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女性身份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试图用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为生活在困境中的少数族裔女性群体提供一个理想的社会政治范式。在解构女性传统身份、思索女性新身份构建的途径、和展望未来的过程中,希斯内... 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代表作《芒果街上的小屋》试图用一种独特的文化视角为生活在困境中的少数族裔女性群体提供一个理想的社会政治范式。在解构女性传统身份、思索女性新身份构建的途径、和展望未来的过程中,希斯内罗丝借用一个小女孩的精神领悟来引领广大女性同胞勇敢地从过去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斯内罗丝 女性身份 《芒果街上的小屋》
下载PDF
The Struggle for Self-Identity — Analysis o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2
作者 张静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2期220-221,共2页
Sandra Cisneros is a distinguished Chicano and Latina writer whose novel entitled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ocuses on identity construction.The paper will interpret Esperanza’s struggle for self-identity in the proc... Sandra Cisneros is a distinguished Chicano and Latina writer whose novel entitled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ocuses on identity construction.The paper will interpret Esperanza’s struggle for self-id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her growth both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RA cisneros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IDENTITY
下载PDF
《拉拉的褐色披肩》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洋 胡笑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85-88,共4页
文章按学界的研究角度进行分类,主要从边界视角、叙事学手法、传统文化等角度总结归纳国内外对于桑德拉·西斯内罗斯长篇小说《拉拉的褐色披肩》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比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的异同点,并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 文章按学界的研究角度进行分类,主要从边界视角、叙事学手法、传统文化等角度总结归纳国内外对于桑德拉·西斯内罗斯长篇小说《拉拉的褐色披肩》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对比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的异同点,并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为之后国内研究此小说的学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 《拉拉的褐色披肩》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美墨文化影响下的墨西哥人——《拉拉的褐色披肩》的解读
4
作者 周蓉 《莆田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0-93,共4页
通过生动地描写在美墨两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墨西哥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墨西哥裔女性的身份诉求以及对墨西哥裔族裔身份的认同与重建,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小说《拉拉的褐色披肩》中试图告诉读者:传统文化才是... 通过生动地描写在美墨两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墨西哥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墨西哥裔女性的身份诉求以及对墨西哥裔族裔身份的认同与重建,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小说《拉拉的褐色披肩》中试图告诉读者: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基础,只有对母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传承才能给墨西哥裔在全球化的今天提供更好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斯内罗丝 拉拉的褐色披肩 墨西哥 多元化
下载PDF
开启信息的传播
5
作者 朱瑞斯·多德森 赵伟(译) 《艺术工作》 2021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本文介绍了几位著名的当代收藏家,他们为了扩大黑人艺术家、女性艺术家、拉丁美洲艺术家、同性恋艺术家、亚洲艺术家以及其他艺术家们作品的知名度而进行的收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著名收藏家 帕梅拉·J.乔伊纳(Pamela J.Joyner) 芭芭拉·李(Barbara Lee) 马尔·沙阿 埃斯特丽塔·布罗德斯基(Estrellita Brodsky) 帕特里夏·菲尔普斯·德·西斯内罗斯(Patricia Phelps de cisneros) 奇奇·马林(Cheech Marin)
原文传递
诗意安居:《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空间生态解读
6
作者 张晓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美国西班牙语裔文学的经典著作《芒果街上的小屋》,其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新移民写作者的身份和跨越国界的空间体验,让小说拥有别具新意的空间性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空间书写,消解"芒果街"身上"自传"、... 美国西班牙语裔文学的经典著作《芒果街上的小屋》,其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新移民写作者的身份和跨越国界的空间体验,让小说拥有别具新意的空间性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小说的空间书写,消解"芒果街"身上"自传"、"女性"和"族裔"难以磨灭的印记,体验作家空间心理的文化内蕴,探明作品中"安居"这一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空间理想和空间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书写 希斯内罗斯 芒果街上的小屋
下载PDF
逃离与复归:《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移民社区书写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道全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3-277,共5页
作为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经典之作,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赢得国际声誉。小说从小女孩的视角书写芒果街的移民生活,尤其是社区中少数族裔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呈现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社区的困境。凭着写作天赋,... 作为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经典之作,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赢得国际声誉。小说从小女孩的视角书写芒果街的移民生活,尤其是社区中少数族裔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呈现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社区的困境。凭着写作天赋,作家成功走出移民社区的压抑空间,但是她对移民社区的精神复归与书写饱含伦理关怀与责任意识。通过移民社区生活经历的书写,她试图诊断族裔社区的症结,探讨移民社区空间的潜能与空间重构的可能性。这一书写策略为实现移民社区少数族裔女性的空间诉求提供参考方案,也将启示美国其他少数族裔文学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街上的小屋》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边缘社区 族裔女性 空间重构
下载PDF
《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空间表征与身份建构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维贵 赵莉华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3,共7页
奇卡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探索了美国拉美裔族群的集体身份和族裔女性的性别身份,空间在作家对身份的探索中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政治性。作家以芒果街这一社会空间为背景,揭示了不同强势集团的空间表征,... 奇卡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探索了美国拉美裔族群的集体身份和族裔女性的性别身份,空间在作家对身份的探索中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政治性。作家以芒果街这一社会空间为背景,揭示了不同强势集团的空间表征,从而表现出空间在身份建构中的重要性。拉美裔女性作家要完成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双重建构,就必须颠覆表征着对立与压迫的空间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芒果街上的小屋》 空间表征 身份 族裔
原文传递
美国墨西哥裔女性的声音——近30年《芒果街上的小屋》研究综述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婷婷 张跃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4-56,共3页
有关西斯内罗斯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数量最为可观,研究重心由最初的成长主题到后来的双重边缘化问题,族裔与女性身份是探讨重点。进入21世纪后,评论界开始把目光聚焦于西斯内罗斯的新作,研究的蓬勃势头逐渐扩展... 有关西斯内罗斯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数量最为可观,研究重心由最初的成长主题到后来的双重边缘化问题,族裔与女性身份是探讨重点。进入21世纪后,评论界开始把目光聚焦于西斯内罗斯的新作,研究的蓬勃势头逐渐扩展到中国。她们将族裔经验播撒进主流社会话语,为重构包容的空间秩序开辟了道路,也为在后现代研究族裔文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芒果街上的小屋》 桑德拉.西斯内罗丝 成长小说
下载PDF
从墨西哥女性原型看桑德拉·西斯奈罗斯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保杰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0-56,共7页
在美国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奈罗斯的小说中,墨西哥文化中的三个女性原型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是"哭泣的女人"、玛琳琦和瓜达卢佩圣母。《芒果街上的房子》等三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反映出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的成长,她们... 在美国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奈罗斯的小说中,墨西哥文化中的三个女性原型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是"哭泣的女人"、玛琳琦和瓜达卢佩圣母。《芒果街上的房子》等三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反映出墨西哥裔美国女性的成长,她们起初被动地接受圣母代表的隐忍和慈爱,排斥"哭泣的女人"原型中所隐含的反抗。后来她们逐渐认识到圣母原型被男权社会利用来束缚女性的自我意识,最终摒弃其中的消极因素,通过语言、艺术等途径将"哭泣的女人"诠释为玛琳琦所代表的"呐喊的女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西斯奈罗斯 “哭泣的女人” 玛琳琦 瓜达卢佩圣母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萨帕塔的眼睛》中的历史书写
11
作者 周维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以著名农民革命领袖埃米利亚诺·萨帕塔的情妇伊内斯为叙事者,讲述了伊内斯与萨帕塔之间的情感纠葛及其在革命期间所承受的灾难和伤痛。小说赋予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失语者以叙述声音,通过文学想象解构并重塑被卷进历史事件的个体的形... 以著名农民革命领袖埃米利亚诺·萨帕塔的情妇伊内斯为叙事者,讲述了伊内斯与萨帕塔之间的情感纠葛及其在革命期间所承受的灾难和伤痛。小说赋予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失语者以叙述声音,通过文学想象解构并重塑被卷进历史事件的个体的形象,从而“真实”地再现墨西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通过叙事者伊内斯之口,对主流叙事中所浸淫的男权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对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因做出了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萨帕塔的眼睛》 历史叙事 历史书写 墨西哥革命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意象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屈荣英 马照霏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63-66,72,共5页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当代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代表作品。本文借助女性主义视角,以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指导,分析了作品中所展现的多个重要意象,包括房子、擀面杖、高跟鞋、树。通过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揭示...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当代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代表作品。本文借助女性主义视角,以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指导,分析了作品中所展现的多个重要意象,包括房子、擀面杖、高跟鞋、树。通过分析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作者对女性不平等地位的深入思考,以及她对创造更为公平和平等的社会的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 《芒果街上的小屋》 女性主义 意象
下载PDF
边界视角下的希斯内罗丝小说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45-48,共4页
传统的社会学边界研究在文学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运用。由于受地理界线、历史文化及种族差异的影响,墨西哥裔美国文学中的边界书写更为突出。以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和《拉拉的褐色披肩》为例... 传统的社会学边界研究在文学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运用。由于受地理界线、历史文化及种族差异的影响,墨西哥裔美国文学中的边界书写更为突出。以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和《拉拉的褐色披肩》为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格洛丽亚·安扎尔多瓦的边界研究视角为切入点,分析作品所体现的边界概念及其扩展的比喻意义。边界的不利处境反而成为小说中跨民族空间的移民提高自身及改善他们的跨界生活的催化剂,包容不同身份、寻求和谐的"新混血儿意识"帮助他们跨越边界,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芒果街上的小屋》 《拉拉的褐色披肩》 边界研究
下载PDF
边缘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广奎 张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25-27,共3页
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作者是奇卡纳文学(墨西哥裔美国女性文学)代表作家。该作品以自传体方式描述了一位生长在美国的墨西哥西语裔小女孩埃斯佩朗莎是如何成长为一位有独立... 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作者是奇卡纳文学(墨西哥裔美国女性文学)代表作家。该作品以自传体方式描述了一位生长在美国的墨西哥西语裔小女孩埃斯佩朗莎是如何成长为一位有独立思想意识的女性的过程。本文从边缘话语分析的视角阐释了小说中作为边缘人的墨西哥西语裔群体在美国主流社会中为自由和平等所发出的边缘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街上的小屋》 边缘话语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下载PDF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美国拉美裔女性的孤独与情感共同体建构
15
作者 汪小玲 李正财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年第1期90-95,共6页
美国拉美裔作家希斯内罗斯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书写了拉美裔女性的孤独情感,揭示了她们的社会困境。研究表明,拉美裔女性的孤独是性别、种族和阶级等多重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她们探索自我,凝聚个体与家庭和社区的情感联系... 美国拉美裔作家希斯内罗斯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书写了拉美裔女性的孤独情感,揭示了她们的社会困境。研究表明,拉美裔女性的孤独是性别、种族和阶级等多重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她们探索自我,凝聚个体与家庭和社区的情感联系,建构跨越性别和种族隔阂的情感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街上的小屋》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 孤独 情感共同体
原文传递
“困居”与“越界”——论希斯内罗斯小说中的家宅空间书写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广勋 《云梦学刊》 2016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希斯内罗斯在《芒果街的小屋》和《喊女溪》中着意描绘的家宅空间是一个充满屈辱和痛苦的场所,困居其中的奇卡纳遭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只有走出芒果街,越过喊女溪,跨越种种有形无形的边界,奇卡纳才能打破性别、种族、阶级的差异... 希斯内罗斯在《芒果街的小屋》和《喊女溪》中着意描绘的家宅空间是一个充满屈辱和痛苦的场所,困居其中的奇卡纳遭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只有走出芒果街,越过喊女溪,跨越种种有形无形的边界,奇卡纳才能打破性别、种族、阶级的差异,构建属于自己的理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希斯内罗斯 家宅空间 越界
下载PDF
奇卡诺文学《杧果街上的小屋》中的身份认同与共同体形塑
17
作者 李岚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79-82,共4页
《杧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奇卡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作品,作家将个人经验与社会现实投射于小说中,书写了美国拉美裔族群女性的性别、族裔、阶级等多种身份下的多重困境,聚焦杧果街上奇卡纳的流动性体验与... 《杧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奇卡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作品,作家将个人经验与社会现实投射于小说中,书写了美国拉美裔族群女性的性别、族裔、阶级等多种身份下的多重困境,聚焦杧果街上奇卡纳的流动性体验与身份建构过程。本文拟从奇卡纳的身份视角,以身份的脆弱性、社区关系的互联性及建构家园共同体的责任三个方面,探讨奇卡纳身份的自我迷失、自我觉醒与自我跨越,主动探寻作家对于家园共同体关系建构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体验与平等友好的沟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杧果街上的小屋》 身份认同 共同体
下载PDF
缄默者的声音——析《女喊溪的故事》中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小倩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3-121,共9页
美国墨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短篇小说《女喊溪的故事》是一篇和声音息息相关的作品。本文运用细读的方法,综合分析文本中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特别是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的运用,旨在探寻主人公可莉菲拉斯从缄默无语... 美国墨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短篇小说《女喊溪的故事》是一篇和声音息息相关的作品。本文运用细读的方法,综合分析文本中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特别是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的运用,旨在探寻主人公可莉菲拉斯从缄默无语到发出声音的艰难之旅,反映出作者建构女性独立意识,主张由内而外发展的女性解放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 《女喊溪的故事》 自由间接话语 自由直接话语
原文传递
新物质主义视域下《拉拉的褐色披肩》中的食物书写
19
作者 张晓雯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60-66,共7页
美国墨西哥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拉拉的褐色披肩》是一部具有鲜明的食物书写风格的文学作品,生动展示出食物的“物性”和“力量”,不仅消抹了食物与墨裔主体的界限,还呈现了食物与墨裔群体在身份与情感上的建构与互动。本... 美国墨西哥裔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拉拉的褐色披肩》是一部具有鲜明的食物书写风格的文学作品,生动展示出食物的“物性”和“力量”,不仅消抹了食物与墨裔主体的界限,还呈现了食物与墨裔群体在身份与情感上的建构与互动。本文尝试借助新物质主义批评话语探讨食物与墨裔主体、食物与美国社会之间的“内在互动”,挖掘食物所蕴含的身份性、民族性和政治性特质,以及食物的文学生命和文学意义。食物书写真实再现了20世纪美国墨裔日常生活、饮食风俗和文化认知的变迁,揭示了后殖民主义与美国多元思潮对族裔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食物也在多种能动作用中丰富着自身的生命活力和文学意义,成为重构墨西哥裔身份和历史,乃至美国多元文明的一股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拉拉的褐色披肩》 食物书写 新物质主义
原文传递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奇卡纳女性主义叙事
20
作者 李毅峰 索惠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3-114,共12页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当代美国最成功的墨西哥裔作家之一,但是学界也不乏对她的批评和质疑。有些学者认为她的作品缺乏批判性。但事实并非如此,西斯内罗斯对父权制、种族及阶级歧视的批判并不弱于其他奇卡纳女性主义作家,她旗帜鲜...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是当代美国最成功的墨西哥裔作家之一,但是学界也不乏对她的批评和质疑。有些学者认为她的作品缺乏批判性。但事实并非如此,西斯内罗斯对父权制、种族及阶级歧视的批判并不弱于其他奇卡纳女性主义作家,她旗帜鲜明地宣称自己是"奇卡纳女性主义者"。本文以《芒果街上的小屋》《不要跟墨西哥人结婚》及《喊女溪》三篇小说为例,论证西斯内罗斯对"三位母亲"原型形象的颠覆性阐释即是她批判性的有力证明。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她描绘了生活在圣母瓜达卢佩阴影之下芒果街上女人们的生存状态,并且提出通过写作帮她们发声的策略。而在小说《不要跟墨西哥人结婚》中,西斯内罗斯不仅颠覆了圣母驯顺隐忍的原型形象,将其阐释为"性女神",还颠覆了马林奇"被侵犯者"的他者形象,女性不再是"被侵犯者",而成为"侵犯者"。在小说《喊女溪》中,西斯内罗斯对传统的"哭泣的女人"原型进行了重新阐释,女性不再像"哭泣的女人"一样柔弱地哭泣,而是发出笑声。本文认为,通过重新阐释这些女性原型形象,西斯内罗斯批判了奇卡诺文化及美国主流文化对墨西哥裔女性的性别、种族、阶级歧视,同时也探索了对抗这些歧视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 “三位母亲”原型形象 重新阐释 批判性 奇卡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