镇静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唐岩峰 陈芳 +4 位作者 王本福 李海飞 Gennadiy Fuzaylov 李军 连庆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906-908,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芬太尼、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及局部浸润麻醉对唇腭裂修补术小儿全麻苏醒期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28)和多模式镇痛组(M组,n=26)。均采用伞身麻醉气管插管...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芬太尼、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及局部浸润麻醉对唇腭裂修补术小儿全麻苏醒期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28)和多模式镇痛组(M组,n=26)。均采用伞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方法,七氟烷麻醉诱导与维持。于术歼始前由术者对两组患儿行局部浸润麻醉;M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即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C组不给药。观察两组患儿停止吸入七氟烷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PACU内镇静镇痛评分、PACU的滞留时间及不良反廊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ACU滞留时间M组[(25±4)min]较C组[(32±3)min]短(t=7.426,P〈0.01);与C组比较,M组忠儿镇痛满意(F=4.840,P=0.028),发生严晕疼痛(F=5.333,P=0.021)及躁动(F=4.571,P=0.033)的例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无+例发生呼吸抑制及瘙痒,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的发牛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芬太尼、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及局部浸润麻醉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在苏醒期可为唇腭裂修补术小儿提供良好的镇痛镇静,减少躁动的发生率,加快PACU患者的转运速度,有利于苏醒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苏醒期躁动 小儿麻醉 唇腭裂修补术
原文传递
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杨阿丽 訾和平 孙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及疾病复发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正畸联...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及疾病复发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SNB、U1-NA、L1-NB均较治疗前减小,ANB较治疗前增大,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语言功能及咀嚼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面部畸形,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正颌 唇腭裂术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欢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2期144-144,146,共2页
目的:观察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唇腭裂术后出现牙颌面畸形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术后随访1年... 目的:观察正颌外科联合术后正畸矫治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唇腭裂术后出现牙颌面畸形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术后随访1年,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齿的咬合关系、咀嚼功能的改善程度以及术后畸形复发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后牙齿咬合关系、咀嚼功能改善得到有效提升,术后畸形复发率明显下降。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能够有效的改善咀嚼功能、降低术后畸形的发生率,是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理想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 唇腭裂手术 牙颌面畸形 应用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钟霞 王海琴 +1 位作者 孙蕾 韩维林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30例,正颌术治疗,观察组30例则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比患者咀嚼功能...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30例,正颌术治疗,观察组30例则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比患者咀嚼功能和术后畸形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牙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等指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咀嚼功能86.67%和牙齿吻合度73.33%均高于对照组53.33%、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6、4.444,P<0.05)。结论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接受正畸、正颌治疗后咀嚼功能以及牙齿吻合度更高,并发症更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正颌 唇腭裂术 牙颌面畸形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文慧 晋朝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给予正颌治疗,B组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咬合功能改善率、复发率...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给予正颌治疗,B组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咬合功能改善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结果 B组的咬合功能改善率96.88%高于A组的62.50%,复发率3.13%低于A组的18.75%,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头影测量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在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正颌治疗,对于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各个方面均有改善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治疗 正畸治疗 牙颌面畸形 唇腭裂术后
下载PDF
腭裂手术模拟训练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佳丽 曾妮 +3 位作者 杨超 郑谦 石冰 黄汉尧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3年第3期166-173,共8页
腭裂是常见的颌面部先天性发育缺陷,表现为腭部组织结构的不连续性,导致食物反流、发音不清、听力受损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手术治疗是腭裂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颌面外科最重要的一类手术。然而,腭裂手术复杂、手术视野范... 腭裂是常见的颌面部先天性发育缺陷,表现为腭部组织结构的不连续性,导致食物反流、发音不清、听力受损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手术治疗是腭裂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颌面外科最重要的一类手术。然而,腭裂手术复杂、手术视野范围小,给手术观摩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且初学者很难在真人患者上进行训练。因此,需要腭裂手术模拟训练帮助口腔医学生了解腭裂的病理结构,掌握腭裂手术流程和手术技法。本文将对目前的腭裂手术模拟器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上腭裂手术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唇腭裂外科教育 模拟 训练 增材制造技术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啶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强 王淼 《大医生》 2021年第5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儿苏醒期躁动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88例行唇腭裂手术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患儿(44例)在麻醉诱导后应用右美托... 目的探讨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儿苏醒期躁动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88例行唇腭裂手术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患儿(44例)在麻醉诱导后应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儿(44例)应用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拔管时间与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手术开始15 min后(T_(2))、手术结束时(T3)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两组患儿离室前镇静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T_(0)时比,T_(1)~T_(3)时两组患儿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离室前镇静较好的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离室前两组患儿血压与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麻醉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同时可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手术 右美托咪啶 麻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34
8
作者 盖春安 朱智瑞 +1 位作者 胡智勇 蒋一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819-1821,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唇腭裂修补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杭州口腔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择期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每...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唇腭裂修补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杭州口腔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择期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30例,S组采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110)、插管2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气管插管满意率、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分级,以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满意率S组(90%)与R组(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MAP、心率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MAP、心率在T1、T2较T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MAP、心率在T1、1、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者S组7例,R组2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窒息、喉痉挛等气道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在合适麻醉深度下都可以安全的用于小儿唇腭裂修补术,七氟烷丙泊酚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及早给予镇痛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心率抑制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唇腭裂修补术
原文传递
童趣化图文宣教配合互动式护理在儿童唇腭裂整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温小燕 张舒 端莉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究童趣化图文宣教配合互动式护理在儿童唇腭裂整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来笔者医院行唇腭裂整形术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 目的:探究童趣化图文宣教配合互动式护理在儿童唇腭裂整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来笔者医院行唇腭裂整形术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童趣化图文宣教配合互动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35±4.02)d、(9.78±1.06)d均短于对照组的(32.48±5.19)d、(14.23±1.84)d,家长满意度为(91.62±3.41)分高于对照组的(80.54±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HEOPS、HAMA、HAMD评分分别为(2.53±0.79)分、(6.23±2.17)分、(8.07±1.24)分,均低于对照组(4.76±1.23)分、(8.46±3.81)分、(13.52±2.09)分;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分别为(86.39±4.52)分、(89.26±5.41)分、(83.16±4.81)分、(82.47±5.3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17±4.36)分、(83.12±5.27)分、(75.03±4.59)分、(76.05±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复裂及喉头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童趣化图文宣教配合互动式护理有助于唇腭裂整形术患儿恢复,能改善其疼痛及不良情绪,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家长满意度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宣教 童趣化 互动式护理 儿童 唇腭裂整形术 疼痛 焦虑 抑郁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米库氯铵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婴幼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仲山 尹宁 +2 位作者 黄洪强 王建设 张锡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婴幼儿唇腭裂手术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择期行唇腭裂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年龄6个月至3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 目的观察和比较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婴幼儿唇腭裂手术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择期行唇腭裂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年龄6个月至3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及米库氯铵0.2mg/kg(M组)或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C组)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采用TOF-Guard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连续监测尺神经四个成串刺激(TOF)。观察并记录肌松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进行插管评级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的插管条件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临床作用时间以及恢复指数明显短于C组(P<0.05);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米库氯铵用于婴幼儿唇腭裂手术时起效快、肌松效应时间短,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唇腭裂手术
下载PDF
颌面部神经阻滞在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红莉 石翊飒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915-918,共4页
背景唇腭裂在小儿先天性疾病中占很高比列,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对喂养和伤口愈合有很大影响。内容总结分析颌面部神经阻滞对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镇痛、术后苏醒、颌面部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以及对术后应用镇痛药物各方面的影... 背景唇腭裂在小儿先天性疾病中占很高比列,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疼痛对喂养和伤口愈合有很大影响。内容总结分析颌面部神经阻滞对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镇痛、术后苏醒、颌面部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以及对术后应用镇痛药物各方面的影响。目的通过对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颌面部神经阻滞镇痛方式、应用药物研究现状的总结归纳,探讨颌面部神经阻滞用于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为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镇痛提供有效的依据,完善小儿镇痛。趋向颌面部神经阻滞是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较为理想的一种镇痛方式,超声的引进使小儿术后镇痛得到进一步完善。但目前仍缺乏一种绝对满意、安全的颌面部神经阻滞方法,相关内容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修复术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镇痛
原文传递
七氟烷和咪达唑仑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华平 林雷 孙德海 《临床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七氟烷组(S组)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咪达唑仑组(M组)采用咪达唑仑...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七氟烷组(S组)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咪达唑仑组(M组)采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T1)、手术中(T2)、手术后(T3)的心率(HR)、平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以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时点的MAP、HR明显低于T1、T3时点,M组患儿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和嗜睡均明显高于S组,S组恶心呕吐和苏醒期躁动明显高于M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各有优点,都能较安全的用于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咪达唑仑 瑞芬太尼 唇腭裂修复术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黄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907-908,共2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婴幼儿6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手术开始前10 min,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u...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婴幼儿6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手术开始前10 min,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ug/kg(稀释至20ml),B组静脉泵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时间10 min).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法,术中维持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七氟烷复合麻醉;B组采用生理盐水-七氟烷复合麻醉.记录入室时(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前即刻(T2)、拔管后5 min(T3),10 min(T4),20 min(T5)时的MAP和HR.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T4、T5时的疼痛行为评分及Ramse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需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例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在T2、T3、T4时的MAP降低,T2-T5时的HR减慢,在T4、T5时的疼痛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需用舒芬太尼的例数减少;拔管后A组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呼吸道事件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安全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麻醉,且可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婴幼儿 唇腭裂修复术 麻醉复苏质量
下载PDF
异丙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邓晓倩 王淼 吉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PR组20例,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S组20例,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PR组20例,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S组20例,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5、30min,拔管后1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分级,以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在麻醉诱导后有2例患儿因心率较慢而使用阿托品,分别为3岁和8岁,前者心率低于100次/min,后者低于70次/min。与诱导前相比,PR组在拔管后1min心率明显加快,S组在诱导后30min和拔管后1min心率明显加快(P<0.05)。2组比较,S组的心率在诱导后15min和30min时较PR组快,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2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R组发生术后躁动者有2例,S组有8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窒息、喉痉挛等气道并发症。结论小儿唇腭裂手术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时,对心率抑制较为明显;采用七氟烷麻醉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2种麻醉方法都能较快达到拔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七氟烷 唇腭裂修复术
下载PDF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保国 韩冲芳 杨文曲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7期817-819,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行唇腭裂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观测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15 min(T4...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行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行唇腭裂修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观测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15 min(T4)、手术开始30 min(T5)及清醒拔管(T6)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诱导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诱导给药后心率、血压有所下降,B组较A组心率、血压波动明显,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不良反应多。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唇腭裂修复术 七氟烷 瑞芬太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