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子的“不得已”之说及其思想的入世性 |
陈徽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2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论庄子的人性素朴论与德行修养观 |
萧汉明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3
|
由“鱼之乐”说及“知”之问题 |
陈少明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4
|
庄子美学研究指瑕 |
佀同壮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庄子“逍遥游”义辨——以《庄子》内篇为基础 |
王红
吴战洪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5
|
|
6
|
《庄子》文献要论 |
王攸欣
|
《长江学术》
|
2017 |
7
|
|
7
|
齐物·齐言·齐论——“齐物论”也释 |
陈仁仁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8
|
文化翻译观下《庄子》英译本翻译研究 |
张林影
樊月圆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7
|
|
9
|
冯友兰英译《庄子》之义理源流——以《逍遥游》为例 |
姜莉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10
|
庄子本颜氏之儒:郭沫若“自注”的思想史真相 |
杨海文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1
|
道家之“德”的生命论意蕴 |
李霞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2
|
庄子的“吾丧我”:主体趋近世界的路径 |
李红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3
|
先秦生涯发展思想论纲——以孔子、庄子为例 |
付文科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5
|
|
14
|
老庄的丧祭思想——兼与儒家死亡哲学比较 |
何丹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8 |
3
|
|
15
|
诸子思辨视野下的孔子形象——庄子及其后学对孔子的论述 |
杨兆贵
梁健聪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14 |
2
|
|
16
|
《庄子》隐逸思想新解 |
夏资强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7
|
“以道观之”与“知鱼之乐”:庄子知论及其现代教育意蕴 |
孙波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24 |
0 |
|
18
|
庄子何以“增强”人类? |
陈迎年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论《庄子》之“无”的美学意义 |
朱松苗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4
|
|
20
|
《庄子》“安之若命”释义 |
夏资强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