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年》“故志”说——清华简《系年》性质及撰作背景刍议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民镇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9-57,100,共10页
新近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2辑内容为《系年》,系一篇完整的先秦史书。综观全篇,似乎很难说是编年体,而是前所未见的一类先秦史籍。《系年》以记事为主,作者有意将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现实,有以史为鉴的意味。《系年》作者的... 新近发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2辑内容为《系年》,系一篇完整的先秦史书。综观全篇,似乎很难说是编年体,而是前所未见的一类先秦史籍。《系年》以记事为主,作者有意将历史上的治乱兴衰结合现实,有以史为鉴的意味。《系年》作者的视野不局限于楚国,目前来说它还不能被肯定为楚人作品。通过对《系年》虚词的初步分析,尤其是连词"及"的用法,可以看出其用词风格不同于一般的楚地文献,而且《系年》的素材来源当是复杂的。鉴于《系年》这一体例独特的佚籍与失传的"志"类文献存在诸多吻合,认为它很可能正是"志"类文献至少是类似于"志"的文献,可能还具有教材的品格。《系年》的体例与"志"最为接近,将其归入"故志"的大范畴是适宜的。《楚居》可视作一部"邦国之志",而记载列国史事的《系年》则有"四方之志"的性质。《系年》虽非《春秋》类的编年体史书,但其写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亡然后《春秋》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系年》 故志 《春秋》
下载PDF
《春秋》“素王”考论 被引量:8
2
作者 曾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6,共9页
孔子一生栖栖惶惶,奔走于列国诸侯之间,以行道为己任。晚年归鲁,作《春秋》,欲垂法于后世。汉代儒家因以孔子为“素王”,并欲行其道于汉代。然“素王”之说,汉人皆无疑议,至魏晋始以为僭妄之说,后世儒家遂讳而不言。文章详考“素王”说... 孔子一生栖栖惶惶,奔走于列国诸侯之间,以行道为己任。晚年归鲁,作《春秋》,欲垂法于后世。汉代儒家因以孔子为“素王”,并欲行其道于汉代。然“素王”之说,汉人皆无疑议,至魏晋始以为僭妄之说,后世儒家遂讳而不言。文章详考“素王”说的基本内涵及后世儒家的不同态度,并结合古代相关文献,揭示出孔子欲效法汤、武而得国自王的抱负,从而使儒家的政治思想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公羊 孔子 素王 真王
下载PDF
试论《春秋》的宗教特质——从作者群体、表述方式及时间体例谈起 被引量:6
3
作者 董芬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29,共8页
《春秋》有通神功能的作者群体,采用人神沟通语境下的表述方式,构建严整的时间体例,都表明《春秋》原本是人神沟通的宗教文本。这类文本兴盛于上古三代,通行于东周列国,但只有鲁国的一部分保存下来。现存的《春秋》是鲁国史官向先祖报... 《春秋》有通神功能的作者群体,采用人神沟通语境下的表述方式,构建严整的时间体例,都表明《春秋》原本是人神沟通的宗教文本。这类文本兴盛于上古三代,通行于东周列国,但只有鲁国的一部分保存下来。现存的《春秋》是鲁国史官向先祖报告世俗消息的文本,是现存的春秋时代的庙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宗教性 作者群体 表述方式 时间体例
下载PDF
论周平王所奔西申之地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邵炳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在周“二王并立”这一政治格局形成之际 ,有两个申国存在 :一为西申 ,即申侯之国 ,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一为南申 ,即申伯之国 ,地在今河南省唐河县以南。《国语》谓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废之后所奔之“申”,即《竹书纪年》之“西申”。... 在周“二王并立”这一政治格局形成之际 ,有两个申国存在 :一为西申 ,即申侯之国 ,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一为南申 ,即申伯之国 ,地在今河南省唐河县以南。《国语》谓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废之后所奔之“申”,即《竹书纪年》之“西申”。由于西申侯具有长期经营宗周西陲的政治基础 ,具有与周王室世为婚姻的政治地位 ,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 ,故宜臼被废之后奔“西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诗经》 西申 周平王 地望 中国 南申 周成王 周宣王 申伯 居住地 申侯
下载PDF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婚姻、家庭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曾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大同书》是康有为后期最重要的著述之一,代表了康有为思想中最为激进的部分,尤其是其关于婚姻、家庭的论述,更是如此。此部分思想渊源,或可追溯至《礼运》及公羊家的部分论述,又多少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民国以来,中国现代思想愈趋激... 《大同书》是康有为后期最重要的著述之一,代表了康有为思想中最为激进的部分,尤其是其关于婚姻、家庭的论述,更是如此。此部分思想渊源,或可追溯至《礼运》及公羊家的部分论述,又多少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民国以来,中国现代思想愈趋激进,多少可导源于康有为关于大同理想的种种论述。今日中国社会虽渐趋理性,然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观念,依然胶固于人心,可见《大同书》中那些最激进思想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大同书 春秋 公羊 婚姻 家庭
下载PDF
“诸侯不再娶”与“惠公再娶”之间的理论张力分析
6
作者 崔锁江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春秋时代诸侯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嫡夫人制、媵妾制、不再娶制。《公羊传》提出“诸侯不再娶”的义理,维护了嫡夫人制与嫡子继承制,防止出现废立之事。春秋多次出现因诸侯再娶造成的争位现象,《春秋》对此以不书进行避讳。《公羊传》提出... 春秋时代诸侯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嫡夫人制、媵妾制、不再娶制。《公羊传》提出“诸侯不再娶”的义理,维护了嫡夫人制与嫡子继承制,防止出现废立之事。春秋多次出现因诸侯再娶造成的争位现象,《春秋》对此以不书进行避讳。《公羊传》提出“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理论进行灵活处理,后世学者肯定了“诸侯不再娶”的理论价值,这对于现代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传》 《春秋》 诸侯 惠公再娶 诸侯不再娶
下载PDF
《春秋》大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广辉 周家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共7页
《春秋》为六经之一,解释《春秋》的有《公羊传》《糓梁传》《左氏传》等,各派学者公认《春秋》有"大义"存于其间。笔者汇总前人意见,归纳为四条:一是天下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国家官吏要选用贤能,人们之间要讲究信用,相互和睦... 《春秋》为六经之一,解释《春秋》的有《公羊传》《糓梁传》《左氏传》等,各派学者公认《春秋》有"大义"存于其间。笔者汇总前人意见,归纳为四条:一是天下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国家官吏要选用贤能,人们之间要讲究信用,相互和睦;二是以天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诸侯必须尊重天子;三是诸侯国之间要以仁爱之道相处,反对相互欺诈和侵伐;四是在文化认同上,站在自身所处的华夏文明的立场上,以之为内,以四裔文明为外,先内而后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春秋》三传 《春秋》大义
下载PDF
论陈立对《春秋》“王鲁”说的发挥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晓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4,共8页
《春秋》“王鲁”说是《公羊》学的核心义旨之一,董仲舒与何休无不倡言之。但这一说法在汉以后一直为后儒所诟病。随着清代《公羊》学复兴,这一学说才重新为学者所重,而其中以陈立最具代表性。陈立明确区分了“衰周之鲁”与“《春秋》... 《春秋》“王鲁”说是《公羊》学的核心义旨之一,董仲舒与何休无不倡言之。但这一说法在汉以后一直为后儒所诟病。随着清代《公羊》学复兴,这一学说才重新为学者所重,而其中以陈立最具代表性。陈立明确区分了“衰周之鲁”与“《春秋》之鲁”,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春秋》当新王,从而托鲁为王者乃“《春秋》之鲁”,而非“衰周之鲁”。同时,陈立在为何休《公羊解诂》作新疏时,不仅全面继承了何休的“王鲁”思想,并且顺着何休、徐彦的思路,对《公羊》本文的“王鲁”意蕴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与发挥,从而使得何休的“王鲁”思想更为彻底地得到了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立 《春秋》 《公羊义疏》 以《春秋》当新王 王鲁
下载PDF
朱熹《春秋》学考述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伯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72,共10页
宋代大儒朱熹对儒家的许多经典都有精深的研究 ,唯独对《春秋》一经很少作出讲解和阐发。他虽然不敢否定《春秋》的经典地位 ,但他反对“一字褒贬”说 ,反对以“例”说春秋 ,对三传以及历代经师的解经表示出了强烈的怀疑 ;同时 ,对在当... 宋代大儒朱熹对儒家的许多经典都有精深的研究 ,唯独对《春秋》一经很少作出讲解和阐发。他虽然不敢否定《春秋》的经典地位 ,但他反对“一字褒贬”说 ,反对以“例”说春秋 ,对三传以及历代经师的解经表示出了强烈的怀疑 ;同时 ,对在当时有着重要影响的程颐与胡安国的《春秋传》也提出了批评。他的客观求实的态度 ,在当时的儒者中独树一帜 ,他对《春秋》经传的看法 ,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春秋》学 《春秋》 《春秋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胡安国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Dong Zhongshu’s Five Elements Thought
10
作者 WEI Key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11期541-548,共8页
Dong Zhongshu reordered the Five Elements,that is,wood,fire,soil,gold,and water,and believed that this was the order given by heaven and could not be changed.The Five Elements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The relationshi... Dong Zhongshu reordered the Five Elements,that is,wood,fire,soil,gold,and water,and believed that this was the order given by heaven and could not be changed.The Five Elements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to each other is the relationship of generation and father-s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eparated is reciprocal.The soil is in the middle,and the soil has the noblest morality.Therefore,Dong Zhongshu’s view of“Filial piety is natural”originates from the father-s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Elements and the nobility of soil virtue.According to the Five Elements,the state management should set up five kinds of official pos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terdependence,mutual restriction,balance,and promotion.Dong Zhongshu matched the Five Elements with the four seasons,and believed that each of the Five Elements had its own virtues,and thus extended it to the virtues of the monarch.Dong Zhongshu linked the Five Elements with the five things,thinking that the five things of the king will affect the Five Elements;the five things are appearance,speech,sight,listening,thinking,which is given by heaven.To govern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 king must have five important culti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 Zhongshu Five Elements the Five Elements intergrowth the Five Elements overcoming five things Book chunqiu Fanlu
下载PDF
程颐《春秋》佚说考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觉弘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2-936,共5页
今论程颐《春秋》之学者所用材料向不出《二程集》之范围。考李明复《春秋集义》对程颐《春秋》说的征引极为详尽,多达300余条,绝大多数原文见于《二程集》,但其中有16条原文逸出《二程集》之外,当系程颐的《春秋》佚说。这16条佚说是... 今论程颐《春秋》之学者所用材料向不出《二程集》之范围。考李明复《春秋集义》对程颐《春秋》说的征引极为详尽,多达300余条,绝大多数原文见于《二程集》,但其中有16条原文逸出《二程集》之外,当系程颐的《春秋》佚说。这16条佚说是研究程颐其学的新材料。其中有9条,在《二程集》有类似的说法,甚或文辞亦有相近者,这可能是因为同出程颐一源,而门人弟子各记所闻,所述互有异同。其他7条佚说,在《二程集》中都找不到类似的说法,这对程颐乃至宋代《春秋》学的研究而言,更可谓弥足珍贵,意义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春秋》 《二程集》 《春秋集义》
下载PDF
北宋《春秋》学的内在理路及历史价值
12
作者 孙旭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3,共4页
北宋《春秋》学于庆历年间发生了突变。诸儒在经学变古思潮的推动下,揭橥《春秋》学尊王主旨,尊经贬传,会通三传,以己意解经,注重阐发经书中的义理。北宋《春秋》学正是在这种经学风气中树立了经世观念,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取向。宋... 北宋《春秋》学于庆历年间发生了突变。诸儒在经学变古思潮的推动下,揭橥《春秋》学尊王主旨,尊经贬传,会通三传,以己意解经,注重阐发经书中的义理。北宋《春秋》学正是在这种经学风气中树立了经世观念,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取向。宋儒亦于这一理论探索过程中培养出敢于批判、善于思辨、独立自主的学风,促进了宋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另外,经学与义理之学的融合,使得《春秋》学与理学相互依存,共同担负起了封建政治下"体用之学"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春秋》 尊经贬传 尊王 历史价值
下载PDF
Approaching Laozr. Comparing a Syncretic Reading to a Synthetic One 被引量:1
13
作者 Thomas Michael CHEN Yazhou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7年第1期10-25,共16页
Is Laozi a syncretic text whose primary body of ideas were cobbled together from multiple and various sources, none of which can reasonably be identified as Daoist, or is it a synthetic text whose ideas emerged from a... Is Laozi a syncretic text whose primary body of ideas were cobbled together from multiple and various sources, none of which can reasonably be identified as Daoist, or is it a synthetic text whose ideas emerged from a single source that for all intents embodies the core elements of a tradition that meets the standards of inclusion for a tradition of early Daoism? The present work examines the key points of Hongkyung Kim's sophisticated account of Laozi's origins as a syncretic text. It then goes on to present the key points of what would have to be involved in its original circulations as a synthetic text. It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a middle ground that is able to explain why an originally synthetic Laozi is all too easily read by modem scholars as a syncretic 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ZI Dao De Jing early Daoism Lishi chunqiu yangsheng Hongkyung Kim
原文传递
宋代《春秋》学中的王霸之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旭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9-23,共5页
孙复以道统承续辨王霸,适度肯定霸主的功业,但对后继之宋儒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王安石承接孟子开启了以"心性"论王霸之肇端;宋代《春秋》学中的王霸之辨沿袭了这一诠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发为义利和名位之辨。透视这... 孙复以道统承续辨王霸,适度肯定霸主的功业,但对后继之宋儒没有产生深刻的影响;王安石承接孟子开启了以"心性"论王霸之肇端;宋代《春秋》学中的王霸之辨沿袭了这一诠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衍发为义利和名位之辨。透视这些论述可以发现,宋代《春秋》学于王、霸抉择上,大致本于孟子,偏向以内圣工夫为主要考量,这大致本于孟子,所以王道对其而言,正是一种"境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春秋 王道 霸道
下载PDF
史学、历学与《易》学——刘歆《春秋》学的知识体系与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苏东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101,共13页
在战国至汉初的学术史上,孟子、公羊家、穀梁家先师以及董仲舒、司马迁等儒士通过对孔子"作《春秋》"一事的不断塑造,奠定了《春秋》"微言大义"的经典地位及其"史中取义"的文本阅读方式。而刘歆则试图重... 在战国至汉初的学术史上,孟子、公羊家、穀梁家先师以及董仲舒、司马迁等儒士通过对孔子"作《春秋》"一事的不断塑造,奠定了《春秋》"微言大义"的经典地位及其"史中取义"的文本阅读方式。而刘歆则试图重建《春秋》学的学理体系:他淡化孔子与《春秋》之间的"作者"关系,将《春秋》重新置入三代以来的史籍传统中;又尝试从历学角度重建《春秋》的义例体系;在处理"六艺"内部关系时,刘歆将《易》学与《春秋》学相配,建立起一种新的"天人之学"。《春秋》学的性质、阅读方式至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西汉传统《春秋》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了解刘歆《春秋》学的内在学理体系与解经方法,是我们理解两汉之际这场重要学术转型事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汉书》 刘歆 经学
原文传递
《春秋》《左传》经传关系析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竹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16,共6页
关于《春秋》与《左传》经传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左传》是否《春秋》之传。虽然《左传》解经不同于《公羊传》和《谷梁传》,但《春秋》和《左传》不是两本独立的书,《左传》也不是一本伪书,更不单纯是一本史书。参照《春秋》... 关于《春秋》与《左传》经传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左传》是否《春秋》之传。虽然《左传》解经不同于《公羊传》和《谷梁传》,但《春秋》和《左传》不是两本独立的书,《左传》也不是一本伪书,更不单纯是一本史书。参照《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可知《左传》不仅"以义解经"、"以事解经",还"以礼解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204 《春秋》 《左传》 孔子 《公羊传》 《谷梁传》
下载PDF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中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春秋战国时期,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是统治阶级交替运用之策,其中法家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其从登上历史舞台后就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治国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并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春秋 战国 德治 法治
下载PDF
从《诗经·小雅》看西周至春秋时期礼乐文化的衰落
18
作者 徐兴苗 王福利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2-26,共5页
《诗经》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作是辅礼而行、施行教化的工具。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西周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种社会现象在《诗经.小雅》中多有反映。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结合《诗经.小雅》的文本,分别从宗法... 《诗经》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作是辅礼而行、施行教化的工具。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西周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种社会现象在《诗经.小雅》中多有反映。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结合《诗经.小雅》的文本,分别从宗法制度的衰亡,祭祀乐器和祭祀规模的变化,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等角度探究西周至春秋时期礼乐文化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雅 西周 春秋 礼乐文化
下载PDF
《左传》之“非礼”窥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79,共4页
《左传》一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共244年间发生在鲁国及其他诸侯国中的重大事件。我们借助《左传》一书所载“非礼”之事,一方面可以了解春秋诸侯的僭越行为,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礼崩乐坏”的渐变情况;另一... 《左传》一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共244年间发生在鲁国及其他诸侯国中的重大事件。我们借助《左传》一书所载“非礼”之事,一方面可以了解春秋诸侯的僭越行为,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礼崩乐坏”的渐变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窥探春秋及其之前的社会生活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春秋 非礼
下载PDF
《论语》“夫子不为卫君”章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柯小刚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6,共7页
在卫君继嗣正统问题上,《论语·述而》篇中的"夫子不为卫君"章与《公羊春秋》哀公三年传里的讲法,表面看起来似有抵牾。但是,通过对春秋正统思想的梳理,以及对《论语》所蕴含的春秋微言的解读,可以发现二者在政治哲学思... 在卫君继嗣正统问题上,《论语·述而》篇中的"夫子不为卫君"章与《公羊春秋》哀公三年传里的讲法,表面看起来似有抵牾。但是,通过对春秋正统思想的梳理,以及对《论语》所蕴含的春秋微言的解读,可以发现二者在政治哲学思想上的深层一致。其一致性可以归结为通三统而大一统的"春秋道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 《论语》 《春秋》 微言大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