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上)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逵夫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6-99,共14页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辞赋 文赋 俗赋 瞍喙 俳优
下载PDF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下)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逵夫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8-84,92,共8页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辞赋 文赋 俗赋 瞍曚 俳优
下载PDF
宋玉的文学成就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广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5-30,共6页
宋玉是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和代表作家,享有"赋祖"与"赋圣"之誉。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伤春"与"悲秋"主题,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传统。他在《高唐赋》中用"云雨"来表达性爱,"... 宋玉是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和代表作家,享有"赋祖"与"赋圣"之誉。他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伤春"与"悲秋"主题,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传统。他在《高唐赋》中用"云雨"来表达性爱,"云雨"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意象。他的《大言赋》《小言赋》是中国最早的游戏文学作品。他不但塑造了爱神与美神高唐神女,而且还塑造了超级美女东家之子,是中国第一位全方位地描写女性美的作家。他不仅描写了凡夫俗子、少男靓女的性挑逗与性放纵,而且还展示了帝王乃至神灵的性饥饿与性冲动,成为开启中国艳情文学的祖师。他的《高唐赋》对巫山的自然景观作了全面细致的描绘,是中国最早的山水文学。宋玉是中国文学独立和自觉的标志性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职业作家和纯文学作家。他与屈原并称"屈宋",同为中国文学之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楚辞 辞赋 赋祖 赋圣
下载PDF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4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下载PDF
论赋与书的同体批评 被引量:2
5
作者 许结 《齐鲁学刊》 2023年第3期144-152,共9页
辞赋与书法的关联,突出体现于书体语象(书法赋)与赋体书像(赋书法),而从艺术批评史的角度看,二者又有着异类而同体的功用。概括地说,赋用与书用,构成征实原则;赋法与书法,成就技术特征;赋象与书像,呈示形似艺术;赋势与书势,表现气运风... 辞赋与书法的关联,突出体现于书体语象(书法赋)与赋体书像(赋书法),而从艺术批评史的角度看,二者又有着异类而同体的功用。概括地说,赋用与书用,构成征实原则;赋法与书法,成就技术特征;赋象与书像,呈示形似艺术;赋势与书势,表现气运风骨。这种基于体性的批评,将辞赋与书法这两种不同体类的艺术联结起来,具有我国古代文艺史写作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书法 征实与技艺 形似与气运 同体批评
下载PDF
谢灵运赋引《诗》——兼论南朝赋引《诗》之嬗变
6
作者 吕静 程维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谢灵运赋作引用先秦典籍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引用《诗》达48次之多,展现出晋宋之际赋家以《诗》代言、引《诗》取辞的一面。其赋引《诗》突破了先秦引《诗》说理、汉赋引《诗》的政治传统,注重《诗》的史学、文学价值。谢赋引《诗》取辞... 谢灵运赋作引用先秦典籍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引用《诗》达48次之多,展现出晋宋之际赋家以《诗》代言、引《诗》取辞的一面。其赋引《诗》突破了先秦引《诗》说理、汉赋引《诗》的政治传统,注重《诗》的史学、文学价值。谢赋引《诗》取辞追求陌生化、独创性的表达,开南朝求新求奇风气之先河;引《诗》与引其他家经典并置而观,体现了从尊儒经转变为尊多家经典的观念变化;引《诗》事不取实指而取普遍意义,有时甚至为了贴合文本语境,赋家会消解部分诗义。这一系列行为都体现了南朝文人引《诗》“尊经”与“通变”的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引《诗》
下载PDF
宋太宗赋的用韵状况与类型归属
7
作者 王彬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7-82,共6页
在宋代,赋体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古赋,二是律赋。宋太宗现存赋4篇,即《御制佛赋》二篇、《逍遥赋》和《周穆王宴瑶池赋》。通过对宋太宗赋的用韵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均由八韵构成,而且是按“平仄平仄平仄平仄”模式依次用韵的。因此,从体... 在宋代,赋体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古赋,二是律赋。宋太宗现存赋4篇,即《御制佛赋》二篇、《逍遥赋》和《周穆王宴瑶池赋》。通过对宋太宗赋的用韵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均由八韵构成,而且是按“平仄平仄平仄平仄”模式依次用韵的。因此,从体式类型上来说,宋太宗的赋属于律赋。由于宋太宗不必参加科举考试,其写作的律赋没有严格遵守声律规范,存在较多的落韵问题。身为帝王的宋太宗在作赋时都倾向于采用律体,可见律赋在宋代的盛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辞赋 律赋 用韵状况 类型归属
下载PDF
“一士其重九鼎轻”——汉宣帝时期王褒的赋体创新与文学贡献
8
作者 孙少华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刘勰《文心雕龙》对王褒在西汉辞赋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视。结合王褒辞赋作品分析,其在辞赋的雅俗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撰写,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宣帝时期辞赋的再次繁荣。宣帝对武帝时期各方面的刻意效仿与追捧,为汉赋在宣帝时期的再... 刘勰《文心雕龙》对王褒在西汉辞赋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视。结合王褒辞赋作品分析,其在辞赋的雅俗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撰写,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宣帝时期辞赋的再次繁荣。宣帝对武帝时期各方面的刻意效仿与追捧,为汉赋在宣帝时期的再次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王褒在宣帝时期汉赋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褒 辞赋 俗赋
下载PDF
古代辞赋反映的物理认识
9
作者 胡化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0-19,共10页
辞赋是古代文人写物言志、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中有些内容反映了古人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可以弥补其他文献史料之不足。文章讨论了古代辞赋中关于时间、空间、力学器械、声学、热学、光学等物理现象认识的内容,分析了其物理意义及... 辞赋是古代文人写物言志、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中有些内容反映了古人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可以弥补其他文献史料之不足。文章讨论了古代辞赋中关于时间、空间、力学器械、声学、热学、光学等物理现象认识的内容,分析了其物理意义及历史价值,由此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人的物理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古代物理认识 古代物理现象
下载PDF
元祐学术与北宋中后期辞赋创作——以苏轼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元祐学术共同的思想品格是追求秩序的完善和对仁政理想的传承。在王安石变法的话语背景下,苏轼等元祐党人在辞赋创作中对社会历史的重视,对心灵秩序与自然、社会秩序如何统一的深入思索,都展现了传统儒家的理想。以苏轼为核心的文学创作... 元祐学术共同的思想品格是追求秩序的完善和对仁政理想的传承。在王安石变法的话语背景下,苏轼等元祐党人在辞赋创作中对社会历史的重视,对心灵秩序与自然、社会秩序如何统一的深入思索,都展现了传统儒家的理想。以苏轼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知识界对维护现存秩序的焦虑。文学对历史的书写,融汇着元祐君子对变法的态度。苏轼探寻的是统摄人事与自然的规律性,他的思想没有充分地和儒家的纲常结合起来,因而更具开放性和超越性。非唯苏轼,贯通天道自然也是北宋后期文学创作的普遍追求。为了捍卫思想方面的主导地位,元祐学术将道统的内涵赋予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个人与社会、自然、宇宙得到统一,从而完成了对儒学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元祐学术 自然法则 社会秩序 辞赋
下载PDF
从艳羡到逃离:宋玉书写女性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菁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末世文人的女性自拟心理,导致了宋玉的文学创作在选材与书写上的独具风格,即对女性的从艳羡到逃离。宋玉对女性的认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艳情文学始祖的地位,也给后人留下了诟病的口实。宋玉对美女的逃离实际上是追求理想的失落。... 末世文人的女性自拟心理,导致了宋玉的文学创作在选材与书写上的独具风格,即对女性的从艳羡到逃离。宋玉对女性的认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艳情文学始祖的地位,也给后人留下了诟病的口实。宋玉对美女的逃离实际上是追求理想的失落。在女性自拟心理影响下,这种失落散化为浓郁的伤感,强化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审美主题的自觉,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女性化的审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辞赋 女性自拟 艳羡 逃离
下载PDF
“丑女”的赋体书写及演变
12
作者 王飞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92-99,共8页
自宋玉《好色赋》数笔勾勒登徒子妻的丑貌,丑女的赋体书写传统就已开始。后世赋作变丑女由陪衬角色而为书写主题,大量笔墨刻画形容,且日益细致,愈发夸虚,彰显了赋体铺陈凭虚之本色。随着赋体衍变,丑女书写亦呈现不同的赋体面貌,具有不... 自宋玉《好色赋》数笔勾勒登徒子妻的丑貌,丑女的赋体书写传统就已开始。后世赋作变丑女由陪衬角色而为书写主题,大量笔墨刻画形容,且日益细致,愈发夸虚,彰显了赋体铺陈凭虚之本色。随着赋体衍变,丑女书写亦呈现不同的赋体面貌,具有不同的句式特征。且赋家出自争胜竞雄、用赋刺世的创作动机,丑女书写的旨意已由戏谑取乐变为寓意托讽。这与作者际遇、社会风气并无直接关联,跳脱“知人论世”的方法执持,才可切实体悟“赋者古诗之流”论断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女 辞赋 赋体书写 铺陈凭虚 赋论
下载PDF
论宋代辞赋同题创作新变及意义——以苏轼组织的超然台、黄楼赋咏为中心
13
作者 陈莜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8,共8页
苏轼组织的超然台、黄楼赋咏是宋代两次典型的辞赋同题创作活动。苏轼通过书信联络四方文士参与创作,进行人生哲理的思索,集结“苏门四学士”中的三人,促进文学群体的形成与巩固。这体现出宋代同题辞赋多属于异地创作的模式,创作主题与... 苏轼组织的超然台、黄楼赋咏是宋代两次典型的辞赋同题创作活动。苏轼通过书信联络四方文士参与创作,进行人生哲理的思索,集结“苏门四学士”中的三人,促进文学群体的形成与巩固。这体现出宋代同题辞赋多属于异地创作的模式,创作主题与书写倾向从汉魏六朝的咏物描写和竞采游戏,转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文人心灵的沟通。辞赋同题创作对于文学、政治群体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赋可以群”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同题创作 苏轼 《超然台赋》 《黄楼赋》
下载PDF
西汉文学叙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跃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74,共10页
西汉文学的时间断限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西汉文学的主要业绩表现在辞赋、文章、诗歌三个方面。辞赋作为一代之文学的代表,源于先秦,具有“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时代特色。汉代文章积极关注现实,对后代影响巨大。汉代诗歌,古朴典... 西汉文学的时间断限是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西汉文学的主要业绩表现在辞赋、文章、诗歌三个方面。辞赋作为一代之文学的代表,源于先秦,具有“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时代特色。汉代文章积极关注现实,对后代影响巨大。汉代诗歌,古朴典雅,体被文质,其中乐府诗的影响尤其久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辞赋 文章 诗歌
下载PDF
《八旗文经》辞赋作品对赋体文学的继承与新变
15
作者 郝青云 金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9-55,共7页
清代在江山一统的背景下,八旗中的少数民族作家积极学习汉文化,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八旗文经》中的辞赋作品继承了前代辞赋写作的传统,比如对骚体赋文体特征、铺陈排比的写作手法、骈偶对仗的句式、华丽堆砌的辞藻等等。同时,... 清代在江山一统的背景下,八旗中的少数民族作家积极学习汉文化,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八旗文经》中的辞赋作品继承了前代辞赋写作的传统,比如对骚体赋文体特征、铺陈排比的写作手法、骈偶对仗的句式、华丽堆砌的辞藻等等。同时,也能看到辞赋在八旗作家笔下的新面貌,主要表现在讽喻主题弱化、突出的写实手法、语言词汇的丰富以及主客问答形式的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文经》 辞赋 赋体文学
下载PDF
苏轼辞赋中的人生境界
16
作者 常先甫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3,共3页
苏轼是宋代乃至整个古典文坛颇有魅力的文学大家,在他的辞赋作品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境界。其中有为国为民的公道心、闲暇之际的悠然心、养生中的平常心、逆境中的旷达心,还有近乎绝境的随缘心。苏轼的人生境界,不但在当时产生了影响,在... 苏轼是宋代乃至整个古典文坛颇有魅力的文学大家,在他的辞赋作品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境界。其中有为国为民的公道心、闲暇之际的悠然心、养生中的平常心、逆境中的旷达心,还有近乎绝境的随缘心。苏轼的人生境界,不但在当时产生了影响,在生活频率日益加快的今天,对人们的精神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辞赋 人生境界
下载PDF
宋玉赋巫山书写的审美特征和政治诉求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霖 吴广平 《职大学报》 2019年第1期12-15,114,共5页
宋玉《高唐赋》的巫山书写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强烈的政治诉求。其鲜明的审美特征突出表现为:流动的空间美、变化的节奏美、悲恐的情绪美、华茂的辞采美;其强烈的政治诉求突出表现为:通过描写和赞美巫山的雄奇险峻和物产丰饶,启发楚顷... 宋玉《高唐赋》的巫山书写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强烈的政治诉求。其鲜明的审美特征突出表现为:流动的空间美、变化的节奏美、悲恐的情绪美、华茂的辞采美;其强烈的政治诉求突出表现为:通过描写和赞美巫山的雄奇险峻和物产丰饶,启发楚顷襄王要对巫山这一战略要地和风水宝地予以重视,要守住巫山,守住巫、黔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辞赋 巫山
下载PDF
论《诗》学与两汉辞赋观的发展——经学与文学关系之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德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0-76,共7页
两汉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是一种文学性的活动 ,但在两汉经学极盛的大背景下 ,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没有超然于经学这种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潮之外。两汉辞赋的创作及批评与经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诗》评《骚》、据... 两汉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是一种文学性的活动 ,但在两汉经学极盛的大背景下 ,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没有超然于经学这种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潮之外。两汉辞赋的创作及批评与经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诗》评《骚》、据《诗》论赋以及辞赋作品的采《诗》用《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辞赋 经学 文学
下载PDF
陈琳“不闲于辞赋”论考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德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建安之际,文人志深而笔长,慷慨而多气,崇尚情采;作文依祖《风》、《骚》,其审美意趣亦在于此。曹植"骨气奇高"、"情兼雅怨",故其诗赋"词采华茂,体被文质"。而陈琳明习律令,文章颇具法家辞气;其赋亦是刚... 建安之际,文人志深而笔长,慷慨而多气,崇尚情采;作文依祖《风》、《骚》,其审美意趣亦在于此。曹植"骨气奇高"、"情兼雅怨",故其诗赋"词采华茂,体被文质"。而陈琳明习律令,文章颇具法家辞气;其赋亦是刚健有余而弘润不足,更乏丽辞雅义。曹植所崇尚的,正是陈琳所缺失的,故曹植云"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法家辞气 刚健
下载PDF
骈体源头 万世典范——清人关于屈、宋辞赋在骈文史上地位和影响的评价
20
作者 于信 张洪兴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187,共6页
有清一代对屈原、宋玉其人及其辞赋都特别推崇,进而对其辞赋在骈文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清初,康熙皇帝、赵维烈、何焯、陆棻、王修玉等人就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论述屈、宋辞赋与后世骈文的渊源关系,揭示二人在骈文史上... 有清一代对屈原、宋玉其人及其辞赋都特别推崇,进而对其辞赋在骈文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清初,康熙皇帝、赵维烈、何焯、陆棻、王修玉等人就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论述屈、宋辞赋与后世骈文的渊源关系,揭示二人在骈文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清代中期,陈均、林联桂、陈广宁、孙梅、刘开等骈文家对屈、宋辞赋及其与后世骈文之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论述和探讨,重点揭示其在骈文史上的开山地位和深远影响。晚清时期,戴纶喆、刘熙载、王先谦、刘师培、王承治等人继续关注屈、宋辞赋在骈文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认为其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人 屈宋 辞赋 骈文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