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楝属树种种源苗期试验及其在我国发展潜力 被引量:11
1
作者 仲崇禄 洪长福 +4 位作者 白嘉雨 郑金贵 王炳南 K.Pinyopusarerk A.Kalinganire 《广东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26-31,共6页
20 0 0年从国内外引进麻楝属树种 1 0个种源的种子 ,并在福建南部国有岩溪林场进行了苗期试验 ,观测了 1 0天时种子发芽、6个月时苗高和地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从参加分析的 8个种源苗生长指标比较看 ,来自缅甸的LedagyiLeway种源... 20 0 0年从国内外引进麻楝属树种 1 0个种源的种子 ,并在福建南部国有岩溪林场进行了苗期试验 ,观测了 1 0天时种子发芽、6个月时苗高和地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从参加分析的 8个种源苗生长指标比较看 ,来自缅甸的LedagyiLeway种源 2 0 1 0 0最好 ,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Atherton种源 2 0 1 86、越南HoaBinh种源 2 0 0 33、中国海南省尖峰岭种源 2 0 0 31和越南SonLa种源 2 0 0 34次之 ,而种源 2 0 1 1 7,2 0 1 1 8和 2 0 0 99较差。另外 ,马来西亚UluTranan种源 2 0 1 2 4移苗后的保存率尽管较低 ,但其苗木的生长量较高 ,需要进一步引种测试。同时 ,依据国内外麻楝人工林生长和材性等资料 ,分析和讨论了麻楝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属 种源 苗木 发展潜力 树种
下载PDF
Pharmacological insights into Chukrasia velutina bark:Experimental and computer-aided approaches 被引量:1
2
作者 Israt Jahan Shahenur Alam Sakib +3 位作者 Najmul Alam Mohuya Majumder Sanjida Sharmin A.S.M.Ali Reza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77-388,共12页
Background:Chukrasia velutina is an enthnomedicinally used plant reported to have significant medicinal value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bark methanol extract using in vitro,... Background:Chukrasia velutina is an enthnomedicinally used plant reported to have significant medicinal value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bark methanol extract using in vitro,in vivo and in silico models.Methods: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methanol extract of Chukrasia velutina bark(MECVB)through in vitro,in vivo and in silico assays.Analgesic activity was tested using formalin-i nduced nociception and acetic acid-i nduced writhing assays while the antipyretic effect was tested using yeast-i nduced hyperthermia in mice model.The antioxidant effect was tested using the DPPH and reducing power assay and the cytotoxic screening was tested using the brine shrimp lethality bioassay.In addition,in silico studies were conducted using computer aided methods.Results:In the acetic acid-i nduced writhing assay,the extract showed 28.36%and 56.16%inhibition of writhing for doses of 200 and 400 mg/kg,respectively.Moreover,a dose-dependent formalin-i nduced licking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both early and late phase.In yeast-i nduced pyrexia,the MECVB exhibited(p<0.05)antipyretic effect.The extract demonstrated an ICvalue of 78.86μg/ml compared with ascorbic acid(IC23.53μg/ml)in the DPPH scavenging assay.The compounds sitosterol,5,7-dimethoxycoumarin and scopoletin were seen be effective in molecular docking scores against COX-I(2OYE),COX-II(6COX)and human peroxiredoxin 5(1HD2).In ADME/T analysis,5,7-dimethoxycoumarin and scopoletin satisfied Lipinski’s rule of five and thus are potential drug candidates.Conclusion:The bark of Chukrasia velutina showed significant analgesic and antipyretic properties and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natural anti-oxidative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NOCICEPTIVE antioxidant ANTIPYRETIC chukrasia velutina CYTOTOXICITY
下载PDF
麻楝属植物phragmalin柠檬苦素研究进展
3
作者 罗俊 孔令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对麻楝属植物中的phragmalin柠檬苦素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方法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和相关文献,对从该属植物发现的结构新颖复杂的phragmalin柠檬苦素结构特征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结... 目的对麻楝属植物中的phragmalin柠檬苦素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方法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和相关文献,对从该属植物发现的结构新颖复杂的phragmalin柠檬苦素结构特征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从麻楝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了近90个phragmalin柠檬苦素,部分化合物具有昆虫拒食活性,抑制钾离子(K+)转运的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抗炎活性。结论为麻楝属植物phragmalin柠檬苦素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agmalin柠檬苦素 楝科 麻楝属 结构类型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麻楝扦插生根进程中内源激素和 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青 张捷 +3 位作者 仲崇禄 张勇 魏永成 孟景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目的】研究麻楝扦插生根进程中形态、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麻楝插穗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以麻楝6个月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扦插,在扦插后每隔10 d取一次样,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及测定... 【目的】研究麻楝扦插生根进程中形态、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揭示麻楝插穗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以麻楝6个月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扦插,在扦插后每隔10 d取一次样,记录插穗生根情况,及测定基部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观测证实麻楝嫩枝插穗生根类型主要为皮部生根型,少量为愈伤组织生根型和中间生根型;其生根进程大致分为3个时期:皮孔萌动根原基诱导期(0~20 d)、不定根表达发生期(20~40 d)和不定根伸长发育期(40 d以后)。外源激素处理组麻楝插穗生根进程研究发现,内源激素IAA含量、IAA/ABA值、IAA/ZR值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ABA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GA和ZR含量的变化相似,均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中,处理组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下降而后缓慢上升。【结论】麻楝插穗生根过程中,外源激素IBA的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插穗内源激素IAA、GA、ZR的含量及IAA/ABA、IAA/ZR的比值,降低ABA的含量。较高浓度的IAA和较为稳定的低浓度ZR有利于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低浓度的ABA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与伸长;同时较低水平的IAA和GA对插穗根系伸长生长有益。较高比值的IAA/ZR和IAA/ABA有利于麻楝嫩枝插穗生根。外源激素处理加快了麻楝插穗内各营养物质的代谢进程,对插穗生根有利;各处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幅度也较可溶性蛋白含量大,与麻楝插穗生根的联系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 生根进程 内源激素 营养物质
下载PDF
生长基质和激素对麻楝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捷 王青 +3 位作者 仲崇禄 张勇 魏永成 孟景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以麻楝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麻楝嫩枝扦插生根影响的研究。基质试验采用泥炭土、黄心土、河沙、蛭石为扦插基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激素试验采用激素种类(NAA、IBA、ABT1)、浓度(500、1 ... 以麻楝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麻楝嫩枝扦插生根影响的研究。基质试验采用泥炭土、黄心土、河沙、蛭石为扦插基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激素试验采用激素种类(NAA、IBA、ABT1)、浓度(500、1 000、1 500 mg·L^(-1))及处理时间(10 s、1 min、30 min) 3因素3水平正交(L_9(3~3))试验设计。结果表明:(1)泥炭土+蛭石(1∶1,体积比)为最佳组合基质,其生根率达81. 81%,平均生根数量为20. 33条,平均根长为4. 80 cm,根系效果指数达3. 05;(2)激素种类对麻楝嫩枝扦插生根效果影响最大,激素浓度次之,处理时间影响最小。扦插时,采用泥炭土+蛭石(1∶1)混合基质、1 000 mg·L^(-1)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插穗10 s的生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 嫩枝扦插 基质 激素 正交设计
下载PDF
稀土对低温胁迫麻楝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许鹏波 薛立 +2 位作者 潘澜 刘斌 杨振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0,共7页
以2月龄袋装麻楝实生苗为材料,用0、100、500和1 000 mg.L-1稀土喷液施麻楝幼苗,后置于3℃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1~7 d,考察其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 以2月龄袋装麻楝实生苗为材料,用0、100、500和1 000 mg.L-1稀土喷液施麻楝幼苗,后置于3℃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1~7 d,考察其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和100 mg.L-1稀土低温各天数后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大于0 d,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显著小于0 d。各稀土浓度处理的幼苗脯氨酸含量都显著大于0 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小于0 d,叶绿素含量多大于0 d。0和1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大于0 d或与0 d无显著差异。500和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各低温天数的丙二醛含量与0 d相近或小于0 d。0 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各天数的SOD活性显著小于0 d,100 mg.L-1处理的波动,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各天数的SOD活性与0 d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低温胁迫下,500和1 000 mg.L-1的稀土处理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稳定麻楝幼苗细胞膜稳定性,从而增强麻楝幼苗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低温胁迫 麻楝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三种楝科植物的挥发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卢进 刘志韬 +2 位作者 李莉玲 温秀军 李奕震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461-464,共4页
为了探究红椿(Toona ciliata Roem.)、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velutina(Wall)King]和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Desr.)A.Juss]3种楝科植物挥发物组分,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了这3种植... 为了探究红椿(Toona ciliata Roem.)、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velutina(Wall)King]和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Desr.)A.Juss]3种楝科植物挥发物组分,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了这3种植物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3种楝科植物挥发物组分有萜烯类、芳香烃类、醇类、醛类、烷烃类、酮类、酯类、酸类和酚类,且均以萜烯类为主,以(1R)-(+)-α蒎烯为主要成分。红椿释放22种化合物,萜烯类含量占67.41%;毛麻楝释放19种化合物,萜烯类含量占55.96%;非洲桃花心木释放21种化合物,萜烯类含量占8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 红椿(Toona ciliata Roem.) 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velutina(Wall)King] 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Desr.)A.Juss]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
下载PDF
短期低温下稀土对麻楝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斌 薛立 +2 位作者 许鹏波 潘澜 杨振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5,共4页
用500和1 000 mg.L-1稀土溶液喷施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幼苗,置于3℃低温下3和7 d后,对其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的麻楝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低温处理3 d后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9%和14%,低温处理7 d后分别... 用500和1 000 mg.L-1稀土溶液喷施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幼苗,置于3℃低温下3和7 d后,对其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的麻楝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低温处理3 d后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9%和14%,低温处理7 d后分别比对照下降4%和11%.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处理3和7 d后增加.低温处理3 d后,5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和1 000mg.L-1处理的均显著减少13%,低温处理7 d后,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1%和17%.稀土处理的幼苗叶片SOD活性在低温处理3 d后与对照接近或大于对照,低温处理7 d后比对照显著增加8%~11%.低温处理3 d后,500 mg.L-1稀土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增加了8%,而1 000 mg.L-1稀土处理和低温7 d后的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比对照减少了7%~11%.可见,5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经历低温7 d后以及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经历3和7 d后均提高了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麻楝 抗寒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接种AM菌对麻楝不同种源苗期的生长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羽 姜清彬 +2 位作者 仲崇禄 张勇 陈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81,共6页
研究接种3个AM菌株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90068×种源CH01菌根感染率为96.3%,感染率分级为5,菌根依赖性中等;菌株90068×种源CH27在生长生物量方面作用显著;麻楝幼苗接种5至6个月后,菌株90068×种源CH0... 研究接种3个AM菌株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90068×种源CH01菌根感染率为96.3%,感染率分级为5,菌根依赖性中等;菌株90068×种源CH27在生长生物量方面作用显著;麻楝幼苗接种5至6个月后,菌株90068×种源CH01生长促进作用显著增强;矿质元素吸收方面,菌株90068×种源CH13对磷元素的吸收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此外,菌株90036与菌株9004在接种后幼苗测定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各有优劣。其中菌根合成、生物量和苗高增长方面,菌株9004优于菌株90036;而对于矿质元素的吸收,菌株90036要优于菌株9004。综合比较而言,供试菌株90068表现较优,为对5个种源麻楝幼苗生长效应最佳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 AM菌 矿质营养 生长效应
下载PDF
毛麻楝茎皮中2个新的phragmalin柠檬苦素原酸酯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俊 汪俊松 +1 位作者 王凌波 孔令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为了研究毛麻楝中结构新颖的phragmalin类型柠檬苦素成分,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方法结合制备液相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分离,并得到了4个结构复杂的phragmalin类型柠檬苦素原酸酯类成分。他们的结构经一维、二维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等... 为了研究毛麻楝中结构新颖的phragmalin类型柠檬苦素成分,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方法结合制备液相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分离,并得到了4个结构复杂的phragmalin类型柠檬苦素原酸酯类成分。他们的结构经一维、二维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等方法最终鉴定为tabularin Q(1)、tabularin C(2)、tabularin H(3)和tabulalide O(4),其中化合物1和4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科 毛麻楝 柠檬苦素 原酸酯
原文传递
麻楝种子形态和营养特征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冲 仲崇禄 +4 位作者 张勇 陈羽 陈珍 姜清彬 尹燕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9-435,共7页
为系统揭示麻楝种源间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8个国家26个种源麻楝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源麻楝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麻楝种源间种子的长、宽、厚、长宽比、百粒重以及可溶性... 为系统揭示麻楝种源间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8个国家26个种源麻楝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源麻楝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麻楝种源间种子的长、宽、厚、长宽比、百粒重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极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种子百粒重与种子长、种子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百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麻楝种子品质的第1主成分主要是种子形态性状,即种子长、百粒重和种子宽,第2主成分是种子营养成分;通过分析麻楝种子形态特征及营养成分变异系数可知,麻楝种子形态变异系数大于营养成分变异系数,表明种子形态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将26个种源分为2个集群,第1集群包括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2个种源,其特点是种子形态较大、百粒较重、养分含量较高;第2集群包括其余24个种源。结合聚类分析和种子形态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可知,麻楝种子形态变异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特征,与分布区的自然地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麻楝分布区南部种子较大而北部种子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 种源 种子形态 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澜 薛立 +3 位作者 刘斌 许鹏波 冯慧芳 王敏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3-778,共6页
在低温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稀土喷施叶面,研究稀土对麻楝幼苗的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楝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在300 mg·L^(-1)稀土处理后有所增加,700~1 500 mg·L^(-1)处理组均显著下降或相对稳定。不同稀土浓度处理的麻楝... 在低温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稀土喷施叶面,研究稀土对麻楝幼苗的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楝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在300 mg·L^(-1)稀土处理后有所增加,700~1 500 mg·L^(-1)处理组均显著下降或相对稳定。不同稀土浓度处理的麻楝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或显著增加,SOD活性保持稳定。300 mg·L^(-1)稀土喷施叶面使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增加,而700~1 500 mg·L^(-1)稀土处理使丙二醛含量先有所增加,然后减少或显著减少。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浓度稀土处理的幼苗抗寒性进行评价,得出1 500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抗寒性最佳,其次是1 000和700 mg·L^(-1)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麻楝 抗寒 稀土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麻楝枝干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俊霖 梅文莉 +5 位作者 刘子琦 王佩 左文健 蔡彩虹 姜北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了解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枝干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 (1)、6-hydroxy-1,3,5,7-tetrametho... 为了解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 Juss)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枝干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 (1)、6-hydroxy-1,3,5,7-tetramethoxy-9-xanthen-9-one(2)、2,6,2′,6′-tetramethoxy-4,4′-bis(2,3-epoxy-1-hydroxypropyl)biphenyl (3)、cleomiscosin D (4)、chuktabularin A (5)、chuktabularin B (6)、chubularisin H (7)、chubularisin I (8)、tabularisin A (9)和tabularisin B (10),其中化合物1~4 为首次从麻楝属中分离得到.对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2、6、7 和9 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 枝干 化学成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麻楝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烟草青枯病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慧 刘寿柏 +5 位作者 王昊 陈惠琴 王佩 梅文莉 杨克军 戴好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3-1029,974,共8页
为研究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法从麻楝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乙酯(2)、没食子酸(3)、ozoroalide(4)、stigmast-4-en-6β-ol-3-one(5)... 为研究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的化学成分,采用色谱法从麻楝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没食子酸甲酯(1)、没食子酸乙酯(2)、没食子酸(3)、ozoroalide(4)、stigmast-4-en-6β-ol-3-one(5)、黄柏呈(6)、chukranin A(7)、chisopanin M(8)、21α,24α-methylmelianodiol(9)、toonaciliatin K(10)、21α,25-dimethylmelianodiol(11)、odoratone(12)、bourjotinolone A(13)、hispidone(14)和phragmalin di-isobutyrate(15)。化合物4~14为首次从麻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2和3具有中等拮抗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 果实 化学成分 烟草青枯病菌
下载PDF
麻楝枝叶中的5个non-phragmalin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坤 马伟光 邱明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76-280,共5页
对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的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具新颖结构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麻楝枝叶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反复运用大孔树脂、正向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 对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的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具新颖结构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麻楝枝叶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反复运用大孔树脂、正向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的化合物以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结合文献进行鉴定;从麻楝的枝叶部分分离获得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6-deoxy-9α-hydroxycedrodorin(I),xyloccensin K(Ⅱ),methyl 8α-hydroxy-8,30-dihydroangolensate(Ⅲ),sapelin E acetate(Ⅳ),16-dehydroxy-23β-hydroxymeliasenin F(V);5个化合物均是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科 麻楝 化学成分 non-phragmalin柠檬苦素
原文传递
麻楝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冲 仲崇禄 +3 位作者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0-626,共7页
模板DNA、引物、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镁离子(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主要因素。以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叶片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系统地测试这... 模板DNA、引物、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镁离子(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主要因素。以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叶片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系统地测试这6个因素对麻楝ISSR-PC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30 ng模板DNA,1.00μmol.L-1随机引物,0.15 mmol.L-1dNTPs,2.50 mmol.L-1Mg2+,2.50×16.67nkat Taq DNA聚合酶。最佳退火温度为56℃,ISSR-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0 min,94℃变性45 s,56℃退火45 s,72℃延伸1.5 min,40个循环;72℃再延伸7.0 min,4℃保存。应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4份麻楝个体材料进行扩增,均能扩增出丰富稳定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麻楝 ISSR PCR条件 优化
下载PDF
叶面喷施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的影响
17
作者 刘连海 薛立 +2 位作者 列淦文 叶龙华 黄香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8-914,共7页
以麻楝袋装实生苗为材料,叶面喷洒稀土后放入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其生理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稀土对幼苗抗寒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0-3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波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以麻楝袋装实生苗为材料,叶面喷洒稀土后放入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其生理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稀土对幼苗抗寒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0-3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波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为下降,叶绿素含量保持稳定,SOD活性和MDA含量多保持稳定。500-1 000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相对电导率下降,脯氨酸含量小幅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或小幅下降,叶绿素含量普遍小幅增加,SOD活性多保持稳定,MDA含量减少或保持稳定,表明高浓度稀土处理有效提高了苗木的抗寒能力。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浓度稀土处理的幼苗抗寒性进行评价,得出处理幼苗的稀土浓度对幼苗抗寒排序为1 500mg·L-1>1 000 mg·L-1>700 mg·L-1>500 mg·L-1>300 mg·L-1>100 mg·L-1>50 mg·L-1>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楝 稀土 低温处理 抗寒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毛麻楝化学成分的研究
18
作者 陈建谭 谢金伦 +1 位作者 毛德伦 刘润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1-54,共4页
本文报道从云南西双版纳采集的毛麻楝茎皮干粉中分离鉴定的12个化合物.经IR,MS,~1H NMR,^(13)C NMR及衍生物制备等方法,确定其结构为:正十六酸(1)、正二十四酸(2)、正二十六酸(3)、正二十九酸(4)、正三十酸(5)、正二十一烷(... 本文报道从云南西双版纳采集的毛麻楝茎皮干粉中分离鉴定的12个化合物.经IR,MS,~1H NMR,^(13)C NMR及衍生物制备等方法,确定其结构为:正十六酸(1)、正二十四酸(2)、正二十六酸(3)、正二十九酸(4)、正三十酸(5)、正二十一烷(6)、正三十二烷(7)、β-谷甾醇(8)、胡萝卜甙(9)、甘油-1-十六碳酸酯(10),16-羟基-9-十六碳烯酸(2)及甘油-1-十八碳烯酸(△^(9,10),z)-3-葡萄糖甙(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科 毛麻楝 葡萄糖甙
原文传递
毛麻楝中的一个新phragmalin柠檬苦素(英文)
19
作者 罗俊 汪俊松 +1 位作者 曹文君 孔令义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毛麻楝中结构新颖的phragmalin柠檬苦素。方法:应用各种分离方法对毛麻楝茎皮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和二维NMR以及HRESI-MS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phragmalin柠檬苦素,分别为tabulalinF(1)和tab... 目的:研究毛麻楝中结构新颖的phragmalin柠檬苦素。方法:应用各种分离方法对毛麻楝茎皮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和二维NMR以及HRESI-MS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phragmalin柠檬苦素,分别为tabulalinF(1)和tabulalin(2)。结论:TabulalinF(1)为新化合物;tabulalin(2)首次从毛麻楝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楝科 毛麻楝 Phragmalin柠檬苦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