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信息公私法融合保护的多维解读 被引量:33
1
作者 丁晓东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4-25,共12页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多个层面呈现了公私法融合特征。其法律渊源同时包括宪法与民法;其调整关系为持续性不平等的处理关系;其保护群体同时囊括个体与群体;其保护法益兼具公益与私益;其告知同意制度具有合同的表面特征,但与合同具有本质...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多个层面呈现了公私法融合特征。其法律渊源同时包括宪法与民法;其调整关系为持续性不平等的处理关系;其保护群体同时囊括个体与群体;其保护法益兼具公益与私益;其告知同意制度具有合同的表面特征,但与合同具有本质性区别;其损害救济需要面对大规模、微型、不确定性的伤害,与违约责任和侵权救济具有很大区别;其监管采取了合作治理模式,很多措施介于政府监管与自我规制之间。公私法本身是一种人为想象,其二元划分也并非历史必然。从公私法融合的角度出发,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研究,而且可以为传统公法与私法提供新的制度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公法 私法 民法 宪法 合作治理
下载PDF
论市民宪法 被引量:7
2
作者 欧爱民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7,共7页
我国理论和实践侧重于从官员的视角来看待宪法 ,这种法认识论具有视角单一、静态偏好、宏观崇拜等诸多缺陷 ,宪法似乎离普通民众的生活相当遥远。这很不利于我国宪法权威的树立。因此 ,从市民的角度来重构宪法的概念 ,让宪法走进人们的... 我国理论和实践侧重于从官员的视角来看待宪法 ,这种法认识论具有视角单一、静态偏好、宏观崇拜等诸多缺陷 ,宪法似乎离普通民众的生活相当遥远。这很不利于我国宪法权威的树立。因此 ,从市民的角度来重构宪法的概念 ,让宪法走进人们的真实生活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从市民的角度而言 ,宪法是生活之法 ,宪法是实践之法 ,宪法是精细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权威 市民 理论工作者 中国 民众 实践 官员 偏好 精细 职责
原文传递
中国民事宪法学的时代价值——改革开放40年民法学家宪法观发展演变切入
3
作者 申惠文 《私法》 2020年第1期330-350,共21页
改革开放40年民法学家表达的宪法观,更多是应景式的实践问题回应,缺乏学术史的回顾梳理,缺乏整体的科学认识。民法学家的宪法观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回避宪法观阶段(1978—1992)、远离宪法观阶段(1993—2004)、宪法工具观阶段(2005—... 改革开放40年民法学家表达的宪法观,更多是应景式的实践问题回应,缺乏学术史的回顾梳理,缺乏整体的科学认识。民法学家的宪法观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回避宪法观阶段(1978—1992)、远离宪法观阶段(1993—2004)、宪法工具观阶段(2005—2013)、宪法目的观阶段(2014—)。民法学家特定时代的宪法观,受制于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服务于特定时代的法学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新时代,民法学家应当更多地参与宪法学的研究,在规范民法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宪法思维审视民事立法和民事司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开拓人格宪法学、家庭宪法学、组织宪法学和财产宪法学等民事宪法学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观 民法宪法化 宪法民法化 部门宪法学 民事宪法学
原文传递
宪法控权是民法生存之基石——以市民社会为媒介 被引量:2
4
作者 谭九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4,154,共6页
民法以市民社会为生存领域和规范空间。但是,民法在控制国家权力培育市民社会方面,存在着功能供给不足的缺陷。市民社会的培育需要宪法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宪法对国家权力控制得越严密,市民社会的空间就越宽广,民法规范的空间也就越大。... 民法以市民社会为生存领域和规范空间。但是,民法在控制国家权力培育市民社会方面,存在着功能供给不足的缺陷。市民社会的培育需要宪法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宪法对国家权力控制得越严密,市民社会的空间就越宽广,民法规范的空间也就越大。若国家权力脱离了宪法的控制,市民社会难以生存,民法的规范空间也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宪法控权 民法
下载PDF
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的完善
5
作者 王从峰 高峰 《滨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0-54,共5页
我国现行的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是实现权利的本质内涵的需要,是满足国家正当性存在并实现其价值的需要,是履行国际人权公约义务的需要。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需要... 我国现行的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是实现权利的本质内涵的需要,是满足国家正当性存在并实现其价值的需要,是履行国际人权公约义务的需要。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需要在宪法中增加规定权利救济请求权,将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健全有关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普通法律体系,全面落实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在宪法中增加对私人间普通法律未提供救济的公民基本权利纠纷的救济规定;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应有作用;在宪法中确立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的界限和原则,以此来减少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所存在的侵害公民基本权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基本权利 救济 规范体系 宪法 普通法律
下载PDF
民法典“现实宪法”功能的丧失与宪法实施法功能的展开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23,共19页
近代以来,民法典编纂在推动民法由古典市民法向一般私法转型的同时,逐步丧失了古典市民法的"现实宪法"功能。在已确立正式宪法为根本法的现代法律体系中,无论是对民法典整体的宪法功能拔高,还是对其中以人格权、法人、国家所... 近代以来,民法典编纂在推动民法由古典市民法向一般私法转型的同时,逐步丧失了古典市民法的"现实宪法"功能。在已确立正式宪法为根本法的现代法律体系中,无论是对民法典整体的宪法功能拔高,还是对其中以人格权、法人、国家所有权等为代表的具体规范的宪法功能拔高,都可能异化为对正式宪法的功能发挥的干扰。这将进一步松懈对民法适用所遭受的公权力干涉的宪法约束,疏失对公权力借助私法技术遁入私法、逃避公共义务的宪法规制,造成民法典本身规范功能的弱化。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定位在宪法实施法的功能路径上,通过对与民法典编纂相关的宪法规范进行系统释义,科学优化民法典编纂与解释适用的合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宪法 “现实宪法”功能 宪法实施法功能
原文传递
论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立法中的外部体系协调 被引量:7
7
作者 房绍坤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2,共11页
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立法应当以宪法为依据,妥善处理与我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关系,实现外部体系协调。对于我国《物权法》中涉及宪法的规定,不能具体化为物权规范的,应当删除;能够具体化... 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立法应当以宪法为依据,妥善处理与我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关系,实现外部体系协调。对于我国《物权法》中涉及宪法的规定,不能具体化为物权规范的,应当删除;能够具体化为物权规范的,应当根据情况予以妥善表达。对于我国《物权法》与相关法律中的重复规定、矛盾规定、衔接规定、公法规定等,应当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删除、修改、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物权编 宪法 土地 公法
下载PDF
民法学者民宪地位观研究——对于公私法隔绝思维的反思
8
作者 张朋竹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目前,相当一部分民法学者对于宪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地位问题具有较大争议。代表性观点有私法优位论、私法主法论、民法宪法旧同位论及民法宪法新同位论。以公私法划分理论为依据,持公私法相隔绝的思维,孤立和割裂地看待民宪... 目前,相当一部分民法学者对于宪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地位问题具有较大争议。代表性观点有私法优位论、私法主法论、民法宪法旧同位论及民法宪法新同位论。以公私法划分理论为依据,持公私法相隔绝的思维,孤立和割裂地看待民宪关系是不合时宜的,应当反思民法作为纯粹私法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学者 宪法观 民法宪法同位论 公私法划分 民法优位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